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不合羣的小蝌蚪》教案

三年級語文《不合羣的小蝌蚪》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不合羣的小蝌蚪》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語文《不合羣的小蝌蚪》教案

三年級語文《不合羣的小蝌蚪》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虛心求教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觀察動物的興趣,具有熱愛生命的情操。

2.學會本課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別”;理解16個新詞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近義詞。

3.能仿照例句,根據規定的內容,用“原來怪不得”寫一句話。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能有條理地寫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繼續練習用正確的方法讀懂日記;懂得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

2.難點:

從課文內容理解什麼是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朗讀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虛心請教的求知態度,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研究自然的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讀準本課的多音字,能用“原來怪不得”說話。

3.初步訓練學生研讀詞句的能力。

教學過程:

1.揭題,複習日記的格式。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不合羣的小蝌蚪》,請同學們看課文:課題下爲什麼寫着如期?這是哪一天寫的日記?如果今天寫日記該怎麼寫第一行?請學生試着寫一寫。

2.初讀課文。

(1)定向。這篇小同學的日記告訴我們什麼事?請你自由地讀一遍課文,可以大聲讀、輕聲讀或默讀,然後向同學們介紹。

(2)自學。自由讀課文。

(3)反饋。告訴大家日記說了什麼事?先自由說,然後用句式說:不合羣的小蝌蚪是。目的是讓學生談第一感受,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內容的能力。

3.學習第1自然段。

(1)課文裏說的“不合羣”是什麼意思?

(2)不合羣的小蝌蚪地遊。誰能從第1自然段中立即找出這個詞?“孤零零”怎麼讀?請你從圖上找找看,哪隻小蝌蚪是孤零零地遊的?在它的邊上寫上“孤零零”。和“孤零零”意思差不多的詞,在第2自然段中找找看,還有沒有?(孤獨、單獨、自個兒)找到的請寫到黑板上來,

三年級語文《不合羣的小蝌蚪》教案2

一、變態發育

蝌蚪是兩棲類個體發育的一個初級階段,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具有側線器官。由於口內尚未出現孔道,不能攝取食物;以後眼與鼻孔相繼出現;頭下有吸盤,可用來吸附在水草上。頭兩側具有外鰓,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內有分節尾肌,肌節的上下方有薄膜狀的上下尾鰭,能幫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現後,以脣部的角質齒刮吃藻類,開始在水中獨立生活。當吸盤消失時,外鰓也萎縮;隨着咽部皮膚褶與體壁的癒合而形成鰓蓋,並在體表的左側,或在腹面中部或後方保留1個出水孔,由鰓腔內的`內鰓進行呼吸,隨着肺的發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遊離的氧。

發育到一定時期,有的先長出後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從鰓蓋部位長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長出前肢,再長出後肢,如蠑螈。隨着尾部逐漸萎縮,口部也有顯著的改變,逐漸發育成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幼小成體。有尾目中的鰻螈等終生有鰓,營水生活。蝌蚪經變態而發育爲成體的過程,稱爲變態發育。

二、生長初期

生長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內不覓食,依靠從卵黃中帶來的營養維持生命,過早餵食反而導致其死亡。三天後蝌蚪的活動量明顯增加,兩鰓蓋完全形成時開始覓食,按每萬尾蝌蚪投喂一個蛋黃的標準定時投喂,並適當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類。剛孵出的蝌蚪,身體弱小,對外界環境敏感,特別是水溫、水質、光照。當水溫低於20℃或高於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於8或低於6時都會影響小蝌蚪的生長,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質管理上要求:細水常流,清新無污染,水溫保持在20~29℃,pH值6~8。隨着外界溫度的變化,及時調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爲好,每天換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內自然光或室外涼棚下漫射光即可,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經過10 天的生長髮育,體長可長到1~1.5cm。

三、生長前期

生長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後,其食量增大,生長髮育加快,蝌蚪開始尋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強,此時飼養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飼養上必須補充餌料,以滿足其生長髮育的需要,主要以營養豐富的糊汁餌料爲主,如蛋黃、玉米粉、4號粉,並輔以細嫩藻類植物等。餌料投放時間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時。投飼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個蛋黃。通過精心飼養,蝌蚪到20日齡時,體長可達2cm,體色變爲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紋,身體與尾部交界處有明顯的黑色V字型花紋。10~20日齡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潔,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換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爲宜,同時池水應避免太陽光直射。

四、生長中期

生長中期(20~50天):此時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斷增強,爲促進蝌蚪消化道的儘快發育,適應兩棲類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齡後蝌蚪除投飼糊汁餌料外,應投喂植物性飼料和藻類植物,如浮萍。這一時期蝌蚪的飼養管理比較簡單,開始以植物性餌料爲主,動物性餌料爲輔,逐漸過渡到以動物性餌料爲主,動物性餌料的增加會加速蝌蚪的變態,植物性餌料則能促進其個體長大,故平時應混合飼餵。管理上要注意保證池水清潔,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內餌料殘渣。飼養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爲宜,這樣蝌蚪就能正常生長髮育,到50日齡時,有些蝌蚪長出後腳。到這一時期蝌蚪成活率可達95%,如果水溫偏低,該期的時間將會更長。

五、生長後期

生長後期(50~78天):這一時期是蝌蚪轉化爲幼蛙的關鍵時期,蝌蚪在此期要長出後肢和前肢,並且由水生轉化爲水陸兩棲。50日齡左右,體長達4cm以上,長出後肢,後肢長出後約2周(65日齡)開始長前肢,前肢長出後,尾部開始被吸收,此時石蛙蝌蚪就停止覓食進入變態期。這一時期在飼養上除投飼足夠的飼料外,還要添加少量的動物性的活餌飼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級飼養,水淺清新(淺水區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陸各半,登陸方便,光線暗淡,環境幽靜。蝌蚪進入變態期到變態完成需10天左右,進入變態期的蝌蚪變態率可達95%左右。

三年級語文《不合羣的小蝌蚪》教案3

教學要求:

1.培養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的學習習慣,虛心請教的求知態度。

2.學會生字新詞,讀準本課的多音字,能用“原來……怪不得”說話,初步訓練學生研讀詞句的能力。

3.激發熱愛自然,研究自然的情感。

4.把握難點、重點,理解“求知”的態度,掌握並去證實獲得的知識。

其他:

學習日記的寫法。

教〔學)具:

投影小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今天,我們學第11課《不合羣的小蝌蚪》。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爲啥上面寫日期?

生:這是日記!3月25日發生的事。

師:對“我”是一位小學生,課文是他的日記!

二、初讀課文。

師:日記記下了什麼事?

——誰發現了什麼?

——誰知道了什麼?

(定向。小學生的日記告訴我們什麼?)

反饋:師:請同學們準備一下,用“不合羣的小蝌蚪”說話。

生:我知道了……,我還知道……

(師作“認真讀,記住了課文”的評價)。

三、細讀課文一二兩段。

1.請仔細讀第一段和第二段,找一找,哪些詞寫出了小蝌蚪的不合羣?

學生填寫“不合羣的小蝌蚪( )地遊。”(孤零零孤獨單獨自個兒悠閒)

2.和這些詞相反的詞是(成羣結隊)。

3.看見……在遊,想:“好像……彆扭?”

誰明白什麼是“彆扭”?換個詞說說。(好像在鬧矛盾,好像在吵架,好像在生氣)

4.什麼辦法可以讓不合羣的小蝌蚪合羣?(請學生快速讀,把表示辦法的詞圈出來)

(1)用橡皮表示小蝌蚪,找根“細樹枝”撥!

(2)哪個詞說明它不合羣?“鑽!”(鑽出來)

(3)“我心裏想:你這個調皮的小傢伙,怎麼這麼不合羣呀!”

(能將“調皮”換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