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楊炯的詩歌風格

楊炯的詩歌風格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導語:楊炯是初唐四傑之一,那麼他在詩歌創作上有什麼造詣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楊炯的詩歌風格

初唐上官體所代表的宮廷詩風在唐高宗顯慶年間(656-661)、龍朔年間(661-663)達到鼎盛。上官體之風氣過分關注聲律對偶,講所謂“六對”、“八對”,忽視了詩歌本質。楊炯雖出身寒門,但才華橫溢,性氣豪縱,懷才不遇而輕視權貴。因此,他與上官儀爲首的宮體詩派有着分明的界線,歌詠的是自我遭際與心聲,抒發的是自己真情的自我流露,與之歌詠大唐氣象大異其趣,形成鮮明對照,他衝破了上官體流風,開拓了新的詩風。楊炯在內的初唐四傑,他們以革除詩壇浮靡之習爲己任,以對上官體批判的姿態,從狹窄的宮廷天地引到廣大的市井,從狹小的臺閣到山川邊塞,開拓了詩歌的內容,賦予了新的生命,提高了詩歌的思想意義,展現了清新剛健的詩風。如《送梓州周司功》呈現出作者在送別友人後夜望西南,擔心蜀路艱險,何時才能再相見的場景,感情真摯;如在渴慕功業的心態下寫的《從軍行》可謂楊炯詩作中的上乘佳作,此詩筆力雄勁,感情豪放率直;楊炯還有一組三峽詩,狀景抒情也較真實自然,且託物明懷,借史抒志,含意比較深刻,亦是掙脫宮體詩束縛的佳作。楊炯的送別詩中,沒有雍容華貴、閒適自足的情趣宮體式,而是總是滲雜着自己鬱郁孤寂的身影及奮發向上的激情,大多寫得質樸真切,頗有真情實感,如《夜送趙縱》,全詩語言洗煉、質樸,用典貼切。楊炯是四傑中以五律見長的詩人,他的《從軍行》,無論從平仄聲律、文字對偶以及起結作法等方而來說,都是成熱的五言詩。其現存的14首五言律詩,完全符合近體的粘式律,是一種有意的追求,廓清了齊樑以來綺媚華靡之風,促成了五言律詩的定型。

名士張說對楊炯的文才評價說,楊盈川之文,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但是,客觀來講,楊炯的詩不如王、盧、駱,從賦和文來看,四人半斤八兩。楊炯生性耿直,有些恃才傲物,不論是政治還是文學都有些激進。

楊炯最有名的一首詩叫《從軍行》,雖然借用了古樂府曲調名爲題目,但是實際上是一首五律,描述了從軍的辛苦。全詩通過描寫士兵守衛邊疆,征戰沙場的過程和心情,表達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情。

這首詩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大家可以從中體會下古人的情懷。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楊炯的詩和王勃、盧照鄰一樣,都是反對宮體詩風,提倡“骨氣”“剛健”的文風。初唐四傑的詩在內容和藝術風格上都是以突破齊樑“宮體”詩風爲特色,在詩歌的發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

楊炯留下的`詩篇並不多,很多都在歷史的長河中淹沒了,但是從留下的詩篇中,尤其是在他的邊塞詩中,我們不能發現,這位詩人的風格頗爲雄壯,而且具備一定的氣魄,這些或許跟他的經歷息息相關。

元代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傳》中寫道:楊炯,華陰人。顯慶六年舉神童,授校書郎。顯慶六年,當時的楊炯還只有十一歲,便已經展現了不同於常人的非凡才華,很是難得。這跟他從小喜歡讀書的關係不可謂不大。

其實我們認真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在文學上有非凡成就的人,基本小時候都十分喜愛讀書,初唐四傑更是個個如此。小時候的積累牢記於心,在感情到了的時候,就會宣泄而出,妙手偶得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