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

2、瞭解糉子的各種口味。

3、樂於參與端午節的活動。

4、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準備:

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各種糉子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1、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讓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請幼兒說一說。

3、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的由來:端午爲什麼要划龍舟呢?老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4、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插艾草的原因:你們知道端午節除了吃糉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俗習慣嗎?

5、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結束活動。

1、表揚上課認真的幼兒。

教學反思:

活動前幾天,老師們就已經給孩子們講解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習俗。孩子們被老師講述的故事感動着,其中最爲孩子們津津樂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過老師的講解,孩子們瞭解了端午節的來歷及意義,瞭解了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及文化。

我們開展這樣的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們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活動的開展,小朋友們都知道了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有吃五黃、掛五端、染紅蛋、佩香包、賽龍舟、品糉子的習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啓發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徵,獲得現實生活中仿生現象的有關經驗。

2、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引起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

  活動準備

1、小鋸子一把。

2、匹配圖片8幅:鳥、飛機;鴨、小船;魚、潛水艇;蝙蝠、雷達。

3、課件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圖片引發幼兒興趣,引出主題,引導幼兒瞭解《魯班造鋸》的故事。

1、出示鋸子。

提問:你們見過這種工具嗎?它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用?

2、教師:"那你們知道這個鋸子最早是由誰發明的嗎?

它是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築工匠魯班發明的。

3、教師生動地講述故事《魯班造鋸》。

(1)魯班怎麼會想到把鋸子做成這種摸樣的?

(2)以前沒有鋸子的時候,人們砍樹怎麼樣?有了鋸子以後有什麼不同?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徵,獲得有關仿生現象的初步經驗。

師:魯班受到茅草的啓發,發明了比茅草更加鋒利的鋸子。事實上,我們今天見到的飛機、船、潛水艇、雷達也是受大自然中一些動物或植物的啓發才製造出來的。

1、出示匹配圖片,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徵,並連線匹配。

師:看,老師給每一組小朋友準備了一張操作卡片,請你們互相商量一下,

這些東西是根據旁邊的什麼發明出來的,然後用連線的方式記錄下來,聽清楚了嗎?

2、探討操作結果。

(1)師:都完成了嗎?你們爲小鳥連上了什麼發明?爲什麼?

小結:人們根據小鳥翅膀會飛的特點,製造出了有翅膀的飛機,乘上飛機我們可以怎麼樣呀?

(2)這是什麼動物?有什麼本領?人們會發明什麼?爲什麼?

師小結:人們根據鴨子浮在水上游泳的特點,發明了水上的交通工具----船、

(3)師:蝙蝠有什麼本領?所以人們發明了什麼?

小結:蝙蝠的視力很差,但是它的身上會發出一種奇特的超聲波,這種超聲波遇到前方的障礙物會迅速的反射回來,蝙蝠聽到反射回來的回聲,能確定障礙物的位置和大小,進行有效的躲避和追捕。科學家就根據這種超聲波發明了雷達、雷達的作用和眼睛一樣,不管在黑夜或白天,都能夠探測到遠距離的目標、現在我們的氣象中心就安裝了雷達,讓我們可以預知明天、後天甚至大後天的天氣情況,非常的方便。

(4)這是什麼?潛水艇有什麼用?它是根據哪個小動物發明的?爲什麼?

小結:人們根據小魚潛水的本領發明了潛水艇、

教師總結: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鳥會飛,鴨會遊,蝙蝠會使用超聲波,魚兒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們仿照它們的特點,製造出了對我們人類非常有用的飛機、船、雷達和潛水艇。小朋友,你們都連對了嗎?

三、通過競猜遊戲,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引起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接下來老師要和小朋友玩一個遊戲,名字叫"猜猜猜"。

請你們看着圖片猜一猜它是受哪種動物的啓發而發明的?準備好了嗎?

師:這是什麼?漁網。它可以用來幹什麼?科學家怎麼會發明的呢?(蜘蛛網)。

師:這是什麼?母子雨衣(袋鼠)。

師:這是什麼動物?看見小青蛙人們會發明什麼呢?(腳蹼)。有了腳蹼,潛水員游泳遊的怎麼樣呀?

師:這是什麼?迷彩服。穿着迷彩服有什麼用?它是根據什麼發明的?(動物保護色)。

師:這是什麼?電鼻子。它有什麼用?(獵狗)。

教師總結:科學家真聰明,發明出了許許多多有趣的東西。你們也想做個"小小發明家"嗎?那好!

請你們平時多去觀察周圍事物,想一想它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模仿這種特點能發明什麼有用的東西。如果有什麼好主意,趕快來告訴老師,好嗎?

附:魯班造鋸

古時候,有個聰明人叫魯班。不但會蓋房子,會造橋,還會製造工具。

有一次,魯班要建造一座大宮殿,他和徒弟們帶着斧頭去南山伐木。用斧頭砍樹,又累又慢,砍了十幾天,木料還是遠遠不夠,魯班心裏十分着急。

這天,魯班去一個險峻的山上尋找木材,正艱難地走着,忽然手指被茅草劃了一下,鮮血直流。魯班想:小小的茅草爲什麼這麼厲害?他忘記了疼痛,聚精會神地研究起茅草來。他發現,茅草邊緣上長着又密又鋒利的細齒,他用小細齒在手背上劃了一下,果然又是一道口子。這使魯班高興得跳了起來,他想,要是在鐵條上打出細齒,不就可以鋸樹了嗎?他馬上去找鐵匠幫忙,打了許多帶細齒的鐵條,作成了鋸子、用這些鋸子去鋸樹,果然又快又省力。不久,木料就備齊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嘗試單根皮筋和雙根皮筋魔術的幾種變法,培養對事物細小變化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2、學習用記錄表記錄自己的猜想和操作結果,萌發對魔術奧祕的探究興趣。

3、感受魔術的神奇與趣味,體驗成功的快樂。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硬幣一個、 杯子一隻、三種不同顏色的皮筋、展板、操作卡等。

2、幼兒有觀看魔術表演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以"魔術"引發幼兒的興趣。

1、老師以"魔術師"的身份出場。

2、紙杯魔術展示。

二、神奇的皮筋魔術,嘗試單根皮筋和雙根皮筋魔術的幾種變法。

1、學習單根皮筋魔術。

(1)引出疑問。

如果我把一根皮筋套在兩根手指上,握住拳頭,等我再打開時會怎樣?(幼兒隨意猜測,教師記錄)

(2)揭曉祕密,引發幼兒思考。

(3)幼兒學習單根皮筋的魔術。

(4)小結:其實魔術裏面藏了許多的祕密,魔術師動作比較快,許多魔術裏還需要一定科學原理,所以讓我們感受到了魔術的神奇。

2、探索雙根皮筋魔術,掌握雙根皮筋的三種變法。

(1)出示雙根皮筋,同樣握拳引出疑問。

(2)幼兒探索操作,並記錄自己的想法或結果。

(3)通過幼兒的探索學習雙根皮筋的前兩種變法。

(4)幼兒再次探索,重點學習較難的一種變法。

(5)交流探索結果並小結。

三、結束活動,進一步萌發幼兒對魔術奧祕的'探究興趣。

1.小結:原來,魔術也是一種藝術,只不過有些魔術裏還藏了一些科學道理,在加上魔術師精彩的表演,就呈現出神祕的效果了。

2.鼓勵幼兒將學會的魔術表演給更多人欣賞。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出示一些魔術道具及魔術操作卡,供幼兒探索學習,萌發幼兒對魔術的興趣。

親子活動:請家長帶孩子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簡單的魔術表演。

活動反思:

魔術一直是充滿着神祕,魔術表演也是人們比較喜歡的娛樂節目,把魔術帶入教學中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本次活動從剛開始的魔術表演導入主題,一下子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爲後面的單根皮筋和雙根皮筋的探索奠定了基礎,單根皮筋的探索比較簡單,孩子們學習的較快,後面的雙根皮筋的探索上讓孩子自己發現了兩種變化,在此基礎上提高難度,根據孩子的能力差異,提供了兩種層面的操作展板,讓孩子探索操作。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孩子們都很投入,根據老師的提示進行探索和操作,達到了一定的教學目標。但在小結語句上,對活動重點單根和雙根皮筋的科學性原理解釋的不到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會認識半點,瞭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係。

2.學習計劃自己的片斷活動內容,感受幼兒園生活的作息時間。

3.有初步的時間概念,知道要珍惜時間。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1.時鐘、自制的《半點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材料《科學·時鐘》、《科學·認識整點和半點》。

活動過程:

1.複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師:鐘面上有幾個數字?長針叫什麼,短針叫什麼?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

遊戲《撥鍾報時》,教師撥鍾,幼兒報時。如教師撥8點,提問:現在是幾點整?分針指在數字幾?時針指在數字幾?

2.出示《半點作息表》,引導幼兒觀察並認識半點。

師:小朋友在幹什麼?短針指向數字8和數字9的中間,長針指數字6,是8點半。

3.師幼梳理:半點時,分針指在數字6上,時針指向兩個數字的中間,如時針指向2和3的中間,就是2點半。

4.引導幼兒觀察8點和8點半,比較整點與半點的不同。

5.玩遊戲&《報時撥鍾》,鞏固對整點、半點的認識。

6.指導幼兒完成操作材料《科學·認識整點烽半點》。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到區域繼續遊戲《報時撥鍾》。

活動反思:

時鐘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對於學前班孩子來說,認識鐘錶,加強時間觀念,懂得愛惜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組織了《認識半點》這個數學活動,本次活動我從幼兒已掌握整點認識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半點的認識。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引導幼兒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樹立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觀念。

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是:第一組通過觀察和操作,能讀出鐘面的時刻,探索鐘面半點指針的規律;第二組通過觀察和操作,在老師的幫助與輔導下能讀出鐘面的時刻,理解半點指針的規律;第三組通過觀察和操作,在老師的幫助與輔導下能指出半點指針的規律,可以跟讀鐘面的時刻;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教育幼兒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反思整個活動過程,我認爲活動是基本成功的,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獲得了發展,主要體現在:

1、充分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

在幼兒的生活經驗裏,已經有了一些鐘錶的知識儲備:上學的時間、放學的時間、做課間操的時間······雖然這些認識是淺顯的、感性的,對於不同的幼兒來說層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爲幼兒學習“認識鐘錶”提供了經驗基礎。爲此,課中我充分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先讓幼兒看鐘面的時刻,再想一想半時是怎樣看出來的?幼兒通過比較,異中求同,最後概括出“分針指着6,時針最後走過數字幾,就是幾點半。”的規律。

2、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本課的活動中,我注重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安排了“說說你在這個時間正在做什麼”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讓幼兒體驗“生活數學”。

總之,在課堂活動中應創設有利於幼兒發展的情境,讓幼兒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中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理解並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本次活動過程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實際接受能力來設計的,活動中孩子和教師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動的效果較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練習走、跑的動作。

2、體驗與同伴合作進行競賽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環保)

1、師幼合作用廢舊報紙捲成紙棒作成小樹苗。

2、場地佈置如圖,終點放兩個廢舊蛋糕盒。。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1、帶幼兒到戶外場地。隨着老師的節奏跟着老師活動身體各部位:

頭部運動、手臂運動、腰部運動、腳部運動、關節運動。

2、我們要去做運送小樹苗的小勇士了,先去觀察一下地形吧。

跟着老師環場地慢跑兩圈。

二、遊戲:運送小樹苗1、出示"小樹苗",講解遊戲的規則。

遊戲開始,每隊排頭幼兒沿規定路線跑,途徑小樹苗的地方,撿起一棵小樹苗,繼續跑,將小樹苗送到終點的基地。按原路返回,拍第二名隊員的手,排至對隊尾。

第二名隊員出發,依次進行。先將小樹苗送完的一隊獲勝。

2、和個別幼兒一起示範遊戲一遍。

3、請個別幼兒遊戲一次。

4、幼兒集體遊戲,進行競賽。

5、可視幼兒體力及興趣再遊戲一次。

三、放鬆運動。將小樹苗送回活動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過程:

  一.通過玩裝豆豆的瓶子,激發幼兒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小瓶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二.通過觀察,瞭解認識各種豆豆。

小瓶子裏裝着什麼?讓我們打開看一看?

你們認識這些豆豆嗎?

  三.引導幼兒玩豆豆。

(1) 夾豆豆遊戲

(2) 根據標記裝豆豆.

  四.引導幼兒用豆豆進行裝飾畫。

這些豆豆都穿着漂亮衣裳、五顏六色,我們能不能用它們打扮圖畫呢!請你們來試一試,用五彩豆來裝飾自己的繪畫作品。

(幼兒相互交流作品)

  五.品嚐各種豆豆做成的食品

今天你們表現都不錯,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獎品,你們看一看、嘗一嘗?你吃的是什麼?是由哪種豆寶寶做成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目的:

1、觀察房屋建築圖片,根據觀察到的房屋結構,想象設計幼兒園的新的房屋建築,並用繪畫來表現房子的結構和特徵。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

3、能體現“我是幼兒園主人”“我爲幼兒園做點事”的主人翁意識。

  準備:

1、事先觀察過周圍的房屋建築。

2、收集有特點的建築圖片。

3、圖畫紙、彩色筆、油畫棒、顏料、毛筆。

  流程:

引起興趣——觀察房屋圖——交代要求,幼兒作畫——展示交流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我們的幼兒園要造新房,正在徵集房屋設計稿,今天請你們做一次房屋設計師,請你給幼兒園設計一幢漂亮的房子,你心目中幼兒園的房子是怎樣的?(請幼兒先討論)

  二、觀察房屋圖片,瞭解房屋結構

(出示房屋圖片):這裏有幾張設計師設計造好的房屋圖,看看房子的頂有什麼?(平頂、尖頂、圓頂、斜頂)門、窗怎樣?(方形、圓形等)房子周圍有什麼?(花、草、樹、游泳池等)

  三、交代要求,幼兒作畫

我們設計的房子要大,想想你設計的房子有幾層樓,房子的門、窗、屋頂是什麼形狀的,房子的周圍有些什麼,要設計的和我們現在住的幼兒園的房子不一樣,也不要和圖片上的房子一樣。

觀察房屋建築圖片,根據觀察到的房屋結構,想象設計幼兒園的新的房屋建築,並用繪畫來表現房子的結構和特徵。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能體現“我是幼兒園主人”“我爲幼兒園做點事”的主人翁意識。

鼓勵幼兒大膽創作設計,對構圖造型有困難的幼兒,引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四、展示作品,交流評價

展示作品,互相欣賞,你覺得誰設計的好?(可請個別幼兒介紹)

活動延伸:到戶外的空地上,揀落葉,爲幼兒園做點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遊戲目標:

1、瞭解改變橋面厚度、形狀與紙橋承重力的關係。

2、通過自我檢驗及與同伴之間的相互比對,不斷探索增加紙橋面承重力的方法。

3、積極動手動腦,體驗探索與交流的樂趣。

遊戲準備:

積木橋墩(橋墩固定)、白紙、本子(每份數量相同,用於操作)。記錄紙、記錄筆。

遊戲玩法:

1、幼兒將兩個積木固定成橋墩。

2、用白紙摺疊後放在橋墩上做小橋,上面放本子。一直放到紙橋承受不起。

3、幼兒繼續摺疊,再次實驗。並將每次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4、記錄摺疊的次數和承受的本子數。讓幼兒知道摺疊次數越多,承受的能力越強。

活動反思:

1、提供適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中介,只有主動地與材料互動,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從中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慾望,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深入,獲取豐富的科學知識經驗。本次活動爲幼兒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而且是幼兒有持續探究慾望的,它支持幼兒運用原有的經驗進行充分猜測和驗證,有助於幼兒多方面經驗的主動建構,幼兒在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

2、設計探究的過程

整個過程設計體現了教師的規範性和嚴謹性,更體現了幼兒親歷科學探究的主體性。活動從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對問題答案進行推測,爲證實推測而設計“紙條提水”實驗,收集數據(記錄表),進行交流,得出結論,提出新問題,提升經驗,解決問題拓展遷移經驗於生活。承上啓下、層層遞進的流程,提升了幼兒的思維空間。

3、要求及時的記錄

實驗記錄是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所獲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兒關注探究的過程。本次活動要求幼兒在每嘗試一種紙條後就記錄下數字結果,有助於幼兒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有助於幼兒同伴間的交流和經驗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操作、探索,學會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2、幼兒學習用記錄卡和語言來表達操作結果。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孩子認識電池在物品中正確的安裝方法。

難點:找出玩具不會動的原因和修好玩具的方法,總結規律。

活動準備

1、教師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不同的電動玩具以及其配套的乾電池。

2、取出一半電動玩具的電池。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出示電動玩具,激發第一次探索的興趣。

2、自主探索:裝上電池玩具是否會動。

採用了直接操作方式進行探索,通過玩一玩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

3、經驗傳遞:正確安裝電池的方法。

我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我融進參與法、發現法誘發幼兒探究的興趣,並進行應驗的驗證,從而達到目標1,突破重點。

4、經驗梳理:玩具不會動的原因——A、沒裝電池;B、沒裝滿電池;C、電池大小不一樣;D、電池裝反了。通過裝一裝、找一找、記一記、說一說的形式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達到目標2,解決難點。

5遷移經驗:幼兒尋找身邊哪些小家電需要電池,並用今天所學經驗裝上電池。進行再次探索。從而達到目標3。

活動延伸:

教育活動的結束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探索的開始。所以,我把活動作了進一步的延伸:讓幼兒回家尋找哪些小家電需要電池,並用今天所學經驗裝上電池。通過繼續體驗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動手、創造能力,從而萌發幼兒愛科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反思

幼兒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爲了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給幼兒創造一個可以供探究的環境,活動中我把場地佈置成一個玩具廠,讓幼兒在這一環境中自由去玩玩具,讓幼兒與幼兒,幼兒與老師之間都可以暢所欲言,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活動中我讓幼兒自由摸一摸,拆一拆,玩一玩這些玩具,找出這些玩具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並在玩結束以後,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和老師。這樣的的活動可以讓幼兒帶着目的去玩,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活動中,大部分的幼兒都知道電動玩具不動是因爲沒有電池的原故。接着在幼兒初步瞭解電池作用的基礎上,要讓幼兒學會正確使用電池,我就先請幼兒開始去給沒有電池的電動玩具安裝電池,激發幼兒積極參與的興趣,通過再一次的操作去發現問題:爲什麼有的人電池安裝進去了玩具仍無法動起來?這時我在旁邊給他們提出建議,讓他們去看看玩具會動的小朋友,他們的電池是怎樣安裝的?由他們觀察出來的結果引入到觀察電池的外部特徵,如請玩具不動的幼兒想一想:你用的電池是怎樣安裝的?你安裝電池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再請玩具會動的幼兒示範安裝電池。通過這些提問,讓幼兒注意觀察、別人,發現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培養他們的觀察讓他們講述自己的意見,這樣就可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電池——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十分普遍,幼兒經常能夠接觸到它,如玩各種的電動玩具、遙控器等等,而對於電池的神奇力量,幼兒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爲了激發他們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培養他們樂於嘗試、勤於動手的習慣。設計了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較強的嘗試學習活動——好玩的電動玩具。活動主要通過讓幼兒各種各樣的玩具和不斷地探索,一步步地揭開電池的各種祕密,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認識電池並學會安裝電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