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遼史 > 《遼史》卷四十七 志第十七上

《遼史》卷四十七 志第十七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9W 次

  ◎百官志三

《遼史》卷四十七 志第十七上

  ○南面上

契丹國自唐太宗置都督、刺史,武后加以王封,玄宗置經略使,始有唐官爵矣。其後習聞河北蕃鎮受唐官名,於是太師、太保、司徒、司空施於部族。太祖因之。大同元年,世宗始置北院樞密使。明年,世宗以高勳爲南院樞密,則樞密之設,蓋自太宗入汴始矣。天祿四年,建政事省。於是南面官僚可得而書。其始,漢人樞密院兼尚書省,吏、兵、刑有承旨,戶、工有主事,中書省兼禮部,別有戶部使司。以營州之地加幽、冀之半,用是適足矣。中葉彌文,耶律楊六爲太傅,知有三師矣。忽古質爲太尉,知有三公矣。斡古得爲常侍,劉涇爲禮部尚書,知有門下、尚書省矣。庫部、虞部、倉部員外出使,則知備郎官列宿之員。室昉監修,則知國史有院。程翥舍人,則知起居有注。邢抱朴承旨,王言敷學士,則知有翰林內製。張干政事舍人,則知有中書外製。大理、司農有卿,國子、少府有監,九卿、列監見矣。金吾、千牛有大將,十六列衛見矣。太子上有師保,下有府率,東宮備官也。節度、觀察、防禦、團練、刺史,鹹在方州,如唐制也。凡唐官可考見者,列具於篇;無徵者不書。

南面朝宮

遼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復設南面三省、六部、臺、院、寺、監、諸衛、東宮之官。誠有志帝王之盛制,亦以招徠中國之人也。

三師府,本名三公,漢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爲三公,故稱三師。

太師。穆宗應歷三年見太師唐骨德。

太傅。太宗會同元年命馮道守太傅。

太保。會同元年劉昫守太保。

少師。《耶律資忠傳》見少師蕭把哥。

少傅

少保

掌印。耶律乙辛,重熙中掌太保印。

三公府。先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後漢更名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唐太尉、司徒、司空。又名三司。

太尉。太宗天顯十一年見太尉趙思溫。

司徒。世宗天祿元年見司徒劃設。

司空。聖宗統和三十年見司空邢抱質。

漢人樞密院。本兵部之職,在周爲大司馬,漢爲太尉。唐季宦官用事,內置樞密院,後改用士人。晉天福中廢,開運元年復置。太祖初有漢兒司,韓知古總知漢兒司事。太宗入汴,因晉置樞密院,掌漢人兵馬之政,初兼尚書省。

樞密使。太宗大同元年見樞密使李崧。

知樞密使事

知樞密院事

樞密副使。楊遵勖,鹹雍中爲樞密副使。

同知樞密院事。聖宗太平六年見同知樞密院事耶律迷離已。

知樞密院副使事。楊皙,興宗重熙十二年知樞密院副使事。

樞密直學士。聖宗統和二年見樞密直學士郭嘏。

樞密都承旨。聖宗開泰九年見樞密都承旨韓紹芳。

樞密副承旨。楊遵勖,重熙中爲樞密副承旨。

吏房承旨

兵刑房承旨

戶房主事

廳房即工部主事

中書省。初名政事省。太祖置官,世宗天祿四年建政事省,興宗重熙十三年改中書省。

中書令。韓延徽,太祖時爲政事令;韓知古,天顯初爲中書令;會同五年又見政事令趙延壽。

大丞相。太宗大同元年見大丞相趙延壽。

左丞相。聖宗太平四年見左丞相張儉。

右丞相。聖宗開泰元年見右丞相馬保忠。

知中書省事。蕭孝友,興宗重熙十年知中書省事。

中書侍郎。韓資讓,壽隆初爲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祖加王鬱同政事門下平章事,太宗

大同元年見平章事張礪。

參知政事。聖宗統和十二年見參知政事邢抱朴。

堂後官。太平二年見堂後官張克恭。

主事。

守當官。並見耶律儼《建官制度》。

令史。耶律儼,道宗鹹雍三年爲中書省令史。

中書舍人院。

中書舍人。室昉,景宗保寧間爲政事舍人;道宗鹹雍三年見中書舍人馬鉉。

右諫院。

右諫議大夫。聖宗統和七年見諫議大夫馬得臣。

右補闕

右拾遺。劉景,穆宗應歷初爲右拾遺。

門下省

侍中。趙思忠,太宗會同中爲侍中。

常侍。興宗重熙十四年見常侍斡古得。

散騎常侍。馬人望,天祚乾統中爲左散騎常侍。

給事中。聖宗統和二年見給事中郭嘏。

門下侍郎。楊皙,清寧初爲門下侍郎。

起居舍人院

起居舍人。聖宗開泰五年見起居舍人程翥。

知起居注。耶律敵烈,重熙末知起居注。

起居郎。杜防,開泰中爲起居郎。

左諫院

左諫議大夫。

左補闕。

左拾遺。統和三年見左拾遺劉景。

通事舍人院

通事舍人。統和七年見通事舍人李琬。

符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