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禮記》中的這些成語你都知道嗎?

禮記》中的這些成語你都知道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禮記》中成語很多

禮記》中的這些成語你都知道嗎?

  【半途而廢】

語出《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塗:同“途”。意思是半路停下來再前進,比喻事情還沒有完成就停止下來。《論語·雍也篇》:“中道而廢”一語,與此同義。

  【博聞強識】

語出《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識:記,也作“志”。指的是見聞廣博,記憶力強。《荀子·解蔽》:“傳曰:析辭而爲察,言物而爲辨,君子賤之;博聞強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此之謂也,爲之無益於成也。”

  【孤陋寡聞】

語出《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指的是學識淺陋貧乏,見聞陝隘閉塞。晉·葛洪《抱朴子·外篇·自敘》:“年十六,始讀《孝經》《論語》《詩》《易》,貧乏無以遠尋師友,孤陋寡聞,明淺思短,大義多所不通”。

  【教學相長】

語出《禮記·學記》:“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指通過教授、學習,學生獲得進步,教師也得到提高,教和學相互促進。

  【嗟來之食】

語出《禮記·檀弓下》:“齊大飢。黔敖爲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磋,來食!’(餓者)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嗟:招呼聲,相當於“喂”。後來用嗟來之食,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

  【特立獨行】

《禮記·儒行》:“儒有澡身浴德,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指立身和行事不同於流俗,形容情操高尚,志趣純正,不隨波逐流。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二一·五慈觀閣記》:“古之仁人,將有爲於也,必特立獨行,自行其志”。

  【溫柔敦厚】

《禮記·經解》:“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爲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唐·孔穎達疏:“溫,謂顏色溫潤;柔,謂情性和柔。《詩》依違諷諫,不指切事情,故云溫柔敦厚是《詩》教也”。指溫和柔順,誠懇寬厚,多形容詩文的特點,後也用來形容人的氣質。宋·楊時《龜山集·二·荊州所聞》:“爲文要有溫柔敦厚之氣。”

  【先人後己】

《禮記·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則民作讓”。指先爲別人着想,然後纔想到自己。《三國志·許靖傳》:“自流宕以來,與羣士相隨,每有患急,常先人後己,與九族中外同其飢寒”。

  【心不在焉】

《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昧”。指思想不集中。唐·李翱《答韓侍郎書》:“如離婁與瞽夫偕行而同墜溝中,或以無目不見坑而墜,或以心不在行憂思之病而墜,所以墜則殊,其所以爲墜則同也。天下皆離婁也,如瞽者鮮矣,則其墜者離婁也,心不在焉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