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後反思三則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後反思三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後反思一

《做一片美的葉子》是著名兒童文學家金波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詩。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葉子的外形之美和內在之美,再由葉子想到了人,想到人的生活,以此啓迪人們要像葉子那樣立足本職、無私奉獻。文章語言清新、美麗,蘊含了深刻的哲理。這是孩子們接觸的第一篇散文詩,對於剛剛步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對文章進行理解與感悟是重點也是難點。那麼如何引導孩子來理解與感悟葉子的美呢?在課堂教學中,我也是重點抓住一個字——“美”,“做一片美的葉子”那葉子美在哪裏呢?通過朗讀很快孩子們就找到:葉子形態各異、春天葉子嫩綠、夏天肥美……我告訴他們,這些都是描寫葉子的外形美,其實葉子還有內在的美。接着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感悟如:“無數片不同的葉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着重感悟“相同的工作”指什麼?“生命的乳汁”又指什麼?讓學生感悟這種無私的奉獻貫穿葉子短暫的一生。接着你看,春天時葉子是“嫩綠”的;夏天時,葉子“肥美”;到了秋天,葉子開始衰老“變黃”;乃至冬天“飄零”時仍要回歸樹根,化作樹根的肥料。“綠葉爲大樹而生” 大樹和葉子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大樹因爲葉子的“乳汁”而茁壯、蔥翠,葉子也因大樹而找到生存的價值。在學生理解感悟的過程中,我沒有過多的牽引,只是適時的進行點撥。這樣學生對於葉子的尊敬與感激便油然而生。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展開了激烈的交流和討論,我也興致盎然的參與進來,整個課堂熱情高漲。這樣一個小小的教學環節,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領悟了文中蘊含的.哲理,還培養了學生想象思維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我忽然覺得,孩子們就是一棵棵小樹,爲了他們的茁壯成長,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做一片美的葉子。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後反思三則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後反思二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第四課《做一片美的葉子》,這是一篇散文詩,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大樹和葉子的外形之美和內在之美。由物及人,由“大樹”和“葉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啓迪人們要學習葉子那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對學生來講,這種文體比較少見,對於文中一些重點語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課前,就給學生布置了預習的作業,熟讀課文,學生完成較好。學習葉子的外形之美,我着重帶領學生細細品味了課文的第4、第6自然段,幫助學生查找“無字詞典”,理解“形態各異”的意思,藉助採集到的樹葉,使學生知道,每一片葉子都有各自的特點,即使在一棵樹上,也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通過朗讀,讀出葉子的美。第6自然段,就以一個問題引領學習,“你喜歡那個季節的葉子,爲什麼?”學生暢所欲言,表達了自己對不同季節葉子的喜愛。有的說,喜歡春天的葉子,因爲它長得嫩綠嫩綠的,讓人不忍心碰它;有的說喜歡夏天的葉子,因爲夏天的葉子長得很肥美,很茂密,我們可以在樹蔭下乘涼、遊戲;有的說喜歡秋天的葉子,因爲樹葉黃了飄落下來,我們可以採集做標本……可唯獨沒有人喜歡冬天的葉子。於是,我趁熱打鐵,轉到了葉子內在美的學習。通過理解“生命的乳汁”、“迴歸大樹地下的根”,使學生知道,綠葉爲大樹而生,把陽光、水分變成營養奉獻給大樹。即使是冬天,也是葉落歸根,對大樹毫無保留。

這篇課文由物及人,隱含了深刻的道理。我引導學生比較樹葉和人相似的地方,學生很快明白了,綠葉爲大樹而生,有了每一片葉的工作、美麗,大樹纔會生長得茁壯、蔥翠;我們人也是如此,有了每個人的工作、勞動,我們的社會纔會這麼美好,我們的生活纔會如此的幸福。而我們每個小朋友也都是一片葉子,只要我們思想棒、學習棒、身體棒,我們的班級、我們的學校也就會像一棵大樹,生機勃勃。

  《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後反思三

一、研讀教材,找出文章的“美”。《做一片美的葉子》這篇文章,開頭就是一個富有意境的特寫:“遠遠望去,那棵大樹很美。樹像一朵綠色的雲,從大地上升起。我向大樹走去。”鏡頭由遠到近,有整體到局部,有朦朧到清晰。課題是“做一片美的葉子”,爲什麼先寫大樹很美?爲什麼把大樹比作“綠色的雲從大地上升起”?文章重點是寫樹還是寫葉子?如果重點寫葉子,那麼,爲什麼又要先呈現大樹的美?這是我拿到教材以後,產生的一些思考,我認爲只有把這些問題研讀清楚了,才能以清晰的思路引領學生領略文章內在結構之美。那麼,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呢?我認爲有幾點是值得揣摩的:第一,大樹的美因何而來?是由無數片美的葉子裝扮起來的。無數片綠葉構成遠方大樹這多“綠色的雲”,無數片葉子隨風輕輕飄動,彷彿雲兒從地平線上升起;第二,做一片美的葉子的目的是什麼?研讀整篇文章應該清楚,目的是“爲大樹而生”,成就整個大樹的美;第三,作者創作這首富有生活哲理的現代散文詩的意義何在?讓我們的孩子學做一片富有個性的(“形態各異”)、樂於奉獻的(爲大樹提供“生命的乳汁”)、有集體主義觀念的(“綠葉爲大樹而生”)生活的美的葉子。同一棵大樹上的葉子相似但不相同,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這是一種和而不同之美,這是一種“大同”之美,和諧之美,這纔是我們追求的人生美的最高境界:每一個團隊都是一棵大樹,每一位成員在團隊中和諧相處,人人修煉自我,超越自我,以自身的外在美和內在美,爲團隊增光添彩,裝飾團隊大樹整體的美。

二、提領而頓 百毛皆順。 反覆研讀了教材,由於是一首散文詩,所以對文中的每句話都進行了推敲。從何處作爲教學的突破口,怎樣體現教學的重難點,還是進行了一番思考,孩子們讀課題時的語氣語調給了我啓示,請了幾個孩子讀課題,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重讀了“美”和“做”兩個字,是呀,葉子美在哪,怎樣做一片美的葉子不就是課文要想我們闡述的嗎?課堂上就抓住了這兩個有價值的研討問題,讓孩子們充分走進文本,緊扣這兩個問題,孩子們在課文當中找出了葉子“外表美”因爲它們“形態各異”,又找出了葉子“內在美”因爲它們爲大樹輸送“乳汁”,於是課文的前半段迎刃而解。接着,圍繞“怎樣做一片美的葉子”,孩子們先從課文入手,又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紛紛說出了“國家領導人是美的葉子,航天英雄是美的葉子,清潔工人是美的葉子……”一個看似較難理解的抽象的寓意就在孩子你一言我一語中得到了發掘和理解。古人云“提領而頓,百毛皆順”, 語文教學要重視整體感悟,不要把課文教得很“碎”,抓住主問題這個“領子”做到綱舉而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