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的知識點歸納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的知識點歸納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合理的總結,合理的歸納,對於考試成績會有很大的幫助,下文爲大家推薦了九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知識點歸納,祝大家期末考試順利。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的知識點歸納

1.《公輸》

選自《墨子·公輸》,作者是春秋末戰國初思想家、學者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著有《墨子》一書,墨子博學多才,擅長工巧和製作,曾製成“木鳶”,三日三夜飛翔不下。還長於守城技術,其後學總結其經驗爲《城守》二十一篇。還在名辯說方面有所成就,成爲戰國名辯思潮的祖源之一。

《公輸》通過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動地敘述了墨子爲實現自己的“非攻”主張,所表現出的艱苦實踐和頑強鬥爭的精神,同時也暴露了公輸盤和楚王的陰險狡詐,從而說明只有把道義和實力結合起來,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斂其野心。

這場鬥爭表明,面對大國的不義之戰,要敢於鬥爭。一方面要從道義上揭露其不義,使他們在輿論上威風掃地;另一方面,要從實力上作好充分準備,使他們的侵略野心無法得逞。這個道理,不僅在歷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無借鑑意義。

A 字音:郢[ying] 犀兕[xi si] 黿鼉[yuan tuo] 鮒[fu]魚 文梓[zi]

楩[pian]楠 長[zhang]木

B 詞語:“說”通“悅”:高興。例句:公輸盤不悅 “圉”通“御”:抵禦。例句:子墨子之守圉

“距”通“拒”:抵抗。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詘”通“屈”:理屈。例句:公輸盤詘

“舍”通“舍”:放棄。例句:舍其文軒 “爭”通“掙”[zheng]:直言勸告

古今異義:

①文; 刺花紋,彩飾,文軒;今常指字或文章等。

②方:方圓,方圓千里;今爲一種平面幾何圖形。

一詞多義:

①爲:替。例句:公輸盤爲楚造雲梯之械。

與“焉”合用,表示疑問語氣。例句:夫子何命焉爲?

是。例句:必爲有竊疾矣。

製造。例句:公輸盤爲我爲雲梯

當作。例句:以牒爲械

②見:動詞,會見。例句: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

動詞,引見。例句:胡不見我於王

動詞,入見。例句:於是見公輸盤

③類:動詞,類推,例:不知可謂知類;名詞,種類,爲與此同類。

C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倒裝句:何罪之有?(賓語前置,“之”爲結構助詞,應爲“有何罪”譯文:有什麼罪呢?)

翻譯:

①夫子何命焉爲?譯:先生有什麼請教呢?

②胡不已乎?譯:爲什麼不停止呢?

③胡不見我於王?譯:爲什麼不向楚王引見我呢?

④此爲何若人?譯:這是什麼樣的人呢?

2. 《孟子》兩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選自《孟子·公孫丑下》,作者是戰國時的思想家孟子,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位大師,被推尊爲“亞聖”。其代表作《孟子》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具風格,對後世散文的發展有着很大的影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短文一開頭就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一觀點,指明“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人和”,就是下文說的“多助”和“天下順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這反映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對這一章的註釋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註釋是:“民和爲貴,貴於天地,故曰得乎丘民爲天子也。”可見這一章不是論戰爭,而是講民心向背的,是借戰爭論述實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層推進,短文先分別就天時與地利、地利與人和做比較,指出天時、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後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完成本文的論證。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孟子認爲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所以說“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亂其所爲”,有了這樣的磨練,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他又重視人的主觀因素,提出“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的觀點,這樣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觀條件都說到了。短文再由個人說到國家,提出“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的論斷。這是針對國君說的,意思是,如果沒有執法嚴格、直言敢諫的臣子,國君就會胡作非爲;如果沒有鄰國的侵擾,國君就會耽於安樂。由此自然導出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A 字音:畎[quan] 鬲[ge] 敖[ao] 傅說[yue]

B 詞語:畔:通”叛”:背叛。例句:親戚畔之 “曾”通“增”。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拂”通“弼”,輔弼。例句:法家拂士 “衡”通“橫”:梗塞,指不順。例句:衡於慮

一詞多義:

①之:的 。例句:三裏之成,七裏之郭

指城郭。例句:環而攻之

②而: 表承接。例句;環而攻之而不勝

錶轉接. 例句;環而攻之而不勝

③拂:違背。例句:行拂亂其所爲

通“弼”,輔弼。例句:法家拂士

④於:介詞,在。例句: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介詞,從。例句:舜發於畎畝之中

介詞,給。例句: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古今異義:

親戚:古義:內外親屬;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係的或他的成員。

C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譯:有利的時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環境,有利的地理環境比不上人心齊。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譯:擁有仁義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廣大羣衆的支持,缺少仁義道德的人就會很少人幫助。

③人恆過, 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譯: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後纔能有所作爲;(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歎息聲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爲人們所瞭解。

④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種種行動去阻礙、干擾他的事業,(通過這些)來讓他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幹。

⑤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這樣,人們纔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

3、《魚我所欲也》

選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詳見上一課)

《告子上》的主要內容是闡明“性善說”,即人性裏天生就有向善的種子,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這種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視,因爲它們分別是仁義禮智這幾種道德的萌芽形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意近“恭敬”)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義之端也。”人應該推求本心,順着“本心”的方向發展,並將它發揚光大,從而成爲道德上完善的人。因此,放到《告子下》全文裏看,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有損於人格的事來。

A 字音:蹴[cu]

B 詞語:“得”,通“德”,動詞。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

“鄉”同“向”,原先,從前。例句:鄉爲身死而不受

古今異義:

豆:古義: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例:一豆羹;今義:常爲豆子的種類。

一詞多義:

①與: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給。例句: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而:連詞,連接修飾語和中心語。例句: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含有“卻”的意思。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③於:介詞,表示比較。例句:所欲有甚於生者

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例句:萬鍾於我何加焉

④是:指示代詞,這個,這樣。例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這樣看來,由此看來。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C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判斷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也表示判斷,

譯: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

倒裝句:萬鍾於我何加焉!(疑問代詞“何”做動詞“加”的賓語,前置,意思是“什麼”。譯: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翻譯:

向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宮室之美爲之;向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妻妾之奉爲之;向爲身死而不受,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爲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爲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爲了熟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

4、《莊子》故事兩則 ——《惠子項梁》《莊子於惠子游於濠梁》

選自《莊子》,作者是先秦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道家大師莊子,世與老子並稱,代表作《莊子》,又稱《華南經》;莊子的思想淵源於老子,司馬遷曾指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但是他不僅繼承而且發展了老子“天道無爲而自然”的思想,無論就理論的豐盈以及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來說,莊子都比老子高明。而且,莊子的學識也極淵博,“於學無所不”,因此,《老子》只類似一首長篇哲理詩,而莊子的文章則是洋洋灑灑的哲學長篇,已然形成專題論文的風格了。

《惠子相樑》這則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於功名富貴者的嘴臉,表現了莊子對功名利祿的態度。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這個故事在《莊子》一書裏顯得別具一格,它雖然由莊子和惠子的辯論組成,但 輕鬆、閒適,讓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併爲之深受感染。

A 詞語:止:棲息。 於是:在這時。 全:完全,確實是。

一詞多義:嚇:模仿鴟發怒的聲音。例句:嚇!今子欲以子之樑國嚇我邪?

動詞,威嚇,恐嚇。例句:嚇!今子欲以子之樑國嚇我邪?”

B 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例句:夫遠出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譯文: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原文:子非魚 ,安知魚之樂?

譯文: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原文: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譯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

原文: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我知之濠上也。

譯文: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