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小學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觀課報告

小學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觀課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如何提高老師在課堂上提問的有效性,是教師們一直努力的方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觀課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觀課報告

  【小學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觀課報告1】

聽了張慶欣老師執教的四年級上冊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節課,感覺摩課的效果還是令人滿意的。在我們研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張老師真的進步了許多。下面我就從教學方法上談談自己的感受。

值得學習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1、以讀爲本,理解課文。張老師抓住了課文的重難點,以學生爲本,以讀爲本,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葉聖陶的認真、平和。

2、首尾呼應,一條線。抓了本課中的重點句“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來貫穿全文,課伊始就依據這句話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帶着問題學習課文。最後再回到這個問題上來,讓學生談談一開始的疑問解決了嗎,真正把問題落到實處。

3、抓重點詞句段。在品讀體驗環節,重點採用的是抓住重點詞句段來理解課文,指導朗讀。程序是:帶着問題讀課文---找出重點句子---再在句子中抓重點詞理解體會---最後指導朗讀。方法很得當,學生能夠很快地理解課文內容。

4、藉助生活實際和實物。爲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張老師出示了作文的原稿幫助學生理解“密密麻麻”,既形象又生動。再就是結合平時的說話習慣輕而易舉地理解了“張”爲什麼改成“幅”。讓學生拿出實物來理解“書皮”和“包書紙”,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學生就能明白。

5、重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整節課中,張老師邊引導學生理解課文邊總結寫作方法,並在黑板上進行板書,一目瞭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寫作方法的薰陶。

6、小練筆一箭雙鵰。最後設計的小練筆,既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有“感恩”教育在其中,充分體現出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再好的課堂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本課的教學中,感覺讀的形式不夠多,個別地方深度不夠。“那天下午,天氣很好。我來到葉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剛進裏院,一牆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彷彿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着,閃爍着迷離的光點。”這句話寫得很精彩,作者的心情學生能體會出來,但是讀得效果不夠理想。到底該怎樣指導好學生的朗讀一直以來就是一個難題,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指點。

  【小學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觀課報告2】

課堂提問是師生進行交流的主要途徑,通過課堂提問教師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進而可以更好的把握課堂的進行,同時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偏離學習目標。

我通過對張慶欣教師幾次課堂提問的觀察,發現教師課堂提問的深度是逐層深入的,對學生的啓發性也是逐層加深的。我對張老師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大致的分類:《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中,張老師提出了10多個問題。其中屬於思考性的問題有七八個,屬於啓發、想象性的問題有2個,這兩項佔了所有問題的90%以上。並沒有與學生學習無關的課堂提問。

教師的有效提問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狀態的改變,不論是學生自己讀文本還是在教師引領下的思考都會變得更加投入,使得學生的思考帶有了一定深度。要使得學生成功、高效的學習,教師必須重視課堂中的提問。要想有一個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就需要教師認真充分的備課,同時需要很好地考慮一下學生學習的起點。只有考慮了這些,纔不至於使得課堂提問中的問題過深或者是過淺。另外,教師要站在課程的角度把握教材,這樣,課堂中的提問纔是有效的

只有從學生學習的角度進行觀察、評價,才能改變我們的課堂教學行爲,才能改變學生學習被動的局面,才能讓課堂真正成爲孩子喜歡的學堂。

  【小學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觀課報告3】

在沂南一小聽了四節課 ,分別是《孔子拜師》《地震中的父與子》《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四位老師都講得比較好,我從中也學到了很多。下面主要談一下我對《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觀課記錄。

對於《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目標,講授這節課的張老師是這樣設定的:

1、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葉聖陶老先生堪稱楷模的人品與作品。

2、學習閱讀課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節課之所以設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認爲是爲了體現“語文教學的實效性”。一節語文課要教給學生什麼?怎樣才能體現出“實效性”?課前我一直在思考。這一問題在張老師的課堂上體現得特別好。語文教學,就是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就是要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在學習目標和學生的發展上面,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是課堂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鑑於此,張老師最終呈現給大家的是這樣一堂有實效的語文課。我個人認爲這堂課的40分鐘是非常有效的,教學目標得到了落實:學生能夠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品詞析句,暢談感受;抓住重點詞、聯繫上下文、角色置換等閱讀方法也得到了運用;並能帶着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

對於《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節課上的教師評價,我通過認真觀課認爲張老師的評價能迅速捕捉學生語言表達的正誤,並有效指引學生去感悟。每一位老師都應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這樣才能遊刃於萬變的課堂之中。這種能力,首先需要教師具有應變的思維意識,還要有應變的語言儲備。

我想如果節節語文課都能像張老師一樣關注學生的進步,堂堂語文課都有意滲透學習方法,有意培養學生對語言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使我們的學生學會閱讀,假以時日,學生的進步會讓我們吃驚、會讓我們欣慰、會讓我們振奮的!因爲,那是一羣靈動的、蓬勃的、熱情的生命!

通過這次學習,我感到語文教學的探索之路還很遠,這次學習只是給我打開了一扇門,我願意磨礪自己,明晰語文教學的方向,不斷摸索,更好地服務於我的學生!

更多相關文章

1.201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觀課報告

2.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觀課報告

3.小學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觀課報告

4.2016小學語文觀課報告

5.2016觀課報告範文

6.2016小學觀課報告

7.魯迅《故鄉》觀課報告

8.飛向藍天的恐龍觀課報告

9.乘法的初步認識觀課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