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6篇

【精選】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6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操作遊戲的樂趣。

2、學習按蘋果的顏色、大小進行分類,發展幼兒的數數和分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青、紅蘋果圖片若干。

2、紅、綠、大、小筐,每桌各一個。

3、動畫片:我喜歡蘋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摘蘋果的慾望。

師:看呀!又大又紅的蘋果,小朋友喜歡嗎?我們去摘蘋果好不好?

二、展開。

1、觀察蘋果

(1)看看這裏都有什麼樣的蘋果呀?

(引導幼兒發現,有紅蘋果,綠蘋果,有大蘋果,小蘋果。)

(2):我們的這些蘋果裏面,有紅蘋果,綠蘋果,還有大蘋果,小蘋果。

2、摘蘋果

(1)聽口令摘蘋果

(2)聽拍手聲摘蘋果

3、蘋果分類

(1)把紅蘋果送到紅筐裏。

(2)把綠蘋果送到綠筐裏。

(3)把紅筐裏的大蘋果拿出來放在大紅筐裏。

(4)把綠筐裏的小蘋果拿出來放在小綠筐裏。

4、收蘋果

(1)要求幼兒在規定的時間裏收不同的蘋果。

(2)數數你收了多少個蘋果。

5、蘋果展

師:我們把摘得蘋果展覽一下好嗎?

引導幼兒思考擺放的方法。

如:紅-綠-紅-綠,大-小-大-小,等。

鼓勵幼兒想出各種有序的擺放方法。

三、結束。

1、師:今天我們豐收了許許多多的蘋果,你們喜歡吃蘋果嗎?

有一個小朋友也喜歡蘋果,我們看看他爲什麼喜歡蘋果?

2、觀看動畫片:我喜歡蘋果

活動自然結束。

幼兒園教案 篇2

整理玩具觀察

一、問題的提出

現在,幼兒園爲了幼兒的發展玩具種類豐富,數量也多。讓孩子自己整理玩具有利於培養孩子責任感,有利於形成孩子做事認真負責、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通過共同整理玩具,還有利於培養孩子互助協作的精神,發展語言能力等。因此,培養孩子整理玩具的行爲習慣是有必要的,應從小抓起。

但是我在幼兒園發現小班幼兒整理玩具存在了一些問題。有的幼兒會因爲搶收玩具而發生衝突,也有部分幼兒不願意整理玩具或者不會整理玩具。小班幼兒因爲入園時間較短、年齡比較小,主動整理玩具的習慣還未完全養成,所以搶收玩具、不願或不會整理玩具的現象比較多。筆者希望對小班幼兒整理玩具的情況,進行觀察並提出可行性建議。

二、研究方法

觀察法:研究者在幼兒園對小班幼兒整理玩具的行爲進行觀察研究。

三、案例及案例分析

案例一

角色遊戲結束後,玩小吃店的幼兒把碗放在置物櫃的最上面一層,碟子放在第二層。然後小a把桌子上拿下來放在地上疊好放在碗的上面,又把廚師帽子塞在桌布和碗之間,小b把菜單從地上撿起來,隨手放在碟子上。

分析:整理玩具並不是把玩具堆放在一起就可以的,而是一個簡單的分類過程,可以通過整理玩具使幼兒的分類能力得到鍛鍊。碗和碟子放在上層,而桌布、廚師帽子、菜單等放在下層。小班幼兒剛剛接觸分類,還不能很好的運用到整理玩具中去。

案例二

某幼兒園小班,晨間活動時做操的音樂響起。小a便跳下塑料“獨木橋”,沒等橋上的幼兒全部跳下來,小a就把獨木橋的一頭搬起來。另外幾個幼兒把獨木橋的另一頭搬起來,一起往器械室裏走去。這時候小b跑到小a旁邊幫小a一起搬,小a說,“你走開,我搬得動。”小b沒講話繼續走在小a旁邊搬着“獨木橋”。小a便一把推開小b,小b被推開後,又跑到橋的中間搬。器械室的門很窄,要走開幾名幼兒才能進去,但沒有人願意放手。

分析:小班幼兒已建立起自己整理玩具的概念,獨立性和自主性開始萌芽,喜歡幫助老師做事。但是,不懂得合作,也不會保護自己和同伴。

案例三

晨間活動時在玩桌面遊戲。老師宣佈收玩具,小a拿着自己搭的機器人不斷地在說:“我不拆,就這樣放裏面,我這個不拆。”小b把自己搭的東西拆好放到籃子裏後,一把搶過小a的機器人迅速地開始拆。小a一直試圖搶回自己的機器人,一邊用手去搶,一邊大聲叫:“我今天不拆,我告訴老師了。”小b把機器人拆完放到籃子裏,小a哭着說:“我去告訴老師了。”便跑開了,小b把玩具籃子放回教室後面的格子裏,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老師在對小a講話。

分析:收玩具時,小 b把自己搭的玩具拆了而小a不肯把自己搭的機器人拆掉,小b便把小a的機器人給拆了。小a因爲自己辛苦搭的機器人被小b拆了,覺得很委屈,所以去老師那告狀。

案例四

“請小朋友把玩具收好!”的話音剛落,搭建遊戲的幾名小朋友紛紛把手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在籃子裏。然後都搬椅子走了,老師看到玩具籃子還放在桌子上就問,“這一小組的小朋友爲什麼不收玩具?”這時,小a停下來說,“不是我拿的。”另外也有兩名幼兒跟着說,“也不是我拿的。”小b說,“也不是我拿的,是小c拿的。”聽到小b的話後,小c慢慢吞吞的放下椅子走到桌子前搬走了籃子。

分析:雖然案例中四名幼兒都不願意整理玩具,但從他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都已經知道“拿玩具的人負責送玩具”這一規則,而拿玩具的幼兒在老師的提醒下也去整理玩具了。雖然還沒養成主動整理玩具的習慣,但幼兒都知道規則的存在,沒有發生哄搶,也都把自己玩的玩具放進了籃子裏。

案例五

某幼兒園小班,小a剛進園老師就說,整理玩具我們下去做操。於是小a放下手中的積木跑到玩雪花片的那裏,看其他小朋友在整理,自己也抓了兩把往籃子裏放。然後又跑到串珠遊戲那裏,把手伸到籃子裏亂攪。

分析:幼兒不願整理玩具通常都是因爲不捨得拆掉自己搭的東西,還沒玩到玩具或者遊戲時間太短沒有盡興。小a雖然沒玩到玩具,但老師宣佈整理玩具後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甚至去搗亂。

案例六

某幼兒園小班,“請小朋友把玩具收好。”話音一落,小a就很快把自己的積木推倒在地上,還把旁邊小朋友的積木都推到,然後拼命的往筐裏扔積木一邊扔一邊緊緊地抓住筐,看見小朋友過來,小a還沒等到積木全部收好就搬着筐往教室走,想送進櫃子。 而小朋友也搬着筐,誰也不願放手。

分析:小班幼兒剛入園不久對於整理玩具很好奇,在老師宣佈整理玩具後都想整理因而發生了哄搶的現象。幼兒的從衆心理也導致他們看到別人搬筐子就都跑過去搬。

四、討論: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看到幼兒在整理玩具時會有多種表現,它們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1、缺乏正確的分類概念。

小班幼兒年齡較小,整理玩具時通常會發生“亂放”的現象。其實是因爲小班幼兒還不太瞭解分類的概念,他們不知道該怎樣整理,不知道同一類型的玩具應該放在一起。例如案例六中的幾名幼兒在整理小吃店時碗、碟子、桌布、廚師帽子等物品時就隨便亂放,不明白把碗和碟子歸爲一類,桌布、帽子等歸爲一類。

2、缺乏良好的習慣。

例如案例五中小a在老師宣佈整理玩具後不知道該幹什麼,甚至亂跑、到其他小組去搗亂。案例四中的小c也是在老師的提醒下才去整理玩具,上述兩名幼兒自己整理玩具的習慣都還沒有養成,玩好玩具沒有自己整理的意識

3、缺乏充足的遊戲時間

例如案例三中小a不願拆掉自己搭的機器人,他覺得自己還沒有玩夠還想繼續玩下去。許多幼兒因爲早上來得晚或做事的動作太慢,經常纔開始玩玩具老師就宣佈整理玩具。沒有充分的玩具時間,所以不願整理玩具。

4、對整理玩具充滿好奇,卻又不懂謙讓與合作

小班幼兒剛進幼兒園對於整理玩具很好奇,有新鮮感和從衆心理,一個幼兒在做什麼,其他小朋友也學着做什麼。當小班幼兒建立起整理玩具概念的時候,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就開始萌芽。如案例一中,由於小班幼兒剛進幼兒園,對整理玩具這一行爲都很有新鮮感,覺得很好玩,都想搶着去整理,有些幼兒看見別的小朋友在整理,他們也跟着去整理,搬着筐都不肯放手。

五、反思

教師家長可通過以下方法引導幼兒:

(一)改變觀念

許多家長以爲孩子年齡小,能力差,整理起來也不像樣,慢慢教孩子整理,還不如自己直接整理快。久而久之孩子就沒有收拾玩具的習慣,如果“習慣成自然”那是非常可怕的,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自然”是也,而孩子3—5歲是養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期,培養幼兒整理的能力首先要改變老師和家長的觀念。

(二)利用榜樣的作用和各種有趣的形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

幼兒整理好玩具後(哪怕是在老師或家長的提醒下整理的),老師家長應及時給予肯定,給大家樹立良好榜樣,提高幼兒堅持整理玩具的積極性,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爲意識。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擬人化手段培養幼兒主動整理玩具的習慣。比如:在收拾好後,老師把耳朵湊近玩具箱,說:“聽聽玩具在說些什麼?”然後以玩具的口吻說:“謝謝小朋友,我們都回到自己家裏了,真高興!你們真是我的好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創設情境,利用故事、兒歌、表演等形式,讓孩子知道整理玩具的必要性。

(三)化枯燥爲娛樂,把收拾玩具變成有趣的遊戲來完成

單純的整理比較枯燥,幼兒往往不喜歡整理,如果把它設計成遊戲的形式,幼兒就會十分樂意去做。比如:“送玩具寶寶回家”;在玩具箱子上貼上小圖畫,貼上動物園的畫表示放長頸鹿、獅子等小動物,貼車庫表示放小汽車等,藉機讓孩子學習分類、歸屬;老師帶頭和小朋友比賽收拾玩具,慢慢地過渡到孩子之間進行比賽。這樣,通過生動的語言、有趣的形式,孩子的興趣提高了,就會主動整理玩具。

(四)教會幼兒如何整理、歸類,知道正確的擺放方法

很多情況下,孩子是因爲不知道玩具該如何整理而放棄的。因此,增加新玩具時,老師要告訴孩子如何整理和具體的擺放位置。必要的時侯老師要給予適當的幫助。

(五)帶領孩子觀看整理後的玩具,培養成功感

孩子年齡小,缺乏自信心,他們往往需要老師的不斷肯定,才能逐步建立自信心,從而影響自己的行爲。因此,在孩子收拾玩具後,老師要帶領孩子觀看收拾後整齊的樣子,用讚賞的口吻肯定孩子,比較整理前和整理後的模樣,讓大家親眼看到明顯的變化,建立成功感,樹立自信心,爲以後主動地整理玩具打下基礎。

幼兒園教案 篇3

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圖形組合畫出房子的造型。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造,並添畫背景。

重難點:

用不同的圖形組合畫出房子的特徵。

流程:

欣賞範例——>觀察討論——>幼兒創作——>引導評價

準備:

新房子的範例一張、彩色水筆、蠟筆、紙張等。

過程:

一、欣賞範例,激發興趣

1、激發幼兒幫助小豬的興趣

上次,我們幫小豬把準備造新房的材料都搬到了樹林裏,小豬說“謝謝小朋友!”現在小豬請你們幫它造房子,你們願意嗎?

2、出示範例欣賞,小豬設計了一幢新房子,漂亮嗎?

二、觀察討論,共同示範

1、觀察房子的構造

(1)看看新房的屋頂是什麼形狀的?牆壁呢?從旁邊看它的頂是什麼形狀的?牆呢?

(2)還用了哪些圖形材料,用來造什麼?

2、邊示範邊講解

1)你們說,造新房先造什麼?(先造牆壁)再造什麼?(再造屋頂)根據幼兒回答逐一分解和幼兒共同作畫。

2)小豬還準備建個小花園,有樹有花,你們說建在哪兒好呢?(幼兒自由討論,教師示範畫)

三、幼兒創作,培養技能

1、引發創作興趣

你會照着圖紙幫小豬造新房嗎?比比誰造的新房子最漂亮。

2、幼兒作畫,師重點指導:

(1)能用不同的圖形材料組合造出牢牢的新房子。重點指導:平行四邊形的屋頂。

(2)在房子的周圍添畫背景,如花、樹、小鳥。

(3)給新房子噴刷漂亮的油漆,噴刷均勻、不留小白點。

四、引導評價,感受作品的美

1、小朋友幫小豬造了許多新房子,它要找找誰造的房子最漂亮?

2、幼兒相互欣賞,感受作品的美。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幼兒的品嚐與生活經驗,瞭解甜與酸的味道存在於很多食品當中,有了這些味道才使我們吃東西時感覺更可口。

2.認識漢字:甜、酸,複習:苦、辣

3.培養幼兒傾聽的能力。

活動創設:食品若干

漢字字卡若干

活動展開:一.幼兒品嚐,引起興趣

1.請個別幼兒上來品嚐,說出品嚐的'是什麼味道(出示字卡)

2.有那些東西是甜的?

3.再請個別幼兒上來品嚐,說出味道。(出示字卡)

4.有哪些東西是酸的?

5.集體學念:甜、酸

二.故事《甜鼠》

1.生活中我們吃的東西有各種味道,有了這些,才能使這些食物更美味。

有一個小老鼠出去玩,發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

2.講述故事《甜鼠》

邊講邊出示相應的字卡,幫助幼兒記憶,並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3.老鼠成了一隻甜老鼠,甜甜的真好吃,我也請你嘗一嘗。

4.遊戲:吃了酸的東西的幼兒將字卡貼在圖片“醋”上

吃了甜的東西的幼兒將字卡貼在圖片“糖”上

三.遊戲結束將字卡送入識字角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小腳的特點和功能,產生初步的探索興趣。

2、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小腳。

  【活動準備】

1、場景佈置:小腳丫樂園(有沙子、地磚、鵝卵石、海綿)。

2、小組操作材料:毛巾、肥皂、釘子、火、笑娃、哭娃等等五套。

3、律動磁帶:《大鞋和小鞋》。

  【活動過程】

一、腳步律動導入,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和我們小朋友一起用小腳來跳個舞,好嗎?

二、赤足坐在地毯上,認識雙腳的結構。

1、脫襪子(兒歌)。

2、初步認識腳趾、腳背、腳心。

3、小腳爲什麼會有臭味?怎樣讓我們的小腳變得香香的呢?

三、通過體驗和感受,引導幼兒認識腳的功能。

1、小腳有什麼本領呢?請幼兒去小腳丫樂園走一走、踩一踩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2、幼兒赤腳體驗踩在沙地、海綿、鵝卵石、地磚上的感覺。

3、活動後談話小結:我們的小腳真有用,除了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還能感覺冷、暖、硬、軟、光滑和粗糙等。

四、通過小組操作,引導幼兒知道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小腳。

1、(出示笑的小腳和哭的小腳圖片)小腳爲什麼會笑?小腳碰到哪些東西會哭呢?哪些東西是小腳喜歡的?哪些東西是小腳不喜歡的?分別送到它們的身邊。

2、幼兒小組合作操作送卡片。

3、和幼兒一起講述。

4、引導幼兒討論在生活中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小腳。

  【活動結束】

1、穿襪子(兒歌)。

2、摸過腳,腳上的細菌都到手上了,怎麼辦?我們一起去洗手吧!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印腳印。看看自己的小腳印和別人的小腳印有什麼不一樣,可以告訴老師和你的小夥伴哦。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利用器械練習助跑跨跳等動作,發展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靈敏性。

2、引導幼兒積極動腦,積極探索新玩法,提高幼兒克服困難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3、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幼兒遵守活動規則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頭飾、球及紙棒(紙棒分爲紅、綠兩種)。

2、場地佈置:

第一組:輪胎架起竹梯、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20釐米)、一堆果子

第二組:走木樁、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30釐米)、一堆果子

第三組:輪胎堆成的小山、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40釐米)、一堆果子

3、錄音機,磁帶

4、活動前檢查場地上是否安全,幼兒的衣着、鞋襪是否合適。

活動過程

(一)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1、“你們看我是誰”,(孫悟空)“對,我是猴王,現在請我的小猴戴上頭飾”。

2、出示紙棒問:“咦!這是什麼?”(金箍棒)“它是我們鍛鍊身體的好夥伴”。

3、“孩子們跟着猴王一起來做動作”:耍棒、爬山、採果、眺望、撓癢。

(二)提供材料。自由練習。

1、教師引導:“你們能想出玩紙棒的各種方法嗎?比一比誰的辦法最多,本領最大。”

2、小猴分散自由玩紙棒如:雙腳立定跳過紙棒、用手頂紙棒、擊劍、助跑跨跳紙棒等。教師觀察各種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活動狀況

(三)難點練習,重點指導。

1、孩子們把紙棒都擺成小河,跟着猴王一起來學習跨過小河。教師講解動作要領:“兩手半握空拳,屈肘於體的兩側,距小河5—8步,跑到小河前,一隻腳用力蹬地,另一條腿跨跳過小河,單腳落地,保持平衡。”

2、幼兒自由練習數次,幫助膽小的幼兒能跳過20釐米的距離,鼓勵敢於嘗試難度大的幼兒。

3、“你們的本領練得怎樣了?”集中魚貫練習,一個跟着一個。(分成三組進行)教師隨機觀察指導。

(四)玩遊戲:運果子 孩子們對面有許多果子,我們一起把果子運回家吧。(幼兒自由選擇不同難度、內容的路徑運果子)遊戲分兩遍(第一遍自由練習,第二遍在第一遍的基礎上調整難度以及強調規則,幼兒在進行第二遍時還可再選擇路徑) 第一組:輪胎架起竹梯 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20釐米) 一堆果子 第二組:走木樁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30釐米)一堆果子 第三組:輪胎堆成的小山 用紙棒擺放一條小河(40釐米) 一堆果子

(五)結束活動:放鬆身體。

1、“今天,我們的小猴本領真正大,能跨過很大的石頭把那麼多的果子搬回家,我真爲你們高興。”教師簡單總結,表揚孩子的表現。

2、聽——,你聽到了什麼?(舒緩動作)坐下互相捶捶腿,放鬆自己。聽音樂做放鬆動作回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