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答謝中書書獲獎教案

答謝中書書獲獎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教學背景:

答謝中書書獲獎教案

八年級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文言文學習,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閱讀和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文言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討論、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於本單元文言文采用的是集中編排的方式,且多數課文有背誦要求,學生學習時可能產生疲倦感,因此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爲必要,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輕鬆愉快地收穫知識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培養美好情操是必然。

教學內容:

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第六單元《答謝中書書》

教材分析: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猶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全文共68個字,但在這短短的68個字中蘊涵着清遠的意境,突現了山川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表達了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盡情欣賞這種美,併發揮自己的想象,進入情景交融的境界,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文言文及古詩文能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培養學生查找、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大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賞析景物描寫,並能通過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創造性地再現課文景象。

4、領會作者思想感情,提高學生感悟文章意境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品味文章語言的精練及佈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2、佈置預習,讓學生解決生字,記下文中難點,然後進行講解。

3、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點拔法、誦讀法。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純淨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短文,體會文章意境及作者情感;

2、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賞析景物描寫方法,品味優美語言,體驗歸隱情趣。

教學方法:

誦讀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品析法、討論與點拔相結合法。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情導入

請同學們欣賞美麗的風景。(多媒體出示風景圖),然後請描述看到了什麼?聯想到了哪些詩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去欣賞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

二、明確目標,有的放失(多媒體顯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三、介紹課題、作家作品

關於本課的作家作品,大家一定蒐集了不少資料吧,現在請同學們相互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資料。(教師適當補充)。(多媒體顯示)

1、解題:答/謝中書/書

①答:回覆。②謝中書:見課文註解①。

③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我國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陳:述說)

2、作家和作品介紹:

讓我們一起走近作者:陶弘景(452~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陶隱居。南朝梁時丹徒秣陵(今江蘇省江寧縣)人。南朝齊樑間文學家,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又被稱爲“山中宰相”。他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爲歷代寫景名作。

“山中宰相”——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後來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隱居句曲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粱武帝即位後,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爲“山中宰相”。 陶弘景一生好鬆。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像聽到仙樂一樣如癡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又稱之“仙人”。著有《陶隱居集》。

3、作品背景: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並作爲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徵)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指導學生大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情調。

(1)學生先齊讀,後請一學生點評。師提示重點字音及朗讀節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2)多媒體顯示優美的山水圖畫,教師配樂朗誦,學生聽讀,掌握字音、節奏。

(3)學生自由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奏。

(4)選一學生讀課文,其餘同學點評。

(5)學生齊讀課文。

現在請同學們用一個字來概括本文的主旨,哪個詞最恰當?明確:美

2、學生小組活動,理解文章大意和全文主旨。

讓我們走進文本,看山川之美,美在哪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小組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並向全班質疑問難。

(3)多媒體顯示下列詞句,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重點測試)

A、四時俱備:俱,全都。曉霧/將歇:歇,消散。夕日/欲頹:頹,墜落。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爭着躍出水面。

B、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與:參與,文中指欣賞。譯爲:就再不也沒有有能夠欣賞到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4)學生準確流暢地同桌互譯課文。(多媒體出示譯文)

譯文: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裏的高峯插入雲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後,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5)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理清背誦思路。(介紹你背誦的竅門)

本文雖屬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佈局,看看應該如何分纔好?各部分之間有何聯繫?

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峯入雲”,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後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後以感嘆總括前文。

請結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大家自己背誦,然後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背誦競賽,看誰背得又快又準確。

五、精讀探究,賞析寫景,體驗感情 。

1、學生自由精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想像文中的畫面,用“這裏有——之美,你看——”的句式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在四人小組內每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其餘同學補充、評價。

2、師生互動,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及佈局的匠心所在。

讓我們走出文本,對照老師找的幾幅畫面,看山川之美,你領會到了哪些美?

(1)多媒體依次顯示山水相映圖,石壁翠竹圖、晨暉、夕照,激發學生想像。

(2)請一小組再次描述畫面,圍繞山川之美評析課文。深入領會文章的詩情畫意。

(3)請學生歸納賞析,進行文字整理,寫成賞析短文。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點撥。明確賞析:

作品首先爲我們呈現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峯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繽紛的色彩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單一卻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變化之美。“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麼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

第四是動靜相襯之美。高峯爲靜,流水爲動,林青竹翠爲靜,五色交輝爲動;日出霧歇爲靜,猿鳥亂鳴爲動;日落山暝爲靜,游魚躍水爲動;多角度,多層面將動與靜巧妙對比映襯,更突出了景色的優美動人。

四種美交替出現,構成一幅美麗迷人的山水畫軸。

(4)“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傳情的?(學生齊讀後同桌交流)

明確:本文作者用寥寥數筆,描繪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畫卷,其間景物色彩燦爛,生命勃發,靈動飛揚。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5)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文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麼?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學生找出句子後先齊讀再分析)

明確:“實欲界之仙都——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言簡而意蘊豐。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能夠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總結寫法: 描寫景物,抓住靈魂;

調動感官,動靜結合;

多個視角,抒發真情。

六、拓展遷移:鑑賞文學作品---感悟大自然---提高審美情操。

1、你還能想起哪些描寫山川之美的文章?這些作者又是怎樣表現山川之美的呢?從中你得到什麼啓發?

2、背誦描寫祖國壯麗山河的詩詞文章,看誰積累的多。

七、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學生先談師後總結。

八、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蒐集整理描寫山水的詩詞、對聯、歌詞等。

3、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用現代文大膽的擴展描繪文中的景色(可任選其中的一句加以想象擴展)。

板書設計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總引 -------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1)

山水相映之美

繪景色彩配合之美

(2~5)晨昏變化之美

動靜相襯之美

總寫抒懷 實是欲界之仙都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