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目標:

1能聽着音樂愉快地參與活動

2初步學會按音樂遊戲規則行動,培養幼兒聽辨能力、自控能力及反應能力

重、難點:

按音樂信號動作

準備:

玩具小狗及頭飾、積木若干

過程:

一出示小花狗玩具並與幼兒交流有關小花狗的內容:小花狗怎麼叫的、最愛吃什麼、有什麼本領等等

二欣賞歌曲:《小花狗》

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並有學唱的興趣

三學唱歌曲《小花狗》,並作簡單的動作表演

1.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場景:小椅子圍成圈作爲家,讓玩具狗蹲在家門口,圈上放一些小積木代替肉骨頭。

2.老師帶領部分幼兒扮小花狗邊唱邊動作(在圈外),唱到最後一句的最後一個音——“想吃肉骨頭”的“頭”字時

拿肉骨頭,然後遊戲重新開始

四歌表演《春天》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朗誦詩歌,初步領略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要求幼兒較有節奏地朗誦詩歌,讀出問句的語調。並初步嘗試創編兒歌。

3、喜歡參與問答遊戲,對活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節奏卡片。

2、小船、香蕉、西瓜、卡通圓形、娃娃臉、蘋果、葡萄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學習詩歌,教師結合圖片提問,幼兒用填空的形式回答提問。

1、出示圖片小船,引導幼兒觀察小船的外形,並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小船像什麼。

提問: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形狀的?看看什麼彎彎像小船?(幼兒大膽表述,教師將幼兒表述的內容歸納成兒歌的結構,"什麼彎彎像小船?香蕉彎彎像小船。")2、用同樣的方式學習第二句。"什麼個大圓又圓?西瓜個大圓又圓。"3、出示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圖片,引導幼兒自己邊學習邊創編並將語言歸納成兒歌的結構。

二、完整欣賞,指導幼兒讀出疑問句的語調。

三、將幼兒分爲兩大組,一組讀問句,一組讀答句。

四、出示節奏卡片,引導幼兒按節奏拍手,並能按節奏念問答兒歌。

五、創編:結合以上學習的形式教師給每組提供相應的圖片,引導幼兒以小組爲單位自由創編兒歌。

1、幼兒看圖片創編兒歌,教師指導並記錄。

2、幼兒用疑問句的語調自然聲朗誦自己創編的兒歌。

六、教師小結,表揚鼓勵幼兒。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與建議1、提供相匹配的圖片,幼兒根據圖片提示創編兒歌。

2、提供更多的節奏條卡,幼兒根據節奏卡念兒歌。並進行問答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水果,能分辨紅、黃、綠、紫等顏色。

2、喜歡聽故事《河馬肚子大》,學說“河馬,我請你吃XX顏色的X X(水果名稱)”。

準備:

1、展板一塊,展示架四隻。

2、紅、黃、綠、紫色的小房子圖片各一,紅、黃、綠、紫色水果大圖片一份,小圖片幼兒入手一份,河馬操作玩偶(可用紙盒製作)6個,猴子頭飾一個。

3、動員家長帶孩子去水果店、超市購買水果,讓孩子認一認、嘗一嘗,積累有關水果的經驗。

過程:

一、分辨各種顏色的水果

1、表達已有經驗。

師(出示各種水果大圖片):果園裏水果大豐收了,有紅色的蘋果、黃色的香蕉、綠色的西瓜,還有……(引導幼兒說出各種顏色的水果。)

2、遊戲:水果找家。

教師先介紹水果的新家——紅、黃、綠、紫色的小房子圖片,然後請幼兒將各色水果按顏色分別送到相應的小房子中。

二、欣賞故事《河馬肚子大》

1、引出故事。

師:水果大豐收,你們想不想吃呀?有一位動物朋友很想吃。它有一張大大的嘴巴,還有一個大大的肚子,它是誰呢?

師:對,它就是河馬(出示玩偶)。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講《河馬肚子大》的故事。

2、邊演示玩偶邊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3、用提問引導幼兒學習。

師:小猴請河馬吃了什麼水果?它們是什麼顏色的?

(這兩個問題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的。能力強的幼兒可以用一句連貫的話來講述,如:“小猴請河馬吃了紅色的蘋果和紅色的草莓。”甚至還可將其他顏色的水果一起說出來。而能力弱的幼兒則可以這樣說:“小猴請河馬吃了蘋果,是紅色的蘋果。”)

三、分組遊戲:喂河馬吃水果

1、出示另外幾個河馬玩偶,啓發幼兒喂河馬吃水果。

師:河馬肚子餓了,你們願意學小猴喂河馬吃水果嗎?

2、學說句子:“河馬,我請你吃X X顏色的X X(水果名稱)”。

3、請一名幼兒演示。教師操縱的河馬在聽到幼兒說“河馬,我請你吃X X顏色的X X(水果名稱)”時才張開嘴吃。

4、幼兒分散遊戲。

(一部分幼兒操縱河馬玩偶,其餘幼兒喂河馬吃水果,遊戲可交換進行。配班教師及保育員進行配合。)

四、拓展經驗

師:河馬還沒有吃飽呢,你知道還有什麼水果可以餵給河馬吃嗎?

(幼兒可以根據已有經驗充分表達,如果一時說不出,可以回家後繼續找找、說說,自然地將活動延伸到家庭中。)

  延伸活動:

帶上紅、黃、綠、紫色的小房子到戶外進行“住房子”的遊戲。方法是:幼兒先說出自己是某種水果,然後住進與這種水果顏色相同的小房子裏,如先說出“我是黃色的芒果”,然後住進黃色的小屋裏。遊戲可反覆進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目標:

1、對觀察冰塊有興趣。

2、樂於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準備:

有太陽的冬天,一處有冰塊的地方、粉筆

過程:

一、觀察冰塊

1、冰是什麼顏色的?

2、鼓勵幼兒用手摸摸冰塊,說說有什麼感覺。

3、怎樣纔能有冰塊?

4、小結: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會結成冰的。

二、尋找有冰的地方

1、請幼兒將有冰的地方告訴大家。

2、請幼兒運冰塊。每人拿一塊冰塊在陽光的空地上。

3、請幼兒觀察陽光下的冰塊,冰變成了什麼?

三、欣賞冰畫

1、請幼兒看看場地上的冰塊化成了什麼?

2、有粉筆將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輪廓,請幼兒說說像什麼?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愉快地學習詩歌《蝴蝶樹葉》,並樂意跟隨詩歌做動作。

2.能初步嘗試替換詩歌中的個別詞語,體驗創編詩歌的快樂。

3.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後一句。

4.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到戶外撿過落葉

磁帶

活動過程:

*欣賞戶外撿樹葉照片

——共同回憶、討論撿落葉和落葉飄情景。

師:寶寶們你們看這些是什麼啊?(照片) 照片上有誰? 在幹什麼呢?

——出示樹葉

——師:你們看我們撿的小樹葉也來啦?

——說說樹葉的顏色、形狀,

感受詩歌意境

——師:每一片樹葉都是一首好聽的詩歌

——幼兒完整欣賞詩歌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 小樹葉像什麼? 小樹葉爲什麼會飛?

——跟着老師邊唸詩歌邊做動作。

*嘗試仿編詩歌

——編新的詩歌,集體朗誦

*遊戲 “大風和樹葉”——播放歌曲落葉

老師做大風

幼兒手拿樹葉扮小樹葉!

小樹葉隨風的方向做下蹲、搖晃……動作!

附兒歌:蝴蝶樹葉

秋風秋風吹吹, 樹葉樹葉飛飛,好象一羣蝴蝶,張開翅膀追追!

反思:

活動中,我發揮無聲的肢體語言,用動作表現詩歌的內容,幫助孩子理解詩歌內容。由於這首詩歌中涉及到幾個動詞“吹”“飛”“追”等,我採取了運用肢體動作這一策略,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這些詞,進而理解詩歌的內容。活動中,我教孩子學習詩歌和仿編詩歌時,運用非常直觀、形象的動作,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積極性很高,詩歌仿編的又快又多。活動最後,我帶領幼兒模仿小樹葉輕輕飛進活動室時,“你看到的小樹葉是怎樣飄下來的?”一句話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將他們平時看到的不同的景象都表現出來。我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詩歌中的句子,效果很好,始終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孩子爲主體,讓孩子在生活、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讓孩子在玩中學,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活動中我發現還有好多的不足之處,如提問設計方面,有些提問很封閉,多是填鴨式的提問。如:就象一羣什麼?張開翅膀幹嗎?這些提問很羅嗦,沒有實際的意義,有些甚至繞來繞去的,卻始終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不能發揮幼兒的想像力,這樣的一些提問如果經常在課堂中實出現,對幼兒的思維發展來說,那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想:我要加強學習,注重反思,促進自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成長。

小百科:蝶,通稱爲“蝴蝶,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9月10日是我們中國的教師節。

2.通過活動激發幼兒關心關愛老師的情感。

3.發展幼兒的大膽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發展動手操作能力。

二、 活動準備:

1.幼兒早已學會兒歌《老師本領大》。

2.多張老師平時教學活動和生活活動的照片,製成幻燈片,錄音《生日快樂》。

3.每人一個小盤子,各色皺紋紙一小塊。

三、 活動過程:

1。用兒歌《老師本領大》引出主題。

以前我們學了一首兒歌,名字叫《老師本領大》,我們一起說一邊。

老師本領大

老師老師本領大,

會摺紙,會畫畫,

唱歌跳舞頂刮刮,

我們大家都愛她。

2.說一說你身邊最熟悉的老師,長的什麼樣。

我們班有幾位老師?誰能說一說咱們中三班的老師都長的什麼樣?(請個別幼兒說)

3.看幻燈片,瞭解老師的勞動。

看看老師們每天都在幹什麼呢?(逐一放幻燈片)老師們每天工作都很辛苦。

4.讓幼兒說說怎麼尊重老師的勞動,怎麼關心老師。

吃飯的時候不浪費糧食,活動的時候聽老師的話等等。

5.講解教師節的日期和第一個教師節是1985年。

我們中國爲了宣揚尊師重教,提高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 特意確立9月10日爲教師節,1985年是我們教師的第一個節日,教師終於有了自己的節日,

6.做長壽麪,慶祝教師節。(教師巡迴指導)

我們全中國的教師都很高興,9月10 日這一天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老師過節了,我們也慶祝慶祝好不好?一般過生日、過節都吃什麼?(蛋糕、長壽麪)我們就做一碗長壽麪送給在座的老師們好不好?咱們再在面里加上果汁蔬菜汁,使長壽麪更有營養,讓咱們的老師們吃了以後身體棒棒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分辨幾種經常接觸的不同氣味,體驗鼻子真有用。

2. 願意說說自己聞到的氣味。

3. 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 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重點難點

重點:分辨幾種經常接觸的`不同氣味,體驗鼻子真有用。

難點:願意說說自己聞到的氣味。

活動準備

1. 一次性杯子(分別裝有白開水、白醋、果汁、中藥);2. 護手霜;3. 每位幼兒一個笑臉。

活動過程

一、聞一聞、找一找

1. 出示瓶子,引起幼兒興趣

提問:

①你們看到了什麼?

②杯子裏裝了什麼?

2. 找一找,學習聞氣味的正確方法(幼兒聞氣味)

提問:

①你們都聞到了什麼氣味?

②我們用什麼方法找到了白醋和白開水?

小結:我們的鼻子真有用,可以呼吸還可以聞氣味,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二、聞一聞、說一說

1. 聞氣味貼笑臉(出示笑臉)

提問:

①這是什麼?

②笑臉表示什麼?

(幼兒聞氣味,把笑臉貼在喜歡的氣味前)

2. 說一說聞到的氣味

3. 提問:

①小朋友,哪裏的笑臉比較多?

②你爲什麼喜歡這種氣味?它聞起來怎麼樣?

③小朋友想一想,你以前還聞到過什麼東西也有這種氣味?

④爲什麼喜歡這種氣味的小朋友不多呢?

小結:我們的鼻子可以分辨兩種不同的氣味。

三、聞一聞、抹一抹

提問:

①你們聞到了什麼氣味?

②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③冬天爲什麼要塗護手霜?(請幼兒洗手塗護手霜)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結合我班對於氣味的已有生活經驗,以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而制定的。目標既有科常方面的認知經驗、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態度,但不缺乏領域特質。整個活動環節清晰,在找一找、聞一聞中,讓幼兒初步感知鼻子可以聞氣味;在聞一聞、說一說環節中,讓幼兒在探索中知道鼻子可以分辨不同的氣味;在最後一環節塗一塗、聞一聞中,知道保護自己的小手。因是小班幼兒,所以在設計教案中,融入了較多生活元素,既有預防甲流的知識,也有冬季保護小手的方法。在提問上,考慮到年齡特徵,大多數體訪問設計成了封閉式和半封閉式,有二個是開放式提問,有利於幼兒的回答。在整個活動中,也考慮到動靜交替,請幼兒把笑臉貼在喜歡的氣味下,加入了他們的互動。幼兒的參與性很高。但若在下次活動中,能完善材料的選擇,更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會更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教育要求:

1、 通過觀察實物,圖片,感知香蕉的顏色,形狀,構造,味道,科學食用方法,生長地方,誰栽培。

2、 知道吃香蕉有利健康,吃時要適量,培養幼兒不吃獨食,願意與他人分享。

3、 發展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在美術活動中學習製作香蕉。

教學準備:

1、 實物:一串香蕉,圖片,結香蕉的樹(香蕉園)

2、 彩色油泥和棕色,綠、黃紙。

香蕉的故事(課題一)

教學課程:

1、 出示香蕉園圖片,引起幼兒注意,這些叫什麼樹?(香蕉樹),提問:香蕉是長在什麼地方的?它和桔子長得一樣嗎?桔子是一個一個長在樹枝上,看看香蕉是怎麼長的?(一串串,一把把地)許多香蕉長在一個把子上。(1和許多)

2、 出示香蕉,這是從香蕉樹上摘下來的,數數有幾根?每人發1根香蕉,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提問:香蕉是什麼顏色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象什麼?(彎彎的象月亮)摸在手裏怎麼樣?知道怎麼吃法嗎?(請一位幼兒剝給大家看,老師示範正確的剝法,再請一位幼兒上來試試)然後請小朋友都練習剝香蕉,吃香蕉。

提問:香蕉肉吃到嘴裏感覺怎麼樣?(滑滑的,甜甜的,涼涼的)一次能吃很多根嗎?

3、 香蕉皮應該放在哪裏?(在家,在幼兒園和在外)教育幼兒不亂扔亂拋,讓幼兒練習把香蕉皮丟到指定地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本課通過學生親歷活動,指導學生探究空氣是否是流動的,空氣流動的常見原因,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空氣流動的路徑,並瞭解風的成因,以達到課程標準中制定的以下目標:重證據研究科學,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的好處;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出假設性解釋,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並做實驗記錄,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在學習這課以前,學生已經對科學探究活動的途徑有了初步的實際操作經驗,在對空氣佔據空間的認識中,對空氣的其他問題也產生好奇,有了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就爲繼續研究“空氣會流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根據學生的經驗我是這樣處理教材的: 第一環節,從前一課空氣佔據空間的問題引入本課學習的活動,讓學生分組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是否會流動,讓學生伴隨着教師的引導,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玩玩學學,潛移默化地發展認知、培養技能、陶冶情感;第二環節,注重經歷、體驗和發現,探究熱空氣上升的原因,讓學生在活動中,多看、多想、多問,教師儘可能地爲學生提供活動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們去做和學;第三環節,進一步合作探究空氣流動的路徑和風的形成,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體現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優勢,再現國外和中國古代空氣研究的成果,讓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信息。

本課的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 能有理由地對空氣具有流動性做出假設,並能自行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現象;

● 能借助煙霧觀察空氣的流動,並能描述。

知識與技能

● 知道空氣是流動的及流動的常見原因;

● 知道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上升;

● 瞭解風的成因;

● 瞭解人類對熱空氣的利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體會科學給人類帶來的好處,認識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悠久歷史。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導入

1 談話: 上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空氣要佔據空間,大家是不是都對研究關於空氣的問題感興趣?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來研究空氣。先請小朋友觀察,我握着氣球的手一鬆,氣球發生了什麼變化?

2 學生觀察後發言。

3 提問: 氣球爲什麼癟了?剛纔氣球裏面的空氣到哪裏去了?

4 學生思考後解釋,空氣流到別的地方去了。

5 所有的空氣都會流動嗎?

【評析】探究強調動手做(hands on),但更強調動腦筋(minds on)。畢竟,真正的學習並非發生在學生的手上,而是發生在他們的腦袋裏。這包括強調學生在觀察中的思考,對探究結果的猜測(假設),爲後續探究制定計劃,考慮變量的選擇和控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等處理,在與同伴的對話和交流中相互質疑和評價,反思自己的預設,考慮可能的其他解釋,最終得出結論和報告,並向其他人展示或陳述,等等。這一切,都是不僅要動手,更要動腦才能完成的。尤其是隨着年級的不斷提高,對動腦的強調會越來越多。

二、 探究空氣是否會流動

1 請小朋友利用我們桌上的材料設計一些實驗,來證明空氣是會流動的。

2 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方案,選取需要的材料。

3 分組實驗驗證。

4 教師巡視,並對需要幫助的小組進行必要的指導。提醒學生做熱風車實驗時,可使用材料袋裏的鋁片做風車,如果用普通紙張要注意離火苗遠一點,以免烤焦或點燃。用手感受熱空氣時也要注意距離,以免灼傷手,還應在燭火周圍不同位置獲取感受。

5 小組彙報討論: 做了怎樣的實驗?怎麼做的?實驗中發生了什麼現象?空氣流動的原因通常是什麼?在熱風車的實驗中,把手放在燭火周圍的不同位置,會有什麼感覺?它還能告訴我們什麼?

6 把我們剛纔討論的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評析】教師在巡視過程中通過面部表情、手勢身姿、語言語調,尤其是說話的具體內容來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思想的火花、創新的靈感。例如:“這點子真妙!”“你幹得好極了!”“試試看,也許我們能成功!”等等。積極暗示有利於促進師生思想、感情的交流,有利於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有利於強化學生原有的學習行爲並引出新的學習目標。

三、 引導學生探究熱空氣上升的原因

1 播放課件,觀看熱氣球表演和孔明燈。

2 想一想: 熱氣球和孔明燈爲什麼能上升?它們之間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

3 小組討論。

4 談話: 能否利用老師給你的材料來設計實驗證實你們的想法呢?那我們就來親自試試,好嗎?

5 打開課本做第6頁上的實驗。

6 彙報交流實驗情況,並做好實驗記錄。

四、 空氣流動的路徑和風的形成

1 想像: 我們周圍的空氣是怎樣流動的?教室裏和倒扣在水槽裏的杯子中的空氣是怎樣流動的?空氣看不見,怎樣才能知道它流動的路徑呢?

2 出示實驗器材,組織學生討論實驗方法。

3 分組實驗,同時提出觀察記錄要求。

4 分析討論現象,明確是冷熱的不同形成了空氣的這種流動。

5 小結: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些什麼?

6 討論: 風是怎麼形成的?

【評析】以探究爲中心的學習指導策略不太強調知識的系統性,而是關注學生是否通過一次次學習過程逐步地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形成了探究的能力,這些探究的方法能否在新的時空條件下推陳出新,這些探究的能力是否能夠遷移到對新問題的解決之中去。因此,應用探究爲中心的學習指導策略的教師,往往給學生創設一些情境,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作出預測或假設,然後想方設法蒐集證據,得出探究結論,而且還要把各自的探究結論用文字、圖表、實物模型等各種形式公諸於衆,一方面接受檢驗和質疑,一方面推進新一輪的探究。

教學片斷賞析

研究熱空氣爲什麼上升的教學環節

師: 預測一下,當我點燃紙袋下面的蠟燭,紙袋可能會發生什麼現象?

生: 紙袋可能會大一點。

生: 時間長了紙袋或許要變焦。

生: 紙袋裏面的空氣會變熱,另一隻紙袋裏的空氣是冷的。

師: 那麼,原來平衡的木條可能會變化嗎?

生: 可能會不平衡了。

師: 什麼理由?

生: 蠟燭在下面加熱,那個紙袋裏的空氣就熱了,熱氣會把紙袋頂上去的。

生: 可能不會變化。

師: 就是說紙袋裏的空氣變熱後可能引起紙袋的不平衡了,是嗎?

師: 如果不平衡,原因有幾個?

生: 只有空氣的冷熱引起的,因爲其他條件都沒有改變。

【片斷評析】許多研究證實,兒童自發的探究中存在許多錯誤的推理過程和概念。爲了讓學生的探究更有時效,我們不能放任。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給予恰到好處的扶持與點撥。即使在討論時也應該體現出來。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時,要提醒同學,幫助他們抓住事物變化的特點和內在聯繫,找出引起變化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