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誦(賞析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誦(賞析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1《觀刈麥》白居易 【刈(yì),割。】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課外古詩詞背誦(賞析版)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lǒng)黃。 (隴 :同“壟”,田埂,這裏泛指麥地。)

婦姑荷(hè)簞(dān)食,童稚攜壺漿,(婦姑,這裏泛指婦女。荷,肩挑。簞食,竹籃盛的食物。)

相隨餉(xiǎng)田去,丁壯在南岡。(餉田,給在田裏勞動的人吃飯。丁壯:年輕力壯的男子)

足蒸暑土氣,背灼(zhuó)炎天光,(雙腳受地面熱氣燻蒸,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遺穗(suì),左臂懸敝筐。 (秉,拿。敝,破。)

聽其相顧言,聞者爲(wéi)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輸稅,繳納租稅。)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農桑。(曾不,從未。事,從事。)

吏祿三百石(dàn),歲晏(yàn)有餘糧。(歲晏,歲末。晏,晚。)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選自《白居易集》。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陝西盩厔(zhōuzhì)(今陝西西安周至縣)縣尉時有感於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全詩分四層,第一層四句,交代時間及其環境氣氛。“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這兩句總領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可是沒有人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

第二層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惜”字在這裏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種違揹人之常情的寫法來突出人們此時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之語,“願”字的用法與此處“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層八句,鏡頭轉向一個貧婦人,她被捐稅弄到無法生存,現時只能以拾麥穗爲生,這是比全家忙於收麥者更低一個層次的人。

第四層六句,寫詩人面對豐收下出現如此悲慘景象的自疚自愧。這段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這首詩的議論不是直接指向社會病根,而是表現爲作者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白居易只是一個三百石的小小縣尉,那些大官僚、大貴族們其實更應該感到自疚自愧。賦稅是皇帝管的,作者無法公開反對,他只能用這種結尾來達到諷諭的目的。

 2《月夜》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選自《全唐詩》。劉方平,河南洛陽人。唐代詩人。

《月夜》一詩,詩人寫得極其細膩,將季節的瞬時微妙變化表現出來。

三、四兩句寫的自然還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實際上所蘊含的卻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這構思非常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人撇開花開鳥鳴、冰消雪融等一切習見的春的標誌,獨獨選取靜謐而散發着寒意的月夜爲背景,從靜謐中寫出生命的萌動與歡樂,從料峭夜寒中寫出春天的暖意,譜寫出一支獨特的回春曲。這不僅表現出詩人藝術上的獨創精神,而且顯示了敏銳、細膩的感受能力。

拓展: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 閨中只獨看。(鄜州,今陝西富縣)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 清輝玉臂寒。(雲鬟,指婦女烏黑的髮髻)

何時倚虛幌(huǎng), 雙照淚痕幹。(虛幌,薄而透明的簾帷。雙照,同時照着兩個人。)

選自《杜少陵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爲出生於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這首詩作於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這年五月,杜甫拖家帶口避難鄜州,八月隻身投奔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即位的肅宗,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詩是秋天月夜杜甫在長安懷念妻子之作。

全詩別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將詩人自身對妻子的思念之情通過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現出來,也寄託了對戰亂平息後幸福團聚的渴望。

題爲《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長安月。如果從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應該寫“今夜長安月,客中只獨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處境,而是妻子對自己的處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動容,神馳千里,直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但妻子尚有兒女在旁,爲什麼也“獨看”呢?“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聯作了回答。妻子看月,並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啊!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那個“獨”字,又進一層。如今,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負擔,哪能爲她分憂啊!這個“憐”字,也是飽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聯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憶長安”。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不能不激起結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於是以表現希望的詩句作結:“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雙照”而淚痕始幹,則“獨看”而淚痕不幹,也就意在言外了。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所抒發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後所寫的《述懷》詩中說:“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寄書問三川(鄜州的屬縣,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兩詩參照,就不難看出“獨看”的淚痕裏浸透着天下亂離的悲哀,“雙照”的清輝中閃耀着四海昇平的理想。字裏行間,時代的脈搏是清晰可辨的。

 3《商山早行》溫庭筠 (商山,在今陝西商縣。)

晨起動徵鐸(duó),客行悲故鄉。(徵鐸,遠行車馬所掛的鈴鐺。)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hú)葉落山路,枳(zhǐ)花照驛(yì)牆。(照,使……明豔。驛,古時候遞送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暫住、換馬的處所)

因思杜陵夢,鳧(fú)雁滿回塘。(杜陵,地名,在今陝西,溫庭筠住處附近。鳧,野鴨。)

選自《溫飛卿詩集箋註》。

《商山早行》系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的作品。這是一首五律,描寫了旅途寒冷悽清的早行景色,字裏行間流露出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整首詩正文雖然沒有出現一個“早”字,但是通過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緻地描繪出來。

 4《卜算子·詠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詞義)驛外:指荒僻之地。驛,驛站,古代傳遞政府文書的人中途換馬匹休息、住宿之地。

斷橋:殘破的橋。無主:無人過問。著(zhuó):通“着”。更著,又加上。一任:任憑。

選自《劍南詩稿》。

這是陸游一首詠梅的詞,其實也是陸游自己的詠懷之作。上片寫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涼的驛亭外面,斷橋旁邊,加上黃昏時候的風雨,這環境被渲染得多麼冷落淒涼!寫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寫被排擠的政治遭遇。

下片寫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卻無意與它們爭春鬥豔。即使凋零飄落,成泥成塵,我依舊保持着清香。末兩句即是《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的精神。比王安石詠杏:“縱被東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之句用意更深沉。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與六朝文人不同。但是像林和靖所寫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隱士的情懷;雖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寫品格的,但也只能說:“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南宋肅泰來《霜天曉角·詠梅》)這只是陸游詞“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的一面。陸游的友人陳亮有四句梅花詩說:“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寫出他自己對政治有先見,不怕打擊,堅持正義的精神,是陳亮自己整個人格的體現。陸游這首詞則是寫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認爲在宋代,這是寫梅花詩詞中最突出的兩首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