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論語》經典句子220句

《論語》經典句子22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爲流傳的句子都不陌生吧,根據結構的不同句子可以分爲單句和複句。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句子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論語》經典句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經典句子220句

1、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子夏說:“做官還有餘力,便應學習;學習還有餘力,便應從政。”) (《論語·子張》)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爲樂的人。” (《論語·雍也》)

3、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孔子說:“我的志向是讓老年人安養,讓朋友們互相信任,讓年輕人得到關懷。”) (《論語·公治長》)

4、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麼國家就不能存在了。”)(《論語·顏淵》)

5、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名分不正,說起話來就不順當合理,說話不順當合理,事情就辦不成。事情辦不成,禮樂也就不能興盛。禮樂不能興盛,刑罰的執行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不知怎麼辦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個名分,必須能夠說得明白,說出來一定能夠行得通。君子對於自己的言行,是一點都不馬虎的。) (《論語·子路》)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說:“自身品行端正了,即使不發佈命令,老百姓也會去幹;如果自身不端正,即使發佈命令,老百姓也不會服從。”) (《論語·子路》)

7、葉公問政。子曰:“近者悅,遠者來。”(葉公問孔子怎樣管理政事。孔子說:“使近處的人高興,使遠處的人來歸附。”) (《論語·子路》)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我聽說,對於諸侯和大夫,不怕貧窮,而怕財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因爲,財富分配均勻了,也就無所謂貧窮;國內團結和睦,就不顯得人少勢弱;社會安定了,國家也就沒有傾覆的危險了。正因爲這樣,所以如果遠方的人還不歸服,就提倡仁義禮樂道德教化,以招徠他們;遠方的人已經來了,就讓他們安心住下來。) (《論語·季氏》)

9、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他的爲人,用功得連吃飯都會忘記,快樂起來會忘記憂愁,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論語·述而》)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說:”我十五歲,有志於學問;三十歲,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一聽別人言語,就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七十歲,能隨心所欲,任何念頭不越出規矩。”) (《論語·爲政》)

11、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孔子說:”政治清明,言語正直,行爲正直;政治黑暗,行爲正直,言語謙遜。”) (《論語·憲問》)

12、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說:“三軍的主帥可以被人奪去,但對一個普通人,卻不能迫使他改變志向。”) (《論語·子罕》)

13、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說:”早晨得知真理,要我當晚死去,也行呀。”) (《論語·里仁》

14、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子貢說:”貧窮卻不諂媚,富裕卻不驕橫,怎麼樣?”孔子說:”這樣可以了,但是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德修養,縱有錢卻謙虛好禮哩。”子貢說:”那《詩經》上講的:‘要像對待骨、角一樣,先開光,再磨製;像對待玉石一樣,先雕刻,後細磨。’就是這樣的意思吧?”孔子說:”賜啊,現在可以和你討論《詩經》了,你已經能從我講過的話中領會出我還未說到的意思了。”) (《論語·學而》)

15、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孔子說:”闡述而不創作,相信並喜好古代文化,我私下和我心儀的老彭相比。”) (《論語·述而》)

16、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孔子說:”君子的風範有三種我沒能做到:智慧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慮,勇敢的人不懼怕。”子貢說:”先生說的正是自己呢。”)(《論語·子罕》)

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想要向他看齊;看到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毛病)。”)(《論語·里仁》)

1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我的知識是否溫習了呢?”) (《論語·學而》)

19、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論語·學而》)

20、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有一定的地方。”) (《論語·里仁》)

21、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麼樣?”孔子說:“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 (《論語·憲問》)

22、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 (《論語·里仁》)

23、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常憂愁。”) (《論語·述而》)

2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說:“君子講求和諧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協調。”) (《論語·子路》)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說:“君子合羣而不與人勾結,小人與人勾結而不合羣。) (《論語·爲政》)

26、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和他作伴。”) (《論語·里仁》)

27、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說:“樸實多於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於樸實,又未免虛浮。文采和樸實配合適當,這纔是個君子。”) (《論語·雍也》)

28、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說:“聰明人樂於水,仁人樂於山。聰明人活動,仁人沉靜。聰明人快樂,仁人長壽。”) (《論語·雍也》

29、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論語·秦伯)

30、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論語·秦伯》)

3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卻和這相反。”) (《論語·顏淵》)

32、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曾子說:“君子用文章學問來聚會朋友,用朋友來幫助我培養仁德。”) (《論語·顏淵》)

33、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孔子說:“君子安詳舒泰,卻不驕傲凌人;小人驕傲凌人,卻不安詳舒泰。”) (《論語·子路》)

3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說:“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名言,但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仁。”) (《論語·憲問》)

35、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論語·憲問》)

3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3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衛靈公》)

38、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衛靈公》)

39、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衛靈公》)

40、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 (《論語·衛靈公》)

41、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論語·堯曰》)

4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學而》)

43、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4、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46、子不語:怪,力,亂,神。

4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48、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9、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也,恥也。

5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1、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52、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5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4、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5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56、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57、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58、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5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60、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61、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62、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63、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64、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65、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66、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67、八佾舞於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6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0、敬鬼神而遠之。

71、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7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3、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74、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75、三月不知肉味。

76、君子有終生之憂,無一朝之患也。

77、望之儼然,即之也溫。

78、居上不寬,爲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79、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80、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81、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8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8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84、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

85、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

86、衆好之,必察焉;衆惡之,必察焉。

87、鄉原,德之賊也。

88、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89、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90、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9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92、巧言令色,鮮亦仁!

93、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胡

9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9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6、《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9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98、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9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0、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01、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02、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03、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104、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105、朝聞道,夕死可矣。

106、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07、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10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0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1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11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12、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

113、德不孤,必有鄰。

114、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11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16、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117、君子周急不繼富。

118、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119、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120、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12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122、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3、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124、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125、亡而爲有,虛而爲盈,約而爲泰,難乎有恆矣。

126、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爲可知也。(里仁)

1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

129、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30、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131、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132、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13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憲問》

134、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13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136、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137、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138、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39、往事已不諫,來者猶可追。

140、君子納於言而敏於行。

141、當仁,不讓於師。——《衛靈公》

142、三思而後行。——《公冶長》

143、小不忍則亂大謀。——《衛靈公》

14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出處:《論語顏淵》

145、不貳過。——《論語·雍也》

146、辭達而已矣。——《論語·衛靈公》

147、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出處:論語爲政

148、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出處:論語

149、恭近於禮,遠恥辱也。恭則不侮。出處:論語

150、言寡尤,行寡悔。出處:《論語爲政》

151、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出處:論語顏淵

152、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153、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154、未知生,焉知死?

155、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

156、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5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8、與朋友交而不信。出處:論語

159、不學禮,無以立。出處:論語

160、過而不改,是謂過已。

161、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出處:論語

162、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16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出處:論語衛靈公

164、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165、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16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67、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168、仕則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169、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70、君子欲衲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171、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172、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

173、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論語

174、君子挾才以爲善,小人挾才以爲惡。——論語

175、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76、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77、子謂——《韶》:"盡善矣,盡美矣。"——《論語·八佾》

17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79、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80、君子周急不繼富。

181、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18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8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18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18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86、君子周急不繼富。

187、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88、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189、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190、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19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9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9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94、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95、朝聞道,夕死可矣。

196、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197、放於利而後行,多怨。

19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99、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00、言忠者,行篤敬。——論語

201、不遷怒,不貳過。《雍也》

20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爲政)

203、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

204、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205、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206、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衛靈公》

20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08、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論語》

209、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10、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陽貨》

211、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處:《論語》

212、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出處:論語

21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譯文:做事勤敏,又好學,不以問及下於他的人爲恥。出處:論語

214、"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出處:論語

215、以約失之者鮮矣。

21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出處:《論語子罕》

217、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出處:論語

218、天生德於予,桓雎其如予何?

219、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2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