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和孩子聊《渡漢江》小學五年級作文

和孩子聊《渡漢江》小學五年級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渡漢江》,唐代宋之問的名作。近鄉情怯,不敢相問的複雜情緒孩子們能解得了嗎?在教學這首詩之前,曾有過一絲猶豫——要不要跳過去。然而,想試一試的念頭還是佔了上風。

和孩子聊《渡漢江》小學五年級作文

掛出小黑板,絕大多數孩子讀都讀不下來。嶺、斷、復、歷、怯,這幾個字孩子們不認識。於是一句句邊帶着讀,邊標出平仄。我喜歡和孩子們一起給新詩標平仄的感覺,那種“知其所以然”“明其來處”的清明感,帶給孩子們的安然以及隨其生成的成就感是事先標好平仄不能帶來的,雖然那樣做會節省課堂時間。

幾遍下來,詩已混了七成熟,生字也認得七七八八。師生玩大小聲遊戲,男女對誦,分組賽誦,如此這般,詩已誦得流暢而自然。只是,孩子們一臉茫然的樣子讓我明白——其實,他們根本不懂詩的意思。詩意,還是要講講的。

如何講?以什麼形式講?當然,是故事。

“嶺外,是一個地方,有一年,宋之問在這個地方呆了好久。那裏很落後,交通不方便,和家裏斷絕了書信來往。”

“老師,他爲什麼不打電話?”清澈的眼睛一片迷惑不解。

“哦,孩子,那時還沒有電話呢!”

“那他一定很想收到家裏人的信,‘書’字很長。”聰慧的程卓妍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

“是啊。他在這裏呆了多久了?讀第二句。”

“經冬——復歷春——”很奇怪的,幾乎所有的孩子在誦“冬”字時,都微微地搖着頭,而在誦到“復”“歷”這兩個入聲字時,則慌不迭地點着頭。一句誦完,張博霖小聲說:“好長啊!”

小傢伙們看着他,都笑了。六歲左右,小小年紀,正是少不經事的時候,指望着他們體會與家人音書斷絕的痛苦,太難。然而,通過誦詩時平聲的拉長,他們還是明白了時間的久遠。這是讀詩做不到的。

“老師,怯是什麼意思?”坐在最後排的慄佳慧扯着嗓門問道。

“怯,就是怕。離家越近,詩人覺得心裏越害怕,知道爲什麼嗎?”本想把話題自然轉到下一句——不敢問來人。沒想到一年級的孩子根本不理會我的不停頓,堅定而自信地喊着:“他怕遇到壞人——”“壞人會騙他,會把他拐走。”“可以告訴警察。”

……

教室裏一下亂成了一鍋粥。

只有等待。在這種情況下,高聲鎮壓完全無用,不管你的聲音多大,想蓋過幾十個正拼命喊叫的孩子,完全不可能。

大約兩分鐘過後,“笑漸不聞聲漸歇”。

“來,孩子。”順手拉起身邊的程傑鑫,扶正他的肩頭,與我面對面。“你現在是宋之問,我是你家鄉的鄰居。你問我,‘我爸爸媽媽身體還好嗎?’”

“我爸爸媽媽身體還好嗎?”小傢伙照瓢畫葫蘆,擡了小臉問道。

“哦——你爸爸去年就死了,你媽媽的身體也不行了。”

教室裏一下子靜了,所有的孩子都愣住了。這個答案出乎他們的意料,一下子不能接受。

“你還想問什麼?有關家裏的。”

“房子,房子倒了沒?”王晨鈺的問話明顯帶着些遲疑。

“恩,倒了。”我慘忍地點點頭。她的眼神一下子暗淡了。

不能再演了。不必再聊了。那麼讀讀詩吧。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再誦後兩句,孩子們的聲音裏多了此滋味。滄桑?痛苦?思索?或許,這就是成長吧。

親愛的孩子們,詩中百味,你們有長長的一生去品去悟去思去想,今天,我們就聊到這兒吧。近鄉情怯背後的苦痛,我們淺嘗輒止。

後記:這幾日分外忙碌。但那日《渡漢江》一詩的教學在心頭徘徊不去。我知道,只有把它記下來,心,纔是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