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2022-2023學年下冊高二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

2022-2023學年下冊高二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現如今,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試題,試題是學校或各主辦方考覈某種知識才能的標準。一份好的試題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2023學年下冊高二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

高二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 1

第Ⅰ卷 閱讀題( 共70分)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禮儀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禮儀文化博大精深,蘊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代表着社會的價值觀念。從基本框架看,禮儀文化蘊含着善良、和諧、秩序的價值觀念。第一,追求善良的價值觀念。從個人的視角看,禮儀是一種“向善”的價值追求。孟子認爲,“辭讓之心,禮之端也”,它同“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皆爲“善端”,由此形成仁、義、禮、智“四德”,進而達到至善。禮儀表現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儀態,彬彬有禮的行爲,莊重誠敬的儀式,表明與人爲善的態度,善良寬容的心靈。第二,追求和諧的價值觀念。從社會的視角看,禮儀是一種“爲和”的價值追求。儒家強調,“禮之用,和爲貴”。禮儀是以建立和諧關係爲目標的行爲規範,禮讓包含對自我的剋制,對他人的理解,體現以禮待人的尊重,樂羣貴和的美德。第三,追求秩序的價值觀念。從國家的視角看,禮儀是一種“有序”的價值追求。“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國無禮則不寧”。孔子以禮爲基礎,提出一套完整的規範體系,進而建立有條不紊的社會秩序。禮儀是經世治國的道德秩序,人們遵循禮儀規範,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國家就會秩序井然。

中國禮儀文化根植於傳統社會,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思想的印跡。然而,遵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挖掘其中的合理內核,就可以提煉一些超越時空的價值觀念。將禮儀文化中蘊含的向善、爲和、有序的價值觀念,放進現代文化的框架下進行科學的闡釋,就可以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與友善、和諧、文明、法制等現代價值觀念相聯繫,成爲涵養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中國禮儀文化有着深刻的價值觀內涵,傳統禮儀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獨特的優勢。爲此,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禮儀文化教育的優勢,將核心價值觀教育和禮儀文化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禮儀文化教育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落實。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形成現代禮儀文化的價值取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指導,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價值觀內涵,對善良、和諧、秩序的價值追求進行提煉,與友善、和諧、文明、法治等現代價值觀念聯繫起來進行科學闡釋,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價值觀落小爲禮儀價值取向,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

將自律和他律有機地結合,使禮儀文化變成禮儀行爲和禮儀習慣。中國禮儀文化強調自律,西方禮儀文化強調他律。我們應該將自律和他律有機地結合,保障各種禮儀規範和公約守則爲人們自覺地遵守,或者從不自覺到自覺地遵守。同時,通過一些儀式和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通過有效的制度設計和安排,使禮儀文化成爲每個人的禮儀行爲,變成全社會的禮儀習慣,在傳播核心價值觀中發揮重要作用。

1.下列關於中國禮儀文化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從社會的視角看,禮儀是一種“有序”的價值追求。人們遵循禮儀規範,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國家就會秩序井然。

B.中國禮儀文化博大精深,蘊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代表着社會的善良、和諧、秩序的價值觀念。

C.從個人的視角看,禮儀追求“向善”,它表現出善良的人性,表明與人爲善的態度和善良寬容的心靈。

D.中國禮儀文化根植於傳統社會,帶有封建思想的印跡。遵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挖掘其中的合理內核,能夠提煉一些超越時空的價值觀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3分)

A.從儒家對中國禮儀文化的詮釋來看,儒家已經意識到禮儀文化蘊含着善良、和諧、秩序的價值觀念。

B.中國禮儀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係密切,中國禮儀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C.我們可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爲禮儀價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讓大衆接受。

D.將自律和他律有機地結合,禮儀文化可以變成禮儀行爲和禮儀習慣。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中國禮儀文化有着深刻的價值觀內涵,傳統禮儀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獨特的優勢,我們應該通過禮儀文化教育來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落實。

B.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價值觀內涵,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指導,從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國禮儀文化強調自律,西方禮儀文化強調他律。我們應該將中國禮儀文化和西方禮儀文化有機地結合,保障各種禮儀規範和公約守則爲人們自覺地遵守,或者從不自覺到自覺地遵守。

D.有效的制度設計和安排,有助於禮儀文化成爲每個人的禮儀行爲,變成全社會的禮儀習慣,在傳播核心價值觀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古代詩文閱讀(30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御史大夫韓安國者,樑成安人也,後徙睢陽。事樑孝王爲中大夫。吳、楚反時,孝王使安國及張羽爲將,捍吳兵於東界。張羽力戰,安國持重,以故吳不能過樑。吳、楚已破,安國、張羽名由此顯。

其後安國坐法抵罪,蒙(縣)獄吏田甲辱安國。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無何,漢使使者拜安國爲樑內史,起徒中爲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國曰:“甲不就官,我滅而宗。”甲因肉袒謝。安國笑曰:“可溺矣!公等足與治乎?”卒善遇之。

樑內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齊人公孫詭,說之,欲請以爲內史。竇太后聞,乃詔王以安國爲內史。公孫詭、羊勝說孝王求爲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漢大臣不聽,乃陰使人刺漢用事謀臣。及殺故吳相袁盎,景帝遂聞詭、勝等計畫,乃遣使捕詭、勝,必得。漢使十輩至樑,相以下舉國大索,月餘不得。內史安國聞詭、勝匿孝王所,安國入見王而泣曰:“主辱臣死。大王無良臣,故事紛紛至此。今詭、勝不得,請辭賜死 。”王曰:“何至此?”安國泣數行下,曰:“臨江 王,適長太子也,以一言過,廢王臨江;用宮垣事,卒自殺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終不以私亂公。語曰:雖有親父安知其不爲虎雖有親兄安知其不爲狼今大王列在諸侯悅一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於王 。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終不覺寤。有如太后宮車晏駕,大王尚誰攀乎?”語未卒,孝王泣數行下,謝安國曰:“吾今出詭、勝。”詭、勝自殺。漢使還報,樑事皆得釋,安國之力也。

丞相田蚡死,安國行丞相事,奉引墮車蹇(跛腳)。天子議置相,欲用安國,使使視之,蹇甚,乃更以平棘侯薛澤爲丞相。安國病免數月,蹇愈,上覆以安國爲中尉。歲餘,徙爲衛尉。安國以元朔二年中卒。 (節選自《史記·韓長孺列傳》,有刪節。)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雖有親父安/知其不爲虎/雖有親兄安/知其不爲狼/今大王列在諸侯/悅一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於王

B.雖有親父/安知其不爲虎/雖有親兄/安知其不爲狼/今大王列在諸侯/悅一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於王

C.雖有親父/安知其不爲虎/雖有親兄/安知其不爲狼/今大王列在諸侯/悅一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於王

D.雖有親父/安知其不爲虎/雖有親兄/安知其不爲狼/今大王列在諸侯/悅一邪臣/浮說犯上禁/橈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於王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幸大王自改”,“幸”,希望。與《孔雀東南飛》中“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中的“幸”含義相同。

B.“歲餘,徙爲衛尉”,“徙”,此處意爲貶謫。如《後漢書·張衡傳》中“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徙”即爲此意。

C.“宮車晏駕”,“晏”:遲。宮車遲出,舊爲帝王死亡的隱諱說法。

D.“元朔二年”,“元朔”是漢武帝時期的第三個年號。以紀念前129年衛青打擊朔方(北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龍城。同時“元朔”也指一年的第一個朔日,即正月初一。

6.下列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吳楚等國叛亂時,張羽奮力作戰,韓安國穩固防守,因此吳軍不能越過樑國的防線,韓安國和張羽因此名聲顯揚。

B.公孫詭、羊勝蠱惑樑孝王爭取做皇位繼承人並增加封地,甚至爲此行刺當權的謀臣。景帝得知後派使者 捉拿他們,因樑孝王藏匿,沒抓到。韓安國援引臨江王之事,告誡樑孝王要痛下殺手,去除毒瘤。

C.韓安國在獄中被獄吏田甲侮辱。等到從囚徒被任命爲樑國內史,韓安國不計前嫌,堅持讓田甲回來就職。可見,韓安國是個寬厚大度的人。

D.田蚡死後,韓安國代理丞相職務時,因給皇帝導引車駕而掉下車,跌跛了腳。天子本打算任用韓安國爲丞相,因安國腳跛得很厲害,於是改任平棘侯薛澤任丞相。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安國曰:“死灰獨不復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5分)

(2)主辱臣死。大王無良臣,故事紛紛至此。今詭、勝不得,請辭賜死(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漢江臨泛①

王 維

楚塞②三湘接,荊門九派通③。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④。

注:①漢江:即漢水。②楚塞:楚國邊境地帶,這裏指漢水流域,此地古爲楚國轄區。③荊門:山名,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縣西北的長江南岸。九派:指長江的九條支流。④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簡,晉代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的幼子,西晉將領,鎮守襄陽,有政績,好酒,每飲必醉。

8.與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寫景詩句相比,兩詩中的描寫景物的詩句有何共同點?請簡要分析。(5分)

9.詩的尾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6分)

(三)、名名句默寫(6分,每空1分)

10.補寫出下列名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___________ ,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者懷之。”

(3)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大學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乙 選做題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盲 者劉學林

她喜歡這條路,尤其是在春天。現在就是春天,垂柳新綠,桃花欲開未開,正是賞花時節。她駕一輛奧迪徐徐東行,直到無路可行時才拐上田園路。剛進檔加速,一個揹着一把墜胡的盲老人迎面走來。也就一閃而過了。然而就在這一閃而過的瞬間,她覺得這個盲老人有點面熟。她開始回憶。明靜遼遠的墜胡聲響起來,那是四年前錄在她記憶中的墜胡聲。

難道會是他嗎?

她猶豫了一下,還是調轉了車頭,超過了盲老人之後靠路邊停住,鑽出汽車,迎着盲老人站在車旁,看着盲老人用手中探路的竹竿一路敲過來。老人雖老,腰桿卻直,滿臉皺紋中有一種大喜大悲之後的淡定,一種飽經滄桑之後的淡定。她認定這一個瞎眼老人就是那一個盲老人。

“老人家,您是在隆興街自由市場——”她頓了一下,斟酌該怎樣表達,“拉琴的嗎?”盲老人站定,無語。

“你還記得,四年前,您讓一個姑娘多拿幾塊錢的事情嗎?”

“姑娘,您認錯人了。”

盲老人手中的竹竿又向前探出,以盲人特有的輕穩起步走。她有點惘然,一動不動地看着老人的身影漸漸遠去,那淡遠空明的墜胡曲調卻漸漸清晰起來。她重新上路,車開得很慢,墜胡的曲調時遠時近,不絕如縷。

四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時候她剛到這個大城市謀生,錢包被偷,她身無分文,飢腸轆轆。她在隆興街自由市場逛悠,油條的氣味,滷麪的氣味,粉漿麪條的氣味,殘忍無情地折磨着她的腸胃。向大媽討一碗粉漿麪條喝喝嗎?她鼓了幾次勇氣沒有張開口。

這時候她聽到了盲老人的墜胡聲,那琴聲淡若流雲,清如溪水,也看到了坐在一條小巷的巷口操琴的盲老人。老人不是那種睜眼瞎,該長眼睛的部位陷進去兩個深坑。老人面如荒漠,坐在鬧市就像坐在渺無人跡的荒原上。老人面前放着一個鐵盒子,圓形的破舊的鐵皮盒子,盒子裏有不少零票子,一角的,兩角的,一元的,兩元的,她看得清清楚楚還有兩張五元的,一張十元的。她的眼睛一亮,心也隨之慌慌跳起來。我只拿一張五元的,只拿一張五元的。可是怎麼拿呢?人熙來攘往,看到我拿一個瞎眼老人的錢,會出現什麼後果呢?

她從盲老人面前走過去,又從盲老人面前走過來。這樣走了兩趟,她終於想出了一個遮人耳目的辦法。當她再一次從老人面前走過的時候,她裝作一不小心把老人盛錢的盒子踩翻了。她說聲“對不起”,連忙蹲下去給老人撿錢,藉機把一張五元的票子握在了手心。正在她準備起身走開的時候,老人開口說話了。老人的聲音空洞淡定,無哀無怨,無喜無怒。

老人說:“姑娘,多拿幾元吧。”

她把汽車鎖進車庫,上四樓回到自己的家。所謂家,其實只是一套四室一廳的豪華住宅而已,她還沒有成家。經歷了那一段窮苦磨難之後,她腳下的路忽然柳暗花明了。由於經商的天賦,她成立了一家公司,成了一名經理。兩年之後,她已經是這個城市中的富人之一了。

她吃了兩塊“消閒派”,喝了一杯咖啡,點上一支菸。那遼遠的墜胡聲又在她的耳邊悠悠響起。如果說她在路上攔住那位老人只是出於一個偶發的念頭,那麼,這時候她要報答盲老人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強烈和急切。

第二天,她到公司安排了一下事務,就直接去了隆興街自由市場,可是她沒有找到那位盲老人。第三天,她仍然沒有找到那位盲老人。

一連四天她都沒有找到那位盲老人。她問旁邊賣粉漿麪條的一位大娘,大娘只說她也好幾天沒有聽到盲老人的胡琴聲了,對盲老人的其它情況也是一無所知。

她決定每天傍晚到田園路上去等待,終於如願以償等到了那位盲老人。她攔住他。盲老人漠然無語。

“這是一萬元錢,您先用着。請您告訴我您的地址,我會定期給您送去生活費的。”

“這是從何說起?”老人在傍晚的夕陽下徑直走去。

她跟上老人:“四年前您對我有恩,雖然只是幾塊錢。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希望您能成全我。”

“我一個瞎子能對誰有恩?請姑娘不要污人清白。”

盲老人說話的時候並沒有回頭。

11、(1)下列對這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垂柳新綠,桃花欲開未開,正是賞花時節”,小說開頭的景物描寫,暗示女主人公曆經磨難後的喜悅心情,也使作品充滿了詩意。

B.盲老人的聲音“空洞淡定,無哀無怨”,“面如荒漠”,“腰桿卻直”,這些細節描寫,反映他與世無爭、淡漠從容的人生智慧。

C.小說注重從細微處表現人的心靈祕密,“她從盲老人面前走過去,又從盲老人面前走過來”寫出了姑娘猶豫、矛盾的複雜心理。

D.發生在姑娘和盲老人之間的故事溫馨動人,其中也蘊含着作者對人性和當下社會道德的反思,這是小說的深刻之處。

E.姑娘因爲拿了盲老人五元錢而耿耿於懷,幾年來她一直尋找盲老人,並拿出一萬元報答老人,這反映了她知錯就改的品質。

(2)、小說以“盲者”爲題,“盲者”有哪些含義?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在刻畫盲老人形象時,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徵?請簡要分析。(6分)

(4)、小說四次寫墜胡聲響起來,每次作用不同。請結合小說內容具體分析,並說明這樣寫的效果。(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2.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題。

中國的愛因斯坦——束星北

張再生

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春天,海濱某軍港,一派嚴肅、緊張的氣氛。原來這裏正在進行航天事業的一項重要試驗:衛星迴收工程。按照測算,衛星將於2分鐘後落入眼前的水域。人們一個個屏住呼吸,兩眼直瞪着蔚藍的天空。2分鐘後,“飛物”突然從天而降,落入大海,水柱沖天。快艇迅速劈波斬浪,去迎接這“天外來客”。頓時,岸上、船上的官兵和羣衆情不自禁地又跳又叫,歡聲雷動。

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人們不會忘記爲了測算衛星落點而熬過許多不眠之夜的首功之臣束星北教授。

束星北出生於江蘇邗江。其父束日璐曾是南通張謇實業集團的知名人士。束星北自幼聰明好學,才智過人,童年入私塾,深得秀才老夫子魏楚翹鍾愛。1924年束星北以優良成績考取三江大學。兩年後又遠渡重洋,入美國拜克大學讀書。身在異邦,束星北克勤克儉,矢志苦讀。當時,他父親是實業鉅子,生母家是江都望族,可他卻謝絕長輩們的經濟資助,搬住在美國三藩市同鄉會館內,與工人們一道參加體力勞動,掙得收入以支付學費。

束星北暢遊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1929年,他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幾近一年,他屏絕人事,埋首書齋。智慧之樹驟然開放出奇葩——研究“相對論”的兩論文脫稿了。探索神祕未知世界的熱望,化開了層層堅冰,“四維時空”的科學課題又如一盞神燈在遠方閃爍,導引他走向新的境界,去尋找當代物理大師愛因斯坦。

此時的愛因斯坦已是如日中天,蜚聲全球。他身材矮小,儀容和藹。對於這個來自東亞的門徒,他一見如故。他們通宵達旦暢談,大師讚譽了束星北的兩論文。不久,大師從柏林大學替束星北爭得經費,物理界的巨星和新星合作了。作爲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助手,束星北工作一年,進步更快,造詣更深,碩果累累,從多方面發展了“相對論”。更大收益是,束星北繼承了大師“自由平等討論的波爾學風”。由於希特勒排猶之風日盛,愛因斯坦被迫離德,束星北經大師安排,於1929年10月轉到劍橋大學、愛丁堡大學繼續研究,在天體物理方面頗有創見,獲博士學位。1930年登上美國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學的講臺,開始了他漫長的物理學教學生涯。

身爲海外學人的束星北,一直縈懷祖國。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他毅然辭聘而歸,準備投筆從戎,抗日救國。回國後,束星北被浙江大學慕名求聘,請他與王淦昌教授共同研究“衰變”這一尖端課題。

在浙大,束星北譽滿校園。他開的課,學生愛聽,教師也爭相入座,他不照課本宣講,而是聯繫實際,深入淺出。乍聽似乎無章,細加揣摩卻句句有着。他認爲,物理學是一門很美的科學,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研究的對象,尋求其中規律,這是十分有趣的。天性率真的束星北有時跳上講臺,有時坐在椅背上,大發宏論,侃侃而談,一條腿還下意識地晃動着。課堂上,一旦哪位學生指出他的疏漏之處,他便肅然靜坐,恭聽學生髮言。每當學生講出新的見解,束星北就會情不自禁地捶他一拳,連呼:“妙!”就是這種“波爾”學風,造就了一批物理人才。其中最負盛譽的便是後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當年,束星北特別器重這位學生。李政道一度想輟學參軍,是束星北切意挽留;李政道因車禍傷腿,束星北又特意把他接到重慶,精心安排治療調養。難怪,數十年後,李政道仍念念不忘乃師之恩,曾致書問候:“我物理的基礎……成就歸源,都是受先生之益。”

當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升起的時候,束星北教授心潮澎湃。他夜以繼日,勤奮科研。1952年到山東大學任物理系教授,除了正常教學研究外,還兼研氣象學,成了竺可楨、趙如章的好朋友,被聘到中國氣象學會青島研究所負責科研。1980年,他又爲航天工業的衛星迴收試驗立下了赫赫功勞。直到他生命最後一息,還在指導他的學生做“海洋內波研究”。

一代大物理學家束星北離開了我們,但他的英名卻永載史冊。誠如其學生李政道的唁函所說:束老師是中國物理學界的老前輩,國際聞名,桃李滿天下……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本文詳細記述了中國物理大師束星北熱情求學、享譽校園、成就非凡等幾方面的事蹟及其科學研究中的真知灼見,展示了一位德才兼備的科學家的感人形象。

B、束星北家境優越,自幼才智過人,憑着自身的聰明好學、父母的嚴格要求及耳濡目染,他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三江大學,後來又進入了美國拜克大學讀書。

C、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束星北懷抱一腔熱情,毅然迴歸祖國,準備投筆從戎,回國後被浙江大學慕名聘請,從此開始了自己的物理教學與研究生涯。

D、束星北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除了物理教學與研究之外,他還兼研氣象學,並參與了航天工業的衛星迴收試驗,準確測算出了衛星的落點,立下赫赫功勞。

E、束星北器重、愛惜人才,他曾鼓勵學生李政道走求學之路,並在其車禍後給予幫助;李政道對這份恩情念念不忘,並將自己的卓越成就歸功於束星北。

(2)作者爲什麼將束星北比作“中國的愛因斯坦”?請簡要分析。(6分)

(3)在浙大講學期間,束星北深受師生歡迎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分析。(6分)

(4)這傳記中,束北星先後以學生和老師的角色,與愛因斯坦和李政道有過深厚的師生情誼。你認爲師生之間應建立怎樣的關係?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達題(共80分)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①胡歌坐下來看劇本時, 等到他表演時,他仔細揣摩人物心理、臺詞,完美演繹了“梅長蘇”這個角色。

②盧嘉川不說話了,他好像陷入沉思的狀態中,正襟危坐 ,苦苦地思索着什麼,回憶着過去發生的一切。

③那時候,知識的總量還沒那麼大,如果你 幾十年,就可把所學的那個專業的門類全部拿下。

A、目不斜視 目不轉睛 目不窺園 B、目不斜視 目不窺園 目不轉睛

C、目不窺園 目不轉睛 目不斜視 D、目不轉睛 目不斜視 目不窺園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不管建立和完善什麼制度,都要本着以於法周延、於事簡便爲原則,注重實體性規範和保障性規範的結合和配套。

B.美特斯邦威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成建此前發言說,公司今年利潤大幅度下降,未來要營造一個願用工匠精神持之以恆打造民族品牌的創新氛圍。

C.隨着人口紅利漸趨消失,中國經濟難以持續增長甚至會陷入停滯的聲音甚囂塵上,人口紅利也從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有利因素轉變爲一些人唱衰中國。

D.支付寶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大年初三(21日),支付寶紅包總參與人數就超過了一億多人。

15.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別讓憤怒主宰我們的心靈。正如明末清初的一位文人申涵光所言:“怒時光景難看,一發遂不可制,既過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當涵養於未怒之先。”要想在“路怒”之時保持理性的剋制, 防“路怒”於未然。

A.還需多點換位思考,三思而後行,更需平時就把問題想深、想透

B.還需三思而後行,多點換位思考,更需平時就把問題想深、想透

C.還需多點換位思考,平時就把問題想深、想透,更需三思而後行

D.還需平時就把問題想深、想透,三思而後行,更需多點換位思考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5 分)

嘯,是一種介於呼叫與歌唱之間的聲音。

① 如徐幹《情詩》“嘯歌倚華楹”裏以嘯呼喚愛情,曹植《雜詩七首》“悲嘯入青雲”中以嘯來表達青雲之志難以實現的悲涼。從魏晉開始,嘯歌與清談、飲酒、服藥、彈琴等等一樣,成爲名士風度的象徵。

② 據記載,阮籍之嘯可“聞數百步”,南朝還有“嵇琴阮嘯”的美譽。

③ 與其沉默寡言的個性、有苦難言的境遇有關,也和他常與善嘯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來文史家的關注有關。

17.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助人爲樂和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下圖是 “中國青年志願者”的標誌,請寫出構圖要素,並說明圖形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80個字。(6分)

六、寫作(60 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大學碩士新生郝同學,在微信朋友圈中對幾位國內知名的史學教授出言不遜,用“垃圾”等詞形容這些學者的學識和人品。他的導師孫教授看到之後,提醒郝同學爲人治學要謙虛,談人論事切忌污言穢語。但不久後郝同學又發佈了類似言論,孫教授極度震怒,立即發表公開信宣佈與之斷絕師生關係。近日,學校正從校規和育人等層面評估孫教授的“斷絕”是否合理。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低於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高二語文第一次月考試題 2

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宋代詩人的艱辛探索沒有白費,後世的人們都看到了他們的成就,看出了他們區別於唐詩的獨特風格。於是,歷史上就有了詩歌的唐宋之分。但是,區分唐詩和宋詩的標準是什麼呢?僅僅在於唐朝人寫的詩就是唐詩,宋朝人寫的詩就是宋詩嗎?寫作時間的區分只是表面現象,深層的原因要在詩歌內部尋找。錢鍾書就對“詩分唐宋”做出了獨到而科學的理解。

錢鍾書認爲,唐詩宋詩的區別不在朝代而在風格,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情。有的人性格開朗,充滿激情,有的人沉穩老成,行事理智。前者像唐詩,後者像宋詩,它們完全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而同時存在。

唐詩注重意境創造,追求一種無法用理性思維解釋的空靈美。唐代有個擅長作詩的和尚皎然曾說,如果詩人沒有找到作詩的天機,只是一味學習古人,就會神思阻塞,因此靈活變通比模仿古人更重要,個人的感悟和創造力比模仿古人更重要。與唐詩相比,宋詩長於議論,作詩也要講究學問。宋代詩人姜夔說過,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雖然不是刻意地模仿古人,但仍然在無意之中與古人相合,這是詩的最高境界。宋代人作詩不是從自然中而是從古人的作品裏尋求作詩的靈感和榜樣。再通過議論、說理、典故的形式把前人的成果化用進自己的詩歌。唐詩讀起來像珠子一樣圓潤流利,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宋詩讀起來卻讓人費一番腦筋。從總體上看,唐詩宋詩的確是有差別的,但對唐詩宋詩的理解卻不能簡單地歸納爲唐朝的詩歌或宋朝的詩歌。在錢鍾書的心目中,唐詩是一切崇尚意境的詩歌的統稱,宋詩是一切注重說理的詩歌的統稱。並不是每一個唐代的詩人都像李白那樣激情澎湃,也不是所有宋代的詩人都像黃庭堅一樣掉書袋子。人的性情是不能以朝代劃分的。

像杜甫、韓愈、白居易、孟郊都屬於寫詩能寫出宋調的唐代詩人,而宋代的九僧、永嘉四靈都屬於能寫出唐詩風格的詩人。“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這首清新圓潤的小詩,如果不說,誰又能想到它出自宋代詩人趙師秀之手呢?

詩歌藝術的風格境界在唐代和宋代就已經基本奠定了,宋以後的詩歌無論怎樣變化都沒有擺脫唐詩和宋詩劃出的標準。錢鍾書非常讚賞一個清代人的見解,詩歌好像成長的樹木,到宋代開出花來,這棵樹的生命歷程也就完整了。在此之後的詩,只是一再重複着花開花謝。人的一生也像一株植物,在他成長的青年時期寫出的詩是一種風格,成熟時寫出的詩又是另外的樣子。如果把漫長的歷史也化爲人的生命來理解,唐代正處於歷史的青春期,大唐的國勢強盛,上至君主,下至讀書人,都充滿了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放眼四望看到富庶遼闊的國家,一草一木都讓人禁不住自豪地歌唱。宋代雖然也是一個強大的王朝,但內憂外患不斷,官方對讀書人的言論行爲又加強控制,國勢已走向衰微了,宋代的詩人們也向他們的國家一樣,做事學會了三思而行,增添了深沉謹慎的中年氣質。錢鍾書說,在人的一生中,少年才氣發揚寫出的是唐詩,中晚年思慮深沉,寫出的就是宋詩。唐代和宋代的詩人把這兩種類型的詩都推到了極致,後人再闢新境就不那麼容易了。

唐詩宋詩沒有什麼高下之分,只有風格差別。一個人年輕的時候才氣縱橫,喜歡寫唐詩,老了以後就變得持重起來,下筆時就自然地傾向宋詩,這並不等於他的水平下降了。杜甫前期的詩歌也是豪放不羈的,充滿浪漫的想象。經歷了安史之亂後,他的詩歌開始以沉穩的敘事和嚴謹的說理見長,出現大量像《登高》這樣沉鬱頓挫的作品,從此獲得了“詩史”的美稱。明代詩人王世貞年輕時作《登太白樓》:“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白雲海色曙,明月天門秋。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海闊天空的氣勢很像李白,再看他晚年的《太保歌》:“太保入朝門,緹騎若雲屯。進見中貴人,人人若弟昆。太保從東來,一步一風雷,行者闌入室,居者頷其頦……”寫奸臣嚴嵩耀武揚威的聲勢,風格樸實,很像杜甫晚期的風格。蘇軾的詩是宋詩的典型代表,王世貞年輕時對蘇詩極其排斥,晚年時卻抱着蘇詩愛不釋手。歷代的詩歌評論者總是想把唐詩和宋詩放在擂臺上較量一番,錢鍾書卻堅持論詩的時候,只要從詩歌本身出發就可以了,不必“以時代論英雄”。還是借用古人的比喻來說吧,剛從地下挖出來的金子玉石肯定是寶貝,但作爲歷史遺蹟的殘磚斷瓦同樣也是寶貝,這時就要考察收藏者的眼光了。

(摘編自李莫謙《聽錢鍾書講文學》)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錢鍾書認爲,“詩分唐宋”主要看的是詩歌風格,而詩歌朝代上的不同是次要的。

B. 創作圓潤流利、渾然天成的詩歌需要詩人尋求作詩的天機,融入個人感悟和創造。

C. 姜夔在創作上所說的“合”與“異”說明他認爲詩歌創作既要有繼承也要有創新。

D. 宋代以後的詩歌始終無法擺脫唐詩和宋詩劃出的標準,只在這一標準內發生變化。

2.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詩人只要講究學問,具備深厚的知識素養,就能創作出融議論、說理和用典於一體的特徵鮮明的宋調詩。

B. 唐詩和宋詩的藝術風格的形成離不開所處時代的滲透滋養,唐代的人能寫出宋調的詩歌是歷史的偶然。

C. 唐朝國力強盛,詩人們充滿了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創作出的詩歌豪放不羈,其水平遠高於其他時代。

D. 錢鍾書主張不必“以時代論英雄”,意在強調評論詩歌時,無需以時代爲標準,單從詩歌本身出發即可。

3. 根據“詩分唐宋”的標準,下列宋詩中不符合錢鍾書宋調詩標準的一項是(3分)

A. 栽培剪伐須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B. 當軒不是憐蒼翠,只要人知耐歲寒。

C.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D. 程嬰杵臼立孤難,伯夷叔齊采薇瘦。

4. 請簡要分析材料的論證思路。(4分)

5. 著名文學家繆鉞認爲,“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蘊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 而貴深折透闢……唐詩之中,亦有下開宋派者,宋詩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就內容論,宋詩較唐詩更爲廣闊。就技巧論,宋詩較唐詩更爲精細”,請結合材料,分析錢鍾書和繆鉞觀點的異同。(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三幅畫

宗璞

戊辰龍年前夕,往榮寶齋去取裱的字畫。在手提包裏翻了一遍,不見取物字據。其實原字據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張掛失條。而連這掛失條也不見了。

業務員見我懊惱的樣子,說,拿走罷,找着以後寄回來就行了。

我們高興地捧了字畫回家。一共五幅,兩幅字三幅畫,一幅幅打開看時,甚生感慨,現只說這三幅畫。

三幅畫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筆。

老實說,在1986年以前,我從不知汪曾祺擅長丹青,可見是何等的孤陋寡聞。原只知他不只寫戲還能演戲,不只寫小說散文還善舊詩,是個多面手。四十年代初,西南聯大同學上演《家》。因爲長兄鍾遼扮演覺新,我去看過戲。有兩個場面印象最深:一是高老太爺過世後,高家長輩要瑞珏出城生產,覺新在站了一排的長輩面前的惶恐樣兒。哥哥穿一件煙色長衫,據說很瀟灑。我只爲覺新傷心,以後常常想起那傷心;一是鳴鳳鬼魂下場後,老更夫在昏暗的舞臺中間,敲響了鑼,鑼聲和報着更次的'喑啞聲音迴盪在劇場裏,現在眼前還是那老更夫的模樣,耳邊還有那聲音,澀澀的,很苦。

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

時光一晃過了四十年。八十年代初,《鐘山》編輯部舉辦太湖筆會,從蘇州乘船到無錫去。萬頃碧波,洗去了塵俗煩惱,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我坐在船頭上乘風破浪,十分得意,不斷爲眼前景色歡呼。汪兄忽然遞過半張撕破的香菸盒紙,上寫着一首詩:“壯遊誰似馮宗璞,打傘遮陽過太湖,卻看碧波千萬頃,北歸流入枕邊書。”我曾要回贈一首且有在船諸文友相助,亂了一番,終未得出究竟。而汪兄這首遊戲之作,隔了五年,仍清晰地留在我記憶中。

1986年春,偶往楊周翰先生家,見壁懸畫圖,上棲一隻松鼠,靈動不俗。得知爲汪兄大作時,不勝驚異。又有一幅極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這是沈從文先生筆名。楊先生則爲我的無知而驚異,笑說,你怎麼什麼都不知道。

實在是的,我常處於懵懂狀態,這似乎是一種習慣。不過一經明白,便有行動,雖然還是拖了許久。初夏時,我修書往蒲黃榆①索畫,以爲一年半載後可得一張。

不想一週內便來了一幅斗方。兩隻小雞,毛茸茸的,歪着頭看一串紫紅色的果子,很可愛。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雞在琢磨罷。

這畫我喜歡,但不滿意,懷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態:不行不行,還要還要!

第二幅畫也很快來了。這是一幅真正的贈給同行的畫,紅花怒放,下襯墨葉,緊靠葉下有字雲:“人間存一角,聊放側枝花,臨風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畫中花葉與詩都在一側,留有大片空白,空白上有菸灰留下的一個小洞。曾囑裱工保留此洞,答稱沒有這樣的技術。整個畫面在臨風自得的恬淡中,卻有一種活潑的熱烈氣氛,父親看不見畫,聽我念詩後,大爲讚賞,說用王國維標準來說,這詩便是不隔。何謂不隔?物與我渾然一體也。

這時我已滿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時,汪兄忽又寄來第三幅畫。這是一幅水仙花,長長的挺秀的葉子,頂上幾瓣素白的花,葉用藍而不用綠,花就紙色不另塗白。只覺一股清靈之氣,自紙上透出。一行小字:爲紀念陳澄萊而作,寄與宗璞。

把玩之際,不覺虛欷。謝謝你,汪曾祺!

澄萊乃我摯友,和汪兄也相識。五十年代最後一年,澄萊與我一同下放在涿鹿縣。當時汪兄在張家口一帶,境況比我們苦得多了。一次開什麼會,大家穿着臃腫的大棉襖在塞上相見。我仍是懵懵懂懂,見了不認識的人當認識,見了認識的人當不認識。澄萊糾正我,指點我這人那人都是誰;看我見了汪兄發愣,苦笑道,汪曾祺你也不認識!

澄萊於1971年元月在寒冷的井中直落九泉之下,迄今不明原由。我曾爲她寫了一《水仙辭》的小文。現在誰也不記得她了,連我都記不準那恐怖的日子。汪兄卻記得那水仙花的譬喻,爲她畫一幅畫,而且說來年水仙花開,還要寫一幅。

從前常有性情中人的說法,現在久不見這詞了。我常說的“沒有真性情,寫不出好文章”的大白話,也久不說了。性情中人不一定寫文章,而寫出好文章的人,必有真性情。

三幅畫放到1987年才送去裱,到1988年春節才取回。在家裏再翻手提包,那掛失條竟赫然存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塗。

【注】①蒲黃榆,北京地名,是當時汪曾祺居住的地方。

6. 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作者參加太湖筆會,坐在船頭乘風破浪,得意歡呼,既是被眼前的美景所感染,又有經歷苦難歲月後重新煥發藝術生命的激動。

B. “小雞思果圖”彷彿一個涉世不深的人在品味人間的酸甜苦辣,觀察和思考着社會、人生,汪曾祺借這一形象來調侃宗璞的單純懵懂。

C. 第二幅畫作的空白處有菸灰留下的一個小洞,可見汪曾祺對送作者畫一事並不看重, 作者囑咐裱工保留,是欣賞這種文人間交往的隨意。

D. 作者摯友陳澄萊不幸慘死,作者雖曾爲她寫《水仙辭》悼念,卻也漸漸淡忘了她,汪曾祺贈畫給作者既有對逝者的緬懷又有對生者的警醒。

7. 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文章回憶了友人汪曾祺的一些逸事及他對我的三次贈畫始末,借寫畫而寫人,隨意處突顯人物本色,文風秀雅古樸又輕鬆自然。

B. 作者對時間的交代頗具匠心。開“戊辰龍年”有一種古樸莊重的意味,後面“四十年代初”“八十年代初”“1986年春”等有時光流逝而往事歷歷之感。

C. 作者幾次寫自己的糊塗,一方面串起全文,一方面將自己的糊塗與汪曾祺作對比突出他的博學多才,豐滿了人物形象。

D. 本文中一些看似不經意提到的人物對錶現汪曾祺的形象也有重要作用,如長兄與汪曾祺類比突出汪表演的感染力,楊周翰爲“我”的無知驚異側面烘托了汪的才華。

8. 作者說“沒有真性情,寫不出好文章”,你認爲作者眼中的汪曾祺有怎樣的真性情?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9. 有人評價本文“結構爲文,渾然天成”,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6分)

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共5小題,共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昔太史公傳循吏,自春秋盡週末幾數百年,然爲之傳者,四五人而已,何其難也?蓋有其人而事不傳者多歟?如麴令、如何易於,使無人焉見於詩歌文字,亦沒沒於後世矣。居高明者易彰,而卑困者寡述,勢固然歟?或曰:循吏者,心乎民而已,智名勇功非其所屑計也。任峻、鄧艾、杜元凱之流,其興利與召信臣等,而功名之意居多焉。君子亦探其心,而不欲與以是名,則副乎循吏之名者,蓋其難哉!

近今之世,吾得一人焉,曰石家紹,字瑤臣,翼城人,道光二年進士,官江西知縣,終銅鼓營同知。自大吏僚友、搢紳先生、士民卒隸,無不以君爲循吏也。入都時,除夕飲餘齋中,論《史記》不絕口,問君所行事,則笑謝不自言。及卒,見其友所爲傳,皆爲民吏者所當爲,人或怠焉僞焉,獨力誠行之以盡其心。

江西嘗大飢,錢粟未辦,而饑民集西山者已數萬,齊聲呼賑,巡撫署屋宇皆震,大吏不知所爲。或曰:“急檄石令。”石令至,萬衆皆迎伏跪拜曰:“願聽處置。”是賑也得緩而無變。夫啼呼搶攘之時,見一人則帖然服者,惟嬰兒於慈母則然,而君能得之數千萬洶洶飢迫之衆。且君之於民,非能解衣而遍衣之,推食而遍食之也。而若此何哉?夫殊尤卓絕之行固倫常所宜有也至父母於子雖極其情而不足爲異故雖以君之爲吏亦特儘子民者所當爲而已。然而非父母其心者,則不能爲,此君所以得此於民者歟!

嘗自記曰:“吏而良,民父母也;其不良,則民賊也。父母吾不能,民賊也則吾不敢,吾其爲民傭者乎!”故自號曰“民傭”。嗟夫!父母之保抱其子者,蓋日爲傭而不自知也,是則君所以自處者矣。

(選自梅曾亮《柏梘山房文集》)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夫殊尤卓絕之行/固倫常所宜有也/至父母於子雖極其情/而不足爲異/故雖以君之爲吏/亦特儘子民者所當爲而已/

B. 夫殊尤卓絕之行固/倫常所宜有也/至父母於子/雖極其情而不足爲異故/雖以君之爲吏/亦特儘子民者所當爲而已/

C. 夫殊尤卓絕之行/固倫常所宜有也/至父母於子/雖極其情而不足爲異/故雖以君之爲吏/亦特儘子民者所當爲而已/

D. 夫殊尤卓絕之行固/倫常所宜有也/至父母於子雖極其情/而不足爲異故/雖以君之爲吏/亦特儘子民者所當爲而已/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太史公,西漢武帝時設立的官職名,掌管天文曆法等。文中指司馬遷。

B. 進士,指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禮部會試的登科者,第一名叫狀元。

C. 搢紳,古代官員把朝會時的笏板插在腰間,也作“縉紳”,轉爲官宦的代稱。

D. 巡撫,明代指巡視各地的軍政、民政大臣,清代指掌管一省的軍政大員。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石瑤臣雖然被官民認爲是一個循吏,卻拒絕談論自己盡心爲百姓所做的事情。

B. 在江西遭遇嚴重的饑荒、官府缺少錢糧賑災時,石瑤臣主動到來,平息民憤。

C. 石瑤臣認爲好官員就像百姓的父母一樣,並進一步表明自己甘爲民傭的想法。

D. 本文運用夾敘夾議的手法,刻畫了一個愛民如子的循吏形象,表達讚美之情。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循吏者,心乎民而已,智名勇功非其所屑計也。(4分)

(2)父母吾不能,民賊也則吾不敢,吾其爲民傭者乎!(4分)

14. 作者認爲史書記載的循吏很少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登西山望硤石湖①

白居易

菱歌清唱棹舟回,樹裏南湖似鑑開。

平障煙浮低落日,出溪路細長新苔。

居民地僻常無事,太守②官閒好獨來。

猶憶長安論詩句,至今惆悵獨書檯③。

【注】①白居易於長慶二年因避黨爭自求外放,任杭州刺史。次年,至屬地海寧尋訪恩師顧況故居,作此詩。②太守,此處是詩人的自稱。③書檯,即顧況讀書檯。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第二句中“南湖似鑑開”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出南湖平靜清澈的特點。

B. 三、四兩句通過視角遠近、高低的變換,立體式地呈現了西山闊大清幽的景象。

C. 最後兩句詩人回憶與顧況在長安談論詩歌的情形,表達對恩師的深切懷念之情。

D. 全詩用語平易曉暢,音韻優美和諧,比較典型地體現了白居易詩歌的藝術特點。

16. 詩歌頸聯中的“閒”意蘊豐富,請談談你的理解。(6分)

(三)名句名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借用神話傳說介紹了蜀道的來歷。

(2) 在《離騷》中,詩人擔心時光飛逝,用反問手法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並表示爲此願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周邦彥《蘇幕遮》中藉助夢境含蓄地表達思鄉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請根據教材所學古文,完成18~19題。(本題共2小題,6分)

18.下列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轉頭向戶裏,漸見愁煎迫

B.退將復修吾初服餘獨好修以爲常

C.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 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

D.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

19.下列句子中,沒有古今異義詞的幾項是(3分)

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②帝高陽之苗裔兮 ③寧溘死以流亡兮 ④奄奄黃昏後

⑤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 ⑥阿母得聞之,槌牀便大怒 ⑦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A.③④⑥ B.②⑤⑦ C.①②⑤ D.①④⑤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本題共3小題,9分)

新疆棉區有的自然條件,日照充足,氣候乾旱,雨量稀少。棉花種植屬灌溉棉,耕作制度爲一年一熟,種植規模大,機械化程度較高,產棉量約佔我國棉產量的50%。新疆棉單產水平高,按目前的統計,( )。新疆長絨棉品質優良,各項質量指標均超過國家規定標準。吐魯番所產尤佳,其纖維柔長,光澤潔白,彈性良好。紡織服裝業是中國的第二大產業部門,佔了全球紡織品出口的40%,新疆棉花產業對我國國民經濟以及國際紡織品市場具有的意義。

目前,新疆建設兵團有2000多個種植棉團隊、16萬人從事棉花種植。以前,每到九月和十月間,在新疆赴疆採棉的百萬“採棉大軍”的壯觀景況就產生了。現在,隨着新疆棉花生產實現高度機械化,就不再需要大量的“採棉工”了。所謂“強迫勞動”的情況純屬_,純白無瑕的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勢力抹黑,那些污衊的謊言終將,農民歡樂的笑容是那些污名化的文字難以掩蓋的。

20.依次填入文中空白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得天獨厚 舉足輕重 子虛烏有 不攻自破

B.得天獨厚 不可估量 道聽途說 不攻自破

C.天時地利 不可估量 道聽途說 不堪一擊

D.天時地利 舉足輕重 子虛烏有 不堪一擊

21.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世界棉花籽棉平均單產爲108公斤,新疆兵團則爲246公斤,美國也才123公斤

B.世界棉花籽棉平均單產爲108公斤,美國達到123公斤,新疆兵團則爲246公斤

C.新疆兵團達到246公斤,美國則爲123公斤,世界棉花籽棉平均單產才108公斤

D.新疆兵團達到246公斤,世界棉花籽棉平均單產才108公斤,美國則爲123公斤

22.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每到九、十月間,在新疆百萬“採棉大軍”赴疆採棉的壯觀景況就產生了。

B.每到九、十月間,新疆就會出現百萬“採棉大軍”赴疆採棉的壯觀景況。

C.每到九月和十月間,在新疆赴疆採棉的百萬“採棉大軍”的壯觀景況就出現了。

D.每到九月和十月間,新疆就出現了赴疆採棉的百萬“採棉大軍”的壯觀景況。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

黑洞一樣的手機屏幕,無時無刻不在給我們投喂信息“餌料”,我們熱切地“閱讀”所有這些風吹草動,我們的注意力和思維也不停地“進入——離開”。

研究者指出,人類注意力系統中的“警覺網絡”讓我們注意到外部刺激,並轉移注意力;①,讓我們得以專注在眼前的任務上。這個時代,來自外部的“噪音”實在太多了,導致②。久而久之,“警覺網絡”得到強化,而“執行網絡”則被削弱。因此,③,它只是奪走了深度閱讀。

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寫作(60分)

24.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語文參考答案

1.A(“詩歌朝代上的不同是次要的”曲解文意,從材料第2段中“錢鍾書認爲,唐詩宋詩的區別不在朝代而在風格”可知,錢鍾書認爲“詩分唐宋”由風格決定,而與朝代無關。)

2.D(A項,說法絕對,根據材料第3段的內容可知,要想創作出融議論、說理和用典於一體的特徵鮮明的宋調詩,需要詩人“講究學問,具備深厚的知識素養”,但不能說“只要……就能……”。B項,“唐代的人能寫出宋調的詩只是歷史的偶然”錯誤,從第3段材料可知,唐代的人寫出宋調的詩,受性情、年齡閱歷等的影響。C項,“其水平遠高於其他時代”錯誤,材料最後一段說的是“唐宋詩歌沒有什麼高下之分,只是風格差別”。)

3.C(詩出宋代曾公亮的《宿甘露僧舍》,詩句意爲想看銀山般的排空巨浪,就打開窗子,讓大江的全貌顯露出來。詩句破空而來,設想新奇,讀來氣勢浩大,頗具唐調詩歌韻味。)

4.①首先提出問題,點明錢鍾書對“詩分唐宋”有獨到而科學的理解,即唐詩宋詩的區別不在朝代而在風格;②然後對比分析唐詩和宋詩風格的不同,並強調唐宋詩的區別不在朝代;③接着從歷史角度分析詩歌藝術的風格境界在唐宋就已基本奠定了;④最後強調唐宋詩歌沒有高下之分,只有風格差別。(每點1分)

5.相同點:①都認爲唐詩注重意境創造,追求空靈美,而宋詩長於議論,注重說理(1分);②都認爲唐代詩人可以寫出宋調詩,宋代詩人可以寫出唐調詩。(1分)

不同點:錢鍾書只以詩歌風格區分唐詩和宋詩(1分)且風格無高下之分(1分),而繆鉞還以內容、技巧區分唐詩宋詩(1分),且認爲這兩方面宋詩優於唐詩。(1分)

6.A(B項汪曾祺是否有將小雞與宗璞作比較的意思文章並未交待。C項“汪曾祺對送作者畫一事並不看重”錯誤,畫上的菸灰洞體現汪曾祺的隨意,對朋友的不見外,作者囑咐裱工保留也正是欣賞這份率真隨意。D項“漸漸淡忘”不準確,作者不是淡忘,而是不願想起朋友的慘死。“對生者的警醒”表述亦不準確,汪曾祺正是理解作者對於朋友的思念,才送畫給她,緬懷他們共同的朋友。)

7.C(作者幾次寫自己的糊塗並非全是爲了與汪曾祺作對比。)

8. 真性情指:

①對事情的投入認真:他僅僅扮演老更夫這一次要形象,卻真情投入,聲音喑啞蒼涼,給作者留下極深的印象,他的認真可見一斑。

②真實單純的赤子之心:他雖上了年紀畫作中卻還現着童趣,可見其單純澄澈之心。

③安處環境的寧靜淡泊:他居於一角而臨風自得的畫作與配詩,物我一體,體現了他淡泊自樂的心境。

④對朋友的真摯重情:作者的摯友陳澄來逝去多年,而汪曾祺不僅記得水仙的典故,還爲其作畫,可見他對朋友的一片赤誠。

⑤與人交往的隨性灑脫,不拘小節:在撕破的煙盒紙上隨興賦詩,畫有小洞也不介懷。(每點1分,共4分。只有概括沒有分析則該點不得分。)

9.(本文結構清晰,流轉自然,結構的設計能夠服務於主題,所以“結構爲文,渾然天成”的評價非常恰切。)

①文章是圍繞“三幅畫”構思的,“三幅畫”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使結構清晰自然又能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

②提到三幅畫後宕開一筆寫演戲和太湖作詩,看似閒筆,實則突出了汪曾祺博學多才的形象,自然地爲後文寫贈畫做鋪墊。

③整體上用了倒敘寫法,以取回三幅畫開又以此結尾,首尾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閉合結構,使文章渾然一體。

④全文在對往事的回憶中又將過去與現在穿插交織,行文自然灑脫。

(每點2分,答到3點得滿分)

10.C

11.B(通過殿試爲進士)

12.B(不是“石瑤臣主動到來”,是有人給地方官出主意,上司發文徵召來的。)

13.(1)奉公守法的好官只是把百姓放在心上(心在百姓身上/關心百姓)罷了,憑藉智勇獲得功名不是他們顧惜考慮的事。

(評分標準:“循吏”“心乎”“智名勇功”“屑計”各1分。)

(2)做百姓的父母,我不能;做殘害百姓的人,我不敢;我還是做百姓的僕人吧!

(評分標準:“父母”“賊”“其”“傭”各1分。)

14.①循吏之事很多沒有被記載、流傳下來;②循吏不重功名;③真正與循吏標準相符的人很少。(一點1分)

15.B(“立體式地呈現了西山明淨闊大的景象。”解析錯誤。從詩題可以看出,詩人的立足點是站在“西山”之上,遙望“硤石湖”一帶的情景,故呈現的應該是“硤石湖”一帶的景象。)

16.①詩人爲官清閒、怡情山水的閒適生活;②暗含詩人有才能卻又無法施展的無奈;③蘊含詩人面對人生困境時自嘲的心靈超脫。(一點2分)

17.(1)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2)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3)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18.D(A項“見”字前句譯爲“我”,後句譯爲“被”;B項“修”字前句譯爲“整理”,後句譯爲“美好”;C項“相”前句偏指一方,譯爲“他”,後句指雙方,譯爲“互相”;D項“爾”都譯爲“你”。)

19.C(③句“流亡”指“隨水流逝”,今指因災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離開家鄉或祖國;④句“黃昏”指19~21時的時辰,今指傍晚;⑥句“牀”指一種古代坐具,今指供睡臥的常用傢俱;⑦句“來信”指“媒人”,今指寄來或送來的信。)

20.A(得天獨厚:具有特殊優越的條件,多指人的資質或自然環境特別好。天時地利:指古時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很好。本處是說新疆棉區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所以選用“得天獨厚”。

舉足輕重:指處於重要地位,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全局。不可估量:難以估計,無法計算。本處是說新疆棉花產業對我國國民經濟以及國際紡織品市場意義重大,所以選“舉足輕重”。

子虛烏有:指假設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道聽途說:指沒有根據的傳聞。本處指其中說法是不存在的,所以選“子虛烏有”。

不攻自破:不用攻擊就自動破滅,形容情節、論點荒謬,經不起反駁、攻擊。不堪一擊:形容力量薄弱,經不起一擊。也形容論點不嚴密,經不起反駁。本處的陳述對象爲謊言,所以選“不攻自破”。)

21.B(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句子銜接排序的能力。本處強調的是新疆棉花產量高,先說世界平均單產,然後說單產水平較高的美國,最後才說新疆的單產水平,通過三個數字的對比,強調新疆棉產量之高。)

22.B(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並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語句有三處錯誤:“九月和十月間”表意不明,應改爲“九、十月間”;“赴疆採棉的百萬‘採棉大軍’的壯觀景況”語序不當,應改爲“百萬‘採棉大軍’赴疆採棉的壯觀景況”;“產生”與“景況”搭配不當,應改爲“形成”或“出現”。只有B項全部修改正確。)

23.①“執行網絡”抑制(排斥/摒除)外部刺激(信息“餌料”/信息干擾)

②注意力不斷被外部刺激所轉移/注意力無法專注

③手機沒有奪走閱讀(淺度閱讀)

(答對一句給1分,兩句給3分,三句給5分。)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處,根據後文,與“警覺網絡”對應的名詞是“執行網絡”,其“讓我們得以專注在眼前的任務上”,故它能“抑制外部刺激”。得分點:寫到“執行網絡”;寫到“外部刺激”/“信息餌料”/外部干擾/信息干擾。閱卷中注意搭配連貫。

第二處,根據前文,“警覺網絡”轉移人的注意力,而外部“噪音”(外部刺激)正是強化了“警覺網絡”,故填“注意力不斷被外部刺激所轉移/注意力無法專注”。得分點:只要體現“無法專注”“注意力被分散”皆可。注意搭配連貫。

第三處,根據後文“只是”的轉折,結合對第一段“閱讀”的理解,故填“手機沒有奪走閱讀(淺度閱讀)”。得分點:寫到主體“手機”;語義表達準確。)

古文參考譯文:

過去太史公爲循吏(奉公守法的好官)作傳,從春秋一直到周代末年有接近數百年的歷史,然而太史公爲之作傳的,不過四五人罷了,怎麼那麼困難啊?大概是確有這樣的人但事蹟沒有流傳下來的有很多吧?例如麴令、何易於,假使沒有人將他們的事蹟顯現到詩歌或文章中,他們也會被埋沒,不再被後世的人所知。處於尊貴地位的人容易被人看到,而卑賤困頓的人則很少被記述。情況本來就是這樣的嗎?有人說:循吏只是把百姓放在心上罷了,憑藉智勇獲得功名不是他們顧惜和考慮的事。任峻、鄧艾、杜元凱這類人,他們所興辦的對國家人民有益的工程,與召信臣(西漢官員,爲官清廉,有“召父”之名,與後來被稱爲“杜母”的南陽太守杜詩,成爲“父母官”的由來)的功業是等同的,不過他們的建功功名之心佔大部分。君子也探求那些人的內心,而不想把“循吏”這樣的美名給予他們,那麼符合循吏之名的人,大概是很難得的吧!

當今之世,我找到了一個人,叫石家紹,字瑤臣,是翼城人,道光二年的進士。在江西做知縣,死在銅鼓營同知的任上。從高官(上司)、同僚、其他官員、父兄長輩、百姓和差役,沒有不認爲石家紹是循吏的。他入京時,除夕節在我的齋中喝酒,談論《史記》,話不絕口。詢問他所做之事,則笑着推辭,不談論自己。等他去世,看見他的朋友爲他所寫的傳記,都是作爲百姓父母官所應當做的,他人有的怠惰了、虛僞了,只有他極力真誠地行動來竭盡自己的愛民之心。

江西曾經發生大災荒,錢財和糧食都沒有備辦,但已經有數萬饑民聚集在西山,齊聲高呼要求救濟。巡撫署房屋都在震動,高官都不知該做什麼。有人說:“趕緊用檄文徵召石令。”石家紹趕到,衆人都迎接他並伏身跪拜道:“願意聽從您的安排。”這次賑濟才得以緩解危情沒有變故。那樣哭叫紛亂之時,看見一個人就服帖順從的情況,只有嬰兒面對慈母纔會這樣,而石家紹面對數千萬騷亂不寧被飢餓逼迫的民衆也能如此。況且他對待百姓,並沒有脫下自己的衣服給別人穿,讓出自己的食物給別人吃,發生這樣的情況是爲什麼呢?那些特別優異無法超越的行爲,本來是有倫常關係的人應該有的,至於父母對於子女,即使是極盡愛護之情也不值得奇怪,所以雖然憑着你做地方官的身份,百姓也只是做到治下百姓所應當做的事情而已。然而除了地方官有父母一樣的愛民之心,就不能做到,這就是您得民心的原因吧!

曾經自己寫到:“好的官員,就是百姓的父母;不好的官員,就是殘害百姓的官吏。做百姓的父母我不能,殘害百姓我不敢,我還是做百姓的僕人吧!”因此自號稱“民傭”。唉!懷抱孩子的父母,大概是每天做僕人而不自知吧,這就是石家紹用來定位自我的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