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蘇東坡的歷史文化價值

蘇東坡的歷史文化價值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蘇東坡的詩詞作品衆多,無論抒發人生悲歡離合,還是描摹眼前雪月風花,卻始終不失豪邁豁達,陽剛之氣。用現在的話說,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內心自然是健康的,人格是完整的。相反,一個成天尖酸刻薄、負能量側漏的人,內心必然不健康,人格必然不完整。當然,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首先要看他的家庭生活與成長環境是否正常。比如林黛玉的性格養成,便與她自小喪母、缺乏父愛、寄人籬下的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蘇東坡的歷史文化價值

蘇軾的身上,頗有其父蘇洵的影子任性。蘇洵年輕時似是李白的異代粉絲,好任俠壯遊,是個骨灰級驢友,直到27歲才幡然痛省,發奮讀書。蘇軾的母親程氏出自書香門第,蘇洵遊學四方,程氏便親自教蘇軾讀書。他一生豁達開朗、熱誠待人、耿介忠直、憂國憂民,人格健全之首功,當在母親程氏。

伴隨蘇軾一起成長,一輩子手足情深、又相知相攜的,還有比他小三歲的弟弟蘇轍(字子由)。世稱蘇門三父子爲三蘇,名列唐宋八大家,歸納他們的特點是凝鍊老泉,豪放東坡,衝雅穎濱。蘇軾蘇轍兩兄弟的性格自小就不同,蘇軾熱情奔放,蘇轍沉靜恬淡。少年遊玩之際,但凡有山可登,有水可浮,蘇軾未嘗不急急撩起衣裳,率先而行,蘇轍卻要查看一番後,纔不緊不慢地跟上;蘇軾如得到一副書畫佳作,立刻歡呼雀躍,真以爲樂;而蘇轍總是淡漠地看着,不甚經意,但跟在哥哥身後讀書習字,未嘗一日相舍。

還有人說,二蘇的名字都與車有關,其父蘇洵取名時,已含深意:軾是車上的前列扶手,是最顯眼、也最易惹禍處;轍是車輪壓出的痕跡,有功而不賞、有難而不擔。在蘇軾十二歲、蘇轍八歲那年,蘇洵作《名二子說》,自述良苦用心: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爲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爲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僕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好名字未必能給人帶來好運氣。蘇軾一生大起大落,嚐盡世間悲苦離愁,做事並未瞻前顧後;而蘇轍謹慎一世,未嘗一日由着性子去。儘管性格差別很大,但盡其一生,蘇氏兩兄弟手足情深,患難與共,堪稱千古典範。在蘇轍看來,哥哥扶我則兄,誨我則師;而蘇軾則認爲弟弟豈是吾兄弟,更是賢友生,還常說自己實不如子由,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宋史蘇轍傳》說:轍與兄軾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

兄弟如骨肉手足,《世說新語傷逝》早有記載:王羲之的兩個兒子50歲的.王徽之,43歲的王獻之,兩人都病危,王子猷(徽之)、子敬(獻之)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徽之)便徑入坐靈牀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餘亦卒。

蘇軾與弟弟的感情,毫不遜色於徽之獻之兄弟。幾十年間,兄弟二人詩文詞往來,從未間斷。蘇軾幾乎每到一個任所就給子由寄信贈詩,僅以子由爲題的詩詞,諸如《示子由》、《別子由》、《和子由詩》等,就超過100首。他所寫的中秋詩詞,幾乎都有蘇轍的影子。比如最著名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41歲的蘇軾任密州太守(今山東諸城)所寫,序言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轍)。 這首最經典的中秋詞,思念的嬋娟其實是弟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第二年,也就是熙寧十年(1077),蘇轍於二月與東坡相見,四月間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後方纔離去。這是暌別七年來兄弟首次相聚並共度中秋。東坡寫下《陽關曲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5年後,也就是元豐五年(1082),又逢中秋,被貶謫到黃州的蘇軾觸景生情,填了一首《念奴嬌中秋》,同題之作,依舊內容奇幻,情感深沉: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裏,一聲吹斷橫笛。

中秋佳節蘇軾寫給弟弟的詩詞中,最長的一首則是《中秋見月和子由》,這首長歌十四聯二十八句,可謂中秋詩中的長篇。從月升寫到月落,既繪中秋之月,又述中秋人事,抑揚激越,頓挫酣暢,堪稱中秋詠月上乘之作:

明月未出羣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爲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颭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

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東坡一生詩詞甚多,字裏行間充斥着豪邁磊落的純陽之氣,總留給人溫暖的感動,傳唱千古。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長幼之序,朋友之信,試看古今文字,凡發乎性情之真、順乎五倫之常者,安能不感人?今日你我縱然朋友圈網羅四海,複製粘貼羣發各種版本的祝福即可瞬時發送,然發送前不妨叩問內心,真乎?誠乎?此情可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