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清明時節作文(集合15篇)

清明時節作文(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時節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時節作文(集合15篇)

清明時節作文1

快清明瞭,天公像是懂世人的心,沉着臉在哭泣。

這雨下了一天了,窗外灰濛濛的,是那種悽悽沉沉的感覺。那是塊黑色花崗岩的墓碑,正面是描金的父母名諱,後面鐫刻着我擬的碑文:早年曆盡艱辛磨難,勤勞儉樸;膝下三女四男,傾盡汗水無私將其養育成人;母辛勞成疾,未待燃得柴草回報,過早仙逝;父晚年得享天倫之樂。泣立此碑,恩德永銘。這是20xx年爲父母合葬而立。當時選墓地時是看好了墓園的自然生態。山坡上遠望去有些樹木狼林,近觀坡頂上還保留着一片林地,登頂眺望遠處一彎湖水,也許是風水寶地吧。而現今坡頂上的林地早已擴建成了墓地,父母墓碑旁的那棵比大碗口還粗的松樹也不見了,緊貼着墓碑的背後已修起了與墓碑一樣高的臺階,上面是後院鄰居的門前過道,爲父母所立的墓誌銘被遮得無法看到,這兩年去掃墓時總覺得心裏塞着什麼東西悶悶的黯然,好在遠處的那灣湖水猶在。

其實那幾行簡單得墓誌銘看不看到又如何呢?父母恩情僅那幾十個漢字就可以概括的嗎?我知道,從離別那刻起我們爲父母能做的一切都畫上了句號,我們慢慢走出了悲哀,我們開始思念、追憶,追憶着流年裏的往事。這是心裏的銘記,永遠磨不去的記憶,真正的恩德永銘。每年的清明前十幾天就開始準備,年復一年就像去和久別的父母團聚,一種心裏的寄託與安慰,也是一種傳承。俗話說: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這是國人的`傳統,傳承是必要的。春節在海南時見一祠堂新帖的對聯,祖恩蔭千秋;宗德澤萬代只十個字道盡了對先輩的感恩戴德,意義之幽深一目瞭然。

前日女兒在QQ裏和我說,清明她和丈夫與我一同去掃墓,我只說了倆個字好啊,心裏卻着實覺的安慰。女兒懂得先輩的恩德,在感恩,在弘揚血濃於水的故事,在傳承着民族的孝悌觀,這種傳承是永恆的美德,應如春日的山花,在和暖的陽光下絢麗綻放、蔓延開來。外面的雨還在淅瀝瀝的下着,此時我倒覺得輕鬆了許多,彷彿是在去年掃墓歸來途中,彎彎的山路旁盡是盛開的桃花......

清明時節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路童遙指杏花春。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後來因爲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就這樣清明這個節日代代相傳至今。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又是踏青掃墓的節日了,我們將懷着怎樣的心情去祭奠我們的先輩呢?莫非幾分沉痛與懷念吧。

從小到大,我們無不是在親人的愛撫中成長,他們給了我們充滿快樂與溫馨的童年,我們離不開他們。可如今我們學業正忙,少有回家,與親人相處的時間與以前相比簡直太少了,況且他們大多數都身處異鄉它地,在那裏工作,很少回家,一年也許只有一兩次團聚的時候,又怎能不惹得我們心生孤單,勾起我們心中對他們的思念呢?清明時節倍思親大概就是這些時候吧。

暮然回首先人歷程,他們是懷着多麼堅強的意志才度過艱難的.歲月,傳承至今,而我們又怎能不對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肅然起敬呢?在帶給我們幸福生活後,他們遠離我們而去,而現在他們過得好嗎?我們無從得知。唯獨帶着他們的意願一起奮鬥,在每年的清明爲他們掃墓,祭奠他們,以此來緩解心中的思念,撫慰心中的沉痛。

孔子說:“逝者如斯。”時間的流逝就像水流一樣快,又爲何我的思念不絕如縷,一直縈繞心頭難以斷絕呢?這悲痛的日子何時才得以終結,大概永遠不會把,每個人都是生活在這樣的日子當中,永遠不會改變。

“年年掃祭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然而逝者已去不可追,每一次掃墓,都是對我們的一次深刻反省,珍惜眼前親人,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時來悔恨,爲時晚矣。

親愛的朋友們請珍惜我們眼前的親人吧!

清明時節作文3

微微清風,吹來清明的悠悠寂寥,今年,要懷着怎樣的心,去祭掃。

幼時,爺爺對我:“烈士的心是炙熱的,感動這一代又一代的子孫。”

我問爺爺:“烈士是什麼。”

爺爺說:“烈士是爲我們開闢光明大道的人,是無畏的英雄。”

哦,烈士是英雄……我默唸着。

直到我上了小學,去祭掃烈士墓時,是夏天,烈日炎炎麼,可烈士會怎麼面對呢?無畏麼。可我明明是拖着沉重的腳步,一步也不想再走了。耳邊又迴盪起爺爺的話語:“當烈士倒下時,不會再站起來,因爲不可能站起來,只要有能力站着,就不會倒下。這是烈士的信念!”我想,這是怎樣沉重,揹負着信念的壓力。我硬挺着來到烈士碑前,耀眼的太陽照在烈士碑上,很莊嚴,很莊嚴的……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耳邊傳來的是教師鏗鏘有力的致辭,我的心也忽然間沉重了,是烈士的威懾力麼?

不是的。是它們的那熾熱的心感染着我,多少年長眠在地下,它的信念感染着我,不屈的信念,寧死不屈的信念啊!於是我的心,在惆悵之中盪漾了……

又是清明,我們循着歷代鴻山人的足跡走到了現在。

今年,我已升入了初中,再次去掃墓時,又是懷着別樣的心啊,帶來的'是別樣的蒼茫,也少了些沉重。

我想起了我的小舅,那樸實善良的小舅,它一生沒做過壞事,我捨不得它,也離不開它。

可它偏偏就走了,走得那麼幹脆,走得那麼坦然,我還有那麼多的話沒對它講。

母親告訴我,不能在外婆面前哭,怕它傷心。我在角落裏哭,但哭得越傷心,就越難忘記,或許我永遠都不能忘記。

今年,我打算追逐春天,拋開一切沉重的往事。

我要追逐烈士的腳步,學會無畏,學會堅強。既然我忘不了它,就面對它,不怕傷心,不怕沉淪,因爲去面對,就不會退縮,就要學會勇敢,象烈士那樣無畏,今年,我要開開心心過清明,就去迎接耀眼的光,接受屬於我的光明大道,活出不一樣的我。

今年的清明,我要活出生命,活出精彩,活出屬於我的人生!

清明時節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清明節的由來與風俗告訴吧!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關於清明節還有一個傳說呢: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爲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爲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爲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爲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衆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爲”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爲清明節。

清明時節作文5

傳統清明時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祭祀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祭祀。

爲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爲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祭祀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祭祀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祭祀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住了。整個世界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爲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祭祀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爲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時節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吟誦着杜牧的清明古詩,我便想起了家鄉的清明節。

星期六,老爸一大早就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跟我一唱一合,害得老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老爸媽媽的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老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

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爲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惹的禍,那是我六歲時,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老爸媽媽,我老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裏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的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

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着老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老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纔對得起父母”

最後,老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跟酒,把酒倒到小茶杯裏,然後倒到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着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老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嘗着老爸的“清明果”體味着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作文7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爲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爲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這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這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似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這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似凝住了。整個世界似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爲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爲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時節作文8

唐代詩人杜牧有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就是陽光正好,完全掃去啦冬日所殘留的那一份寒意。

一大家子從各地歸來,手拎大包小包的在田間小道上穿梭,去履行一年一次的特殊看望。

“姐姐,這個花好香哦!”稚嫩的童音響起,我不由放慢啦腳步,仔細欣賞起身旁這些平凡的小花來。細軟的金黃組成一朵,由細長的綠莖與主幹相連,一株就已"星光燦燦"。而此時,成千上萬株的油菜花相互重疊交錯,如一條華被鋪蓋在地上,厚卻輕盈。“嗯,這個叫油菜花,蜜蜂可以採來釀蜜,籽還可以榨出我們平常吃的菜油……”伴着鼻間清香,我爲這個從城市歸來的弟弟科普起自己爲數不多的常識。

不知不覺間,目的地已然到達。點蠟燭,斟酒,放爆竹,燒紙錢,再是跪拜。老一輩們熟練地操作這些流程,我望着碑上那張略帶笑意的照片,卻不禁出神。

“太太,我又回來看你啦。這已經是第三次啦吧。”

曾經我也對田中的油菜花充滿啦好奇,太太就這麼帶着我在田埂上閒逛,他不太利索的腿腳無法跟上我的步伐,只好扯着嗓子提醒着我:“走慢點!小心前面的.石頭!那邊有河,不要走過去啦!”熟悉的提醒仍在耳畔迴響,可是,像當時一般故意弄得太太焦頭爛額卻已經變成啦奢望。

太太是十一月份走的。他一個人在家閒不住,稻田裏逛,結果不小心摔啦一跤,腦內出血。接到消息時太太還在醫院搶救,我卻不被允許去醫院,而是背上書包,開始一天的學習。

終究,迴天乏力,等到放學時,與太太已是陰陽永隔。回想起一個多星期前,太太還笑着與我揮手告別,卻是最後一面,我始終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現在,兩年多的時間過去啦,我漸漸習慣啦太太的不存在,只留下腦海中零星的記憶成爲懷念。

微風吹拂,帶來點點油菜花瓣的絲絲清香。在這個古今都爲之"斷魂"的節日裏,弟弟已經記不得太太,在一旁東扯西拉地探索這個新鮮的世界。而太太,你還好嗎?我很想你。

清明時節作文9

小雨淅淅瀝瀝地下着,給清晨增添了幾分朦朧和恬靜,清明的雨是特別的。

每逢四月,總是要去祭祖的,按照慣例,我們在這頗有幾分意境的細雨中出發了。

清明興許與雨是分不開的,也不知爲何,感受着冰涼的雨絲拂過我身上,我的心情莫名地沉重了幾分。

因爲是去祭祖,所以大家都顯得莊重,默默無言,唯有鬱鬱蔥蔥的`樹木中偶爾傳來幾聲悅耳婉轉的鳥鳴,此等美景,也是令人賞心悅目。

到了,來到老太的墓前,我們恭敬地將手中的黑白相框和花籃擺放在臺前,側身站開,默哀片刻。

柔和的風吹過,泛起幾絲涼意,更調動起我們哀傷的心情,老太在世時那帶着深深慈愛的笑容又一次浮現在我腦海之中……

“趕緊掃墓吧。”

也不知誰率先開了腔,先前凝的氣氛瞬間輕鬆了幾分,每個人拿一把掃把,在事先分配指定好的區域埋頭工作起來。

一年沒人來過,這裏積聚的枯枝落葉自然少不到哪去,我分配到的是一個較爲偏僻的區域,看到如此之多垃圾,委實不知從何下手。

“這麼多垃圾,得掃到什麼時候啊?”嘴上雖抱怨着,可還是不情不願的掃了起來。

“省省吧,有力氣說話,還不如早點把事情幹完。”我擡頭望向爸爸那邊,只見他一邊說着,手上絲毫不慢,那掃帚好像就長在他身上一樣,如臂使指,只一會兒功夫,大半垃圾已是堆在了一起,捲起一片塵埃。

我看得目瞪口呆,趕緊學着他的樣子埋頭與垃圾作着搏鬥,倒是幾個大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聊開了。

當最後一筐垃圾被清理掉時,我已是滿身大汗,雨早在不知什麼時候停了,太陽出來了,金黃的陽光溫暖地灑在我的身上。

該離開了,我依依不捨的回頭望的老太的照片,相片中的他彷彿又展開了那慈愛的笑容……

明年還會再來嗎?

我想會的。

清明時節作文10

父親母親帶着我,還有幾個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們,相約一起到武漢遊玩,我度過了了開心、快樂而有意義的三天假期,多想把這次旅遊看到的、聽到的事,講給老師和同學們呀!

飛機上,母親告訴我,武漢是湖北省的省會,就像我們西安是陝西省的省會一樣,是湖北省最重要、最大的城市。武漢中的“武”指的是武昌,“漢”指的是漢口和漢陽,這三個地方合稱爲“武漢三鎮”,它們共同組成了武漢這個城市。武漢位於我國的中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

到了武漢,不得不提的就是著名的黃鶴樓了,所以我們第一站就去了黃鶴樓。一路上我和小夥伴樂樂都在背誦我們學過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當我站在黃鶴樓上,真正親身體會到了這首詩的後兩句,遠遠的我看見了長江奔流,還看到了了江上的船隻和雄偉的武漢長江大橋,眼前的景色真是美呀!

母親說,李白的.這首詩還不是描寫黃鶴樓最著名的詩,最著名的是崔顥寫的《黃鶴樓》。果不其然,導遊阿姨就給我們唸了這首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四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據說李白第一次到黃鶴樓的時候,看到了這首詩寫得這麼好,自己都把筆擱下不敢題詩了。我也覺得這首詩寫得美極了,不一會兒我就把它全部背過了。在黃鶴樓邊上,我還看到了巨大的岳飛雕像,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啊!

於是我又把《滿江紅》背了一遍,叔叔阿姨們都誇我棒極了。

接下來的兩天,我們還到湖北省歷史博物館、歸元寺、戶部巷、漢口江灘等地方參觀遊玩,還坐船遊覽了美麗的東湖,同時品嚐了武漢很多鮮美的小吃,我真是開心極了。父親母親說,我現在長大了,很多歷史文化的地方都可以去遊覽,以後有時間會多多帶我出去玩,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我也決定,每到一個地方就把我的所見所聞寫下來,把有意義的事情記下來,彙集成我的小小旅遊紀念冊。

清明時節作文11

清明節離我們愈來愈近了,但往年綿綿的細雨和溼潤泥土的氣息卻在今年躲閃了。只是在清明節前一兩個星期零星的飄了幾滴。聽爺爺說,清明節那幾天是一定要下雨的,那時的我還不懂事,眨巴着大眼睛問爺爺爲什麼。爺爺說親人的靈魂在那天要回來看望家人,鬼魂是不能走幹路的,所以老天爺就好心在那幾天降下甘霖。

清明節,看着普照大地的豔陽想起了爺爺的話。今年雖然沒有下雨,但那灑滿大地的陽光不也代表了人們對已故親人的思念,是那麼明亮,那麼溫暖。走在陽光下,那麼愜意,舒服的彷彿兒時躺在爺爺懷中的感覺,就像是睡在了雲朵的牀上。耳邊又迴響起爺爺給我唱起的搖籃曲,就像是昨天響起的。爺爺總是在我睡覺時用他那扎忽忽的長滿鬍子的下顎碰我小小的臉蛋,總在這時我就會揮起小小的拳頭朝爺爺砸去,這時候,爺爺會微微笑的對我說:“小寶貝,好好睡覺,不要鬧了。”我還不依,撅起小嘴示*,爺爺揪揪我的小鼻子,“好啦,爺爺認輸了。”這時我才肯安靜入睡。“苗苗,快走啦,再不快點車上就沒有座位了!”遠方傳來了媽媽催促的.聲音。這時我才發現我與家人已經相差好大一段距離了。我們走到車站,就上車了。

陽光突然變得很刺眼,我站在爺爺的墓前,看到爺爺微笑的樣子,和那時一樣親切,一樣溫暖。我輕輕撫摸墓碑,就像當初爺爺親暱的動動我的臉蛋。不知道爺爺在天堂是否一切安好,是否還常常想用他那硬硬的鬍鬚碰碰那個小寶貝的臉蛋。“爺爺,今年沒有下雨,我知道您不能回來看小寶貝了,但我會等的,等到雨後的清明,哪怕是明年,後年,等爺爺在爲我唱起那動聽的搖籃曲”。人散盡了,沒有香火,只有在那風中搖曳的鮮花。

遠方,雲朵中爺爺在給我微笑,就像是童年我在爺爺懷中的微笑,溫暖,永記心中!

清明時節作文12

近幾日的天一直陰沉沉,傍晚的時候天空飄灑着細雨,綿綿的春雨隱喻着一份悽切的纏綿,若有若無,它滋潤了生者,滋生了懷念。 有人說:好人死了,老天爺總會下雨,奶奶無疑是個好人了。不堪忍受病痛的她,選擇在八月離開人世。正是盛夏時節八月,天卻下起了大雨。當我靜靜的守在奶奶的靈牀前,我無數次的感到奶奶在用手輕輕的撩開那潔白的牀單,要坐起來和她最疼愛的孫子說話,我一次次的猛然站起,怎麼也不願意相信奶奶就這樣走了,丟下愛她的親人…… 奶奶,斜斜的雨絲裏,我來到了您的靈堂前!今年,我只來此看一次。從前的日子,您在老家裏,我遠在泉州讀書,可現在,我究竟與您隔開了多遠?沒有答案。

而您,也永遠不可能告訴我……我們之間恍若隔世,陰差陽錯!如果那骨灰盒是您永恆的家,此刻我佇立在您的家門外,聽風聲呼呼地穿過耳膜,感受淚水嘩嘩地奔涌下來,淋溼了我的身體,也淋溼了這塊地。靈堂之上,您悄無聲息。以後,我只有盼望清明節在奶奶的靈堂和奶奶相見,訴說我那無盡的`思念。

看着奶奶孤零零的在靈堂和骨灰盒爲伴,奶奶的身影就這樣從我的生活中遠去了,只有思念留在我的心中……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天,我看到細如牛毛的春雨,人們焚燒紙錢的嫋嫋的青煙;聽到悲悲切切的哭泣聲,嘈雜的人語聲,我的心很沉很沉……清明節是活着的人緬懷故去親人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重聚,回首往昔,懷着對奶奶的思念之情。

迎春花開的時候,奶奶,您微笑了麼!春天來臨的時候,靈堂的有敬獻着鮮花。以前每當我走近靈堂的骨灰的時候,總有些怕。今天當我再次走近您,我心想:奶奶您在那裏,我怕啥?(奶奶的骨灰盒在第十層二一七號)。以後再走過這裏,心裏會一片坦然,是啊,有奶奶在這兒,我怕什麼。我今天在您身邊陪您來了,您應該不寂寞吧! 奶奶,您還那麼早起麼?您還是那樣早起鍛鍊身體嗎?奶奶,我又看見您笑了……奶奶……

清明時節作文13

今年的清明節來地真快啊!正如唐代詩人杜牧地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以前我總是以爲清明節很好,可以放假了,我就多麼想要清明節快一點到,終於清明節到了,可是那個時候一開始還玩地很好,一到了星期一就一直下大雨,下個不停,還得我們上學都成了個麻煩,從家裏到學校就已經溼了全身地一半,雨一下就是2個星期半了,還記得一次去上學地時候也是清明節後地最後一天下地雨了,那一天偏偏就下大雨又冷又颳風,我最不喜歡地下大雨時鞋子進水,一進水就很難受了。但下那麼大地雨也有好處和壞處。

雨地好處。現在中國有很多地國家都是缺水地,像我老家那樣,那裏地和都已經快乾枯了。那一年是過年,我回了老家一次,幾天後就很無聊就到爺爺地田地去看看,一看就嚇一跳,那裏地那條用來澆菜地河水就只能裝2個水桶那麼多了,不但是這裏還有被地地方也是這樣。一次我又和爺爺奶奶去他們種地新田地,我又看到了那些河都已經乾渴,就只有小小地水了。水都還是黑地。

我在老家也有半個月了,也應該回廣州了,在我沒回之前就下了一場大雨,第二天就回去了,但那些河也已經裝滿水了。加上現在又是清明節下了這麼多天地雨,老家那裏地河水也夠種田地地人用也用不完了。

雨水地壞處。清明一到,就下去了大雨,學生們上學就出問題,雨就不停地下着,人也只好撐着雨傘去上學,儘管帶了雨傘照樣也會被雨淋溼。而且雨下了這麼多天隨時隨地都會引起洪災,雨即有好處也有壞處,雨少下也不行,雨多下也不行,就像我家對面有條河,裏面養着很多魚,但河水都早被污染了,清明下雨那時,河水就漲起來了,那些魚也游上來了,那水越長越高,幸好人們及時處理了,才退出了危險。

清明雨上,我又學到不少知識。

清明時節作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到清明,我們總是會想起詩人杜牧的《清明》。年年如此。

清明時節雨紛紛

每年清明節,都伴隨着綿綿細雨,這雨似乎還來得正是時候,在這特殊的節日裏增添了一絲悲傷的情調。這也是個掃墓的時節,四月三日,村裏組織去掃墓,掃的是祖先的墓。那時還沒有下雨,天空還是多雲。祖先的.墳墓不比現在,很是簡陋,墳上不僅雜草叢生,就連墓碑上的字也看不太清,而且還有去年留下的蠟燭和盤子。想想也是,我們也只是一年來一次。旁邊的幾個伯伯把雜草拔了,用手抹出了空地,每家人都拿出紙錢讓孩子燒,希望祖先在天有靈能保佑孩子讀好書,將來可以有所成。雖然這只是迷信,但每個人的心都是真的。爬了好幾座山,掃了好幾座墓。差不多到了中午十二點才各自回家。下午的天色突然變暗了許多,下起了暴雨。想着,今年的雨不是綿綿細雨,而是傾盆大雨了呀。

清明時節想念多

四月四日,爸爸也回家了,早上我們去掃爺爺奶奶的墓。空氣清新但卻帶有絲絲涼意。首先是去爺爺的墓地,簡單的掃墓,敬香,燒紙錢。再是放煙花。再是去奶奶的墓地,路上想了想,記得爺爺是在我八歲的時候去世的,那時候太小,到了九歲十歲時還以爲爺爺纔去世,而奶奶是在我出生前去世的,心中也有一絲遺憾,別人從小就有爺爺奶奶的陪伴,而我卻只能在照片中知道奶奶長什麼樣,在朦朧的記憶中搜索爺爺的面容。到了奶奶的墓地,有點簡陋,而且也看不清墓碑上的字。一系列祭拜後,就回家了。這一整天都很想念爺爺奶奶。

清明沒有祭拜的

現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中我只有外婆一個了。外公兩年前去世了,那時候是上學期間,而且外公家在貴陽,離這很遠。只有爸爸媽媽去了,我沒去。不僅是我,爸爸媽媽也沒見到外公最後一面,心中倍感遺憾。我也沒能去掃掃外公的墓,心中有內疚。不過終有一天,我會去的。

清明走了,但我們思念已逝親人的心一直沒走。

清明時節作文15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接着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爲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好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着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着鋤頭,有的提着祭品,有的拿着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着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和媽媽忙着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許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開開心心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