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才能來自勤奮六年級語文教案

才能來自勤奮六年級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教學目標:

才能來自勤奮六年級語文教案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力15個新詞的意思,會用"堅持不懈"、"雖然……但是……"造句;積累愛迪生的名言。

2.能從課文列舉的事例中領悟中心思想: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來自勤奮。

3.改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體會本文的中心思想、改編課文。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瞭解一些勤學成才的事例

板書預設:

6 才能來自勤奮

愛因斯坦 毫不氣餒

愛迪生 挑燈夜讀 舉世矚目

通宵達旦 堅持不懈

刻苦鑽研

李時珍 跋山涉水 享譽中外

嘔心瀝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揭題

1、師:我們的教室裏張貼着一幅對聯——學生讀:"書山有路勤爲徑 學海無崖苦作舟"這幅對聯告訴我們什麼?

板書:勤奮

2、再出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提問:⑴ 這句話是誰說的?(愛迪生)

⑵ 這兒的天才指什麼?(才能)

⑶ 汗水指什麼?(勤奮)

⑷ 用"百分之一的靈感"與"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相比較,說明才能是怎麼來的?(揭題:才能來自勤奮)這是一篇議論文——通過具體的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論點(觀點)。

二、 初讀課文

課文舉了哪幾個事例來證明"才能來自勤奮"?

1、 速讀課文,找出事例,並分段。

2、 交流,板書:

愛因斯坦 愛迪生 李時珍

3、檢查詞語

毫不氣餒

挑燈夜讀 舉世矚目

通宵達旦 堅持不懈

刻苦鑽研

跋山涉水 享譽中外

嘔心瀝血

三、速讀理解課文

1.抽象人物形象

(1) "毫不氣餒、挑燈夜讀"這兩個詞說的是誰?那麼我們就可以說是毫不氣餒、挑燈夜讀的愛因斯坦。(指名說,一起說)

(2) "通宵達旦、刻苦鑽研" 這兩個詞說的是誰?那我們可以說?

(3)"跋山涉水、嘔心瀝血"說的是李時珍?那我們可以說?

師:黑板上有兩個詞用在三個人身上都合適,你們發現了沒有?(用上堅持不懈、舉世矚目兩個詞說一說)(他們*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通過讀課文,我們已經瞭解了課文的大概內容。作者是怎樣具體介紹他們的呢?

2.走進具象的人物

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語句做上記號,再讀一讀。

(1) 誰來讀寫愛因斯坦的句子。(指名讀)用上"雖然……但是……最終……"怎麼讀。(指名讀、齊讀)。

用上"雖然……但是……最終……"概括地說說愛因斯坦。(可以多指幾名學生說)

師:說得非常清楚,作者正是這樣介紹愛因斯坦的,先寫他小時候並不聰明,再寫他怎樣勤奮學習,最後寫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 現在,我們一起來讀讀寫愛迪生的句子。用上"雖然……但是……終於……"概括地說說愛迪生。(指名說,說給同桌聽聽)

師:我們發現,作者介紹愛迪生的方法與介紹愛因斯坦是一樣的,都是先他小時候並不聰明,再寫他怎樣勤奮學習,最後寫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那麼作者介紹李時珍是不是也這樣?(先介紹成就再介紹怎樣努力)請同學們用心讀讀寫李時珍的兩句話。如果用一個關聯詞將這兩句話連在一起,你會用哪個關聯詞語?(指名讀,齊讀)。

師:如果先說原因後說結果,可以用哪個關聯詞?誰來說?(指名讀,齊讀)

師:學到這裏,我們清楚地看到作者用愛因斯坦、愛迪生、李時珍的事例想告訴我們:(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才能來自勤奮)

對,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古今中外,才能來自勤奮的事例多得說也說不完,用文中的詞來說就是(舉不勝舉)。

愛迪生的一句名言也正說明了這樣的道理:(引讀,再讀)

四、拓展延伸

1.讀到這裏,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讀了課文後,難道你就沒有問題要問了嗎?

2. 引導生問:文中舉出的事例都不是神童,如果天生是神童但不勤奮,結果會怎麼樣呢?

(師出示方仲永的材料)

3. 讀白話文版《傷仲永》。

(1) 閱讀,用上"雖然……但是……最終……"說說方仲永的事例。

指名說,師在資料上劃出來:誰能用上更多的詞句說。(學着他們的樣子,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說給夥伴聽一聽,如果夥伴說得好,就請你給他畫上一顆星)。

請將所說的文字寫下來,寫到剛纔那句的後邊。

(寫好了的同學將自己整理的這段話讀好。)

師: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反面的例子。如果我們將這個例子用到課文裏去,就像用正反兩個方面去證明數學計算一樣,使課文有了正反兩個方面的證明,這將更加使人相信才能來自勤奮了。如果作者要選用我們手頭的事例,他該怎樣修改這篇文章呢?

(2) 改編課文。

① 如果直接加上方仲永的例子,四個例子會太多,怎麼辦呢?

② 如果他要去掉文中的一個例子,該去掉哪個比較合適,爲什麼?

師:好。改編後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可以保留,第二自然段去掉一個再將李時珍的提上來,第三自然段去掉,第四自然段就用我們手頭的事例,最後一個自然段保留。

五、齊讀課文、享受快樂

1.讀改編後的文章。(集體合作:第一自然段齊讀、第二自然段齊讀、第三自然段由寫的學生自己讀、第四自然段齊讀。)

師:讀了有什麼感覺?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發現了一個祕密:每個人都擁有一座等待開發的寶藏,開啓寶藏的金鑰匙就是勤奮,就是堅持不懈的努力。

你們又有什麼發現呢?

2.送一句格言

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迫使它燃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高爾基)

六、課外作業

將我們改編後的文章寫下來。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爲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衆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爲衆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爲衆人;今夫不受之天,固衆人,又不受之人,得爲衆人而已耶?

傷 仲 永 作者:王安石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爲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着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爲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爲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着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