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四年級上《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文原文

小學四年級上《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文原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小學四年級上《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文原文

  作者:肖復興

1963年,我上初三,寫了一篇作文叫《一張畫像》,經我的語文老師推薦,在北京市少年兒童徵文比賽中獲了獎。

一天,語文老師拿着一個厚厚的大本子對我說:“你的作文要印成書了,你知道是誰替你修改的嗎?”我睜大了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葉聖陶先生!”老師將那大本子遞給我,又說:“你看看葉老先生修改得多麼仔細,你可以從中學到不少東西。”

我打開本子一看,裏面有這次徵文比賽獲獎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回到家,我仔細看了幾遍葉老先生對我作文的修改。題目《一張畫像》改成《一幅畫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準確性。類似這樣的修改很多,長句斷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處,我記得十分清楚:“怎麼你把包幾何課本的書皮去掉了呢?”葉老先生改成:“怎麼你把幾何課本的包書紙去掉了呢?”刪掉原句中“包”這個動詞,使得句子乾淨了也規範了。而且“書皮”改成“包書紙”更確切,因爲書皮可以認爲是書的封面。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葉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後面寫了一則簡短的評語: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然。”這則短短的評語,樹立了我寫作的信心。

這一年暑假,語文老師找到我,說:“葉聖陶先生要請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葉聖陶先生那樣的大作家,居然要見一個初中生!

那天下午,天氣很好。我來到葉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剛進裏院,一牆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彷彿一下子減少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着,閃爍着迷離的光點。

葉老先生見了我,像會見大人一樣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讓我覺得距離縮短不少。

我們的交談很融洽,彷彿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落日的餘暉染紅窗櫺,院裏那一牆的爬山虎,綠得沉鬱,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着,顯得虎虎有生氣。

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談話,讓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麼寫的。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知識點

本文寫了葉聖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並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聖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本文告訴我們“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兩次具體描寫了葉老家院子裏滿牆的爬山虎,作者通過寫爬山虎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與題目呼應,寫出了15歲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腦海中,葉聖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激勵着他前進。

  句子解析:

(1) 使得句子乾淨了也規範了。 “乾淨”,在這裏指句子簡潔明白,不囉嗦。“規範”,指語言標準、典範。

(2)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拂”,輕輕擦過,“春風拂面”指像春風一樣從臉上輕輕擦過,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運用這個比喻,更形象地表達出自己對葉老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