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影子》課文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影子》課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影子》本篇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讀來親切上口,活潑俏皮。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影子》課文,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影子》課文

  《影子》課文

yǐng zǐ

影子

yǐng zǐ zài qián ,yǐng zǐ zài hòu ,

影子在前,影子在後,

yǐng zǐ cháng cháng gēn zhe wǒ ,

影子常常跟着我,

jiù xiàng yī tiáo xiǎo hēi gǒu 。

就像一條小黑狗。

yǐng zǐ zài zuǒ ,yǐng zǐ zài yòu ,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

yǐng zǐ cháng cháng péi zhe wǒ ,

影子常常陪着我,

tā shì wǒ de hǎo péng yǒu 。

它是我的好朋友。

生字:

影 前 後 常 跟 着

黑 狗 它 朋 友

  《影子》教學雜談

〖開放教學空間,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

語文的教育資源豐富,與生活聯繫密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同時語文教學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不再禁錮於課堂,可將學生引向課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

如在上《影子》一課時,我將課堂放在了空曠的操場上。上課的環境臨時改變是學生所沒有預料到的。新奇感首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隨後,我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影子,說說影子、物體與太陽三者之間的位置關係,以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通過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進行實踐體驗,學生不僅深刻理解了字面意思,而且還能舉一反三,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熱情非常高漲,真正做到了學有所獲。整節課,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所以我覺得新課程的語文應該拓寬教學空間,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自主探究的`行列之中。

〖展開想象的羽翼〗

想象實際上就是通過探究來實現的,探究不是象科學家那樣探究深層次的、尖端的問題,而是學生探究自己身邊感興趣的現象。探究學習是學生從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究的過程。探究不僅是追求一個結論,它更是一種經歷,包括經歷挫折與失敗。要讓學生親身體驗,感知學習與認知的過程。在教學《影子》一課時,上午課間操結束以後,讓學生們隨意以自己喜歡的姿勢站好。老師問學生看到了什麼?孩子們回答他們看到了影子,我問他們影子是什麼樣的?它在你身體的哪一側?有的同學可能只回答出一種,說影子在右,這時我及時鼓勵,“你真行,那你還有什麼發現嗎?”再讓孩子們中午、下午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自己去尋找答案。在探究的過程中,增長知識。

 〖實驗體驗〗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教學做合一”,他說“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語文教學中依據內容的需要,通過做實驗,引導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在實驗中發現、在實驗中感悟,能夠有效克服學生體驗途徑相對貧乏的弊端,增加學生體驗的途徑,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把學問性知識轉化爲體驗性知識,促進學生對課文形象而生動的理解。

影子雖然是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種現象,但影子的產生、影子長短的變化、影子與物體之間位置的變動,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認識是模糊的。因此,教學《影子》一課時,我組織學生做一個找影子的小實驗:學習小組一人用手電筒從不同角度照桌子上的小玩具,其餘幾人觀察影子與玩具之間位置的變化、影子長短的變化,並交流討論:從實驗中你發現了影子朋友的哪些小祕密。小實驗一方面幫助學生生動認識了一些影子的有趣現象,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正確理解,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遇事自己觀察自己解決,與同伴合作探究的能力。

開放課堂善用激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教學過程,應該是促進“自我發展”的變化過程。教學過程只有通過學習者本身的積極參與、內化、吸收才能實現。在生活與學習中孩子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摸一摸、試一試,他們往往是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學習本領的。因此學生能否主動地投入,成爲教學成敗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放手讓兒童去感受,去探究,去體驗,去感悟,去表達。例如在教學《影子》這課時,教師把學生帶到操場上做遊戲,孩子們在操場上互相追逐踩影子,在遊戲中觀察到影子的變化,並通過觀察發現光與影子的關係。

要讓學生在貼近生活感受中合作交流,在合作中正確評價自己,評價他人。試看以下案例就會明白。有位一年級教師在教學《影子》 (人教版)這一課時,緊扣生活實際,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情景圖,利用課件將“影”字象形化,學生學起來,很感興趣。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後,引導學生邊看圖,邊讀書,說說讀懂了什麼;分成大組交流、看課件演示,理解太陽光和影子的關係。教師常用和藹的語氣問學生“你發現了什麼”。這樣,教師既讓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感知,又達到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目的。另外,這位教師時常鼓勵學生評價他人,當學生只會挑人家的毛病時,他及時鼓勵說“要多學習別人會讀書、愛發言的優點,不要光挑人家的毛病”。不難看出,在這個教學片斷裏,教師把握住了“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事例,關注了學生的情感與態度,關注了學生的互動評價過程,還做到了恰當分組。當好決策參與者。在新課程環境下,教師有了課程開發的權力,有了創造新形式、新內容的空間,同時也有了決策的責任。因此,在合作中教師要注意提出易於學生接受理解的問題,決不是深奧的,是聯繫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能感悟的。

 〖創設情景,以趣促動〗

一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結合孩子的特點,實驗老師們利用錄音、圖畫、活動、電教手段等,把課堂模擬成遊樂場、會客廳、廚房、商場等,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吸引他們較快進入學習狀態,使問題順利解決。如教《影子》這首兒歌時,老師首先帶領孩於們到操場上做“找影子”、“踩影子”的遊戲,讓學生在歡樂的遊戲中發現影子的祕密。回到教室後,問學生在遊戲中發現了什麼。學生紛紛舉手說:“影子老是跟着我”、“影子總是朝着一個方向”、“我覺得影子真有意思,我做什麼動作,它也學做什麼動作”。這些問題來源於學生的遊戲,學生不僅有內容可說,而且激起了對影子的思索,學習的情緒高漲。這樣有效地激活了教材的知識,提高教學效果。一個學期的實驗,不少教師覺得,孩子們在活潑輕鬆的氛圍中學習,參與了實踐,張揚了個性,抒發了情感,激發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