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精選11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精選11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1

學習目標:

1、利用教材註釋以及課前預習所收集到的資料,通過自讀自學,正確理解詩的意思。

2、通過反覆地誦讀比讀,清晰地感受詩的意象與情境;通過咀嚼和品評重點詞句,深刻地感悟詩人“愁”的意蘊與情懷,使學生的心靈受到感染與啓迪。

3、在反覆誦讀比讀的過程中,感受詩人的愁思與景物交融與契合的寫法,體會詩人複雜的情感,初步領悟做人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解字讀題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泊”在這裏爲何意?師隨學生回答而板書“停泊”。這裏指什麼停泊?在哪兒停泊?對,在姑蘇城外楓橋這地方的古運河上,唐朝詩人張繼途徑此地,泊船夜宿。

理解了題目的意思,誰來讀一讀題目?指名生讀。請感覺一下第三個字帶給你的感覺,再讀。很好,讀出了感覺,讀出了“泊”意,大家一起讀。學生齊讀課題。有感覺,有韻味,很好。

二、通讀感知,讀懂詩意

1、自學字詞,讀通讀順。

張繼的楓橋夜泊,泊出了怎樣的情懷呢?請大家拿出課文,自由朗讀《楓橋夜泊》。注意注音的生字要認真拼讀,先將古詩讀正確,讀通順。

(師出示古詩)生自由讀。

好,誰來讀一讀《楓橋夜泊》。指名生讀。

正確流利,口齒清楚,很好。這“寒山寺”的“寺”我們平時在念的時候有的同學將它念成了翹舌音,請注意,它是平舌音。這位同學念準了,很好。來,我們一起來讀,月落烏啼霜滿天,預備起—— 生齊讀全詩。

2、初解詩意,讀出韻味。

(1)好,字正腔圓,通順流利。接下來請同學們結合詩的註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插圖,想想每一詩句的大概意思,初步理解了詩句的意思後,再來讀讀《楓橋夜泊》,看能不能讀出詩的'節奏與新的感覺來。

(2)學生自學自讀。

(3)好,誰願意再來讀一讀《楓橋夜泊》。指名生讀。請大家認真聽,聽一聽他的朗讀停頓是否合理,節奏是否恰當。

聽出來了沒有?他讀的時候,哪兩句詩句的節奏是差不多的?你聽出他是如何停頓的嗎?

對,這樣讀就叫做有節奏有韻味,我們一起來讀前兩句。 生齊讀前兩句。很好,後兩句誰接着讀下去。

指名生讀。好一個“到——客——船”,這節奏一放慢,聲調一降低,就有一種餘音嫋嫋的感覺。來,一起來讀後兩句。

生齊讀後兩句。真好。我們讀古詩,要讀正確讀通順讀出節奏,這自不必說,我們還要讀出它的感覺與韻味。來,就像剛纔讀題目一樣,大家一起將《楓橋夜泊》有情有感地讀一遍。

學生齊讀全詩。

三、感“眠”悟“愁”,“對”出愁思

1、抓一“眠”字,進入情景。

(1)好一句“夜半鐘聲到客船”當半夜時分寒山寺的鐘聲響起的時候,詩人張繼在幹什麼?順着學生回答再問:其實同學們的感覺是敏銳的,都感到詩人張繼是徹夜未眠啊,那麼,請同學們默讀古詩,哪些字眼哪些詞語向我們透露出張繼沒有睡覺的消息?

(2)學生默讀、圈劃。

(3)停。誰來說說你從哪些字眼看出張繼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噢,他目睹月落,所以說明他沒有睡。教師板書:月落)

烏啼。他聽到了烏鴉的啼叫。(耳聞烏啼,所以未眠啊。教師板書:烏啼)

霜滿天。張繼他還看到了霜滿天的景象。(滿天的霜有誰看見過?哦,霜滿天其實寫的是作者的?對,是詩人感覺到的。詩人身感霜氣的降臨,他怎麼能睡得着呢?教師板書:霜滿天。)

詩人看到了楓樹和漁火,也看出他並沒有睡覺。(張繼睹江楓望漁火,當時確實沒有睡覺啊。教師板書:江楓、漁火)

張繼因爲未眠,所以他聽到了寒山寺的鐘聲響起。(噢,是的。教師板書:半夜鍾。)

(4)在這深秋之夜,張繼他目睹月落,耳聞烏啼,身感霜氣的降臨,他怎麼睡得着呢?帶着失眠者的心態讀《楓橋夜泊》。

學生齊讀全詩。

在這深秋之夜,詩人他望江楓,看漁火,誰說他睡覺了呢?帶着失眠者的心情讀《楓橋夜泊》。

學生齊讀全詩。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1)好一個失眠者張繼。張繼啊張繼,旅途本辛勞,本應該早點歇歇,而你卻久久不眠,爲什麼?爲什麼?

學生回答。

一個字,愁。(教師板書大大的“愁”字)愁者,秋心、秋思也。誰能說幾個帶“愁”字的詞語。

學生說帶“愁”字的詞語。

(2)是的。請你看看古詩,到底是什麼勾起了張繼的愁思、愁緒和愁懷?是什麼撥動了詩人的愁心與愁弦呢?

是月落、是烏啼、是江楓

對,依然是月落烏啼滿天霜,仍舊是江楓漁火半夜鍾,這些景象使得張繼愁緒滿懷。請你們再抓住這些詞語,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兩個或三個,讀一讀,這些詞語帶給你怎樣的感覺,請試着讀出這種感覺來。

(3)學生自由地讀、圈、想、讀。

(4)交流:月落能帶給人一種失落感,一種孤獨感。(帶着這種感覺,你來讀讀第一句。)

烏啼,在寂靜寒冷的深秋的夜裏,突然聽到了幾聲烏鴉的啼叫,給人一種淒涼甚至有些心慌的感覺。(帶着這種感覺你再來讀讀第一句話。)

“霜滿天”給人的感覺很寒冷。(身體感到寒冷。誰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你也感覺到了這寒霜凜冽,這霜氣逼人啊?真好,你也有這樣的經歷是嗎?你的感覺很細膩,你有詩人的潛質。帶着這樣的感覺你來讀讀這句詩。這裏除了身體感到冷,還有什麼也感到冷?請帶着這種心冷的感覺你來讀讀這句詩。身心俱冷,這種感覺很強烈。來,大家一起再讀第一句話。)

漁火若明若暗,微弱閃動,似乎也說明了詩人的心跳動不已。(是的,詩人憂心忡忡,心事重重,來,帶着你那顆驛動的心讀讀第二句。) 這鐘聲一聲聲地傳來,似乎敲在了詩人的心上,使詩人愁上加愁。(哦,你是這樣理解的,那就請你帶着你的感覺讀後兩句。

(5)輪讀:研究第一句詩的詞語的同學讀第一句,研究第二句詩的詞語的同學讀第二句,研究後兩句詩的詞語的同學讀後兩句。

深秋之夜,詩人泊舟楓橋,雖眠而未能入睡。目睹冷月沉落,耳聞烏鴉悲啼,身感寒霜降臨;看漁火幽幽,望江楓隱隱,怎能不使人感到孤獨悽清而愁緒滿懷呢?來,就帶着這樣的感覺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學生齊讀《楓橋夜泊》。

3、抓一“對”字,感悟“愁”思

(1)好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教師板書“對”字)這裏的“對”字是什麼意思?

對,“對”在這裏的意思是“面對、對着、陪伴”的意思,那麼請你們縱觀全詩,是什麼在陪伴着孤獨的詩人呢?

哦,是冷月、悲鴉與寒霜在和詩人做伴,是江楓、漁火和鐘聲在與詩人作陪,這一對,對出了什麼?

學生回答。

是呀,這一對啊,對出了千古愁思,對出了不朽的失眠。帶着你對“對”字的理解齊讀《楓橋夜泊》。

(2)斷腸人在天涯。張繼啊張繼,我忍不住要問你:請問你爲什麼如此地孤獨,如此地憂愁呢?你到底在愁什麼?此時此刻你到底在想些什麼呢?

來,張繼,請問你爲何愁容滿面呢?

哦,你在想念妻子和兒子,但這裏沒有妻兒的殷殷關切,這裏有的只是——請讀前兩句。

來,張繼,我忍不住要問你,你爲何到了子夜還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呢?

哦,你在憂國憂民,但這裏沒有實現你的理想和抱負,這裏有的只是——請你來讀前兩句。

張繼,你憂心忡忡,徹夜不眠,請問這到底是爲何呢?

哦,你在爲沒有考上進士而悶悶不樂,是的,這裏沒有考場的得意,這裏有的只是——請你來讀前兩句。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2

一、歌曲導入

1、師:上課前,我先請大家欣賞一首歌曲。(課件播放)

2、這首歌與你平常聽到的歌有什麼不同?這就是1200多年前詩人張繼留下的千古絕唱《楓橋夜泊》。(板書課題)

二、目標展示

1、出示目標。

2、師生共同明確目標。

三、圍繞目標有效教學

(一)自主預習

1、出示預習提示

(1)藉助註釋、工具書理解古詩意思。

(2)提出不懂的問題,並在書中標寫出來。

2、學生自主預習,教師巡視。

3、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4、教師根據課件疏通詩意。

(二)質疑問難

在剛纔的學習中,你遇到了哪些不懂的問題,現在可以向本組的同學請教。

(三)合作探究

1、出示整合後的問題:

(1)《楓橋夜泊》這首詩中寫到了哪些景物?詩人在楓橋夜泊時看到了什麼,聽到

了什麼?

(2)你覺得詩中最能表現詩人心情的字是什麼?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小組合作探究。

3、小組代表展示。

4、教師小結。

(四)強化練習

1、體會詩人的愁。

2、用讀來表現詩人的愁。

(五)歸納總結

詩人張繼愁於未能金榜題名,愁於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愁於不能志在四方、造福百姓時,月亮不懂事,她不肯皎潔地照着,居然落了下去;烏鴉懂事,她不肯安靜地飛過,居然叫了起來;鐘聲不懂事,她不肯老實地睡去,居然送來一聲又一聲嘆息;客船不懂事,她不肯給人安穩的睡眠,居然泊在這樣的一刻!這一切的一切,更是讓詩人愁上加愁愁更愁啊!

四、目標檢測、反饋與補償

你能通過朗讀把詩人的愁緒表達出來嗎?

五、拓展延伸

閱讀元朝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朗讀並背誦全詩。

2、在詩句中體會作者淡淡的旅愁。

3、比比誰收集的古詩多。

二、教學準備:

課件、蒐集有關鄉愁的古詩詞。

三、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談話導入。在王安石眼中,鄉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的徐徐春風,在余光中筆下,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折頭,你在那頭。那麼,在詩人張繼眼中,鄉愁又是什麼呢?

2、 學習古詩的方法有哪些?你已對這首詩做了哪些瞭解?

師小結,並解釋題目《楓橋夜泊》及作者張繼。《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這位懷着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3、指導初讀古詩。並評價,在書上做好標記。

4、理解詩句。

(1)“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意思。生回答師小結: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瀰漫着滿天霜華。

(2)“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意思。

問:爲何愁眠?聯繫這兩句的景色想一想。(出示課件)

板書:愁眠

詩中描寫了哪些景象?教師引讀:

1、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因此:生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2、同學們看到這樣的情景,也會觸景生情,因此:生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3、所有的人看到這樣的情景,都會和詩人有同感,,因此:生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3)“姑蘇城外寒山寺”的意思。

(4)“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思。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5、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6、詩中的感情。板書:表達了 __愁悶____的思想感情。

7、聽音樂《濤聲依舊》讀古詩。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4

教學目的

1、理解古詩《楓橋夜泊》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寫中所蘊含的情感。

3、朗讀訓練,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幻燈機、幻燈圖片、朗讀錄音、顏料

教學過程

一、談活導入,揭示課題。

師:大家熟知唐朝的詩人有哪些?

生:李白、杜甫

生:白居易

師: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個位詩人——張繼,瞭解這位大詩人的同學可以自由地來向大家介紹。

生;他寫的詩歌多愁善感。

生:他的詩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師(相機以補充):《楓橋夜泊》是詩人夜泊楓橋,見景傷情,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楓橋夜泊》。

二、自由讀詩,瞭解詩意。

1、教師出示幻燈片。

2、出示學習方法。

1自由讀詩。

2根據註解上臺講詩句的意思。

3、生朗讀古詩。

4、生上臺講詩句。

生A:我知道“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意思是:

生B:我知道:

5、師根據掛圖相機糾正,指導。

三、深入讀詩理解思想感情。

1、聽錄音範讀,畫節奏。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2、師:詩歌中描寫了那些景物?

生:月亮

生:烏鴉

3、師:看着幻燈片,背誦詩歌,告訴老師這幅圖該塗上明快還是陰沉的色彩。

生:陰沉

師:表現陰沉的色彩該用什麼顏色?

生:藍、灰

生:淡綠、黃

4、請學生將幻燈片上色。

5、師:這樣的圖畫,這樣的詩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表達了作者淡淡的哀愁。

生:表達了作者濃濃的憂傷。

生:表達了作者的痛苦。

生:表達了作者的`失望。

6、師總結:大家從詩句中的哪些景中讀出這份情感?說一說。

7、生髮言,師歸納;月西沉,烏鴉噪,清霜寒給人悽清的感受。江楓搖、漁火閃、人獨臥、無泫眠感知了詩人憂愁。寒山寺、夜半鍾、敲客船、落心頭,深知詩人心境淒涼。

師:這樣濃濃的哀愁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出來。

生:用低沉的語氣。

生:用壓抑的語氣。

生:用緩慢的語氣。

8、指導朗讀,師範讀(以下帶點的爲重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9、學生練習朗讀。

四、進一步感悟詩情。

1、師:這首詩是寫“愁”的,請同學們結合詩中有關的詞句來談一談作者“愁”些什麼?

生:思鄉之愁。

生:憂國憂民。

生:考試落榜

2、師:同學說得很好,能不能把這首詩背下來。

3、生試背——指名背。

五、小結:大家的朗讀把我帶入了悲涼之中,這就是詩的魅力,就是景物描寫的魅力。希望大家多讀、多背優秀詩歌。

[反思]:

課後,我對學生對詩的認識情況進行了調查,大部分同學都能夠了解詩的大意

,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對詩的理解已經達到了目的。在朗讀訓練中,能夠很好的誦讀詩的學生比較少,特別是詩的節奏、語調。這就是節課我失掉的東西,在以後詩歌的教學中,應在關鍵之處加以引導,使學生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感受詩中美好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5

一、激趣、自由漫談

(一)請學生背誦學過的描繪秋天的古詩,看誰記得多。

(二)導入:我們再來學一首關於秋天的古詩。這首詩意境深遠,非常有味道。揭題:楓橋夜泊。齊讀課題。

二、初讀,質疑問難

(一)回憶學習古詩的步驟。

(二)出示這節課的學習方法。如果有好的方法,也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學習。

(三)自由讀詩,自學古詩。

(四) 出示課文,指名朗讀,正字正音。

三、探究,研讀漫談

(一)分步驟學習古詩。

1.第一步:解詩題,說詩人。交流課前收集的善於這首詩和作者張繼的有關資料。《楓橋夜泊》的意思就是夜晚把船停泊在楓橋邊。張繼是中唐詩人,他寫的詩留傳下來的只有37首。

2.第二步:解字詞,說詩意。

1.齊讀古詩,想一想:通過自學,你知道了哪些字詞的意思?

2.解字詞,說說你是怎麼弄懂這些意思的?

3.結合課後註釋和佔有的資料理解,交流詩句的意思,交流時先交流前兩句,然後交流後兩句。“月亮慢慢落下去了,烏鴉在樹上啼叫,天地間佈滿寒霜,面對着江邊的楓樹和岸上的漁火,詩人愁絲縷縷難以入眠。”

3.第三步:解詩情,悟詩境。

1)配樂朗讀,想象畫面。

2) 指名讀一二句,學生聽,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教師相機板畫“月”“霜”“烏”“江楓”“漁火”, “霜滿天”是什麼意思 ?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麼樣?(寒冷、孤獨)江邊的楓樹怎麼樣 ?茫茫的江面上點點的漁火給你什麼感覺?(孤單、寂寞 )詩人想起了故鄉想起了親人,他憂愁得怎麼樣?(難以入眠))

3)男生齊讀一二句。

4)指名讀三四句,學生聽,你還看見了什麼?(教師板畫“寒山寺”,貼“寺”“鍾”)寺裏還傳來了什麼 ?聽,鐘聲怎樣?(傳得很遠,傳到了客船上詩人的耳朵裏)

5)女生齊讀三四句。

6)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

7)說意境。

(二)指導朗讀。

2.詩的字裏行間瀰漫着一種愁緒,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詩,看看從詩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很愁?

3.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個別讀,齊讀,低聲慢吟讀等體會詩人的愁緒。

1)讓我們成爲詩人,坐上小船,回到那個秋夜吧 。

2)教師描述:在一個月色朦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楓橋邊,天氣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緊緊的,江邊的片片楓葉和江面上的點點漁火使你感到孤獨,使你難以入眠。此時,寒山寺的鐘聲傳到了你的客船上……

3)讓我們用滿腔的情,來吟誦這首名傳千古的詩吧。

(三)質疑未解決的疑難問題,對重點問題探究。

師:這首詩我們已經學完了,在同學們的腦海中,還有哪些小問號在閃動,大家提一提。

1、半夜,鳥兒都睡了,烏鴉爲什麼還在叫呢?

2、江楓漁火對愁眠。詩人爲什麼而發愁呢?師:是的,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笑語歡歌,也有憂鬱哀愁,面對憂愁,有的萎蘼不振,有的自暴自棄,我們應該變愁爲號角,催人奮進,變愁爲號角,破浪遠航,而張繼呢,是變愁爲詩,留下了這千古絕唱。

四、深化,擴展漫談

同學們還收集到了哪些帶"愁"的詩句?

梧桐更兼細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移舟泊煙諸,日暮客愁新。

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理解了詩的內容、意境,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更學到了學習古詩的方法。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6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三首古詩,理解第1首詩的意思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通過查找的相關資料,介紹張繼、高適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讀三首古詩,讀準生字的字音:吟、 殘、 瑟(說說易寫錯的字和字在詩中的意思)藉助註釋和字典說說你讀懂了什麼?(試着初步講講每首詩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歸納梳理。有的可以師生及時解決,有的則在進一步學習中解決。

二、學習《楓橋夜泊 》

1、學生自讀《楓橋夜泊》這首詩,想想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內容?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彙報自學情況,相互補充,互相糾錯。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這位懷着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教師點撥時設問:爲什麼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瀰漫着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着“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小結: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4、邊看書中的插圖,邊讀詩句,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

5、自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句(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出現畫面),然後指名讀,再評讀。(朗讀指導,見教材建議)

6、背誦這首詩。

三、體會學法

說說我們是怎樣學習這首古詩的?學生邊說,教師邊歸納邊寫板書:讀詩理解詩意;邊讀邊想象,體會情感;有感情地朗讀,再現畫面。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7

教學目標:

1、吟誦《楓橋夜泊》,體會古詩描寫的景,體會作者的心情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感悟品味詩中所表達的意境。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簡介時代背景和作者

張繼是唐代大詩人。

二、釋題:

(夜晚)把船停泊在楓橋邊。

三、範讀詩歌(聽錄音帶)

四、讀詩歌,提出疑問。

讀詩歌,藉助註釋想象詩意,提出疑問。

(爲什麼詩人一夜未睡呢?)

五、試講詩歌描寫的景色

1.同座對講。2.指名試講。

(月亮漸漸落下,聽到烏鴉哇哇地啼叫聲,天空中佈滿了寒霜,詩人面對江邊的楓樹,漁船上的燈火,滿腹憂愁而難以入睡。這時,姑蘇城外寒山寺裏夜半敲鐘的聲音傳到客船上來了。)

六、指導朗讀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七、讀詩,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朗讀時要想象詩中景象,體會詩的意境。

八、總結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這位懷着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

由於這首詩情景描寫真切,畫面清新,因而歷來爲人傳誦,甚至使得楓橋和寒山寺也因而名揚天下。

板書設計: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所見 月落 霜滿天

江楓 漁火

所聞 烏啼 鐘聲

作業:

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8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有感情、有起伏的吟詩。

2、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3、引導幼兒在古詩中學習,感悟生活。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詩歌範例。

2、人手一份紙、筆。

3、古代江南水鄉秋夜美麗的景色圖片。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難點: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詩人的思鄉情懷。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導入。

提問:這是什麼地方?你發現了什麼?

2、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教師示範朗讀。

提問:聽這首詩,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

結合掛圖理解古詩的意境。

提問: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美麗的景色?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幼兒跟讀。

3、瞭解古詩結構。

教師:這首古詩共四句,每行七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七言絕句”。

4、分句理解古詩。

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寒風習習,玩玩的月亮落下了。詩人坐在船上聽着遠處傳來烏鴉低沉的.叫聲、寒山寺沉悶的鐘聲,望着岸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5、學做小詩人。

(1)感受古詩的韻味。

教師抑揚頓挫地、有感情地吟詩。

(2)學做小詩人。

集體吟誦古詩,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韻味和意境。

(3)欣賞畫

欣賞江南水鄉秋夜的美景畫。

活動反思: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秋天的深夜,詩人夜泊楓橋的所見所聽所感。整個畫面給人孤獨、寂寞、憂愁、寂靜的感覺。教學設計中,抓住“愁眠”這個關鍵詞展開教學,讓幼兒說說這個愁眠的夜晚,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感受到了什麼。再結合詩人的心境,讓幼兒展開想象,力求想象出畫面,入情入境。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9

一、活動目標

1、 理解詩意,學習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 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

3、 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 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1、 詩歌範例。

2、 人手一份紙、筆。

3、 古代江南水鄉秋夜美的景色圖及配樂詩磁帶。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理解詩意,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活動難點: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詩人的思鄉情懷。

3.指導要點:通過觀察圖片,聽聽說說,引導幼兒充分感受詩中描繪的秋夜美景和詩人的思鄉情懷。

四、活動過程

1. 出示掛圖導入提問:這是什麼地方?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所反映的時間、地點、人物、景物、季節,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小聲與身邊的同伴交流)

2、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配樂教師示範朗讀。

提問:聽這首詩,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結合掛圖理解古詩的意境。提問: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美麗的景色?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幼兒跟讀

2.瞭解古詩結構教師:這首古詩共四句,每行七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七言絕句"。

3、分句理解古詩。

(1)月落烏啼霜滿天--月亮落下了,遠處傳來幾聲烏鴉的叫聲,寒氣陣陣,秋霜彷彿滿了天地間。

(2)江楓漁火對愁眠--望着岸邊的楓樹和江面上漁船的燈火,詩人想起家鄉,難以入睡。

(3)姑蘇城外寒山寺--姑蘇城外那座寒山寺傳來了沉悶的鐘聲。

(4)夜半鐘聲到客船--半夜裏,鐘聲傳到了詩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師: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寒風習習,彎彎的月亮落下了。詩人坐在船上聽着遠處傳來烏鴉低沉的叫聲、寒山寺沉悶的鐘聲,望着岸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3、 學做小詩人。

(1)感受古詩的韻味。

教師抑揚頓挫地、有感情地吟詩。

(2)學做小詩人。

集體吟誦古詩,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韻味和意境。

請個別幼兒念。

(3)作畫。

過渡語:剛纔我們做了一回小詩人,現在我們來當個小畫家,讓我們聽着配樂詩畫出江南水鄉秋夜的美景。

五、評價要素

1、 是否理解詩意,並能有感情地吟誦詩歌。

2、 能否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畫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六、活動建議

在其他時間段反覆播放這首詩,並把詩歌範例和幼兒的繪畫作品貼在牆上,供幼兒欣賞、認讀、吟唱。

附:古詩

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教學反思:

課程結束後,我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一位老師的.教學設計,他將詩中詩人的所見所聞進行了串講,詢問學生,如果“愁”有顏色,它是什麼顏色的,你從哪裏感受到?如果它有聲音,又是什麼聲音的,你從哪裏感受到?雖然都是講所見所聞,這位老師的教學方法相較於我就顯得詩意多了,也更加便於學生自主的學習理解,也會對“愁”的理解更加深刻。看來,要教好一首古詩,教的有詩意,讓學生學的有體會,須得多花心思。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能力,想像詩所描繪的畫面;

3、體會詩人濃濃的愁緒。

教學重難點

想像詩的畫面,體會詩人感情。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江蘇的寒山寺因爲唐代詩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而名噪一時,無數的詩人墨客均至此題詩作畫吟詠,引來上成千上萬的遊人,楓橋也一躍成爲蘇州三百餘座名橋之首。這首詩究竟散發是怎樣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

二、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三、瞭解課文大意

1、解釋題目。

2、對照課後註釋,瞭解每句詩的大體意思。

四、感受畫面

祖國古詩歷來注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通過剛纔的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五、分析課文,豐富認識

1、本詩包括題目僅32個字,卻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找一找,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2、面對這良辰美景,詩人是怎樣一種心情?從詩中的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詩人愁到什麼程度了?又從哪個字可以看得出來?眠是什麼意思?那詩人不是睡着了嗎,你是怎麼理解的?

3、詩人可能在愁些什麼?

蘇州是中的江南水鄉,夜色多麼迷人,可是在詩人的眼中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緒,所以月亮緩緩下墜——更加激起了詩人的愁緒;

烏鴉的叫聲本來就很悽慘——

天氣寒冷,周圍佈滿了霜氣——

河邊孤單的楓樹——

漁船上的點點燈火——

遠處傳來的悠遠的鐘聲——

總之,全詩着一“愁”字,使得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觸到的,都染上的濃濃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這就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帶着詩人的愁緒,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邊體會詩人的心情,邊想像畫面。

4、你愁過嗎?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東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詩人寫得多真實呀!帶着詩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過的愁,我們再來讀這首詩,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創設,加深理解

這船家可是個熱心人,一大早就來叫張繼了:張公子,張公子,起牀了嗎?喲,看你眼睛通紅通紅的,怎麼?昨晚沒睡好?你沒睡好,那你在做什麼?

詩人經歷過了無數個夜晚,但是這個夜晚卻與衆不同,在詩人眼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

七、自由背誦本詩。

四年級上冊語文《楓橋夜泊》教案 1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說出詩中“泊”的意思。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3、領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和表達特點。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解題:

2、(圖片)江蘇的寒山寺因爲唐代詩人張繼一首《楓橋夜泊》而名躁一時,無數的詩人墨客均至此題詩作畫吟詠,引來上成千上萬的遊人,楓橋也一躍成爲蘇州三百餘座名橋之首。一首詩讓張繼名垂千古,世界聞名。

3、展示書畫,歌“楓橋夜泊”

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傳!這首詩究竟散發是怎樣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

二、初讀古詩,品讀“入境”。

1、讀準字音,你讀出什麼感受?

(淒涼……)

2、師範讀,生讀出自己的感覺來。

3、這首詩寫了些什麼景物?(生答)

1)學習第一句: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教師相機板畫“月”“霜”“烏”,貼出卡片“霜”和“啼”)“霜滿天”是什麼意思?

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詩句。品讀這兩句詩霜滿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覺),彷彿看到了什麼?(寒冷、孤獨)把這句詩的意思講一講。

4、學習第二句:你還看見了什麼?(教師板畫“江楓”“漁火”)江邊的楓樹怎麼樣?茫茫的江面上點點的漁火給你什麼感覺(孤單、寂寞)

5、江楓“對”?——面對,相伴。“對”是什麼意思?此時,誰與誰對?誰和誰相伴?江風和漁火相伴。張繼有人相伴嗎?體會了張繼什麼心情?(寂寞)

6、“眠”——睡了?誰“眠”?江楓、漁火、船家、周圍的一切都睡了。詩人怎麼樣?(難以入眠)

樹睡了

橋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張繼醒着

夜愈深,愈難眠

原來,作者是對愁難眠啊!生誦讀教師改寫的詩句

7、後半句

1)“客”思鄉寂寞

鐘聲響起(課件)講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啓發學生體會作者的想法和聯繫自己生活實際聯想(體會寂寞愁苦)。

2)詩人在想什麼?

你能用語言表達作者的這種憂傷呢?不能,只能來讀!

三、讀整首詩,誦讀悟情。

1、看畫面入情入境,將情融入古詩朗讀中。

2、讀到這裏,你有什麼問題?

3、張繼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情景?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1)邊吟詩句,邊想象畫面。

2)師引讀:

一千兩百年前的一天.殿試揭曉的黃榜上人名密密麻麻.可偏偏沒有他張繼的名字。他羞愧沮喪.本來預期的結果不是這樣的'。雖經十年寒窗苦讀,可瓊林宴上卻沒有他的一角席次。他踏上小舟默默南行。時至深夜,泊船楓橋.不能成眠的他。蘇州是中的江南水鄉,夜色多麼迷人,可是在詩張繼人的眼中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緒,所以

月亮緩緩下墜——

烏鴉的叫聲本來就很悽慘

天氣寒冷,周圍佈滿了霜氣——(一句)

河邊孤單的楓樹

漁船上的點點燈火——(二句)

遠處傳來的悠遠的鐘聲——(三、四句)

沒有父母的關懷,沒有孩子的歡笑,有的只是--讀古詩

沒有家鄉的山水,沒有熟悉的鄉音,有的只是——讀古詩

四、“出境”體會表達方法。

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了自己感情,情景交融,達到美的藝術境界。

1、教師口述作者描寫的畫面或生設計誦讀古詩的旁白(即在理解感悟古詩的思想感情過程中,感受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並在創編古詩時,有初步的運用)。

在一個月色朦朧秋霜漫天的夜晚,張繼坐的小船停靠在楓橋邊,天氣寒冷,他把外衣裹得緊緊的,江邊的片片楓葉和江面上的點點漁火使他感到孤獨,使他難以入眠。此時,寒山寺的鐘聲傳到了張繼搭乘的客船上……

2、在教師的引導下聯想類似的感情經歷(夏令營活動中的感受),遷移運用表達方法。

五、整體感知古詩寫法,拓展探究。

1、師生討論:我們學過的古詩或課文中,有沒有用到過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2、若有時間,安排學生現場練習一段情景交融的片段:今天上課前的心情如何?能否以寫景來襯托你當時的心情?

板書設計:

楓橋夜泊

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

情:清冷孤獨寂寞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