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新唐書 > 《新唐書》卷一百八 列傳第三十三大綱

《新唐書》卷一百八 列傳第三十三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劉裴婁

《新唐書》卷一百八 列傳第三十三

劉仁軌,字正則,汴州尉氏人。少貧賤,好學。值亂,不能安業,每動止,畫 地書空,寓所習,卒以通博聞。武德初,河南道安撫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論奏,仁軌 見其稿,爲竄定數言。瑰驚異,赤牒補息州參軍。轉陳倉尉。部人折衝都尉魯寧者, 豪縱犯法,縣莫敢屈。仁軌約不再犯,而寧暴橫自如,仁軌搒殺之。州以聞,太宗 曰:“尉而殺吾折衝,可乎?”召詰讓。仁軌對曰:“寧辱臣,臣故殺之。”帝以 爲剛正,更擢咸陽丞。

貞觀十四年,校獵同州。時秋斂未訖,仁軌諫曰:“今茲澍澤沾足,百穀熾茂, 收才十二。常日贅調,已有所妨。又供獵事,繕橋治道,役雖簡省,猶不損數萬。 少延一旬,使場圃畢勞,陛下六飛徐驅,公私交泰。”璽書褒納。拜新安令。累遷 給事中。爲李義府所惡,出爲青州刺史。顯慶五年,伐遼,義府欲斥以罪,使督漕, 而船果覆沒。坐免官,白衣隨軍。

初,蘇定方既平百濟,留郎將劉仁願守其城,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爲熊津都督, 撫納殘黨。文度死,百濟故將福信及浮屠道琛迎故王子扶余豐立之,引兵圍仁願。 詔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統文度之衆,併發新羅兵爲援,仁軌將兵嚴整,轉鬥陷陣, 所向無前。信等釋仁願圍,退保任存城。既而福信殺道琛,並其衆,招還叛亡,勢 張甚。仁軌與仁願合,則解甲休士。時定方伐高麗,圍平壤不克。高宗詔仁軌拔軍 就新羅與金法敏議去留計。將士鹹欲還,仁軌曰:“《春秋》之義,大夫出強,有 可以安社稷、便國家者,得專之。今天子欲滅高麗,先誅百濟,留兵鎮守,制其心 腹。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不百全。戰勝之日, 開張形勢,騰檄濟師,聲援接,虜亡矣。今平壤不勝,熊津又拔,則百濟之燼復炎, 高麗之滅無期。吾等雖入新羅,正似坐客,有不如志,悔可得邪?扶余豐猜貳,表 合內攜,熱不支久。宜堅守伺變以圖之,不可輕動。”衆從其議,乃請益兵。

時賊守真峴城,仁軌夜督新羅兵薄城扳堞,比明,入之,遂通新羅饟道。而豐 果襲殺福信,遣使至高麗、倭丐援。會詔遣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率軍浮海而至,士氣 振。於是,諸將議所向,或曰:“加林城水陸之衝,盍先擊之?”仁軌曰:“兵法 避實擊虛。加林險而固,攻則傷士,守則曠日。周留城,賊巢穴,羣兇聚焉。若克 之,諸城自下。”於是仁師、仁願及法敏帥陸軍以進,仁軌與杜爽、扶余隆繇熊津 白江會之。遇倭人白江口,四戰皆克,焚四百艘,海水爲丹。扶余豐脫身走,獲其 寶劍。僞王子扶余忠勝、忠志等率其衆與倭人降,獨酋帥遲受信據任存城未下。始, 定方破百濟,酋領沙吒相如、黑齒常之嘯亡散,據險以應福信,至是皆降。仁軌以 赤心示之,畀取任存自效,即給鎧仗糧Я。仁師曰:“夷狄野心難信,若受甲濟粟, 資寇便也。”仁軌曰:“吾觀相如、常之忠而謀,因機立功,尚何疑?”二人訖拔 其城。遲受信委妻子奔高麗,百濟餘黨悉平。仁師等振旅還,詔留仁軌統兵鎮守。

百濟再被亂,殭屍如莽,仁軌始命瘞埋弔祭焉。葺復戶版,署官吏,開道路, 營聚落,復防堰,賑貧貸乏,勸課耕種,爲立官社,民皆安其所。遂營屯田,以經 略高麗。仁願至京師,帝勞曰:“若本武將,軍中奏請,皆有文理,何道而然?” 對曰:“仁軌之辭,非臣所能。”帝歎賞之,超進仁軌六階,真拜帶方州刺史,賜 第一區,厚賚妻子,璽書褒勉。

先是,貞觀、永徽中,士戰歿者皆詔使弔祭,或以贈官推授子弟。顯慶後,討 伐恩賞殆絕;及破百濟、平壤,有功者皆不甄敘。州縣購募,不願行,身壯家富者, 以財參逐,率得避免。所募皆佇劣寒憊,無鬥志。仁軌具論其弊,請加慰賚,以鼓 士心。又表用扶余隆,使綏定餘衆。帝乃以隆爲熊津都督。

時劉仁願爲卑列道總管,詔率兵度海,使代舊屯,與仁軌俱還。仁軌曰:“上 巡狩方岳,又經略高麗。方農時,而吏與兵悉被代,新至者未習,萬一蠻夷生變, 誰與捍之?不如留舊兵畢獲,等級遣還。仁軌當留,未可去。”仁願不可,曰: “吾但知準詔耳。”仁軌曰:“不然。苟利國家,知無不爲,臣之節也。”因陳便 宜,願留屯。詔可。由是以仁願爲不忠。

始,仁軌任帶方州,謂人曰:“天將富貴此翁邪!”乃請所頒歷及宗廟諱,或 問其故,答曰:“當削平遼海,頒示本朝正朔。”卒皆如言。及封泰山,仁軌乃率 新羅、百濟、儋羅、倭四國酋長赴會。天子大悅,擢爲大司憲。遷右相,兼檢校太 子左中護。累功封樂城縣男。

總章元年,爲熊津道安撫大使,兼浿江道總管,副李勣討高麗,平之。以疾辭 位,進金紫光祿大夫,聽致仕。俄召爲隴州刺史,拜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 監脩國史。咸亨五年,爲雞林道大總管,東伐新羅。仁軌率兵絕瓠蘆河,攻大鎮七 重城,破之。進爵爲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國者三人,州黨榮之,號所居爲“樂城鄉 三柱裏”。俄拜尚書左僕射兼太子賓客,仍知政事。

吐蕃入寇,命爲洮河道行軍鎮守大使。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數乞骸骨,聽 解左僕射。帝幸東都,太子監國,詔仁軌與裴炎、薛元超留輔。及太子赴東都,又 詔太孫重照留守,仁軌副之。武后臨朝,復拜左僕射。太孫廢,仁軌專知留守事。 上疏辭疾,因陳呂后、祿、產禍敗事以規後,後遣武承嗣齎璽書慰勉。改文昌左相、 同鳳閣鸞臺三品。卒年八十五。詔百官赴哭,冊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大都督,陪 葬乾陵。賜其家實封三百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