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小學教師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教師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教師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教師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教師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1

作家鄒靜之在《女兒的作業》一文中感嘆:“女兒的作文幾乎是假話、假感想、假故事大全。”這可以說是多年來,學生作文“說大話空話廢話假話套話”,搞“五話”建設的一個縮影。筆者對這個棘手的問題作了一些思考:這是學校素質教育、作文教學的失敗,還是考試試題本身誘發學生“撒謊”,誰爲“五話” 作文買單?

首先教師患有“紅眼症”。面對作文教學,由於種種原因,很多教師缺乏明確的認識,語文教學課取代,作文課也很少對學生作文進行評講。這種淡化作文教學的理由不外以下內容:平時多講少講,多練少練,學生作文考試成績並無大差距;平時背一些範文,考時移花接木,套寫仿寫,照樣分不低;近年作文淡化文體,中招作文只要寫600字,管他內容如何,穩拿及格分;只要形式花哨就算創新,於是乎,一篇600字文章,前有題記,中有小標題,後有後記,這就是創新作文;只要指導學生把字寫得好看些,卷面乾淨些,字數多一些,就是一篇不錯的作文。

圍繞作文分值,權衡比重,教師的作文教學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如此下來,學生自然就不願在作文上浪費時間,胡編亂湊,作文缺乏真情也是情理之中的。葉聖陶先生在《作文論》中有“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後有所撰作”的論述,他強調作文要真實。而要做到這一點,廣大語文教師責無旁貸。

我們的教育是爲未來培養人才的,如果不在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青少年時期培養他們的“求真、誠信”精神,那麼,將來學生無論在何處就業工作,都不會被人信任。因此,作文教學應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基本素質和技能之外,着重進行誠信教育,人格教育,以寫作淨化學生的心靈,用作文完美個人的品格。讓撰寫作文的過程,成爲健全人格,提升思想,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歌頌誠信,反對虛僞的育人觀。最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其次,學生患有“營養不良”症。無暇走進社會生活,缺乏閱讀寫作訓練,導致學生與外界“絕緣”。“巧生難爲無材之文”在考試指揮棒下,學生生活限制在學校與家庭這個有限的空間裏,尤其是學校生活,僅限於教室、寢室、食堂一線。學生失去了感受社會、感受生活的許多機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學校沒有雙休日、節假日,成天生活在書山題海之中,學生雙眼緊盯“分數”毫無心思去感悟、體驗生活。更令人扼腕長嘆的是,不少學校爲了抓教學質量、抓升學率、抓安全教育,取消了正常的社會實踐活動,就連教材上的《寫作與口語交際》部分也成了可有可無的內容。這樣學生整天在教師、教室、教材的樊籬裏打轉轉,山水田園、民風地理不在他們的生活之中,不會寫真事、抒真情、說真話,也合乎情理。至於閱讀寫作訓練,情形更不容樂觀。圖書設備等“硬件”且不說,真正讀整本名著的學生也是鳳毛麟角。由於時間緊迫,即使有閱讀興趣的同學,課外也很少涉文寫作,即使是課本上的文章,他們一般也很難讀幾遍,“課堂不聞讀書聲”早已司空見慣。有的學生雖然在課後也閱讀一點東西,但只限於自己喜歡的,如作文選、故事會之類的。這樣的`閱讀很難開闊學生視野,要想讓學生寫出富有創意,富有靈性的大氣文章,真是難。

可見,開闊學生的視野應是對症下藥的良方。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真實、深厚的材料,不說那些不可經驗,浮游無着的話,不取那些油滑、輕薄、卑鄙的寫作態度。指導學生學習課文中名家作文與做人,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從生活的土壤裏汲取作文的養料,積累創作的素材,豐富個人的積累。有事可敘,有景可描,有情可抒,做文章時纔會文思泉涌,情真意切。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學生說假話,作假文,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鬆等問題,作文亦如此,葉聖陶說過:“作文的源頭是生活”,“我們要把生活作文結合起來,多多練習,作自己要作的題。”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則似溪水,泉源豐盈不竭,溪水自會暢流不息。因此,要引導學生用一顆“求真”之心,融入社會,迴歸自然。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把握時代的脈搏,尋覓真、善、美,從而萌發寫作的衝動,生髮出具有共鳴效應的強烈情感,並忠實地訴諸筆端。

最後,說說作文評價。其實,學生這種“五話”的現象由來已久。抄襲、複製、搬套、掛羊頭賣狗肉……從平常作文訓練到決定人生的考場作文,都能找到影子,且呈愈演愈烈之勢。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跟社會上流行的某些不良風氣有關,更重要的一面在於作文教學上的評價失當有關。我們有些教師不管學生喜不喜歡寫作文,有無話可說,有無事可敘,有無情可抒,只是專注於讓學生按一定的“評分標準”模式機械地構思、立意、佈局、謀篇、行文。寫“保險文”,得“穩當分”不是從人的情感角度評價指導作文,而是從應試的角度定框框。教師對學生作文評價太低,鼓勵少,批評多,多數學生失去作文興趣。筆者調查,某班60本作文中,教師對學生評價太低的佔42%,批評的佔46%,鼓勵的僅佔12%。同時,不少教師對學生作文一味求穩,不許有風險,只憑自己的好惡批判作文,難怪學生就只能亂寫一些文句來應付了事。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作文教學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是有着自己的思想和靈性的人!作文是培養學生美好道德品質,塑造學生高尚人格情操的重要途徑與手段,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思想、人格教育,是德育的重要載體!我想,這纔是根治作文“說大話空話廢話假話套話”的良藥。

小學教師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2

學生怕寫作文,老師怕教作文,這是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尷尬的現狀。學生怕寫作文,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他們常常無話可寫或者有話寫不出來。如何引導學生樂於寫作,善於表達,這是當前作文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帶着這兩個問題,7月28日,我有幸參加了“臨沂沂水魅力課堂”閱讀與作文教學研討會,聆聽了支玉恆老先生、張紅老師的作文課、及他們的作文講座。

我深深被支老先生高超嫺熟的教學技藝、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打動:課堂上,在師生輕鬆平和的交流中,學生的習作情感在不斷升溫,習作的視野在逐漸開闊。寬鬆、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僅讓聽課教師如沐春風,更令人震撼的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那富有情趣和靈性的言語表達,那輕鬆習作、享受作文的情感流露,就連這幫孩子們的語文老師都連聲驚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平時相比真是判若兩人。”是什麼原因使原本沉悶的作文教學在支老師的演繹下而熠熠生輝?是什麼原因使日常作文課上擠話編話,畏寫煩寫的學生暢所欲言,樂寫善寫了呢?又是什麼原因使學生在支老先生的課堂上能享受着成功的喜悅呢?走進支老師的課堂教學,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堂習作教學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幅生活畫面——師生同經歷、互促進、共享受的課堂教學生活。

一、專心進入情境,激活習作情感。

真切的生活體驗是小學生習作的源泉。在支老師的作文教學課上,我們可以發現,習作的內容則是指向於學生的生活。教學中,教師通過各種手段不斷地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點燃學生言語表達的熱情。巧妙地將學生引入習作情景,使學生言語表達的需求在模擬的生活情境裏自然地生髮出來。在四年級習作《作文要寫具體》的教學中,支老師和學生進行交流後讓學生想象老師拿話筒像不像明星?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總結出6點支老先生不像明星以後支老先生告訴孩子們會作文了。然後交給方法概括介紹、具體描述。接着支老師讓學生練習說一段話用上今天天氣真熱啊!形容天熱分別從哪些地方形容?有的.學生回答動植物、有的說天空、太陽、大地;有的說人······支老師相機予以指導,讓學生把想出來的句子寫到黑板上。再讓學生每一組選二三句寫一寫天熱的具體表現。支老先生看孩子們把天熱的方法學會後又讓孩子們寫一些天冷、天氣真舒服的作文。學生由最初的想哪說哪,逐漸到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來寫天氣。教得無痕,學得有趣。怎樣培養小學生的習作情感,使他們的習作富有靈性和個性?支老師以他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要蹲下來看孩子。蹲下來,教師的教學視野才能和孩子的生活視野交匯;蹲下來,教師才能細緻地體察到孩子的心靈世界,纔能有效地激活他們的生活經驗,從而真正開啓他們習作情感的閘門。

二、營造寬鬆的氛圍,喚醒習作意識。

在支老師的課上,我們能真切的感受到學生並不是一上來就能說會寫,就想說善寫的。甚至還有學生上課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最不喜歡做的事就是寫作文。但是兩節課下來,我們從學生的習作中,更從他課的表現中感受到了他們的變化。看着學生興致勃勃地朗讀着自己的習作,聽着課堂上不時爆發出的舒心的笑聲,我們探尋到了支老師習作教學藝術的的精髓所在——營造寬鬆的氛圍,喚醒習作意識。

爲了喚醒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自我意識,支老師的幽默、寬容,舒緩了學生對作文的緊張心境;他淵博的學識和細緻的指導降低了學生的爲難情緒。在學生的眼裏,支老師和他們有着太多太多的相似;他們切身體悟到支老師上的作文課對他們的口味。正是這種感受使他們在支老師的課上真正放開了自己,他們暢所欲言,盡情地釋放着自己。正是因爲支老師在教學中喚醒了學生的自我意識,所以才呈現出這種鮮活、靈動的教學生活。

營造寬鬆的氛圍,喚醒習作意識,還表現在於老師的習作評價上。他總是儘可能地讓大多數學生在衆人面前高聲朗讀自己的習作;他總是以即時評點的方式對學生的習作予以有效的指導;他總是身體力行地引導學生要學會欣賞自己和他人的習作。支老師特別重視搭建習作交流、欣賞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展示着自我,超越着自我,他們不僅感受到了作文的樂趣,更體味到了成長的快樂。

整堂作文課,集指導、習作、講評於一體,課堂情感真摯,氣氛濃烈,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意猶未盡,充分體現了支老師幽默風趣、開放有序、以讀爲本、重在參與、點撥智慧、享受教學的行課風格。學生不僅學到了習作的方法,激發了情感,激活了思維,培養了習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體驗了習作的歡愉,成功的歡愉,增強了作文的信心,從學會作文中去學會做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向支老先生學習,學習他的“實、巧、活”的教學風格,先進的教學經驗和管理方法,一步一個腳印的去教好自己的學生,走好自己的路,隨時學習隨時進步,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的補充能量,多讀一本好書,多聽一堂好課,多寫一些反思,增加積累,開拓視野,淨化心靈,把教育徹底的放在第一位。

小學教師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3

一、思索作文現狀,漫畫激發興趣

作文,是小學生的難題,也是許多語文教師教學的難點。一直以來,語文教師總在不斷地研究作文教學的最佳方法,也用過一些具有創意的特色教法,小學作文教學的改革稱得上百花齊放,異彩紛呈。但重寫法指導、輕內容選擇仍然是常犯的毛病,由此而帶來小學生怕作文仍是當前小學作文中的一大突出問題。一提起寫作文,學生們常常覺得無話可說,要麼憑空虛構,胡編亂造,寫出來的作文空洞無物,沒有真情實感;要麼仿照別人的優秀作文,出現“千題一試,幹人一面”的現象;實在沒辦法,乾脆就抄襲作文書上的作品。學生把作文視爲語文學習中的“攔路虎”。

確實,“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經歷,哪來的感受呢?我們平時在指導學生觀察事物時,只侷限於對外在客觀事物的觀察,而不強調同時要關注與之對應的學生的心靈感受,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失。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要求教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視爲教學的核心,要求學生張揚個性,對社會、對人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能用自己的思想認識生活、思考生活、表現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情境漫畫以其表現手法形象、生動、詼諧、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受到學生們的普遍喜歡。現在的孩子從小學甚至幼兒園起,就從電視、畫報等媒介中接觸了大量漫畫。兒童情境漫畫更是集幽默與諷刺於一身,以特定的畫面來揭示豐富的思想內涵,深受兒童喜愛。

二、慧眼關注生活,自由傾吐表達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應注重學科間的滲透和融合,打破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壁壘,淡化學科的界限,淡化知識的分類,注重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個性。於是,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情境,鼓勵學生髮現生活,挖掘生活,鼓勵學生敢於真實地表達自己個性化的思想,鼓勵學生用筆畫下生活中的樂與趣,用筆寫下漫畫中的情和意,用童心用慧眼話漫畫。

於是,我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自由傾訴表達。遇有不懂的問題,可以請教家長,可以查閱資料,可以實地考察……如寫《那是污染》這組漫畫作品時,學生考察了城區煙囪排放出的廢氣,明白了這是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在家長的陪同下,他們觀察了居民區的垃圾箱,發現確有不少人爲少走幾步路,而把垃圾倒在箱外,造成生活區的污染;留心周圍生活中的人,有的滿嘴穢語,於是學生畫出了語言污染甚於環境污染,得出了人的素質低下是造成一切污染的根源。鄧一純小朋友寫出了漫畫《到底哪有病》讀後感:“看完這幅漫畫,我的心裏很難過。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從這幅漫畫中得到啓示:讓我們每個人都能講文明,懂禮貌。讓我們每個人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口腔’也健康。讓文明禮儀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這是多麼富有個性的見解。可見,只要給學生自由傾訴的空間,學生的悟性靈性就會自然地釋放出來。是啊,陶先生說得好:“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裏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三、鼓勵漫畫作文,放飛純真童心

其實用漫畫寫作文,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國在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曾數次考過漫畫作文題,最早的出現考題在1948年南京金陵大學新生入學國文試卷上。

由此可見,漫畫源於生活,是生活場景的縮影,是作文創作的源泉。在開展漫畫情境作文前,有不少同學常常說:“我天天在生活着,卻沒有什麼生活的發現。”而漫畫情境作文使學生克服了自己思想上的`貧血症,那一幅幅漫畫時時在提示着:怎樣發現生活的真諦;怎樣揭示生活的內涵。因此,在漫畫作文中,必須運用聯想的法寶,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想象。於是,在作文前,我首先創設情境,精選貼近學生生活的“漫畫”,讓學生去讀畫,如漫畫《大貓死了》《魚兒也打着傘》《釣魚》等,描繪的是一幅幅河水被污染的畫面。學生讀畫後認識到,殺死大貓的真正凶手,不是污水中的死魚,而是排放污水的工廠主人——人類;由於人們不斷向河水中丟棄廢物,魚兒也只好打起傘來,小心地保護自己;垂釣者釣上來的不是一條魚,而是水中的破鞋襪。形象、直觀且富有童趣的環保漫畫,使學生通過觀察頓悟,比起教師單純地進行生態道德說教更具感染力、說服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情境作文讀畫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也使學生受到了環保教育,做到作文教學、生態教育兩相顧。通過創設情境有效地引導,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出現了《給貓兒子過生日》《美人魚的新職業》《到底哪兒有病》《大自然的憤怒》《書包減肥記》《如此“討水”》等一批具有生活氣息的小作文。

小學教師作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4

參加了這次作文教學培訓,我真是受益匪淺。通過這次培訓,我更進一步瞭解了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自己教學工作中的不足。作爲語文教師,不是隻懂一些語文理論知識就行,我們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這樣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滲透到學生身上。而且語文教師還要具備較高的藝術鑑賞能力和藝術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引導學生髮現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導其去感受,去創造美。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教師要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注入。在工作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這使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加強學習不僅僅只專業方面,要擴充到各個領域,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學的需要,還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二、提高思想認識,淨化靈魂。

我們不能把教師當成了一種謀生的職業。可通過這次走進的課堂,感嘆於他們思維的敏捷,語言的風趣豐滿,獨特的教育視角,健康樂觀的人生觀,豐富的教育經驗……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絃,觸及到我思想的深處,這次學習,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充電機會。

三、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爲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瞭解社會,瞭解生活,瞭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裏,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讚美生活,纔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因爲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接觸的。教師應組織學生經常開展有趣的班隊活動,帶學生參觀遊覽,領略大自然無限的風光;走進社會,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體驗並關注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繫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爲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纔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四、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並隨時評獎。因爲小學生正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記憶是智慧的倉庫,小學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就會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興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我在教學中還很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書。我常利用積累時間來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激發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們規定每個學生必須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日記、觀後感、評論人物時事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副教書育人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