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期末複習

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期末複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3W 次

  《世說新語》兩則

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期末複習

1.字詞解釋

①內集:家庭聚會。

②兒女:子侄輩。

③講論文義:講論,講解討論;文義,詩文。

④俄而雪驟,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會兒;驟,迅速;欣然,高興的樣子。

⑤差可擬: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擬,相比。

⑥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不如;因,憑藉。

⑦期行:期,約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時分。

⑨捨去:舍,丟下;去,離開。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否”,沒有。

⑪相委而去:相,副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行爲;委,丟下,捨棄。

⑫家君:對他人稱呼自己的父親。

⑬引:拉。

⑭顧:回頭看。

2.句子翻譯

①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

②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

③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在正午。正午已過,不見那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那人才來。

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發起脾氣來,罵道:“真不是東西!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

⑤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元方說:“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⑥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裏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3.課文理解

①《詠雪》一文營造了一種怎麼樣的家庭氣氛?你對此有何感受?

營造了一種溫暖、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和諧、平等、寬鬆的家庭氣氛對於開發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處。

②《詠雪》中爲什麼公大笑樂?對於兩個比喻,作者更欣賞哪一個?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公大笑樂”是因爲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他爲孩子們的聰明智慧感到欣慰、快樂。作者並沒有直接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讚賞道韞的才氣。

③元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從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麼啓發?

陳元方是一個聰敏,懂禮的孩子。

沒有失禮: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無禮在先,批評對方“無信”“無禮”,維護父親尊嚴,令人欽佩,對於年僅七歲的孩子我們不能求全責備。

啓發:做人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論語》十二章

1.字詞解釋

(1)學而時習之:按時複習

(2)有朋自遠方來:從

(3)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5)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6)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7)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這裏指獨立做事情

(8)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9)不逾矩:越過,超過;規矩,規範)

(10)溫故而知新:學過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11)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12)思而不學則殆:有害

(13)可以爲師矣:可以;憑藉;做,當作

(14)人不堪其憂:忍受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詞,……的人;喜歡,愛好

(16)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爲樂趣

(17)飯疏食飲水:吃飯;粗糧;冷水)

(18)曲肱而枕之:彎曲胳膊;承接連詞

(19)不義而富且貴:不正當的手段

(20)於我如浮雲:對於

(2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泛指多個,幾個;於此,意思是“在其中”

(22)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方面,優點

(23)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邊

(24)逝者如斯夫:流逝;這,指河水

(25)不捨晝夜:捨棄

(26)三軍可奪帥也:軍隊的通稱

(27)匹夫不可奪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漢

(28)博學而篤志:忠實,堅守

(29)切問而近思: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

(30)人不知而不慍:瞭解;生氣,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