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百家姓 > 幹氏-姓乾的名人-幹姓起名字-幹姓的起源與家譜

幹氏-姓乾的名人-幹姓起名字-幹姓的起源與家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幹氏分佈地區

河南省鄭州及許昌一帶

幹氏-姓乾的名人-幹姓起名字-幹姓的起源與家譜

歷史來源

「幹」源出

一、出自子姓。春秋時宋國大夫幹犨之後,以王父字爲氏。二、以地爲氏。戰國時有幹隧之邑(今江蘇省吳縣境內),居其地者以“幹”爲氏。三、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姓氏由幹氏改爲漢姓幹氏。

幹姓尋源

黃帝聯盟有寒部落,寒哀爲黃帝駕御馬車,爲寒氏族始祖。“寒”“幹”古通,“寒哀”又稱“幹類”。黃、寒兩族通婚,嫁女黃帝子青陽生子少皋。夏時,寒浞被伯明氏所逐,投東夷族后羿爲相。但寒浞“行媚於內,取賄於外,愚弄其民”,乘后羿毫無防備,殺羿奪權。封子澆於過(今山東掖縣),封豷於戈。後,夏朝中興,少康滅澆於過,少康子後杼又滅豷於戈。寒人分幹、戈兩族,幹即盾,可見寒部落勇武及精於製造干戈的技術。今山東濰縣,原叫寒亭,古寒國所在。

寒被夏滅後,族人南遷,商末遷至徐州至江西,故寒(幹)郡望出潁川郡、潯陽郡,徐州有寒山,東有贛榆縣。江西有贛江。商代,幹爲商之屬國。幹國因其人善制盾、用盾,又擅長於幹欄建築,故以幹爲國、爲姓。周代中葉後,幹國由徐州南遷臨淮,“幹,國,在臨淮,出寶劍。蓋爲莫邪,洞鄂之形也。”幹立國於臨淮,故加邑旁作邗。臨淮,今江蘇泗洪。幹國再南遷江蘇揚州,後爲吳所滅,吳、幹之戰戰爭相當殘酷,“昔者吳、幹戰,未齔者不得入軍門。國子摘其齒,遂入,爲幹國多。”就是說爲參加抗吳,年幼者提前鑿齒以表成年。一支留於臨淮、邗等地,後併入宋,爲幹姓,郡望出於滎陽郡、潁川郡。宋有大夫幹犨,漢有蜀尉幹獻、京兆尹幹已衍,吳有軍師幹吉,晉有將軍幹瓚、散騎常侍幹寶(新蔡人)。

一支南遷姑蘇寒山,融入吳,稱幹吳。邗雖爲吳滅,仍有幹人留居,“吳有幹隧之地,故多幹姓”。幹隧,是邗都之隧道,或曰邗溝——運河,“吳城邗,溝通江淮”。干將爲幹人之裔,鑄劍工藝精湛,犀利異常。越滅吳,幹吳轉爲幹越。南遷江西餘干的幹人與越人、越章人、揚越人融合,也成爲幹越。最後融入漢族。明代江西新干(淦)縣有幹姓,爲大族,如高淳教渝幹鳳,孝子幹顯思,康熙時貢生星子縣人幹特。幹人一支沒與越人結合,體格高大,稱爲贛巨人,居梟陽,今鄱陽縣西。贛人之後爲贛姓。

家族名人幹寶:晉代人。字令升。晉朝新蔡人。著名史學家,卓學博覽,好陰陽五行術數。元帝時,被朝庭召爲著作郎,編修國史。他著作的《晉記》,直而能婉,評爲良史。他編著的《搜神記》被評爲"鬼之董狐"。此外,他還著有《春秋左氏義外傳》和《注周易周官》等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