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中國古典詩詞離當代人有多遠

中國古典詩詞離當代人有多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門戶洞開,屢遭外力挫敗之國人,心欽慕西學。1905年,清廷廢除科舉,廣開學堂,學制與課程一律西化。西方傳教士亦從中推波助瀾,妄圖以基督教取代儒教。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社會全方位地視舊學如敝屣,欲脫之而後快。1920年,民國政府正式宣佈以白話取代文言,發展到今天,一個世紀即將過去,古籍對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講,已然成爲天書,傳統文化資源與新時代價值之間的文化天塹即將形成。

中國古典詩詞離當代人有多遠

對於這種現狀,著名詞學家葉嘉瑩深表擔憂,她說:“守着一座寶山卻不自知,甚至還會爲了貪圖享樂做出違法之事,這是現代年輕人的悲哀。”中國古典詩詞真的蘊含着足以教化人心的深厚的文化內涵嗎,還是它與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完全沒有瓜葛而必須棄之於故紙堆呢?

在她的新著《小詞大雅——葉嘉瑩說詞的修養與境界》一書中,我看到了她的救人良方。

這本書是葉嘉瑩在南開大學上課時的課堂講稿的整理,同樣主題的內容亦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和北京大學作過講演,並在《北京大學學報》上節選發表。它講的是詞如何體現人生的修養和境界,讀者如何看待這種修養和境界。這樣宏大的概括,難免讓讀者產生此書內容假大空的誤會,然而,精神層次上的指引,又的確是恍如醍醐灌頂,直擊人心而無法坐實的。

“小詞”之稱,來源於宋初文人。宋初大臣錢惟演曾說:“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詞。”(歐陽修《歸田錄》卷二)王安石曾笑話晏殊說:“爲宰相而作小詞,可乎?”(魏泰《東軒筆錄》卷五)法雲秀要黃庭堅不要寫詞,黃庭堅說:“空中語耳,非殺非偷,終不至坐此墮惡道。”(惠洪《冷齋夜話》)蘇軾的豪放詞雖有推尊詞體之功,但他寫給好友的信中卻說“頗作小詞”(《與鮮于子駿》)。這些都說明了文人對詞的不屑。

爲什麼詞會遭到文人士大夫的鄙視?詞從一開始就是休閒產品,是供侑酒時的娛樂所用,所以詞的出身不好。歌筵酒宴上的詞,自產生之日就爲自己定下了豔俗的風格傳統。詞給人的美感與詩歌給人的美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說詩歌是言志的,詩人的理想、情懷全都反映在詩裏,因而比較嚴肅的話,那麼詞則主要是以美女和愛情爲內容,是不太正經的。詩是正襟危坐的,詞是狹邪的。這樣一個豔俗的、狹邪的小詞,怎麼會有雅存在於其中?這實際涉及詞的雅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