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上《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八上《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一、教學目標

八上《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一)知識目標

1.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啓發,從而發現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

2.短文兩篇所說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順序及說明方法、語言特色。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目標

1.科學需要大膽的推測,合理的想像,合乎邏輯的分析、求證。

2.學會從不同角度對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進行思考。

3.廣泛閱讀科普文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瞭解兩篇短文所說明的事理,說明的順序、方法。

難點:

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啓發,從而發現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

  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滿足他們的表達欲,活躍學習氣氛。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學生借閱科普讀物,從中找出與本文內容相關的科學知識,大家共同學習研討。

學生對一些自然現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說明產生這種看法的依據。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

  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大陸漂移圖示的同時,介紹“大陸漂移假說”產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因病躺在牀上。當他把目光移到牆上那張已看過千百遍的世界地圖上時,突然產生了一個新奇的想法:爲什麼地圖上南美洲巴西亞馬孫河口突出的一塊大陸,同非洲喀麥隆海岸凹陷進去的部分,形狀竟會如此相似?爲什麼沿北美洲的東海岸到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帶,與歐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陸,竟會如此吻合呢?難道這幾塊大陸原來曾連在一起,後來才分離開來的嗎?

魏格納被這個奇妙的想法激動得幾天沒有睡好覺。他把地圖上所有的陸塊都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發現它們的海岸線都能較好地吻合在一起。後來,他經過多方面的研究、求證,大膽地提出了轟動世界科學的著名學說——大陸漂移假說。

那麼“恐龍無處不有”與大陸漂移假說有什麼關係呢?

 (一)明確目標

1.理解“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的科學觀點。

2.把握“恐龍無處不在”印證大陸漂移假說的說明順序和方法。

 (二)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研討以下問題:

1.“恐龍確實遍佈於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陸漂移”使恐龍遍佈世界的說法由何而來?

3.你怎麼看待科學家們的推斷?

討論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