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唐弢《童年》優質教案大綱

唐弢《童年》優質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教學目標:

唐弢《童年》優質教案

1,品味雋秀的語言,在頭腦中再現優美的畫面;

2,感受並理解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3,培養學生的感悟創新能力及朗讀能力。

 教學重點:

品味雋秀的語言,理解作者對童年的愛

 教學難點:

感悟創新,閱讀中再現優美畫面,

 課型:

賞讀活動課

 教法與學法:

朗讀品悟法;賞析再現法;

 課前準備:

錄音機、輕音樂伴奏磁帶; 多媒體輔助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創意說明:

七年級教材第二單元選用了唐弢先生的《童年》。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詩,語言秀美生動,畫面豐富多彩,情感真摯充沛。本着“美文美教”的原則,我將其設計爲賞讀活動課,採用板塊式的設計思路,在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美美地說、美美地想的活動過程中,感受美、表現美、品味美、評說美、暢想美。本課注重學生閱讀的感受,讓他們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表達出來,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發現美,用自己的頭腦領悟美,用自己的語言傳達美,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一點浪漫、有一點創造、有一點暢想、有一點感悟。意在以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探究、在活動中對話、在活動中交流,讓學生真正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有人說童年是一首歌,歡快的音符卻難以唱盡它豐富的旋律;有人說童年是一幅畫,絢麗的色彩卻難以描盡它多姿的回憶。那麼,就讓我們說童年是一首詩吧,讓色彩、旋律、情感共同燃燒成澎湃的詩篇,奉獻給我們所摯愛的童年!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誦——“童年呵,/是夢中的真,/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那麼,今天讓我們隨着唐弢先生深情的目光,一起走進他的《童年》,領略散文詩中謳歌的童年生活之美吧!

 第一板塊:“ 美美地聽”——激趣感知活動

1、伴隨優美的輕音樂,快速默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這些字詞你注意到了嗎? 認知下列字音、字形:(多媒體出示)

洗濯 鷓鴣 翱翔 驀地 踱過 倩影 笑靨 遨遊 採擷

2、教師配樂範讀課文。請學生美美地聽,初步感受作者抒發的感情;同時留意老師朗讀時表情達意的方法和技巧。

你感受到的作者的情感是什麼?大膽地說出來吧!(請學生自由地說出自己聽讀的感受來)

 第二板塊:“美美地讀”——真情體驗活動

這樣優美的文字、這樣真摯的情感,你不想試一試嗎?來,在優美的音樂中想象童年的畫面,把你對童年的感情表達出來吧!

1、學生自由配樂朗讀,頭腦中再現優美的畫面,進一步感受作品的主題情感——對童年生活的熱愛和讚美。

請你一展身手吧!朗讀你最喜歡的一部分,並請告訴大家你所表達的情感,好嗎?

2、請學生配樂表情朗讀,讀出畫面的美,讀出作者的情。可就一個畫面、一個段落、一個部分來朗讀展示。

師生共同評價學生的朗讀,藉此指導朗讀,鍛鍊和提高朗讀能力,進一步領會作者的情感。

例如:“月/是她的臉,一抹輕雲/是她的笑靨,幾顆星星/是她的眼睛,晚風/吹過/垂楊,這上面/散佈着/她的風韻。”這一段要讀得緩和、柔美、深情,飽含對夜、對生活的讚美。

備註: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對詩歌內容情感的感悟與表達能力,不求全責備,重在鼓勵、欣賞、陶冶。

第三板塊:“美美地品”——品悟賞評活動

1、(多媒體出示)話題一:你感覺這首散文詩美嗎?美在何處?說說你的發現。

話題二:你能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句子或詞語嗎?能否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話題三:文中有你欣賞的寫作手法嗎?可以指出來並說說你欣賞的原因嗎?

請自由選擇話題,從自己感受最鮮明的、興趣最濃厚的、發現最獨到的、領悟最深刻的方面賞一賞、品一品、說一說,比如一個凝練的詞語、一句傳神的描寫、一幅生動的畫面、一份真摯的情感、一種巧妙的寫法……當然,大家也可以合作探討。

2、學生反覆品讀,可在小組內合作探究、自由交流一段時間,然後表達自己的感受、見解。

備註:學生只要有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見解就好,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苛求深刻老練。旨在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發現、感悟興趣和探究、品悟能力,在師生與作品的交流中,相互借鑑,共同提高。

第四板塊:“美美地說”——再現創新活動

1、示範引導:這樣優美的畫面和情感,也激起了我創作的熱情。我對第三節中的畫面產生了興趣,將它創新改寫爲:(多媒體出示)五月的陽光熱情地親吻着我的臉,瀟灑的清風調皮地拂弄着我的亂髮,慈愛的老牛,揹着我慢悠悠地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田野這樣的清新,一望是無垠的碧波,路旁那金黃的油菜花在微風裏搖曳起舞,婀娜的身姿逗惹得柳枝也翩然顧盼了,恰遇到檐下多情的石榴揚起醉紅的笑臉,呵,你看它們不禁笑得全身酥顫了!此情此景,我又怎能不歌唱?再吹一曲短笛, 給這美好的時光助興吧!

俗話說“拋磚引玉”,你的創作熱情點燃了嗎?展開想象和創新的翅膀,把你們欣賞的優美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吧!

2、自由創作,也可以小組合作。

3、表情朗讀(可按學生要求配樂)自己的作品,大家交流共賞。

 第五板塊:“美美地想”——暢想延展活動

1、(多媒體出示)話題一:讀了這首散文詩,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

話題二: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情感,你讀了有什麼感觸?你想到了什麼?

2、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自由暢想表達。

備註:自由表達不限內容多少。培養學生閱讀作品後自然地聯繫自己生活、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的良好閱讀習慣。

 隨堂練習:(多媒體出示)要求:依興趣自選練習,自主完成。

1、摘抄自己喜歡的優美詩句,反覆吟誦,最喜愛的也可以背下來;

2、就自己所喜愛的句式或寫作手法仿說、仿寫;

3、學用優美的、凝練的語言寫寫自己的童年生活;

4、將你的欣賞所得整理一下,把板書設計補充完整。

5、蒐集你所喜愛的名人的童年生活或有關童年的詩、文,積累素材並與同學交流。

教學反思:在“美美地品”環節中,學生可能較多地注意詞、句,注意描寫、畫面,對含義較深的語句和值得仿效的寫法,可能因水平所限而注意不到或說不好,這也不必過高要求,因爲本課注重訓練的是學生的閱讀感受,教師亦應在學生賞析時適當提示和補充。當然,教師也可安排“質疑”或在解決練習時探究句子深刻含義,可在練習中安排句子仿寫,進行語言的學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品悟、探究、體驗、練習的環節中設計的話題是自由選擇的,必須給學生以真正的自由空間,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教學素材參考:

一、童年呵,/是夢中的真,/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冰心《繁星》

二、以蟲鳴秋(唐弢)

一年四季,我現在喜歡的是春天。說是現在,因爲這是近來纔有的感覺。年紀過了三十,卻忽然喜歡春天,喜歡紅色,喜歡和二十歲以下的青少年打交道,究竟是生命的活力突然轉強,抑是預感衰退,遂不免起了依戀之情呢?我自己也無法回答。不過,倘在十幾年前,或者溯而上之,倘在二十年前,情形就和眼前的不一樣。儘管年輕好弄,跳跳蹦蹦,脫不了孩子的脾氣,但以季節而論,我愛的卻是雁來以後的秋天。

我愛秋天的淡泊和明遠。

十幾年前,那時候我在一箇中學校裏唸書,每週只上五天課,兩天半是中文,兩天半是英文。課餘多暇,自己就學些做詩填詞之類的勾當。詩詞,按照中國的老例,是必須從多讀入手的,因此也翻翻前人的.集子,希望從那裏得到些須的影響。“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閒適;“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這是蒼涼;“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悒鬱和惆悵。童稚何知,然而面臨蕭索,想起來也不免爲之惘然。中國的詩人對於這點是特別敏感的,我雖然三不像——學稼、學賈、學書都不夠格,每逢提筆,卻也無法抵禦秋意的來襲。

詩詞,它讓我看到春青背後的紅葉。

不過我的真正愛好秋天,卻遠在能讀這些詩詞之前,少說也該有二十個年頭了。那時候,天地似乎比現在闊大,山河似乎比現在年輕,而生活,當然也比現在有意義——即使是最小的蟲蟻吧,我也覺得十分可親,它們彷彿都能說話,用的是一種歌唱的調子。說得最爲悅耳的自然是秋蟲。

我因此渴望着西風的起來。

炎夏向盡,梧桐已開始落葉,街頭樹間,時而傳來一陣刺耳的繁音,“知了,知了”,叫聲較爲噪厲的是螗蜩,“烏有,烏有”的是螗蜩。中國的文人是最喜歡代人立言的,有時候也代物——著名的如禽言,並且還及於昆蟲。劉同人《帝京景物略》裏說:“三伏鳴者,聲躁以急,如曰伏天伏天;入秋而涼,鳴則悽短,如曰秋涼秋涼。”他以爲蟬蜩呼候,所叫的常是當前的時令。這和《靈物志》裏說在芫荽下種的時候,農夫們欲使抽芽,必須口說穢語一樣,全是以人擬物的幻想,說來荒謬,卻也頗饒一點風土的趣味。

蝍蟟身長寸許,螗蜩背作綠色,雙翅一律透明,這兩種,我們鄉下都沒有。蟬類種色繁多,我在年輕時常見的是叫做蚱蛙的一種,它沒有蝍蟟的長大,又不及螗蜩的美麗,只有叫聲較爲清越。不過一捉到籠裏,也就默爾而息,再不發些須的音響,第二天隨即僵死了。我同情沉默,卻又以它的決不再鳴爲可惜。

爲什麼呢?

我自己也有點回答不上來。

以彼時年齡而論,大概總不會有什麼牽涉國家大事的社會觀念,卻以爲倔強是可愛的,因此也不想再去觸犯它,遂使翻瓦礫的時間多過於拿竹竿。農民的血統讓人和泥土接近,天堂於我生疏,我所追求的乃是人間的堅實。

於是就開始翻瓦礫,多半是在屋後的安園裏。安園,隔着一條小河,離開村子約莫幾百步,是一年荒蕪的墳場。促織就在那裏棲息着。撥開斷磚,往往可以看到一對小蟲驚惶的在躲避,有時逃到野草根邊去。就以往的經驗而論,這十九是徒然的,它們逃不過人類的眼睛,也跳不出人類的手掌,到最後,只能受人豢養,遷入瓦盆,又進而以爲這是自己的值得驕傲的天地,得意忘形,漸斬地失去本性了。

一經挑撥,此後便樂於鬥噬起來。

我蓄促織,往常是因爲它能鳴,並非因爲它能鬥,所以“別種”如油葫蘆、小油蛉之類,行家棄諸不顧,我也加以延攬,一樣的放入匣內,飼以雪白的米飯。就農民的習俗說,這是有點浪費的。不過我畢竟還是孩子,能夠藉此自娛,即已不計其它。若是腰纏十萬,那就一定去豢養文人,聽他滿口“我公”,或者在筆頭上裝腔作勢,似驚似喜。也許這點便是人蟲之辨吧——花樣着實多着哩。

可惜我還沒有這樣的財勢,也不愛類此的花樣,因而所養的只限於促織。油葫蘆俗名老油丁,身體比普通的蟋蟀爲大,小油蛉卻又特別小,幾乎和唧蛉子差不多。別以老小,正是因爲兩者的形狀相像,而大小卻又懸殊的緣故。油丁比油蛉易得,貴之賤之,此中苦有區別,不過以論鳴聲,我是寧取前者的。

——唧令令,唧令令!

幾乎就是金屬的聲音。

和油葫蘆一樣,因繁生而不被重視的,還有一種棲息在亂草、灌木或者豆莢地裏的螽斯,《詩經》裏所謂“喓喓草蟲”,指的就是它。螽斯色綠,易受草梗樹葉的保護,鳴聲又相當輕微,驟然看去,簡直就像賊害禾稻的蚱蜢;但在博物學上,它們是並不同科的,我從前喜歡分得很清楚。直等讀了法布爾的書籍,才悟到這是人的意見,倘在蚱蜢它們,就不作如是想,它可以辯白本身並非昨蚱蜢,或者進一步說螽斯倒是蚱蜢的。現在是連兩腳直立的東西,當“內疚神明”,無法自解的時候,也學會這樣的口吻了,聽:

——太陽底下,彼此是不會距離得過遠的呀!

看他說得何等嘴響啊!

在這點上,我大概還不能成爲法布爾的信徒,無法忘卻做人的立場。我以爲生存向背,即在同類之間,也還划着鴻溝,決難用文字或語言來填平的。物我齊觀是一個幻想,掛上口頭,就不免成爲詭言。以血肉爲佈施自然是無可非議的,但切忌去餵養癩皮狗。

我主張精密的分辨和選擇。

螽斯而外,較爲常見的鳴蟲是絡緯。絡緯也即莎雞,俗名紡織娘,我們鄉下則叫做繅線蟲,以其鳴聲酷肖紡紗的緣故。絡緯晝伏夜鳴,要捕捉,必須等它振羽發聲的時候。我常和小朋友一道,提着燈籠,趕往兩裏外的竹園去。鄉間的晚上是闃寂的,走夜路不免有幾分心悸,自己也聽得出腳步的急迫,燭影搖動光波,像水暈一樣在黑暗裏浮蕩。一轉出村子,耳邊像聽到遠處的“鬧場鑼鼓”一樣,絡緯的鳴聲突然震響起來,原來前面已經是竹園了。

一—輕些,別做聲!

有人低低的照會我,我們便躡手躡腳的跑近去。一見到篝火,滿園叫得更其起勁了,每次可以捉到好幾只。而每年又總有一回這樣的經驗。

現在,季節到了秋天,春華老去,我自己也逼近中年。絡緯在鄰家的園輔裏振羽,靜夜遠聽,真使人有夢迴空山身在何地的感覺。清人龔定庵詩云:“狂臚文獻耗中年,亦是今生後起緣,猛憶兒時心力異,一燈紅接混茫前。”往事在心頭浮現。此時此地,大概誰都有點愴然,覺得難以遣此的吧。

我不能忘情於已逝的童年。

以大體論,我所致慨的只是時間,不是時代,所以我還摯愛我的春天。感到洚水在後,對眼前的光景又深致流連,這心情近於沒落,我是不能不表示懷疑的。如果這些話所挑逗起來的只是臉上的忿怒,而不是心底的慚愧,那我還能說些什麼呢?

我希望世人真有精神昇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