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論語》選讀《沂水春風》課堂教學實錄

《論語》選讀《沂水春風》課堂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一、導入

《論語》選讀《沂水春風》課堂教學實錄

幻燈出示: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板書:長(注意讀音強調)

生翻譯:

師:這句話在文言句式上應該注意什麼?(倒裝句側重在賓語前置句何狀語後置句,省略句)

師明確:不要因爲我比你們年長,就不敢說話。

那麼今天你們也不要因爲我比你們年長,就不敢說話了,進入到自己上課的情景裏面。

二、文本分析

1、 師:孔子進行這場對話的時候,和幾個人發生對話?

學生:一共四個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

2、 師:學生們一起齊讀全文一遍。請思考:“這是一場怎樣的對話?

教師板書:沂水春風

教師總結:讀錯一個字:“莫”通“暮”。

3、 師:如果加一個修飾詞的話應該是什麼?

生:討論“志向”的對話。

教師進一步明確:可以是“理想、抱負、夢想”等。

現在時下流行一句話:中國夢,我的夢。

4、 那麼,這場對話有幾個人的夢想?

明確:五個,前面提到的四人,再加上孔子。

5、 在這五個人中其中是通過一個人把他們分成了兩類人,這個人是誰?

明確:曾皙

6、 那麼他們的夢想是什麼?

要求男女生分開來讀,男生代表曾皙的夢想。並把之讀一遍,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夢想。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提示:春天的時候與別人一起走走,是唱着歌出去走,是單單他們出去走嗎?

師:誰來概括,他的夢想究竟是什麼?能概括他夢想的特點嗎?

明確:休閒、安適、安然。

那麼完整地來概括他的夢想究竟是什麼?

明確:他的夢想是過上休閒的生活。(教師強調:應該是動詞加上形容詞再加上名詞的句子結構。)

7、 孔子在這裏的.“夢想”應該和曾皙是一類。哪還有另一類的“夢想”是什麼呢?

首先是子路的夢想是什麼?

要求學生讀一讀,再概括一下。

明確:治理國家

這個國家有什麼特點?

明確:這個國家“內憂外患”

冉有稍微小點是治理小國家。而公西赤則是做個司儀(外交家,或者總理這樣的)

然而他們的志向實際上可以歸納爲“從政”。(板書)

8、 教師出示總結性的幻燈:

子路————————治理“千乘之國“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

公西華———————“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

曾皙

孔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9、 師:怎樣的情況下能過上“休閒、安然”的生活?

曾點要過這樣的生活需要支撐他的什麼?

明確:要在前面三個志向的基礎上菜有後面的這種境界。子路的志向告訴我們首先要有“勇武精神”,冉有要“衣食豐足”。(這裏的可使“足民”“足是使。。。。。足,是使動用法),公西華使國家與其他國家相處得十分融洽之後(外交官的作用,是提升國家的地位,像燭之武這樣的外交官通過“攻心”的手段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些基礎上,菜能過上悠然閒適的生活。實際上曾皙、孔子的志向更高。因爲只有在前面三人志向的基礎上纔有後來曾皙的悠然恬適的生活實際。這與孔子所描繪的“大同”社會相吻合。(板書:大同社會)

這實際上就是孔子所說的“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

翻譯一下:注意這裏的使動用法。

明確:是老年人安定,使年輕人關懷,使朋友信任。

10、師:朗讀一下: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提示注意獨讀出語調語氣,學生操練。

11、 教師穿插:“中國夢”,爲何年齡越大,而對夢想反而顯得平淡了?

明確:因爲年齡增大,其人生經歷豐富,經受的挫折越大,激情就會銳減。

12、 師:那麼孔子爲什麼會“喟然嘆曰”呢?

提示:孔子生活在怎樣的年代?

明確:春秋時代,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實際上要實現這樣的夢想是並不容易的。所以他要“喟然嘆曰”。教師示範這種語氣讀一遍:喟然嘆曰:吾以點也。

13、 師:真的這是一個夢想嗎?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交流在有這個夢想的時候,孔子大概六十歲,“累累乎是喪家狗”。有關這樣對他的評價,然哉,然哉。

14、 背景材料:出示孔子周遊列國的材料,這個“嘆”孔子究竟會“嘆”什麼呢?

明確:嘆社會黑暗,嘆人生無奈,嘆生活憂慮。(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哪爲何還要嘆呢?)因爲他終於找到了真正志同道合的人。

15、 師:在這場對話中,我讀到了怎樣的孔子?

明確:教師板書:憂慮、孤獨、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16、 這個夢僅僅是孔子一個人的夢想嗎?

明確:不是。這實際上代表了二千多年前人們的夢想。這說明孔子具有憂國憂民的思想。

17、 他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哪他在那個領域有成功?

明確:教育夢

18、 孔子一開始他給了我麼什麼形象?

明確:和藹。

19、 你理想中的老師形象有什麼共同特點?

明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等。

生:孔子與他的學生之間沒有距離,他們很自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暢所欲言,善於運用教學智慧。他沒有指責自己的學生。

20、 他沒有指責自己的學生嗎?

明確:不。當子路講了之後,他巧妙地進行了評價,以“哂之”一次否定了子路的不謙虛。

21、 插入語段,幻燈顯示:子曰:吾黨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我故鄉的這批學生,狂放不羈,志向高遠,有可觀的文采,卻不知道怎麼修正自己的缺點。)

22、 板書:一導——一哂———一嘆

通過孔子的導、哂、嘆,聰明的冉有馬上反應過來了,變得謙虛多了,到公西華更謙虛了。

23、 插入語段,幻燈出示:顏淵曰: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用文獻來豐富我的知識,用禮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

三、總結全文

這春風實際上是“高尚春風”、‘杏壇春風。沂水春風選自《論語》這部語錄體著作。

出示幻燈:“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後孔子之後數千年文化賴孔子而開。”——柳詒徵《中國文化史》

 四:再讀課文一遍

 五、結語

今天我們交流了‘夢想“這個詞,願在座的各位在今後的人生之途中“夢想成真”。

我點評:這堂課我覺得以下幾方面做得很好:1、課堂教學思路清晰。首先由幾個人的對話?兩種代表性的理想及其特點,喟然嘆曰得原因,並引出一系列的背景材料,繼而在此基礎上得出孔子的性格特點,政治理想的不能實現,反而成就了他的教學理想,再具體引入“一導、一哂、一嘆”,並對其教學藝術進行分析,最後擴充《論語》的文化史意義。可謂思路清晰、環節緊密。2、問題設計巧妙。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這樣兩個大問題展開:這是一場怎樣的對話?在這場對話中,我讀到了怎樣的孔子?由這兩個大問題發散開去,以“剝筍式”地層層深入下去,能達到預期的效果。3、強調學生抓關鍵詞答題,實踐學法指導。無論對兩種人的理想概括還是對孔子性格特徵的概括,學生均能抓住關鍵詞答題。4、延伸拓展的內容豐富而深入。“一導、一哂、一嘆”的環節分析中,教師能很好地插入“子曰:吾當之吾黨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和“顏淵曰: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兩個語段,能體現出孔子的教育藝術之高,顯得得體而又巧妙i,進一步凸現了教學重點。5、知識豐富。教師能聯繫歷史背景,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文化史“內容的滲透,這裏教師用柳詒徵《中國文化史》裏的一句話來評價孔子:“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孔子以前數千年之文化賴孔子而傳,後孔子之後數千年文化賴孔子而開。”可見孔子的地位之高。教師還提到了“杏壇講學”這個典故,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山東美協副主席孔維克先生的那幅獲8屆全國美展優秀獎有名的畫作《杏壇講學》。在山東,這一典故被作爲一座精神的豐碑而屹立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