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集部 > 王右丞集箋註 > 卷之十二 近體詩十六首大綱

卷之十二 近體詩十六首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1W 次

  春過賀遂員外藥園

卷之十二 近體詩十六首

前年槿籬故,今作藥欄成。今,顧元緯本、凌本俱作“新”。香草爲君子,名花是長卿。水穿盤石透,藤系古鬆生。畫畏開廚走,畫,一作“書”。走,一作“去”。來蒙倒屣迎。蔗漿菰米飯,藥醬露葵羹。頗識灌園意,於陵不自輕。

  河南嚴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

上客能論道,吾生學養蒙。貧交世情外,才子古人中。冠上方簪豸,簪,《文苑英華》作“安”。車邊已畫熊。拂衣迎五馬,垂手憑雙童。花醥和鬆屑,醥,一作“醴”。茶香透竹叢。薄霜澄夜月,殘雪帶春風。古壁蒼苔黑,寒山遠燒紅。眼看東候別,心事北山同。山,《文苑英華》作“川”。爲學輕先輩,爲,《文苑英華》作“若”。何能訪老翁。欲知今日後,不樂爲車公。

  送祕書晁監還日本國 並序

還,《極元集》、《文苑英華》、《唐詩正音》俱作“歸”。又《極元集》、《唐詩品彙》俱無“國”字。

舜覲羣后,有苗不服;服,一本作“格”。禹會諸侯,防風后至。動干鏚之舞,興斧鉞之誅。乃貢九牧之金,始頒五瑞之玉。我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大道之行,先天布化;乾元廣運,涵育無垠。苦垂爲東道之標,戴勝爲西門之候,豈甘心於邛杖,非徵貢於苞茅。亦由呼韓來朝,舍於蒲陶之館;卑彌遣使,報以蛟龍之錦。犧牲玉帛,以將厚意;服食器用,不寶遠物。百神受職,五老告期。況乎戴髮含齒,得不稽顙屈膝。海東國日本爲大,服聖人之訓,有君子之風。正朔本乎夏時,衣裳同乎漢制。歷歲方達,繼舊好於行人;滔天無涯,貢方物於天子。司儀加等,位在王侯之先;掌次改觀,不居蠻夷之邸。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彼以好來,廢關弛禁;上敷文教,虛至實歸。上,顧元緯本作“止”。故人民雜居,往來如市。晁司馬晁,舊本作“朝”,蓋古字朝、晁通用故也。顧元緯以“朝”字爲誤,真誤矣。結髮遊聖,負笈辭親,問禮於老聃,學詩於子夏。魯借車馬,孔子遂適於宗周;鄭獻縞衣,季札始通於上國。名成太學,官至客卿。必齊之姜,不歸娶於高國;在楚猶晉,亦何獨於由余。遊宦三年,願以君羹遺母;不居一國,欲其晝錦還鄉。莊舄既顯而思歸,關羽報恩而終去。於是馳首北闕,裹足東轅。馳,一本作“稽”。裹,一本作“裏”。俱非。篋命賜之衣,懷敬問之詔。金簡玉字,傳道經於絕域之人;方鼎彝樽,致分器於異姓之國。琅邪臺上,回望龍門;碣石館前,夐然鳥逝。鯨魚噴浪,則萬里倒回;鷁首乘雲,則八風卻走。扶桑若薺,鬱島如萍。萍,一本作“浮”。沃白日而簸三山,浮蒼天而吞九域。黃雀之風動地,黑蜃之氣成雲,淼不知其所之,何相思之可寄。嘻!去帝鄉之故舊,謁本朝之君臣。詠七子之詩,佩兩國之印。恢我王度,諭彼蕃臣。三寸猶在,樂毅辭燕而未老;十年在外,信陵歸魏而逾尊。子其行乎,餘贈言者。

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遠,《極元集》作“所”。萬里若乘空。向國惟看日,歸帆但信風。帆,一作“途”。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魚,一作“蜃”。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爲通。

  送徐郎中

徐,顧元緯本、凌本俱作“禰”。

東郊春草色,草色,顧元緯本作“色早”。驅馬去悠悠。況復鄉山外,猿啼湘水流。島夷傳露版,江館候鳴騶。卉服爲諸吏,珠官拜本州。孤鶯吟遠墅,野杏發山郵。早晚方歸奏,南中絕忌秋。絕,諸本皆作“才”,今從《唐詩品彙》及顧可久本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