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之傷仲永教案參考

七年級語文之傷仲永教案參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9W 次

傷仲永

七年級語文之傷仲永教案參考

教學目標

1、知識:學習並掌握常見文言詞的意思。

2、能力:能夠順暢朗讀課文,提高準確翻譯課文的能力。

3、德育:認識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認識到“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設想

根據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並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制定了“傷仲永”的教學方案。我的整體思路是:故事導入——創設情境——合作學習——歸納總結。

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我採用了誦讀法、情境教學法、競賽法及分組討論法。這些方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入體會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新課標:“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爲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依據“三有利”原則確定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讓學生積極參與。

3、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

一、 故事導入

卡爾威特1800年7月出生於哈勒洛赫小村,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爲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爲研究但丁的權威。與那些過早失去後勁的神童們不同,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裏授學,在有口皆碑的讚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爲止。 卡爾威特能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後被認爲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而是全賴他的父親教育有方。卡爾威特與本文中的仲永正好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

二、 瞭解作者

提示學生從名、時、地、評、作五個方面掌握,準備作一分鐘的搶答練習。

這一環節便於學生掌握文學常識,鍛鍊速讀速記能力,搶答練習培養學生競爭意識,活躍課堂氣氛。

三、 感知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然後教師糾正其錯誤的讀音和不準確的斷句,例如:①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②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③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④自是|指物作詩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③餘聞之也|久。

最後再讀一遍,並找出文中的詞類活用,其中有:①邑人奇之:以…爲奇,形容動詞作動詞。②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③利其然:以…爲利,名詞作動詞。④傷仲永: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四、理解課文

讓同學準備5分鐘,標出不懂的或不理解的詞句,然後分別請同學起來大致翻譯第一段和第二段。然後教師再在同學們翻譯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說明。再指出文中的重點詞句,並進行詳細講解。

五、 佈置作業

1、 熟讀課文,並嘗試背誦全文。

2、 找出文中所有的“之”和“與”,並進行歸類。

3、 翻譯第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 複習上一節課的內容

二、 感知課文

抽三個同學起來分別朗讀三個自然段。

三、理解課文

1、抽同學起來翻譯第三自然段,然後請其他同學說出與前面的同學不一致的地方,最後教師講解。

2、教師講解“與”和“之”的分類,同學們把昨天做的關於這部分的作業與同桌交叉改正。

3、讓同學們分組討論並回答, 課文寫了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那幾個階段。然後教師講解(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和天賦。如:“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泯然衆人矣”)。

4、同學們思考並回答,這三個發展變化階段的詳略安排有何好處(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見”和“聞”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利其然”之舉卻導致他的才能衰退。後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鮮明地體現了“傷”的含義。

5、讓同學們自主合作討論,作者是通過什麼樣的形式講述仲永故事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四、 歸納總結

先請幾位同學起來回答文中的主旨是什麼,然後教師再總結。本文借事說理,通過方仲永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發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後天成才的關係。文章敘述方仲永從幼年時天資過人到長大後“泯然衆人”的變化過程,點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學”,是“其受於人者不至”,通過生動的事例得出具有普遍借鑑意義的道理,給人以深長的思考。

五、 佈置作業

1、 背誦全文。

2、 理解並記住文中的重點文言詞句。

3、 寫一篇關於仲永故事的讀後感,字數不限,感情真摯。

4、 預習下一篇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