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中考作文 > 精選春節中考作文3篇

精選春節中考作文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中考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春節中考作文3篇

春節中考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每到這時候,外來打工者都急急忙忙的收拾行李,拿着一年的工資,心中暖洋洋的,預備回家和親人團聚。我們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長的誇獎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潔白的雪花紛紛揚揚的從天空中落下,像給節日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真是瑞雪兆豐年啊!我興高采烈的和奶奶去街上買東西,街道上一夜之間彷彿變了個樣。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家家戶戶的門上貼着“倒福”、對聯,還掛着紅燈籠。到處洋溢着喜慶、祥和的氣氛,這真是新年新春新氣象!

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到了,我們一家人都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桌上的飯也比平時豐富多了,雞鴨魚肉、各種蔬菜樣樣俱全。在一聲聲互賀中,在一片片歡笑中,《春節聯歡晚會》伴隨着歡快的旋律拉開了帷幕,我們邊吃邊欣賞晚會。晚會的節目很出色:優美動聽的歌曲引人入勝,風趣幽默的小品逗得人開懷大笑,高人一籌的魔術令人難以置信……看得我眼花繚亂。“噹噹噹……”隨着新年鐘聲的敲響,煙花爆竹便齊鳴起來。我和爸爸拿出早已預備好的煙花。點燃了煙花筒,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彈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煙花彷彿是一朵漂亮的蓮花在天空中展開了花瓣。這時,無數顆煙花彈一同從煙花筒中噴發,它們像無數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閃而過……天空中還閃爍着其他的煙花,它們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條條瀑布……看得我目不暇接。一聲聲震耳的爆竹,一朵朵光線四射的煙花,把天空點綴的燦爛無比,此時的場面,讓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今年這個春節真令我難以忘懷,我希望這一年的好運一直陪伴在我身邊,也希望在這一年中,我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春節中考作文 篇2

一進入臘月,我的`家鄉就進入了過年的狀態,豬殺起來了,購起年貨來了,大街上人頭攢動起來了,好不熱鬧。黃瓜、青菜、蘿蔔,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身價都翻了幾番。

村裏村外,家家戶戶,鄰里街坊,都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活躍來了。臘月二十三,掃房子,掃去一年的灰塵,乾乾淨淨迎接新年的到來;臘月二十五,家家都爭着蒸麪食。在我的眼裏,那冒着熱氣的鍋永遠充滿了誘惑。那只有在過年才能見到的發糕、饅頭,嵌着紅紅的棗,散發着誘人的香味,讓我不知流了多少口水。今年,媽媽蒸了三屜饅頭,我在上面用紅豆、黃豆、綠豆雕琢了一番,有像太陽的,有像小老虎的,個個活靈活現,可愛極了。媽媽還做成魚一樣的饅頭,預示連年有餘。

風裏帶來些熟悉的家鄉的氣息,混着蒸饃味兒,都在冰寒徹骨的空氣裏醞釀。雪靜悄悄地從天空降落,柔柔的,白白的。馬路上,田地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走着,笑着,踩兩腳雪,打幾回雪仗,堆幾個雪人,滾幾個雪球。手紅彤彤的,雪軟綿綿的。

不錯的,瑞雪兆豐年。絲絲寒意,阻擋不了股股暖流在心間盪漾。

在家鄉,大年三十貼對聯是件傳統而又隆重的事情。構思對聯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媽媽出示內容,我執筆,我家的對聯出籠了,上聯是“迎新春笑接四季鴻運”,下聯是“慶佳節喜納八面祥風”,橫批是“飽蘸憧憬,蘊含希冀”。媽媽說春聯是對新的一年的祝福,是人們祈求在新的一年裏快樂幸福,我們把內心的願望也寄寓在裏面了。貼春聯是我和爸爸最拿手的,我抹膠水,爸爸負責往門上貼,我在旁邊瞎指揮,一會兒說這邊高了,一會兒又說那裏低了,就像在表演“貼對聯秀”。爸爸還將“福”字倒貼在門上,邊貼着邊說着“福”到我家了。我們都笑了。

中午團圓飯、晚上年夜飯,這兩頓飯裏凝聚着不少父母的辛苦。吃完這些好吃的,彷彿是完成了一項使命,肚子裏滿是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瓊漿玉液。屋外,成千成百的鞭炮聲噼噼啪啪地響着,大大小小的孩子竄來竄去。煙花滿天是:雜樣兒,見過的,沒見過的,遍佈於空中像瑪瑙,像鑽石,還閃呀閃的。

家鄉的春節像一支彩筆,把村裏村外勾勒得更加絢麗多彩;家鄉的春節像一隻快樂的小鳥,讓家家戶戶充滿歡樂;家鄉的春節像一罈釅釅的老酒,讓人滴滴難捨。

春節中考作文 篇3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除夕之夜吃餃子也是傳統項目之一,百姓們經過一年的辛勤勞動,在歲末休息調整,辭舊迎新,歲歲年年,周而復始。百姓們的生活如此,已經形成了慣例,紫禁城裏的皇族們是否也遵從民間過春節的文化傳統,除夕之夜包餃子吃呢?

餃子是一種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食物,也是一種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說的是“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正是形象的表現出了餃子這種食品在中國人民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國人吃餃子的歷史是比較悠久的,據三國時期魏人張揖編著的(廣雅)中記載,當時已經出現類似的食物了,形如月牙,稱爲“餛飩”。到了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裏混着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一直延續下來,而混沌仍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一道非常重要的食品。大約到了唐代,“餃子”的形狀與現在的餃子已經基本沒什麼出入了,而吃法也以現在的吃法一模一樣了,即將煮好的餃子撈出來成在盤子裏。宋代時稱餃子爲“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除了上述稱法,元代時還稱餃子爲“扁食”,明代也沿用了這個說法,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到了清代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

在特殊的日子吃餃子代表着特殊的意義,多爲吉慶祥和的象徵。例如,民間長者過生日的前—天必吃餃子,稱之爲“子孫餑餑”,意在祝願福壽綿綿、子孫滿堂。青年人結婚.入洞房後也要先吃煮得半生的餃子。以祈祝早生貴子。除夕晚上。一家老少一起包餃子。待子時一到全家人—起吃餃子,取“歲更交子”之意。餃子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水煮的叫“水餃”,上屜蒸的叫“蒸餃”,在鐺中烙的叫“鍋貼”。可見,民間在喜慶、吉祥的日子有吃餃子的習慣,與民同慶的皇室也深受民間傳統文化的影響,在節慶之日吃餃子。

清代,餃子作爲一種喜慶的食物,配合節日的氛圍,形成了許多約定俗成的習俗,作爲國之表率的清代皇室自然要緊緊承襲傳統的民俗文化。

清代,皇帝大婚之時就要吃餃子。據(清宮述聞)中對同治皇帝大婚入洞房的情景有這樣的記載:“……皇上、皇后坐龍鳳喜牀,食子孫餑餑……至晚,皇上、皇后用長壽麪。”這裏面所說的“子孫餑餑”,就是餃子。

當然,每逢辭舊迎新之時,餃子是必不可少的,這不僅寓意“歲更交於”,更重要的是表示不忘祖宗。因爲在清朝入關之前,滿族就有過年吃凍餃子的生活習慣。

清代皇帝在除夕子時這一重要時刻,先要進行一系列的瞻拜儀式,然後再開始吃餃子。

皇帝的瞻拜活動,是在總管太監引導下進行的,本來沒有絕對嚴格的時間規定。但是,御膳房的廚役們對煮餃子的時間,必須要掌握得十分準確,皇帝一到昭仁殿,餃子就要出鍋,旋即端上膳桌。對此,時間的掌握就尤其重要,清宮規定,元旦前後,皇帝出門、入門,都要放紙炮作前導。御膳房根據炮聲的遠近,就可以推測出皇帝的行蹤。例如嘉慶四年除夕,當嘉慶帝在奉先殿行禮畢,下臺階時,膳房即開始煮餃子,他剛到昭仁殿,太監立刻傳:“送萬歲爺煮餑餑一品!”嘉慶坐穩後,首領太監捧進紅色雕漆飛龍宴盒一副,內置“三陽開泰”瓷碗兩件:一碗內裝素餡餃子6個,另一碗內有乾隆通寶、嘉慶通寶各一個。皇帝吃完餃子後,小太監用瓷碟盛餃子一個、紅薹一塊供在昭仁殿的小佛堂前,以示敬佛。而清宮的(膳食檔)中還記載了光緒過年吃肉餡餃子的情景;“正月初一,萬歲爺在養心殿進煮餑餑。第一次進豬肉長壽菜餡煮餑餑十三個;豬肉菠菜餡煮餑餑十三個。”

由於清官中有許多禮佛奉道之所,元旦日(春節)宮中講究吃素,餃子也必須是素餡的。因爲皇帝信佛,故而皇帝吃的餃子與敬佛的餃子要同一鍋煮出來,以求新的一年平安、素淨。素餡水餃以乾菜爲主,有長壽菜(馬齒莧)、金針菜、木耳。輔以素三鮮:蘑菇、筍絲、麥筋。用的膳桌、餐具也極爲講究,非同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