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通用14篇)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通用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通用14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通用14篇)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1

  設計思路:

一次,我聽到李陳泌和懷尚禹在談有關汽車的問題,他們的幾句談話引得周圍的小朋友都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李陳泌說:“我爸爸的摩托車會放臭氣,黑黑的。”“汽車也是這樣的!”懷尚禹說:“尾氣有毒的!”“自行車不會冒煙!”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說着。我見孩子對此很感興趣,就設計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瞭解廢氣和垃圾會污染了空氣,破壞環境,教育幼兒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大自然。

2、安靜地聽故事,大膽地編故事,鼓勵幼兒大膽發言,參與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

故事磁帶《美麗的花園村》、手偶大象。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看它是誰?(出示手偶)大象在一個名叫“花園村”的地方當村長,今天它想給我們小朋友說說它們村的事,你們願意聽嗎?(播放故事)

  二、討論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爲什麼叫它“花園村”?故事裏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爲什麼“花園村”的花死了,草和樹也死了,連小鳥都飛走了?除了汽車所排放出廢氣和垃圾會把空氣弄髒,破壞我們的環境,還有哪些東西也會破壞我們的環境?

(引導幼兒說出是來“花園村”參觀的汽車所放出來的尾氣、遊客隨地扔垃圾把“花園村”的空氣給污染了,讓幼兒認識到環境對我們的生活很重要,教育幼兒要保護好環境)

  三、編故事

師:後來會怎樣呢?請你想想,給故事編個結尾!

  四、小結

師:髒的空氣和環境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的不方便。想想看,有什麼好辦法可以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活動延伸:

繪畫“環保型汽車”。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集體參觀活動,豐富幼兒感性認識,知道垃圾可以分類處理,循環再造。

2、豐富詞彙:回收、白色污染。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初步的責任感。

3、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一起選擇參觀路線

2、聯繫參觀地點和講解人

  活動過程:

1、參觀前談話,教師講解參觀的地點、要求。

教師:小朋友都知道垃圾可以回收,究竟什麼垃圾可以回收?垃圾回收站裏都有什麼樣的垃圾?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今天到北外環的垃圾回收站去參觀。

2、引導幼兒沿途觀察“亂丟垃圾”和“白色污染”現象,讓幼兒說出這些東西是從哪裏來的?看了以後你感覺怎樣?鼓勵不同能力的幼兒分別發表自己的見解。豐富詞彙:白色污染。

3、現場參觀,通過看、聽、說,瞭解可以回收的垃圾。

1)組織幼兒有序地觀看垃圾回收站,讓幼兒知道,垃圾回收站裏有什麼垃圾?那些垃圾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從哪裏來的?那些生活垃圾屬於白色污染?

2)邀請講解人給幼兒講解“白色污染”的由來及給人類帶來的危害。讓幼兒知道:由於塑料、泡沫不易腐爛,時間就了會產生毒害,污染環境,危害人類健康。

3)鼓勵幼兒與工作人員交往,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

4、參觀後談話,激發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1)讓幼兒說說我們周圍環境中有沒有可以回收的垃圾?有那些白色污染?

2)討論:怎樣防止“白色污染”?怎樣保護幼兒園裏的環境?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幼兒願意與自然進行直接的接觸,用心靈感受和觀察自然。

2、幼兒學習用身體的各個器官去感受樹木的特徵,提高幼兒觀察的興趣。

3、使幼兒知道樹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教育幼兒愛護樹木。

  活動重點:

使幼兒知道樹木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教育幼兒愛護樹木。

  活動難點:

幼兒學習用身體的各個器官去感受樹木的特徵,提高幼兒觀察的。

  活動準備:

1、(幼兒環境教育)(小班)——大樹小樹我愛你。

2、將幼兒分成6人一組,分散到幼兒園內樹木衆多的地方。

  活動過程:

1、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和幼兒來到幼兒園內樹木衆多的地方,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內美麗的景色。

提問:幼兒園爲什麼這麼美麗?

(因爲有花,有草,有大樹,它們就像給幼兒園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裳,把幼兒園打扮的特別美麗)

師:今天,這裏有許多美麗的樹木都想和你們做好朋友。走!讓我們去找一找,認識這些好朋友吧!

2、將幼兒分成6人一組,分散到園內樹木衆多的地方,找自己的大樹好朋友。

(1)看一看請幼兒看一看樹木的樹幹、樹枝、樹葉,讓幼兒知道個部分的名稱。並請幼兒想一想你的大樹好朋友像什麼?

(有的像一把大傘,有的像一把大扇子,有的像筆直的竹竿)

每種樹木都有自己的特徵,就和小朋友一樣,每個人都長得不一樣。

幼兒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模仿樹的形態,看看誰長得最像。請幼兒記住自己大樹好朋友的樣子,以後還能找到它。

(2)聞一聞請幼兒站在樹旁,聞一聞樹的氣味,感受樹間的清新空氣。

(3)聽一聽請幼兒閉上眼睛,安靜地站在樹與樹之間聽到了什麼?特別是一陣風吹過的時候。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4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平時,他們總是玩着玩着就發出很大的聲音,有時還會拖動椅子等發出難聽的噪音。爲了讓他們瞭解噪音的危害,感受樂音的舒暢,逐漸養成輕輕講話,輕輕做事的習慣,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

2、通過看、聽、說使幼兒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3、通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培養幼兒養成不發出噪音的習慣。

  活動準備:

相關圖片與錄音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

1、聽樂音說感受

提問:聽了這些聲音你感覺怎樣?

師小結:這些聲音聽起來讓人感覺很舒服,我們就給它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樂音。

2、聽噪音,想想說說

提問:剛纔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聽了這些聲音你又有什麼感覺?

師小結:這些聲音非常吵鬧,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我們也給它一個名字,叫噪音。

  二、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1、請幼兒自由從書本上了解並交流。

2、瞭解樂音的好處

圖一:病人

圖二:小寶寶

圖三:動物

圖四:植物

3、瞭解噪音的害處

提供與樂音作用相反的圖片資料。幼兒發現交流。師小結。

  三、結合生活經驗講述

師:你還在哪裏聽到過樂音?什麼地方聽到噪音?(幼兒交流後個別講述)

  四、教育幼兒平時不發出噪音

1、出示難受的、笑的兩張臉譜圖請幼兒說說他們聽到了什麼聲音?

2、師:幫助難受的人(引導幼兒說出平時要輕輕說話、走路、搬桌椅、做遊戲等)轉過臉譜,變成笑的。

  五、延伸

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哪裏有噪音,並尋找有關資料,尋求解決方法。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知道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關注自己生活的環境,增強環保意識。

2、在老師的指導下,勇敢的展示並講解自己製作的宣傳卡,體驗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有關環境方面的視頻及圖片,卡片,彩筆等。

  活動過程:

1、播放環境保護的兒歌。

2、導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來歷。

(1)教師:"我們生活的環境怎麼樣呢?"可以從空氣、水、樹木等方面引導幼兒回答。

(2)提問:小朋友們知道6月1日兒童節,那麼6月5日是一個什麼節日?爲什麼世界上要確定這樣一個節日?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召開了有113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上提出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討論了保護全世界環境的行動計劃,爲了紀念大會的召開,當年聯合國做出決議,把6月5日定爲"世界環境日"。"世界環境日"主要是讓全世界人民都來注意保護我們人類必須生存的環境。

3、觀看視頻,教師提問,幼兒討論。

(1)教師:"在環境日到來的這段時間我們可以做哪些事呢?"幼兒討論。可建議幼兒爲環境保護做一件事,如一人揀一袋垃圾、種一盆花或節約水、糧食等。

(2)教師出示環境保護宣傳圖片並講解內容。

(3)教師:"看到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爲呢?"幼兒討論。

(4)"有的人不知道這個節日,怎麼保護環境?"鼓勵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辦法,引發動手製作宣傳卡的慾望。

4、製作宣傳卡。引導幼兒寫上要說的話,畫出被污染或自己心中美麗的環境,把6月5日世界環境日寫上。

5、幼兒製作宣傳卡,教師個別指導。

6、請幼兒展示宣傳卡並講解,教師在一旁幫助幼兒。

7、兒歌結束。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後告訴父母和周圍的人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並且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

2、在教室的活動牆上,每個孩子名字後面寫上或畫上他們所做的保護環境的事情,適當時機進行鼓勵,鼓勵幼兒爭當環保小衛兵。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6

  一、活動目標

通過幼兒親自動手實驗,發現香菸中含有有毒物質,瞭解香菸對水的污染,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香菸、金魚、魚缸。

  三、活動過程

1、做一做

(1)金魚在魚缸中快樂地遊動。

(2)把香菸泡在水中。

(3)把金魚放入泡有香菸的水裏。

(4)金魚死了。

2、想一想、說一說

金魚放入泡有香菸的水裏,數分鐘後金魚死了。

請幼兒通過討論得出:香菸中含有有毒物質,吸菸對身體有害。

  四、活動建議

1、本篇活動中的實驗兩人一組進行,結果由幼兒觀察說出,教師可做簡單小結。

2、可用螞蚱做實驗:在玻璃缸裏放入螞蚱,用在泡香菸的水中泡過的青菜葉餵它,發現螞蚱會避開菜葉,並遠離菜葉進入睡眠狀態(時間需用20分鐘左右)。

3、活動延伸

(1)創編一個表演遊戲,讓幼兒進行表演。

(2)幼兒可在家與父母一起用小蝌蚪做實驗。可用小草魚、小蝦等其它小水生動物代替金魚。香菸水的濃度越大,實驗效果越好。

(3)幼兒可在家裏觀察、比較吸菸和不吸菸的人,如他們的手指顏色、牙齒顏色、嘴裏氣味等。

談話活動:我是桃園小主人——不亂扔垃圾

  設計意圖:

在圍繞我園探索性主題“我是桃園小主人”的實施過程中我和孩子們在園內觀察散步時發現在幼兒園的草地上、小樹林裏、大型玩具下有各種各樣的垃圾——糖紙、橘子皮、吃剩下的包裝袋、香菸頭等。孩子們對此現象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這裏垃圾怎麼會這麼多?”“這些垃圾都是哪裏來的?”

《指南》中提出教師應善於將幼兒在一日活動中自發生成的具有發展價值、共同興趣的熱點及時捕捉住,與預設活動的內容有機結合,並在實施過程中關注幼兒即時生成的內容,給以適度的迴應。

我感到幼兒提出的這一問題很有價值,它能引發孩子有關的很多想法,因而適時調整計劃,與孩子們一起展開討論。通過討論,促進孩子實現經驗的互動,知道作爲桃園的一份子,我們都有責任關心桃園的整潔,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並延伸至提醒大家一起來保護幼兒園的環境,讓我們桃園幼兒園更加美麗、更加整潔。讓孩子在這種經驗互動中,思維得到發展。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小貓搬家的原因,樹立保護水質等環境意識、。

2、培養幼兒爬,走平衡木等動作的靈敏性。

3、對幼兒進行助人爲樂的思想教育。

  二、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自制釣魚杆,與幼兒人數相等。

2、木馬(代表小山),平衡木(代表小橋)體育器材。

3、電話機(玩具)、錄音機

4、“保護河水,此處嚴禁堆放垃圾”牌子一塊。

  三、活動過程:

  (一)引導入題:

1、師問:小朋友,小貓最喜歡吃什麼

(小魚)

師:小魚生長在哪裏

(水裏)

2、師問:老師帶小朋友到××河和×河邊看到什麼

(幼兒答:河水清,有小魚,樹木,居民住房,×河邊堆放垃圾,河水混濁,沒有小魚……)

3、總結幼兒回答情況,問幼兒,小朋友,×條河邊被居民倒垃圾,水變髒了,小魚沒了,小貓釣不到魚吃怎麼辦

?誰能替小貓想辦法

(加以總結)(幼兒討論:給小貓搬家,買小魚給小貓吃,爬到樹上去讓爸爸開大卡車把垃圾運走,找環保叔叔……不讓倒垃圾……)

  (二)進入遊戲活動

1、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知道××河裏沒有垃圾污染,那裏的魚多,我們先幫小貓把家搬到那條河邊去住,好讓小貓能釣到魚吃,小朋友扮演小貓,把釣竿子帶上好不好

(好)待小朋友的爸爸把×條河邊的垃圾運走後再搬回來。

2、向幼兒講清遊戲規則玩法:全班分成6隊,每隊人數相等,每隊第一個幼兒頭戴小貓頭飾,手拿釣魚竿,要翻過小山,走過小橋(注意安全)魚竿和頭飾不準丟,到小貓新家後站好(每隊前一個幼兒到“家”後,後一個幼兒才能“搬家”。看哪隊幼兒搬得快,先結束的一隊是優勝者,選出前三名)

3、老師作示範表演後,幼兒開始遊戲,不該“跑”的幼兒喊“加油”。

4、第一次搬完後總結髮獎,這時電話鈴聲響起,教者接電話:

內容:小貓原來的家小河的垃圾運走了,居民們不再倒垃圾,河水清了,小魚又游回來了(表揚小朋友環保意識強)

5、把消息告訴幼兒後,再把“家”用同樣方法搬回去(放音樂,增加幼兒高興的氣氛)

6、總結遊戲情況,出示“保護河水人人有責,嚴禁亂倒垃圾”的牌子,課程結束。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8

  一、活動目標:

觀察、比較污水和自來水,知道污水的來源和危害;懂得要保持水的清潔和節約用水。

  二、活動準備:

1、每人兩隻玻璃杯。

2、課前組織幼兒觀察居住地附近小河的河水,並帶回兩大瓶污水。

3、過濾紙若干、自制濾水器(大塑料瓶、沙子、活性炭)若干個。

  三、活動過程:

1、回憶觀察小河的情景。

①提問:這兩大瓶水是從哪裏來的?

②教師把污水倒入幼兒的玻璃杯裏;提問:你們看看玻璃杯裏的水是怎樣的水?(引導幼兒觀察杯裏的污水並展開討論,污水裏有什麼?教師巡視啓發、指導。)

③提問:小河的污水是怎樣來的?提問:污水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引導幼兒討論。

2、觀察比較污水和自來水。

①提問:請你們用1只玻璃杯盛自來水,另1只玻璃杯中裝滿污水,看看自來水和污水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知道自來水是透明的、乾淨的,污水是混濁的、骯髒的。

②自來水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3、小實驗:污水變乾淨了。

①把濾水紙放進玻璃漏斗上,把污水倒下去,看看發現了什麼?

②再把污水倒入自制濾水器中,觀察流出來的水是怎樣的?(說明:過濾出來的水還有看不見的細菌,要殺菌消毒,可以告訴幼兒一些簡單的環保常識,使他們對污水產生初步的認識。)

③我們怎樣才能保持水的潔淨,怎樣節約用水?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9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的愛心和環保意識。

2、幫助幼兒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使幼兒明白,保護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責任。

3、引導學生從生活的細微處入手開展環保活動,學習評價故事中的角色行爲。

  教學方法

1、教師通過觀看圖片來講解環保的重要性,並帶領幼兒互動。

2、通過多媒體讓幼兒更加直觀的瞭解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準備多張污染水資源和原始生態環境的圖片。

2、準備一杯清水,一杯污染的水。

3、利用多媒體播放故事課件。

  重點難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理解圖片和故事內容,培養幼兒環境保護的意識;

難點是如何讓幼兒知道水污染對人、動物和環境的傷害。

  活動過程

  (一)設計疑問。

教師帶領幼兒利用多媒體課件觀看小魚在長江裏面自由自在的生活着,接着畫面上小魚由於喝了受工廠排除來的污水,劇烈的掙扎,最後泛白肚子。教師在這個時候可以向學生提出疑問:長江裏面的小魚是怎麼了?爲什麼會死去?並帶領幼兒找出殺害小魚的主要因素。

  (二)聽故事

教師在帶領幼兒看完多媒體課件後,給幼兒講述黑貓警長查辦笨笨熊工廠污染環境的故事。

教師在講完故事之後,向幼兒提問笨笨熊的做法對不對?並說出答案。

(教師小結:原來是笨笨熊的工廠生產排出有毒的廢水不經過處理直接排入長江,害的小魚失去了生命。)

  (三)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幼兒播放附近的沒受污染的和受污染河流的錄像。然後出示圖片,講解分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森林嚴重砍伐。

2、農藥和化肥。

3、工廠的廢水。

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一杯清水和一杯污染的水給幼兒做比較,並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區別和危害。

  (四)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該怎樣保護水資源?

總結幼兒力所能及的做法,讓其在日常生活中行動起來,如:

(1)節約用水

(2)愛護花草樹木,在植樹節的時候多植樹。

(3)建議父母使用環保物品,並教導他們要有環保意識。(例如垃圾分類處理)

  (五)活動延伸:

開展“環保寶寶”競賽活動。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10

  設計意圖:

隨着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污染”問題被越來越來的國家所重視,我國也以不同的形式來宣傳環保、但是,環保也要從娃娃抓起,爲了使幼兒更深刻的瞭解污染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我設計了這一節課、

  一、教學目標:

1、使幼兒認識水的有關性質及水的用途;

2、使幼兒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並瞭解河水變髒的一些主要原因;

3、通過幼兒對垃圾進行分類,進一步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並初步形成保護水資源的日常行動。

  二、教學準備:

1、清水、髒水各一杯;一些透明的盛水器皿;

2、有關“水的用途”、“水污染的原因”的圖片數幅;

3、幼兒與父母共同討論河水變髒的原因,可能的話請父母帶領幼兒觀察居住地的河流、池塘的水質。

  三、教學過程:

  (一)出示清水,分析水的特性

1、組織師生談話,引導幼兒分別用眼睛、鼻子、嘴和手來感知水並描述自己的感覺。

2、根據幼兒的描述,教師講解:水是透明無色、無味的液體,會到處流動,因而沒有固定的形狀。

  (二)聯繫幼兒生活實際,談談水的用途

1、組織幼兒討論水有哪些用途,啓發幼兒想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否缺少水,除了人類以外,地球上的其它生命—動物、植物需不需要水。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水的種種用途,如飲用、洗手、洗衣服、澆花、滅火等。

2、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總結歸納水的用途。教師向幼兒說明: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沒有了水,我們人會渴死,絕大多數的動物和植物也會死亡,地球將變成一個荒涼的大沙球。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三)出示髒水,分析水污染的危害

1、引導幼兒比較髒水與清水的不同之處,說說幼兒對髒水的觀感、

2、組織幼兒討論髒水的危害,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看法。

T:我們人喝了髒水會怎麼樣?髒水可以澆花、養魚嗎?

3、教師講解並置疑:當今全世界包括我國水污染非常嚴重。全世界每年大約兩萬多人因喝了髒水而死去。有人住在大河邊卻沒水喝,沒有鮮魚活蝦吃,也無法用河水澆灌農作物,因爲河裏流淌的是黑乎乎的臭水。爲什麼江河裏的水會被污染變髒呢?

  (四)討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引導幼兒回憶與父母討論的結果及在父母帶領下觀察江水或池水,讓幼兒講述他們的想法。

2、出示圖片,講解、分析江河受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業廢水這是嚴重的'污染源。一些造紙廠、化工廠、印染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污水,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中,久而之久,影響了江河的水質。

(2)生活污水每個家庭每天也有許多污水產生,如洗澡水、洗衣水、糞便水,這些污水流入江河,也會使江河裏的水變質。

(3)生活垃圾許多人把江河當成大垃圾箱,把各種各樣的垃圾傾倒進江河裏,把江河搞髒搞臭了。

(4)農藥和化肥農田若施用了過量的農藥和化肥,殘餘的農藥和化肥會經雨水沖刷流入江河。

(5)森林砍伐江河兩岸的樹木被砍伐後,岸上的泥沙會毫無遮攔地流入江河,使河水變渾。

  (五)討論保護江河的方法

1、引導幼兒根據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商量保護江河的辦法。

2、總結幼兒力所能及的做法,要求幼兒背誦記憶,並在日常生活中行動起來,如:

(1)節約用水,一水多用;

(2)愛護花草樹木;

(3)垃圾分類處理

  (六)幼兒垃圾分類

1、認識標誌(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2、以小組爲單位對垃圾進行分類,並討論那一類物品可以回收?

3、教師糾正並和孩子一起總結。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到丟棄紙盒破壞環境,增強環保意識。

2、激發動手製作手工帶來的樂趣。

3、感受紙盒的用途。

  重點難點

認識到丟棄紙盒破壞環境,增強環保意識,豐富詞彙“大、小、長、短”。

  活動準備

香皂盒、牙膏盒,餅乾盒、巧克力盒、牛奶盒等,每組一份用塑料袋裝好。

  活動過程

一、自由玩紙盒,交流感受。

請幼兒自由拿取塑料袋裏的各種紙盒,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

討論:你剛纔你摸到、看到的紙盒是怎樣的?

二、比一比。

拿出全部紙盒出來,讓幼兒再來摸一摸,比一比有什麼不一樣,豐富詞彙“大、小、長、短”。

1、每次拿出兩個不同的紙盒進行比較大小、長短。

2、各小組成員輪流說一說。

三、觀察紙盒,瞭解紙盒的用途。

1、出示紙機器人、紙筆筒、紙房子、紙火車等手工藝品,告訴幼兒紙盒可以做成許許多多的物品。

2、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紙盒,啓發幼兒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由紙盒做成的?紙盒可以做什麼?教育幼兒不要亂丟棄紙盒,充分利用,變廢爲寶,增強環保意識。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願意爲維護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重點:

幫助幼兒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教學難點:爲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錄像短片兩段(整潔和髒亂的小區環境錄像;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科技短片)

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勞倫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環節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放錄像(整潔和髒亂的小區)提問:“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爲什麼?”“垃圾從哪兒來?”“垃圾有何危害?”

環節二: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提問:“垃圾可以分成幾類?”“那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環節三:遊戲——送垃圾“回家”

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垃圾桶內。

提問:你們認識這個垃圾桶嗎?爲什麼它們有不同的顏色?可回收垃圾桶是什麼顏色的?可回收垃圾桶是什麼顏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是什麼顏色的?有害垃圾桶是什麼顏色的?你們能將這些垃圾送回它們的“家”嗎?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誌

結合自身說說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標誌。

導入: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

鼓勵幼兒爭做“小小環保宣傳員”,設計“環保警示標誌”,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宣傳畫。

  活動延伸:

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觀察及動手能力,知道植物乾枯了要澆水。

2、激發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好品德。

3、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4、商討遊戲規則,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瓶子、水

  活動過程:

(一)、談話:通過上一節課。我們知道哪些東西是離不開水的?

(人、動物、花草樹木、小魚等等)

(二)、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來爲我們校園裏的花草樹木澆澆水了。

老師帶領幼兒觀察哪些植物需要澆水了(枯黃、焉掉的、泥土裂開的需要澆水)

(三)、教師示範:找一棵需要澆水的植物。澆的時候要注意適量,不要一次讓它喝的太飽,要不然要撐壞的。澆太多,會淹死的。

(四)、幼兒進行澆水活動。

  教學反思:

在日常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善於觀察,善於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着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同時要考慮到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這樣孩子就能得到創新精神,得到實踐能力。我班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以前他們對水不是很瞭解,只知道水很好玩,通過老師教育他們知道了水是寶貴的,我們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資源。通過澆水護花行動,小朋友更加懂得珍惜,愛護花草樹木了。

  幼兒園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啓發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對環境保護的希望,根據自己的想象繪製不亂扔垃圾、愛護環境的廣告宣傳畫。

2、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勾畫畫面,並表現出簡單的情節。

3、激發幼兒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

  活動準備:

畫筆、紙張;髒、亂、差的環境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看討論圖片,導入活動。

1)示髒、亂、差的環境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這個地方美嗎?你願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嗎?

2)討論:這樣的環境是怎樣造成的?用什麼方法讓這裏的人蔘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

2、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對環境保護的希望。怎樣做會讓環境美麗?

3、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對環境保護的理解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構圖,教師巡迴指導。

4、作品評價:從構思、情節、顏色方面進行評價。

5、展覽作品,請幼兒互相欣賞講述畫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