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反思4篇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反思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反思4篇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看似平淡,但內涵豐富:人與樹相處和諧、人與鳥相處也和諧……這樣,纔有了鳥的天堂。作者巴金和朋友前後去“鳥的天堂”兩次,第一次去由於是傍晚,所以他只看到榕樹。作者對這能獨木成林的大榕樹進行了飽含深情的描寫:“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一段文字中,把榕樹的美描寫的淋漓盡致。我在教學時也曾試着讓學生反覆品讀,對“翠綠”、“照耀”、“顫動”等詞語進行推敲想象,從品讀中感悟榕樹之美在於它的勃勃生氣,但效果不甚理想。因爲,小朋友課前預習不充分,文章讀得結結巴巴。

上過課以後,我總有一種挫敗感,經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失敗之處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學生課前準備不足。影響了課堂效果。所以學生感悟不深,體會不透文章的主旨;在課堂教學中,我被教案牽着鼻子走。沒有結合、聯繫生活經驗中的美感加以拓展延伸,學生很難意會到榕樹的美,從而也體會不到榕樹生命力的偉大。

在教學過程中,我缺乏取捨,犯了面面俱到的毛病,重點、難點把握不夠。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又影響教學效果,學生未能充分感悟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美。”

所以,對於高年級的語文學習,必須:

1、課前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以此來保證教學效果。

2、啓發學生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喜歡榕樹還是鳥兒,並陳述自己喜歡的原因。

3、學會取捨。抓重點段落、句子,談感悟。在學生暢談喜歡段落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反思2

《鳥的天堂》是一篇傳統課文,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動有靜,動靜結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聲有色,聲色兼美。以前多次教過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學生的讀、老師的講解以及引導學生想象美景。對於文字這麼優美的文章,學生往往是學文,而不進入文章所描寫的意境。這次教學這篇課文時,由於現在有“班班通”,藉助多媒體來教學這篇文章就輕鬆多了。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採取了理清觀察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體會寫作方法、領悟作者感情,這一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多媒體縮短學生的認識和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

《鳥的天堂》一課,學生沒有親臨過鳥的天堂,對大榕樹的大和美缺乏感性認識,瞭解不多,難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那麼,依據多媒體能夠通過聲、光、色、形,把遠的事物拉近,把抽象的事物變實。對於這一點,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超文本的教學軟件,向學生展示大榕樹的實景,從而拉近學生與鳥的天堂的空間距離。在教學第三大段鳥多、鳥歡時,我又充分 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的作用。開始我播放了一段悅耳動聽的鳥叫聲,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去傾聽,用心去感受。利用音樂的語言,使課文語言的形象激活了生活中原來積累的知識,並融合在一起。這羣鳥雀躍,嬉戲玩鬧的場面就促使學生情不自禁的產生想親眼看到畫面的情感。情感的投入,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增。影視的形象更能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它能再現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紛繁世界,使語言內容變抽象爲具體、生動,使文字教學信息傳遞由靜態變爲動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教學活動的慾望。因此我在《鳥的天堂》一文的設計中,結合教材重點內容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發展水平,有目的的恰當適時的運用電教媒體,將學生帶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美的情景中去,接受美的教育。

對於本單元所重點掌握的“見聞”和“聯想”的教學,主要通過讀、質疑、解答來完成。但由於這堂課學生的注意力都放在視覺的欣賞上,對於“見聞”和“聯想”的掌握不是很好,在教學時,還需要老師重點點撥。在具體學習中,要靠同學們讀讀悟悟。不過整堂課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是比較濃的,都能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反思3

前不久,剛上完鳥的天堂。此時,回想起來感觸頗多。年輕的我也和許多同齡教師一樣希望能借鑑、模仿一些名家的教學讓課堂充滿活力,並對使用多媒體教學特別感興趣,總認爲只要發揮它們的作用,課堂上一定是輕鬆自在、活躍非凡的。同時,一定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然而課堂、學生並非哪裏都一樣的,他們的個性很多時候造就了結果與設想產生出入,意想不到的問題悄然出現,因而教學時導致的一些遺憾就不可避免的發生。這些讓我思緒波動了很長一段時間,同時也激勵着我不斷反思自己的點點滴滴。下面就《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一個導入片斷談談自己教學時和後的一些感想。

《鳥的天堂》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寫景散文。它描寫的是生長在我國南方的一棵美麗、壯觀的大榕樹,樹上許多鳥兒在那裏做窩、生活。文章以鮮明的動靜對比手法,生動地描繪了這棵大榕樹是“鳥的天堂”。爲了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情境中,讓他們知道“鳥的天堂是怎樣的”。我便在導入時,多媒體出示了大榕樹上百鳥鳴、羣鳥飛的錄像,同時我通過語言描繪,創設了來到大榕樹下的情境。本以爲身臨其境的觀看錄像能確切的讓學生對鳥的天堂有所感悟,然而並非如此。

師:(播放大榕樹及樹上百鳥飛、叫的錄像。)同學們,在我國南方有一種美麗、壯觀的榕樹,它有着數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樹上住着許多鳥兒,它們自由自在地飛呀,叫呀,生活得多麼快樂!這裏就是鳥的天堂。

(板書:鳥的.天堂)

師:今天,我們就跟隨我國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賞這美麗的鳥的天堂。

師:請同學們迅速讀課文,看一看,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每次是什麼時候去的?看到什麼?有不懂的詞、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生:(作者幾次經過鳥的天堂?)

……

當時我想着這樣的開場一定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饒有興致地投入到閱讀文章中來。但事實偏離了我的設想。學生觀看影片時的確是聚精會神的。可以說是眼睛直盯着影片,一副被陶醉、完全吸引了得樣子。我暗自慶幸,以爲這一步走對了,並且走得還很不錯。多媒體在這裏充分發揮了它的作用。很多多媒體運用的思路在腦中一掃而過。接下來便是重點內容了,從初讀到熟讀再到精讀,真正到讀課文時,不少學生似乎一下子愣住了,跟課文就是接不上軌,自以爲較完美的導入,一下子就不見影子了,後面的教學就未能達到設想的效果。

爲此我課後問了好多同學,讓我大感意外。特別是個別的同學在第一節課學習之後,似乎對哪裏是“鳥的天堂”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有的似乎知道但又不甚清楚。對此我想了很久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結果呢?按常理來說,我所設計的導入應該是可行的,讓學生直觀的瞭解“鳥的天堂”是怎樣的一個地方,然後在從文本中來體會“鳥的天堂”,從直觀感知到引入文本,步驟清晰可見,問題因該不會出現在這裏。思索再三也找不出緣由,我便又去問那些同學幾個問題。

1、你覺得從影片中你瞭解了什麼?

2、你對鳥的天堂有什麼瞭解?

答案是五花八門的。更出乎我預料之外的是,很多同學對影片所描寫的就是“鳥的天堂”並不知曉。也就是說我在放影片時,描述大榕樹時的一段話並沒有被學生所接受,導致了後來再讀課文時,學生概念的模糊。

回想自己的導入,的確存在着一些弊端,對學生的認知差異分析的不足,對多媒體過於信任和依賴,讓一篇優美的散文無法發揮它的魅力。

現在我明白了,多媒體無法取代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的知識量決定着他們對天堂存在着不同的認識。我的導入雖然不唐突,但生硬的牽引學生讓學生直接接受那棵大梧桐樹就是鳥的天堂,其實已經失敗了。結果必將導致許多學生無法理解和明白“鳥的天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以至於學生在讀文章時的興趣不濃厚,也導致學生的思維無法打開,更好的融入到學習中來。

對學生認識水平的瞭解過於簡單,理想化是我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對學生進行調查之後,我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了一次簡單的測驗,又制定了一個新的導入。那就是直接從文本入手,首先讓學生一起對“天堂”來進行一下認識。當然根據調查學生對“天堂”的認識是不同的但這不會影響接下來的教學。反而會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人的天堂大家都知道,而鳥的天堂會是怎樣的呢?作者又是怎樣寫的呢?對文本產生了興趣之後,再來閱讀文章,瞭解內容,學習方法那就輕鬆容易多了。綜上兩個導入,讓我明白了一點。萬事開頭難,的確要想開好頭,找到好的導入確實不易,但是我想:如果能把握好感知道目標,並把它輔射到每一個學生,讓學生都能找到。那麼學生就一定能活躍起來。以後如果遇到類似的事件,我會清楚得先考慮學生的認知、感知水平,並且明確一切應從文本入手。多媒體等教具的應用是爲了文本服務,它們不能取代了學生對文本的認知、理解。以文載道,才能真正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學也就不再是遺憾的教學了。

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反思4

《鳥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新課依始,我由剛學過的課文入手設計導語:新學期開始,我們一起到浙江省的鹽官鎮觀看了“壯觀天下無”的漲潮景象,又到雅魯藏布大峽谷歷險,看到了許多奇妙的景色。今天咱們來個短途旅行,到廣東省內的新會市去看看“鳥的天堂”。“天堂”是個極美好的字眼,能夠引發人無盡的想象。所以讓學生以質疑的方式激發興趣。

本篇課文用語平實,讀起來卻優美動人,特別是幾個看似不經意的詞語,卻對理解課文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注意了““應接不暇”這個詞卻忽略了“不計其數、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照耀”等詞。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採用教師引導和小組討論、全班彙報的方式,讓學生學會抓住關鍵的字眼或語句來重現作者眼中的大榕樹。

而在學習第二部分,鳥的天堂鳥多的時候,我依然採用了討論的形式,學生似乎興趣不高,上起來有些吃力。有些部分看起來簡單,但不知道爲什麼學生那麼難理解,朗讀時感情也出不來。後來跟紀老師交流後,才發現我沒有適當的鋪墊來激趣。在這一部分,紀老師採用的是播放“百鳥朝鳳”的音樂,從而渲染一派熱鬧的場景,使學生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從鳥的歡叫聲感受到鳥的心情是愉悅的,生活得很自由很歡樂。由此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