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詩歌鑑賞聲聲慢教案

高一語文詩歌鑑賞聲聲慢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教學目標】

高一語文詩歌鑑賞聲聲慢教案

1.疏通“詞”義,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約的詞風。

2.把握詞人的思想情懷,體會用語精美、淺俗、清新的藝術特色。

3.通過本詞的學習,掌握鑑賞詞的一般方法,並學會運用。

【教學準備】

1.結合註釋,翻譯本詞。

2.瞭解作者,並熟練的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李清照的詞--《聲聲慢》(板書)。 首先讓我們先回憶背誦一下以前接觸過的她的一首詩--《夏日絕句》:

生: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師:很好,在這首詩中,李清照運用借古諷今的手法,舉項羽的不肯南渡來諷刺懦弱無能、只顧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在背誦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李清照慷慨激憤的形象。但她反映同類題材的詞卻不同,我們今天要學的《聲聲慢》也表達了李清照對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的憤慨,但卻表達的含蓄委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本詞所蘊涵的情感。首先,讓我們一起來朗誦一下。

二、以朗誦爲起點,在與錄音的對比中尋找突破口

生:(略)

師:很好,從大家的朗誦中,我知道大多數同學能夠把握住本詞的基調,說明大家作了很好的預習,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接下來我們聽錄音隨讀,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這位老師是怎麼讀的,看看我們對詞的把握是否恰當,我們在讀的過程中有那些缺陷。

(一起聽錄音)

師:怎麼樣?

生:好!

師:好在哪裏?

生1: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讀時的“愁苦”基調,而且好像正聽到作者在向我們訴說心中的愁苦之情。

生2:在他的朗讀中,我感覺作者所看到的景色是“灰色”的。

生3:我覺得我們跟錄音比起來,對詞中情景的閱讀把握的不是很好。

(別的同學點頭贊同)

師:(面對大家)說的有道理嗎?

生:(一起回答)有。

師:(故作疑惑)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一步一步看,首先詞中到底描寫了哪些景物?

三、深入探討,揭示方法

生:描寫了這樣幾個場景:①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②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④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⑤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師:大家說的好,可以說引用原詞把作者描述的幾個場景表達出來了,但這樣聽起來、看起來似乎有點累贅,我們能不能用幾個字來概括一下,讓人看起來就一目瞭然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歸納總結一下。

(同學舉手回答,老師跟着一起幫助指導)

師:好,大家總結的很好。下面我們把剛纔的成果展現到黑板上:

“淡酒澆愁”、“秋風勁吹”、“徵雁南飛”、“黃花憔悴”、“獨首窗兒”“雨打梧桐”。

(繼續與生的對話)

師:景物已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了,你們認爲面對此情此景,作者當時的心情會怎樣呢?爲什麼?

生:心情很憂愁,從作者所看到的景物就可以看出來,都是一些感傷之景。

師:難道僅僅是“憂愁”嗎?

(生看詞,後恍然大悟。)

生:“怎一個愁字了得?”

(老師板書,並作總結。)

淡酒澆愁

秋風勁吹

徵雁南飛

黃花憔悴

獨首窗兒

雨打梧桐

師:對,面對“秋風”“徵雁”“黃花”“雨打梧桐”等極易讓人憂愁的景象,詞人怎能不愁呢?更甚者,連“愁”字都無法表達她憂愁之心。這種把詩歌中的形象、景象與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我們稱之爲“意境”;其中用來表達情感的形象與景象,我們則稱之爲“意象”。可以說,在詩詞鑑賞中,通過把握意象來理解情感,是我們詩詞鑑賞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從本詞的鑑賞中我們可窺見一斑。

(板書:意象 情感 )

四、查漏補缺,消除盲點

師:可以說,到這裏大家已經基本把握了本詞的核心,但老師還有個疑問:作者面對此情此景之前,心境怎麼樣呢?面對此情此景之時,有人陪同嗎?

(部分同學開始疑惑並陷入沉思,有的同學開始舉手。)

生:詞人無人陪同,心情悽慘、悲慼。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一句可知。

師:很好,“尋尋覓覓”是寫獨自一人在屋裏東尋西覓,“冷冷清清”是寫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而這樣的環境又引起了詞人內心“悽悽慘慘慼戚”的感傷,這七組疊詞很好的渲染了作者愁苦的心境,正像同學們所說的,這也促使詞人的眼睛變成了灰色的了。

(以上邊講邊板書)

結果

引 發

表 現

淡酒澆愁 秋風勁吹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慼戚 徵雁南飛

黃花憔悴

獨首窗兒

雨打梧桐

意象 情感

五、總結方法,學會運用

師:好,通過閱讀、朗誦,在把握整詞基調的基礎上,我們通過抓意象,終於分析出了詞人當時的情感。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裏,課後請同學們運用同樣的方法,分析鑑賞《念奴嬌?赤壁懷古》,看看詞中到底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自我評析】:

新的課程標準在繼承語文教育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提出“學生要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爲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好基礎”,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認爲,這是一種全新的人本主義語文教育理念。《聲聲慢》一課的教學構想就是基於此而設計的。其重點有四:

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堅持以學生爲出發點,對學生所能理解的點上,進行指導點撥,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始終以平等的姿態,在民主的氛圍中進行對話,既顯語文科學的邏輯,又有融融其樂的自由課堂。

②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放在教學的突出位置。在教學設計中,我以一首詞作爲載體,用探討的方式在無意識中讓學生意識到“意象” 在整個詩詞鑑賞中的重要地位,並以作業的方式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以強化他們運用這一方法的意識。

③注意聯繫文體特徵進行教學構思。在對本詞的設計中,我注重閱讀朗誦在詩詞教學中的重要性,以朗誦爲起點引導學生體悟情感,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化。

④注意對學生進行適時引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把握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他們解讀文字時難免有盲區甚至誤區,這就需要教師的適時點撥。在解讀中,有一些粗心的同學忽視甚至誤讀“尋尋覓覓”一句,這時教師在備課中就要進行準備,在教學中發揮教學智慧,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後來的結果證明,學生基本能夠運用這一方法,對詩詞進行初步的鑑賞。當然,這堂課的設計中也有一些問題。在詩詞的教學中還應該充分調動學生髮揮想象和聯想,以意境的再現深刻體會作品的主題。但爲了追求課堂教學目標的單一,爲了讓學生對詩詞鑑賞有一個“鑑之有效”的方法,只能進行有選擇的放棄,但這樣的放棄似乎割斷了詩詞鑑賞的完整性與整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