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上冊語文《懷疑與學問》優質教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懷疑與學問》優質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教學目標:

八年級上冊語文《懷疑與學問》優質教案

1.認識“懷疑”對做學問的重要意義。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設立分論點分層次論述的結構。

3.學習本文通過事例和講道理論證論點的方法。

  重點難點:

1.重點:

(1)學習本文中心論點的提出。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設立分論點分層次論述的結構。

2.難點:學習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虛妄:沒有事實根據的。

墨守:戰國時期的墨子善於守城,後來就用“墨守成規”表示因循守

舊,不肯改進。

不攻自破:不用攻擊,它自己就破滅。形容論點站不住腳,經不起反駁或攻擊。

辨僞去妄:辨別虛假的併除去不合實際的。

停滯:指因爲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運動或發展。

2.閱讀課文,思考預習提示中的問題,試編寫閱讀提綱。

 二、導入

1.作者簡介。

顧頡剛(1893~1980),歷史學家,江蘇蘇州人。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和歷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於懷疑與辨僞,有不少創見。編有《古史辨》、著有《漢代學術史略》、《史林榮識初編》等。

2.導語。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腦子裏裝滿了問號的人。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顧頜剛從小就敢於提出疑問,進行考。有一次,他看見一個飯碗,上面畫着許多小孩,有的放紙鳶,有的舞燈,有的點爆竹,題爲《百子圖》。他知道文王有100個兒子,以爲這一幅圖畫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證一下文王的兒子。他從常見的書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幾個人。他很奇怪,爲什麼這樣一個名人兒子竟如此難考證。後來才知道文王百子說是從《詩經》中來,只是一種諛頌之詞,並非實事。這就是做學問。我們在學習中有心存疑問,勇於提,不恥下問,隨時反問,善於提問,只是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這篇課文議論怎樣做學問,闡明瞭懷疑和學問之間的關係。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對我們今後怎樣做學問,一定會有很大的啓發。

  三、正課

1.默讀課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兩個分論點。

討論並歸納:

(1)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

(2)分論點:

①懷疑是從消極方面辨僞去妄的必要步驟。

②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啓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

2.試找出本文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討論並歸納:

(1)事實論據:

①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

②聽說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聽說“腐草爲螢”

④戴震善問的例子

(2)道理論據:

①“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③“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

3.請編寫本文的閱讀提綱。

討論並歸納:

 四、小結

本文圍繞着中心論點,分設了兩個分論點,分層次地進行論述,條理清楚,中心明確。文章運用許多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虛妄()2,步驟()

3.懶惰()4.啓迪()

5.停滯()6.塾師()

7.程頤()8.顧頜剛()

(二)把下面的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文。

1.學者先要會疑。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

3.盡信書不如無書。

第二課時

  一、預習

再讀課文,思考文章是如何論證中心論點的。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分論點,找出了文章的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這節課我們再進一步研究文章如何運用事實和道理論證中心論點的。

 三、正課

1.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怎麼提出來的?

討論並歸納: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借用古代學者程頤和張載的名言提出來的。這種寫法,既開門見山提出了論點,同時名言本身也是證明中心論點的有力論據,增強了論點的說服力。

2.提問:本文的兩個分論點是怎樣找出來的?

討論並歸納:第6段開頭一句是承上啓下的總結句,也是兩個分論點。中心論點從“消極”和“積極”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3.提問:第3段舉國難危急的時候有許多口頭的消息的例子證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證明了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引出“我們對於傳說的話,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的道理。

4.提問:什麼是懷疑的精神?

討論並歸納: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便是懷疑的精神。

5提問:第4段舉“三皇五帝”、“腐草爲螢”兩則事例證明了什麼?討論並歸納:這兩則事例告訴我們怎樣以懷疑的精神做學問。

6.提問:我們不論對於哪一本書,哪一學問。學問,都要有什麼樣的態度呢?

討論並歸納: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最非。

7.提問:“懷疑”“思索”“辨別”這三步驟能否前後對換?爲什麼?

討論並歸納:不能。因爲這三個步驟是按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先對事物產生懷疑,再進一步思索疑點,辨明正確與錯誤。前後)順序不能對換。

8.提問:第6段的層次應如何劃分?

討論並歸納:應分五層。

第一層(①句):承上啓下,總結上文,提出本段論點。

第二層(②③④⑤句):從道理上論證第①句的論點。其中②③句是從反面論證,④⑤句從正面論證,通過正反對比論證懷疑精神對治學的重要性。

第三層(578句):用戴震治學善問的例子論證第①句的論點。其中第6段提出本段中的一個小論點:“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第78句用戴震治學善問的事例來證明第6句,從而也證明了第①句的論點。

第四層(910句):正面論述了一切學問家以懷疑精神做學問,會對文化建設起巨大作用。

第五層(11句):反面補述墨守前人舊說的惡果。第四、五層從正反兩個方面講道理,論述第①句的論點。

9.提問:課後練習三

10.提問:課後練習四。

討論並歸納:

(l)第2段,第4段是先講道理,再舉事例。第1段、第3段、第5段以道理論證爲主。第直段引用朱喜、陳獻章的話、第2段引用孟子的話、第4段引用李四光的話作爲講道理的依據。

(2)相同之處在於都以名人名言作爲道理論據論證中心論點。不同之處課文的中心論點是借用古代學者程頤和張載的名言提出的;短文則先開門見山提出明確的中心思想,然後再引用名人名言進行論證。

(3)本文第3段和第5段的論述,是課文所沒有的,我認爲這些論述是很有道理的。第3段“疑能增進興趣”帶着疑問去讀書,其味無窮。第5段提出不僅要敢疑還要善疑。

(4)標題《讀書貴有疑》《談“疑”》等。

  四、小結

本文中心論點鮮明突出,論證層層深入,精闢充分。用分論點論證中心論點,事理分析得透徹周密。文章引用名人名言、舉事例進行論證,使文章有理有據,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三、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