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怎樣讀背與牢記《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怎樣讀背與牢記《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怎樣讀背與牢記《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盛唐傑出詩人岑參(715—770),祖籍鄧州棘陽(今河南新野縣),祖上遷居荊州江陵(今屬湖北荊州市)。其祖父岑文本(595—645,唐太宗朝宰相,文學家),安家於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岑參刻苦努力,自強不息,遍讀經史,“三十而立”,天寶三年(744)時考中進士,天寶八年(749)至安西(今屬甘肅酒泉市)節度使高仙芝(?—756,唐朝西域名將)幕府掌書記,後又隨封常清(?—756,唐朝名將、軍事家)至北庭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至德二載(757)與杜甫等五人授右補闕,後出任嘉州(今屬四川樂山市)刺史,世稱“岑嘉州”。他是唐代著名軍旅詩人,長於七言歌行,五言詩也很純熟。現存詩三百六十首,有《岑嘉州詩》七卷。《唐詩三百首》收其代表作《逢入京使》(七下課外誦讀課文)《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九下課文)《寄左省杜拾遺》《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七首。他對邊塞風光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深切感受。其邊塞詩想象豐富,氣勢磅礴,悲壯奇峭,明快暢達,既形象生動,又精神飽滿,更有超拔的思想境界,令人沉思,給人鼓舞。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稱讚他說:“以爲太白、子美后一人而已。”其詩風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岑高”。岑參卓越的愛國愛民思想,對後世讀者影響較大。傳誦他的作品,對一味追求“和平”而戰備思想不足的國民來講,能起到“補鈣”作用。

我們知道,長達八年(與八年抗日戰爭相當)的安史之亂,是唐代由興盛走向衰落的轉折時期。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攻陷長安。唐肅宗至德二載(757)二月,肅宗由彭原(今屬甘肅慶陽市)行軍至鳳翔(今屬陝西寶雞市),岑參隨行。這年九月晚些時候唐軍收復長安。這首五言絕句作於安史之亂時,具體創作日子應爲這年的重陽節(“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這個日子),題下注“時未收長安”。該詩並非通常的節日即興之作,而是表達在戎馬倥傯的作戰生涯中,對遭受叛亂者蹂躪危害的故鄉人民的深切關懷,與堅決要打敗敵人,還國家安寧、還人民幸福的信心。在當今世界,某些國家、某些政客與極端分子唯恐天下不亂,到處做壞事,且千方百計圍堵中國,企圖搞亂中國,阻礙中國崛起的年代裏,人教社語文新教材將此詩作爲誦讀課文,很有現實意義。

下面談談怎樣有效地讀背與牢記本詩。關於平仄的音調,八年級課本《對聯常識》一文中有具體說明,這裏順便提一下,以供參考,同學們一時難懂,可以忽略。所謂“出句”“對句”,本是古詩的特點。意思相關、形式相同的前後兩句詩,在古詩中稱爲“聯句”,一個“出句”一個“對句”構成一聯。絕句由兩聯構成。七律、五律由四聯構成。

第一聯出句:“強欲登高去”,仄仄平平仄,仄起不用韻,表達出重陽節裏很想去登高的心情。強,字面意思是勉強,實際上表達出強烈的願望,“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戰亂未平,登高也沒有興奮心,“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正是菊花盛開時,長安仍被叛軍控。何時平叛奏凱歌,百姓簞食壺漿樂?

第一聯對句:“無人送酒來”,平平仄仄平,平仄與出句相對,據《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一次過重陽節,沒有酒喝,就在宅邊的菊花叢中獨自悶坐,時任江州刺史的王弘派人送酒來,於是醉飲而歸。如今,岑參忙於行軍打仗,縱然勉強“登高”,但不可能有王弘那樣的人送酒來了。“來”與上句末字“去”,相反相成,形成對接,出句“強欲”,對句“無望”,照應嚴密,易記易誦。

第二聯出句:“遙憐故園菊”,平平平仄仄,音韻沉穩,承上而啓下。“遙”字,既呼應首句“登高去”,又寫出對故鄉的關切。況且這五個字精妙無比,從“遙”字開始,再寫到“故園”,最後落到“故園”的“菊花”,範圍由大到小,意象由模糊到清晰,如攝像機拍攝,由遠景推到近景,最後是“菊花”的特寫鏡頭。憐,細膩地寫出對故鄉之愛,對叛軍之恨。

第二聯對句:“應傍戰場開”,仄仄仄平平,先仄聲後平聲,餘韻悠悠,藉助想象,故園飽受敵軍糟踏,戰火紛飛,民血四濺。菊花倔強開放,不屈不撓,象徵人民羣衆堅貞不屈,定要將敵軍消滅殆盡。此句令人想起“戰地黃花分外香”的名句。

小結:全詩“強”起寫“慾望”,緊接着“感嘆”“無人送酒”而“失望”,“遙”字轉“憐故園菊”,末句想象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又與首句“欲”字相呼應。四句二十字,情感悲愴深沉,思路跌宕起伏,行文樸實無華,結構起承轉合。同學們努力發揮想象,想到當時情景,快速朗讀數遍,即可流利背誦。(白沙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