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百家姓 > 耿氏-姓耿的名人-耿姓起名字-耿姓的起源與家譜

耿氏-姓耿的名人-耿姓起名字-耿姓的起源與家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耿氏分佈地區

耿氏-姓耿的名人-耿姓起名字-耿姓的起源與家譜

高陽郡:本來是戰國時期的高陽郡。北魏的時候設置青州高陽郡,在今天的山東省臨淄一帶。

扶風郡:漢武帝的時候設置右扶風。三國魏治所在槐裏(今陝西省興平東南),晉移治池陽(今陝西省涇陽西北),北魏移治好疇(今陝西省乾縣東)。

河東郡:秦朝初期設置河東郡。相當於今天的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地區。

歷史來源

「耿」源出

耿(Gěng)姓源出有四:1、出自子姓,以地名爲姓。據《姓氏考略》、《史記·殷本紀》及辭源》等所載,商代有君王名祖乙,他的國都從相遷到邢(又稱耿)邑,後來的盤庚又把都城遷到毫。邢邑,在今天的河南省溫縣東。邢的讀音,古代讀做耿。盤庚遷都後,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沒有跟隨他南遷,仍然留在了邢。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爲自己的姓氏。後來爲了與讀做(Xíng)的邢姓相區別,將這個姓的寫法改做耿。2、出自姬姓,以國名爲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爲氏》所載,商代末年有耿國(一名耿鄉城),在今天的陝西省龍門縣南,周朝建立後耿國滅亡,耿國子孫奔楚爲大夫,以國爲氏。3、亦出自姬姓,周室封同姓人於耿,又爲諸侯國,春秋時又被晉國滅掉。原耿國公族多以原國名“耿”作爲自己的姓氏,成爲耿氏的.一支(疑與“2”說爲同一源)。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①清高麗人有耿姓,世居博川郡。②清滿洲人有耿姓,世居瀋陽。③裕固族各爾格茲氏漢姓爲耿。④羌族耿家志(房名),後改姓耿。⑤今滿、蒙古、土家、錫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祖乙。商朝第十四代君王,河?甲之子。卜辭稱爲中宗,與太乙、太甲並祭,合稱三示。因苦於東南方夷人的侵擾,祖乙由相(今河南內黃)遷都於耿,任用巫賢治理國政,並親自坐鎮指揮,平復了東夷,鞏固了商朝統治,使殷商得以復興。下傳至第二十代君主盤庚時,由耿遷都亳,留居耿之公族,即以地爲氏,稱耿姓。他們尊祖乙爲其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耿姓之發祥地爲今河南溫縣,歷商、周至秦,耿姓逐漸散居於今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等地。西漢時,耿姓人始嶄露頭角,其中以耿壽昌最爲著名,他被賜爵關內侯,子孫遂留居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另有耿育、耿豐、耿昌、頻陽(今陝西省富平)人耿定見諸史冊。漢武帝時,遷徙郡國吏民豪傑到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時鉅鹿(今屬河北省)耿姓一支以二千石官吏身份遷於該地。此支耿姓下傳至東漢耿況時,耿姓歷史上最爲顯赫的家族誕生了,其膝下六子:耿×、耿舒、耿國、耿廣、耿舉、耿霸。在中興漢室的戰爭中,個個軍功顯赫,威震四夷,而且其子孫後代,亦不遑多讓,競現於史。自光武中興迄於漢末建安,此支家族出了大將軍二人,將軍九人,卿十三人,列侯十九人,娶皇家公主三人,嫁於皇家並貴爲皇后一人,中郎將、撫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數十百人。此支耿姓光芒四射,壓倒了同時期的鉅鹿宋子(今河北省趙州)人耿純家族(其封東光侯,堂兄弟三人及子皆封侯,可謂一門五侯)。東漢末期,此支耿姓幾乎遭受滅頂之災,耿國曾孫耿紀,被曹操誅滅三族,耿霸玄孫耿援亦被滅族,只存耿援孫耿弘一支。另耿純起事時,率有宗族賓客兩千多人,後其家族被留居蒲吾(今河北省靈壽西南)。魏晉南北朝至隋唐,耿姓人在河東、高陽、扶風等地繁衍得頗爲興盛,並在上述三地形成耿姓郡望。此際之耿姓也有徙居今江蘇、安徽等江南之地者。宋元之際,耿姓在江南之地分佈更廣,但族小勢微。明初,山西耿姓作爲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北京、天津等地。明末,耿仲明由山東遷居遼東蓋州馬蘭峪(今遼寧省蓋縣境內)。清康乾年間及以後,冀、魯、豫等地的耿姓伴隨闖關東的風潮入遷東北三省。如今,耿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北、河南、江蘇、安徽、山東、山西、黑龍江、遼寧等多此姓,上述八省之耿姓約佔全國漢族耿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耿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六。

堂號

美陽堂、懷遠堂:後漢耿秉,博曉書記,曉《司馬兵法》。明帝拜爲駙馬都蔚。征伐匈奴,破車師,章帝時拜爲遼渡將軍。匈奴懷其恩信,又拜徵西將軍,北擊匈奴,大破之。登燕然山,被封爲美陽公。他死的時候,匈奴舉國痛哭,甚至把頭搶破,所以又叫懷遠堂。

此外,耿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敬學堂”、“高陽堂”、“響山堂”、“禮讓堂”等。四、宗族特徵1、耿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2、耿姓人才濟濟。僅入載《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者就達六十四人,其中多叱吒風雲的武將。

家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