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鄉情的作文(精選15篇)

鄉情的作文(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情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鄉情的作文(精選15篇)

鄉情的作文1

沒有青山碧水,沒有綠樹藍天,沒有名勝古蹟,沒有歷史淵源……唯有長年風沙相伴和乾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風和日麗的日子不到一百天!其餘的日子就在風沙裏穿行!

冬季儘管零下二十多度還是會有沙塵暴襲來,尤其春節期間家人團聚,走親訪友,連個好心情都沒有!風捲着沙,裹挾着鞭炮的煙塵,無孔不入的傷害着你,什麼新衣服,什麼貂皮,通通掛灰!春季一場風可以持續性刮一週,一個冬天小半年的細菌藉助風力肆意擴散,感冒的,生病的,醫院裏人滿爲患!夏季零上二十多度,草木蔥蘢,綠意盎然,真該美美的穿上裙子短褲,成爲炎熱夏天裏的一道風景線!可惜啊,風沙依舊遮面,出去一趟泥水混合物掛腮邊,想穿條裙子必須得天天沐浴淨身,否則胳膊腿都是灰塵!終於迎來金秋時節,老百姓忙碌了一大年,終於看到回報了!還沒等糧食進倉,一場風可以颳倒大部分成熟的`莊稼,莊稼的植株先匍匐地面,給秋收帶來了極大的不便!風沙無處不在,一年四季,如影隨形,噩夢般緊盯着你,哪裏有風哪裏有沙和垃圾!談什麼好心情?

土地貧瘠,樹木稀少,綠化意識淡薄,導致經常性的乾旱無雨,無雪!周邊城市街道都積滿了齊膝深的雨水,我們這裏到了八月初才下第一場透雨!整個冬季不下雪,而南方個別縣城天降大雪,竟然壓塌了候車亭的房頂,進而造成人員傷亡!我們這裏元旦過後纔開始真正飄雪!我愛你塞北的雪,這首歌應該改爲我愛你江南的雪了!這就是我的故鄉,貧窮落後偏僻的小縣城,各方面設施還不完善,得什麼大病都得去省城確診的小地方,怎麼說呢?不說了,想起來眼淚嘩嘩的!

曾經藉着出外學習,看病,旅遊的機會去了幾個地方,親身領略了山的偉岸,海的壯闊,體驗了熱帶雨林氣候的溼潤,溫帶草原氣候的清爽,也見識了大都市的繁華,世外桃源的幽靜,每一次出去的心情是迫切的,每一次停留的感覺是不適的,用不了幾天就想着還是回家吧!只要完成了出去的使命馬上就想回家,歸心似箭,恨不得身長翅膀腳生雲,飛回家鄉做故人!那一刻似乎忘了乾旱忘了風沙忘了所有的不是!只想飛回她的懷抱蜷縮一隅,感受她熟悉的氣息!我不知道這種感覺算不算鄉情,儘管處於她的懷抱偶有抱怨和不滿,也曾想着有機會就逃離,但卻自始至終根本沒有走出去!

生於斯長於斯或許還會迴歸她的懷抱融爲一體,這便是內心中最真切的感受!不滿,捨不得,眷戀,迴歸,便是我生活中全部!此生似乎註定與她爲伍!

鄉情的作文2

家鄉無疑有景色,有些儘管在外人看來很遜色,入不了他們的眼,但在當地人心中卻是鐫刻在心底的情感,也許只是一個多年的老胡同,也許只是一地院內的小菜畦。就像巷口的那條石板路,並不是很長,卻深深地印在我記憶裏。

春日裏的一切都那麼生機四溢。花木重生,蟲鳥復甦,同樣,人們也從渾渾噩噩中醒來,紛紛走出家門,這條石板路也活起來,石板表面的積雪早已融化,只剩下板縫中的些許殘雪;道旁空隙,悄然躍起了幾株幼苗,嫩芽隨風輕動;路旁牆面上的藤蔓冒出了嫩葉,給灰暗的牆面添了春意。不過,遊人的眼睛總是大意的,他們只關注那些有名的景色,經過這條日日相見的石板路便目不斜視地大步奔向前,只是一霎那便衝出了巷口,於是,屬於這條小巷的任何都重新歸入了春風。

小巷已經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夏季。夏天熱是必然的,人變得少了,一片寂靜。正值正午,藍得潔淨的天空忽然烏雲密佈,接着來了場小雨,雨點兒有節奏地打在石板上,“滴答,滴答”像一首清脆的叮噹曲,把地面洗刷得一塵不染,滋潤得青苔新鮮可愛,散發着江南的水氣,偶爾有幾個孩子提着小彩燈,“啪啪啪啪”踩着水嬉笑着打鬧着跑出小巷,剛被濺出水花的路面恢復了平靜。“滴答,滴答,滴答”……

石板路被火紅的秋季包圍了,出行的人又多了起來。小巷的傍晚最是唯美,太陽在雲層中露出了半張臉,衝着小巷調皮地只眨眼睛,遲遲不肯離去;路旁的木槿花爛漫如錦,牆上的.藤蔓換了一身紅裝,遠遠望去,像是畫家用濃彩重重畫了一筆;秋風習習,葉兒飛落了一地,踩上去沙沙作響;小巷旁的人家搬出小桌子,在落葉的芬芳下一邊吃着晚飯,一邊家長裏短。

冬天來了,雪花如柳絮輕飄,慢慢地,石板路上便積了層層白雪,讓人心生歡喜。木槿花已謝,葉子縮成一個個小球,只有那滿牆的藤蔓堅挺如故。孩子們的心思全在晶瑩剔透的白雪上,他們堆雪人、打雪仗,雪地裏打滾,水面上滑冰。盡興了,便搓搓凍紅的小手,繼續着永不厭煩的遊戲。直至傍晚,石板路在纔在大雪之下沉入了夢鄉。

可惜,石板路沒能一直陪着我們,如今的人們越來越追求效率,便把石板路換成了水泥路,壓抑得叫人喘不過氣。不過,我明白,雖然石板路永遠地離開了,但它卻在我心裏鋪成了一條小路,那暗暗的黛青色,慢慢地延伸到遠方,在我心間盪漾。

鄉情的作文3

大海碧波盪漾,波光粼粼,白翔的水鳥,掠翅海面。碧藍的大海連着湛藍的天空,這就是我的故鄉,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

盛夏時節你如果沒有趕過海,就不算一個地道的大連人。大連的孩子們是要征服大海的,一排排海浪翻滾而來,孩子們勇敢地奔向大海,乘風破浪。人們在海里盡情地游泳,撲打着浪花,享受大海的清涼與愜意。那些三四歲的小孩子,就更可愛了!他們坐在沙灘上,玩着那些小小的石子,大海涌上岸邊,他們被海浪撲得前仰後合。浪花走後,他們用肥嘟嘟的小手拍打着浪花,惹得浪花再次撲來。人們玩累後,就在沙灘上的帳篷下吃上熱乎乎的海鮮燒烤,補給能量後再次擁抱於大海。

舅舅帶着我和弟弟去趕海,看着沙灘上的小水坑冒着隱隱約約的白泡,就知道有好多寄居蟹寶寶在等着我們呢!我們就地蹲下,左手拿着鏟子,右手扶着水桶。哪有小泡就挖哪裏,不僅收穫了很多寄居蟹,連小螃蟹都捉了好幾只!弟弟很調皮,連在水中玩耍的幾條小魚也不放過,憑藉他敏銳的直覺,不一會就能捉到好幾只。今天晚上真是滿載而歸。

五月,正是槐花盛開的季節,微風拂過,整座城市都飄着香甜的.味道。每到這時,姥姥都會給我包我最愛的槐花包子。姥姥站於廚房前,薄薄的後背微微前傾。左掌心握着一塊肥碩的麪皮,等待與槐花來一場地老天荒的約會。她的手輕微一動,筷子一挑,一鬆一抽,一團餡心已坐在麪皮上,再放上喲紅油潤的豬肉,槐花與豬肉好似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她輕拉麪皮,用熟練的手,包好;一隻大包子如大肥豬一樣躺於姥姥的掌心,姥姥脣角翹起,如弦同一汪笑容,如蓄着一池清水。“差不多就行了,不用包那麼多了!”姥爺說。“一年也就這麼幾天,槐花正當時多包點,給外孫女解解饞。”風聽了笑着,攜着一袋槐香,傾倒下來,立於門外。我也笑了,恍然間看到陽光攜着一小朵槐花,棲於姥姥的額角,甜甜的,吸一口,醉了。

大連的冬天是一個冰雪世界,白茫茫一片,像童話裏的城堡。一排排冰糖葫蘆,披着金黃的外衣,羞怯怯地映着雪光。爺爺拎起一個專門爲我做的,有六粒山楂呢!我像一匹小鹿般拿着冰糖葫蘆飛奔出去,向小夥伴們炫耀。看着小夥伴們目光灼灼的饞樣,爺爺給了他們一人一支。這些小夥伴們都恨不得當我爺爺的親孫子,親孫女!白色的雪地,嫋嫋哈氣兒,一串串冰糖葫蘆,曾是最美的味道,曾是記憶中最亮的星辰……

記憶中的大連,是六月飽含果汁的一顆顆的,晶瑩剔透的大櫻桃;是長山島上礁石邊朵朵巨大的浪花;是味道鮮美的海腸水餃;是燕窩嶺山崖上紅豔豔的映山紅;更是人民廣場上颯爽英姿的女騎警……這些點點滴滴,構成我記憶深處的故鄉情懷。

鄉情的作文4

我是東北人,初來南京,最不喜歡的就是南方的冬天。總覺得沒有家鄉的冬天那麼有滋有味。 這冬若是在北方,那可就別具風味了。 說起家鄉的冬天,那就不能不提起那滿眼的冰雪。那冰雪給我們一種特殊的滿足感——是的,沒有雪,那還能叫冬天嗎?當雪精靈飄然而至時,她們如羽毛般漫天飛舞,落在樹上,房屋上,菜地上,河流上,更落在每個東北人的心上:又一個冬天來了! 不到一頓飯的工夫。地上就積了一層。這時,孩子們就會歡叫着,衝出家門,跳躍奔跑在雪地裏,似乎這美麗的冬天就是屬於我們這些孩子的。小時侯,我總是和小夥伴一起堆雪人,打雪仗,那時力氣小,堆一天也還是一堆雪,可我們仍會在雪裏瘋玩一天。漸漸長大了,有時我會靜靜地坐在窗臺邊,默默地看着雪簌簌地下着,看着雪慢慢地將山川大地裝點成銀色;有時也會走出屋子,仰起頭感受雪花落在臉上的那種涼沁沁的感覺,伸出雙手去接着那晶瑩透剔的雪花,看着她在我手心慢慢融化。家鄉的雪啊,那才叫夠味! 說起家鄉的冬天,還不能不提起那酸菜豬肉湯。

取來酸菜,搞一點肥豬肉(那瘦肉我們是不要的,肥肉也不吃,只是借味),放一點調料,一鍋北方最有特色的菜就做好了。若是從前,就是一家人圍坐在火炕上,喝着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酸菜湯,那才叫舒坦。現在哪,如果是在老家,我想我們一家在這個冬天,一定是坐在溫暖如春的屋子裏,吃着媽媽做的酸菜湯,看着窗外美麗的雪景,聊着我們喜愛的話題呢! 可這南方的冬天,一沒雪,二沒那酸菜湯,再加上屋裏又不供暖,坐在屋裏瑟瑟發抖。 這樣一想,我更懷念我的家鄉了,還有那讓我魂牽夢繞的冬天了! 家鄉的冬天 家鄉的冬天是很冷的,每天氣溫都在零下二十幾度.刺骨的寒風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疼.有時呼呼的`西北風會把外面的枯枝敗葉吹得到處亂跑,還有那可惡的垃圾會被風吹的掛在樹枝上.當然,如果下雪時,這裏就會別有一翻景象了. 你看,鵝毛般的大雪會從彤雲密佈的空中不住的下,不一會兒,整個世界就變成了雪白的。雪落在松樹上,松樹穿上了雪白的外衣;雪落到麥田裏,給麥田寶寶蓋上了一層層棉被;雪落在馬路 上,給馬路鋪了一條長地毯;落到了人們的頭上,就像慈愛的母親給他們織了一頂又一頂帽子……雪不斷地往下落,我們小孩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玩耍起來:打雪仗、滾雪球、堆雪人…… 這就是家鄉的冬天,雖然有點冷,但下雪很美!

鄉情的作文5

每次踏上回家鄉的路,我都有一縷說不出的快活感。透過車窗的縫隙,時而吹進來的風,爲我吹掉煩惱。似乎有一種飛躍感,把我的心牽扯到綏陽鎮。我撩開窗簾,盡情的欣賞那無邊無際的美景。望去,即是一片綠的海洋:綠色的田地,綠色的莊稼,還有那綠色的樹,相依在山的懷抱中。車又往前行駛了一段路程,路旁站了一排蒼勁的鬆,似那屹立不倒的戰士,忠誠的保衛祖國,我的心中泛起一陣熱潮。想到我們軍訓時,穿的橄欖綠軍裝,多自信啊,那時的我們充滿了笑容。可現在坐在車上的我,卻變得煩躁起來,我厭倦了這種無聊、空虛的生活。我再次透過窗子看景色,看到的是離我們很近的山有的地方堆滿了大石頭,有的地方則是綠草如茵。漸漸地,我看到不遠處有些平房,煙囪裏時而冒出縷縷炊煙,我的心跳開始加速,我知道,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家鄉。近了,近了!車駛過了一座橋,我看到的是拔地而起的樓房。多美的小鎮啊!

我下了車,被妹妹接到綏林一小,我欣賞着小畫廊裏的畫。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家鄉孩子的才藝——把家鄉的特產黑木耳塗上五彩繽紛的顏料,粘在紙上再略加修飾,便成了一副很好的藝術作品:牡丹花開;把樺樹皮剪成各種形狀,再粘上些棉花,又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製作。來到綏林一小的教室裏,映入眼簾的是精緻的課桌椅,牆上更是有漂亮的粘貼畫,現代教學的設備也是應有盡有,吹進來風時,會帶來花的芳香,令人無比舒爽。呆在這樣的教室裏學習,真是愉快。參觀了學校後,我又來到妹妹家。小區裏花草盡是,芬芳撲鼻。踏着大理石的臺階,我上了樓,妹妹的家裏整整潔潔,我迫不及待的躺在舒適的`牀上,美美的睡上了一覺。待我醒來時,已經是吃午飯的時間了,一桌子的美味令誰看了都會饞涎欲滴,桌上更是有家鄉的野菜,還帶着泥土的芬芳。吃過飯後,我隨姑姑來到家鄉的西山區,又是一片片的綠;山上的莊稼正在生長,小路的旁邊有着坐坐矮房。山腳下不遠處的一條小河,最令我難忘,它是大河的一條支流,與那條綏陽鎮內的大河相比,截然不同。說來也怪,所有的河流都是往東流的,可綏陽鎮內的大河卻是往西流,看那滔滔河水向西流去,我卻被衝昏了頭腦,它是要到哪呢?茫茫之中,我又來到了曙村園區的大姑姥家。姑姥家靠山,早上能聽到清脆悅耳的鳥叫聲,宛如美妙的音符打動了我的心,我頓時清醒起來,錄下了這動聽美妙的旋律。每天傍晚,我最愛去的地方就是綏林文化宮廣場,那裏有很多孩子在滑旱冰,就像只只飛翔的小鳥,翱翔在藍天。一天下午,我有幸在廣場觀看到了職工運動會,開幕前,我又看到了那些熟悉的身影:號隊、管樂隊、小鼓隊、大鼓隊~我再也無心去觀看,只是回憶着……

時間晚了,我不得不又上了回家的車,回到了那個真正屬於我的家。

鄉情的作文6

我是從老家長大的,大概待了三年左右。就算回到了城市,人家一提起家,我第一反應還是那有些破舊的老房子。

我的家鄉並沒有“甲天下”的美景,甚至很平凡,但對於那時小小的我,那兒,便是人間的絕世美景。我最喜歡的是家鄉黃昏的時候:太陽是那麼火紅,像個“塗了番茄醬的蛋黃”——小時候我總是如此認爲。太陽把家鄉每個地方都映上了淡淡的紅色。此刻的家鄉是寧靜的,只是偶爾回傳來幾聲餓肚子的狗的叫聲,倒也無傷大雅。吃完飯後的我總是要出來看看風景的.,彷彿已經成了我的習慣。我站在家門口,看着黃昏下的家鄉,就好像是在看一幅意境優美的鄉村風景畫。我這一看,就非得看到晚上——夜晚微涼的風吹的我打了一個哆嗦,我纔會彷彿似夢非夢般的攏攏被風吹開的外套,慢慢地走回家中。

在我們那兒,只要你上午或下午去街上看看,定會看到許許多多的人們走來走去的——他們的“串門”時間到啦!這是他們每天必做的事情。要是有人來我奶奶家“串門”吶,我爺爺肯定會連忙給人家倒上茶水,待那人客氣地接過來後,爺爺會滿足地笑一笑,然後端起自己的茶杯和人家一起喝。如果爺爺是“行動派”的,那奶奶就是“動嘴派”的了。奶奶纔不會管自己杯子裏已經快要涼了的茶呢,她經常拉着人家扯東扯西,聊一些村裏發生的有趣事情,直到說累了,奶奶纔會想起被她冷落好久的茶,端起來一飲而盡,之後呢——繼續聊!

到了我三四歲的時候,就被爸爸媽媽接回城市生活了。直到現在,我一個月能回家鄉的次數只用一隻手就能數過來。我在慢慢成長改變,故鄉也跟着我在改變……

以前爺爺奶奶住的是土屋,很危險的,現在已經有了厚厚的磚牆了。以前的家呢,已經淪爲廢土了。

現在爸爸開車帶着我和媽媽會家鄉的時候,還是經常走錯——總是下意識地開往那條凹凸不平的土路。有一次,又走錯了路,爸爸突然指着不遠處的電線杆感嘆道:“看見那個電線杆了嗎?那兒啊,你奶奶家屋旁的電線杆啊,以前感覺從路口到你奶奶家好遠的,現在看起來,倒也是誇張了。”我看向那兒去,已經都擠在一塊的土屋早已不見蹤影。以前感覺那麼小的地方,原來有這麼大。那是我全部的童年啊,現在已經成爲了一片荒野。

以前脆弱的泥土已經被堅硬的磚頭替代,而我,也不再是以前那個脆弱的小孩,我已經成長爲了一個堅強的女孩了啊。

但是,誰不想念小時候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呢?誰不想念那充滿着情的家鄉呢?

鄉情的作文7

鄉情是一杯濃濃的酒,裏面醞釀着我對家鄉的熱情;鄉情是一股清澈的泉水,裏面每一滴泉水都包含着我對家家鄉的思念;鄉情是一個金黃的太陽,裏面有我對家鄉熾熱和不捨的情感。但對我來說,鄉情就像一碗茶菜,裏面“香氣騰騰”那麼惹人喜愛。

我的家鄉在汕尾市海豐縣,因爲那裏臨革命聖地高潭鎮,既有崇山峻嶺,也有青山綠水,並素以小吃衆多和海鮮多產聞名。說起海豐的小吃就不得不提其中的代表—一碗人見人愛的菜茶。

我年幼時和家人一起來到海豐探親。我一踏進舅公家的大門,舅公和親戚們就雙手捧着菜茶,呵呵笑的迎接我們,並示意請吃菜茶。當時我還不知道這碗東西叫什麼名字,我便問媽媽。媽媽說:“這是爆米花。”我還當真了,竟不知媽媽是隨便回答我,把菜茶錯叫成爆米花。因爲菜茶的成份裏有一種名叫爆谷的食材,吃起它來香香脆脆的,口感有點兒像爆米花,我當然信以爲真,以爲這就是正宗的'爆米花。

汕尾市的菜茶又稱壯丁茶、男丁茶、丁茶。菜茶原來屬於節日食品,海豐地區年初十至十三統稱傳統意義的“開丁”,意味着添丁的意思,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煮菜茶,來宴請親朋好友,烘托節日的喜廣氣氛。隨時間的推進,菜茶深入人心,慢慢就演變成一味地道的風味小吃,也成了海豐人家中的待客方式。而在我們家,就叫“迎客茶”,我們一回老家,必定要吃這碗“迎客茶”。吃起來,味道不濃不淡,而是一股鄉情味兒;口感不鹹不甜;而是一股清淡又帶些香氣的口感兒。家鄉菜茶是把茶葉、芝麻、薄荷葉等放進擂鉢,用木棍擂成糊狀、再加上適量的上湯混和備用,然後把魷魚絲、臘肉、蝦米爆香等,平鋪到炒好的米絲、芹菜、香菇、生菜、白菜、荷蘭豆的菜盤上,等到吃的時候,把盤子裏的菜餚添到小碗中,加入湯汁,撒上炒米、花生仁、香菜,如果你覺得不夠味可以再灑上一點胡椒粉,使味道更好。菜茶是吃不飽的,越吃越想吃,前提是你的肚子必須撐得下。在海豐縣,吃十多碗是常有的事。

我很少回過家鄉,腦海裏印象最深刻只有一次回過。不知是家鄉那邊重男輕女,可能不許我多來?也可能是由於時間關係,沒時間來?

家鄉的面貌總是會改的,但是,他們的習俗會一直保留着。我也一樣,家鄉的面貌忘記了,但我永遠會把菜茶放在心上。

這時,我好像聞到一股菜茶的味道,它離我越來越近,越近。

鄉情的作文8

身居鬧市,縈繞於耳際的總是小販們的吆喝聲和聲水馬龍的嘈雜聲,於是我時常夢見家鄉的小村那醉人的鄉韻,升騰起點滴鄉情。

我懷念家鄉的鳥啼蟬鳴青蛙唱,我懷念故鄉溪水的香醇滋味,我更懷念慈母喚子的柔情,鄰里間應答的善良。

夕陽漸落,暮色蒼茫。靜靜地凝視着眼前一切,那種美呀,能讓人醉倒在地,想與腳下的土地融爲一體,終生守望在那裏,這是鄉村的黃昏。

河邊,出現了一個放牛的人,幾乎每天這個時候,都要出現在河邊,這彷彿是一條永遠不變的定理。他牽着一隻棕黑的老黃牛,後面伶俐地跟了個小牛犢。他那棕色的帽子,深藍色的土布小褂,千層底的黑鞋,瘦小的身材,和天邊柔和的光線一起,構成了一幅濃郁畫卷。

人人停止了一天的勞作。女人們開始喊叫貪玩的孩子回家,於是小村盪漾在呼喊聲中:“小華吃飯啦!”狗子回家呀!”此起此伏。顫悠悠,轉着彎,打着拍,像五線譜上的民俗小曲,充滿着疼愛,也含着淡淡的嗔怪和抱怨。

許多村落臨清溪而建,家鄉就有一條河。像舞帶一樣優美的藍色的河呀,這藍色的河給我的父老鄉親帶來多少豐收的歡欣,生活的喜悅和美好的憧憬啊!一年四季,故鄉的人們在這條河裏淘米、洗菜、洗衣,彎彎曲曲的河面上常盪漾着女人們銀鈴般的清脆的歌聲。每天朝暉初灑的.時候,姑娘們就拿着桶到河邊裝水。桶裏的水搖晃着鮮紅的太陽,閃光的小水滴似液化的火苗,伴着一個個窈窕的身影融進千家萬戶。不一會兒,甜甜的河水便變成米飯的馨香,在藍藍的炊煙裏嫋嫋升起,飄在河道上空,久久不散,那麼溫柔,那麼迷離,像一位多情的少女癡戀着這片土地。

小村偏僻,少有電影,更無娛樂場所,可村民自有消閒之法。許多人圍成一圈坐着,享受習習晚風,談《三國》說《水滸》,從遠近奇聞講到莊稼長勢和收成這時,誰家丟了東西,就會趁人多時找尋,當然不會挨個詢問,而是提氣凝神大聲吆喝“嘿”這一嗓子呀,底氣十足,能從村東傳到村西。“哎誰拿了我的船籬?””我那把釘耙不一會兒,就有人應和:“大媽我拿了,正不知是誰家的呢。”

發問的聲音如行雲流水,應對的聲音似小溪潺潺,皆連綿悠長,韻味十足,勝過戲劇唱腔。這聲音帶着泥土的質樸,挾着晚風的清處瀰漫開來,匯成淳厚,善良的古樸民風,如美酒佳釀,香飄十里,潤透樹木、泥土、橋、流水,潤透五臟六腑。於是,樹便挺立,土便淳厚,水便柔順,孩子們便品着這韻味,咂巴着嘴醉入夢鄉。

遠處,母親正在呼喚我,殷殷期望,任我走到天涯海角,也深深植根於心間。

如今,學業繁重,再也不能和家鄉的草木水土一起享受醉人的鄉韻了,但心中的那份情還在,是亙古不變的鄉情。

鄉情的作文9

尊敬的文友:

你好!很高興認識你!你看了我的信,我們有緣。最近可好?願你安然。

我想向你介紹我的家鄉,望你也有一顆愛家鄉的心。

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你肯定知道吧?我家鄉就在擁抱桂林的廣西。廣西很小,也許你就在不遠處,廣西也很大,能容下那麼多座山那麼多江河。

廣西有兩處“大風景”,讓我慢慢和你講述。

一處是我們城裏,白天的人們,忙忙碌碌,他們一身美麗出門,一臉滿足回家。夜晚時,江上飄蕩着豪邁的歌聲,一聲接着一聲,總是能撞擊到心靈深處,江水不願搶歌聲的風頭,安靜地當着聽衆,七八十的老人們散步着,照亮了公園。數最熱鬧的還是貫穿馬路的地下商城。地下商城可以說是地下街道,你肯定不知道,我們的街道也是有兩種,你可以感受到一種感覺:你在藍天底下逛街,我在你走的街道下瘋狂購物。那裏有許多帥哥靚女,也有在亮眼的燈光光下漫步的中年妻夫和年輕情侶。商城熱鬧,那廣場就人山人海,他們自玩自的,近乎忘我,跳廣場舞的大媽,拉二胡和唱民歌的大爺,還有摔跤摔得樂此不疲的小孩,最後是玩得如魚游水的青少年。他們都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裏,雖然有各種不同的音樂交雜在一起,但卻覺得格外的寧靜和舒心。

我曾無數次一個人出門享受城裏溫婉的風和溫暖的天。如果你坐高鐵來到我們縣城,對面聳立在綠山上一行話“平果人民歡迎您”觸動心絃。本身在異鄉的我回來時,催我淚下,我可愛的老鄉,一直在等我回來。

還有一處就是鄉下,可以算世外桃源。每個村都隔山隔水,擡眼望去,片片綠油油的稻田,樸實無華的農民們在其中穿梭。孩子們在河邊玩耍,有的在小溪裏抓螃蟹和青蛙。純真無邪的友情,沒有手機的破壞,沒有各種因素的.干擾,多麼難得可貴,鄉間可愛的小寶貝,你有沒有點動心想捏捏他笑的像傻子的臉蛋?

山間果園上的果子散發着誘人的甜香。夕陽落山,染紅了一片天,頓時裊裊炊煙,石山上的一抹抹翠綠也成了一道風采。天未亮,農民已經在路上,雞聲鳥叫,十分悅耳的鬧鐘。我總想,我吃那大米飯的栽種者,多麼偉大,有大米飯才吃得飽,我不會捱餓,北方吃麪的朋友對小麥也有別樣的感情吧?

我還未有那才華像古人吳均寫的《與朱元思書》裏那描寫景物的句子般,如此醉人,但願你有空來廣西看看,看看我也行。不知你的家鄉是怎樣的,我願聽你訴說你的鄉情,順便交個文友,你好,我來自廣西,那裏有我如畫的家鄉和如詩的老鄉。 致有緣的你: 歲月靜好安然。

鄉情的作文10

也許,我們在這個“灰濛濛”的小縣城居住得太久了,心中早已忘記了那一片美麗自然的田園風光。現在,還有誰會時常到流淌的小溪邊玩耍?還有誰會時常坐在田埂鬆軟的泥土上說笑?

我是一個不太喜歡喧鬧的人,每當離開了車聲擾擾的縣城,來到這悠閒寧靜的鄉村,頓時,我就會感到全身上下一陣輕鬆。

當我再次來到外婆家的時候,我聽見了家鄉的呼喚,當我夏日裏坐在樓頂上數星星、外婆給我扇着蒲扇的時候,或者回想起兒時在家鄉的往事的時候,我的心裏總是涌起一股熱情……

“美不美,鄉中水,親不親,故鄉人”,俗話這麼說。老家附近的小河上有一座吊橋,整個吊橋由無數塊木板和鋼索連接在一起,吊橋離水面有一些高度,走在上面,搖搖晃晃,很是刺激。橋下的河水潺潺流過,滋潤了一片土地,哺育着一方人民。

這裏的人們很是熱情,繞着街道走上一圈,就能遇見許多親朋好友,一張張忙碌的臉上都掛着笑容。每當這時,外婆總能和他們攀談上幾句,可能是許久不見的緣故,她們總是熱情地邀請我們到家裏做客,我們一一婉拒。若是答應了,他們定會拿出最好的東西並擺上一桌豐盛的菜餚來款待我們,恐怕沒有半天是走不了的。這就是他們的待客之道。

村外的田野裏,延綿曲折的小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稻田,種滿了青綠的'秧苗,錯落有致,遠遠望去,就像一張青翠的巨毯,平日裏勞作的農人行走的田埂把田地分成了一大塊一小塊的,讓這些綠色之間有了間隙,也因爲有了這些田埂,才能分得清田地的主人。我駐足於這一片稻田,感嘆於農民伯伯的辛勤和智慧。

來到外婆家屋後的園子裏,整齊的籬笆,不算大的菜地裏種了好幾種蔬菜,在外婆的精心呵護下,各種蔬菜長勢正好,蔬菜上的露珠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晶瑩透亮,小小的園子生機勃勃!摘下幾根黃瓜、茄子,再拔上幾棵白菜拿給外婆,不一會兒,幾道可口的菜餚便擺上了桌子。

夕陽西下,一朵朵或暗紅或淺粉的晚霞掛在天邊。池塘周圍瀰漫着淡淡清香,青蛙們則排成一列歡快地唱着歌,累了、倦了,它們就找個好地方歇息歇息。遠方炊煙裊裊升起,從田間吹來陣陣清風,輕輕地撫摸着我們的臉頰,吹過故鄉的這片土地。

故鄉,你就是那昏暗中的陽光,每當我孤獨失意的時候,總是會想起你,想起故鄉的親人,想起那一道道田埂和那一片片歡聲笑語,你讓我感受到濃濃的鄉情!

鄉情的作文11

好久好久沒回老家了,多少次你悄然入夢,多少次我對你魂牽夢縈,又有多少次情動至淚目……

嗚嗚……隨着一陣陣輪船的汽笛聲,船緩緩地靠岸了,我迫不及待地隨着人流踏上回家的路。家鄉的變化很大,碼頭附近的一景一物對我來說已經很陌生了,是啊,畢竟我離開老家很多年了。

昔日的小山已經被劈開,嶄新的馬路彎曲着一直延伸至遠方,我放棄了乘車,只想沿着這似曾相識的馬路尋找我的家。哦,到了,我曾經那樣熟悉的家依舊在那山坡上,石頭牆巋然不動,小時的我,對這石頭牆總是覺得很驚奇,沒有一絲水泥和石灰,淨是些大小不一的石塊,竟能壘得如此錯落有致。

推開生鏽的鐵門,我拾級而上,院子依舊很寬敞,在綠綠的樹蔭下灑下跳躍的光芒。那口缸,泛着亮光的缸面出現在我的視線中,缸不高,剛及我的大腿處,通體黑褐色,暗沉而不單調,缸口如一個大大的圓,上面還如記憶中的那樣蓋着木板……我用手輕輕摩挲着缸口,童年的往事涌上心頭。

小時候的我很調皮,看到水就像看到了親孃,會玩得忘乎所以。那口缸一直放在院子裏,那是外婆盛水的容器,每當下雨,每當去半山腰取水,就會把清冽的水倒在水缸裏,那些水在缸裏跳躍,盪漾,在陽光下閃爍點點金光。

年幼的我常常被吸引住,於是就和弟弟在院子裏圍着缸玩鬧,拿來水瓢,趴在缸沿,伸長手臂,滿滿地舀起一瓢清清的`水來,就和弟弟嬉戲玩耍,我潑出水花,弟弟灑出水滴,院子裏都是我們的笑聲,我們還在水泥地上畫畫,用水作畫,水泥地滋滋地響,彷彿在位我們鼓掌,八十多歲的阿太笑盈盈地站在一旁,看着我們鬧,聽着我們笑。

突然,只聽“咣噹”一聲響,鉛皮做的水瓢掉入缸底了,我一下子衝過去,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彎下腰,拼命想要把水瓢撈上來,整個人都狠命地了趴上去,還沒等我出聲,我就掉入缸底和水瓢作伴了,嚇得弟弟邊哭邊大聲喊救命救命……

童年的記憶就這樣一幕一幕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我倚在院子的欄杆旁,環視着院子裏的一切,在淚眼婆娑中,彷彿看到了兒時的自己,繫着小肚兜,愜意地躺在竹躺椅上,數着滿天繁星,阿太在一旁悠閒地搖着蒲扇教我學說家鄉話……

一切恍若就在眼前,但往事不再。雖然我在老家蝦峙生活的時間並不長,雖然年邁而和藹的阿太已經不在了,但是對親人濃濃的愛,對家深深的依戀,對家鄉依依的情愫已經深深地紮根於我的心中,蝦峙就是我的家,永遠是。

如今的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童年那些在老家生活的美好而跌跌撞撞的回憶,將永遠珍藏在我的內心,慢慢沉澱、沉澱……

鄉情的作文12

家鄉,聽上去是那麼親切,它就是默默立在我身後的靠山,是我飢餓時的飯菜,是我生病時的膏藥,是我心靈最深處的溫暖。家鄉的食物,曾餵養我長大,它是那樣的香甜,我最喜歡的就是家鄉的豆腐和板鴨。

家鄉的豆腐

我們家鄉的'豆腐十分好吃,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爲天”我對這句話非常讚許,一塊普通的豆腐能做幾道菜,十道、二十道?可在我的家鄉,廚師們卻像變戲法似的把普通的豆腐做出了兩百多道菜。例如百花豆腐、繡球豆腐等。各種各樣的新鮮水豆腐被烹製成不同造型,色調、口味的豆腐菜餚,看在眼裏,造型奇特,吃在嘴裏,麻辣酸爽,各有風味。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麻婆豆腐。讓我給你們介紹一下吧,要有一塊上好的豆腐,就必須要有精湛的製作技術,我家鄉的豆腐都是自家做的。首先把泡了一晚上的黃豆放到機器裏打碎,磨成豆漿,找一塊乾淨的大棉布。放在大一點的盆上,將豆漿隔篩網到入棉布中,過濾出豆渣,再把豆漿放到鍋裏,慢慢熬。將內酯液到入鍋中,迅速展開,蓋上鍋蓋悶十多分鐘,舀到模具中,用水盆壓在上面,壓三十分鐘,豆腐就做好了。就可以製作麻婆豆腐了。首先把豆腐切好,五花肉切末,往鍋裏倒油,炒肉沫,炒好備用。再往鍋中放油,放豆瓣醬,倒入溫水,放調料,煮一會兒,放肉沫,再放豆腐,最後放水澱粉,攪勻。煮好後,放入盤中,這樣,美味的麻婆豆腐就做好,因爲我們家鄉豆腐很出名,故有“豆腐之鄉”之稱。

家鄉的板鴨

在我的家鄉不僅有好吃的豆腐,還有美味的板鴨。這個製作過程十分艱辛。做板鴨要選上好的鴨子,太瘦的不行,太小的不行,鴨愈肥愈好。並以未生蛋和未換毛者最佳。首先殺鴨退毛,去除內臟,從胸脯開始洗,再吊起滴乾水分。接着給鴨擦鹽,把鹽放在鍋中炒幹,並加入少許茴香,炒至水蒸氣後,取出磨細,用鹽均勻地抹在鴨子上,抹完後,放在抽缸中,經鹽漬12個小時後取出,用棍子撐開肚子,使肚子的鹽水全部流出,這稱爲扣滷。然後再疊於缸中,經8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扣滷。扣滷後,再放一次調料,然後置於缸中漬十小時,中間翻一次。鴨子出缸後吊起滴乾鹽水,用兩根竹子架成十字形撐在鴨腹中,壓成板形,晾乾水分,最後用穀草引火,撒上糠殼,待初燒青煙散去,將鴨子反覆薰烘至金黃色。這樣,板鴨就製作好了,是不是很想吃啊?歡迎來到我的家品嚐!

這就是我家鄉的美食,十分美味可口,美味的豆腐,可口的板鴨伴隨着我成長,家鄉,這個在別人眼裏是普通的地方,在我眼裏是最美的地方,我愛我的家鄉

鄉情的作文13

旭日東昇,一條河流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流向我的家鄉。那漫山的白樺樹被硬生生地劈成兩半,中間流淌着明亮的河水。河水緩慢而平靜的流着,其中有我訴不完的鄉情。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給遼闊的大地灑下一片光輝,山間的那條河流也被照得發亮,映稱得兩岸的白樺樹更加筆直翠綠。遠遠望去,彷彿是那高空上的陽光流入了這山間,寧靜而溫暖。

我對這條河流的記憶得從外婆說起,媽媽口中的外婆是村中最年長也是最有威望的人,可偏偏在別人面前不苟言笑的外婆竟會像個孩童般依賴敬畏着這條河流。我曾問過外婆原因,外婆深深的看了我一眼,用她低緩的聲音講道:“小時候的你纔來到家鄉,身上起滿了紅點,一直沒有散去反而越長越多,疼得你大哭,找了許多方法都不見好轉,我當時急壞了,最後你猜你是怎麼好的?”我搖搖頭,一臉急切地望着外婆,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外婆蒼老的臉上又浮現出了一絲溫柔,說:“是水,家鄉的水治癒了你。你之所以起紅點,是“水土不服”。當你喝下家鄉的水時,你才成了一個真正的家鄉的人。家鄉的水是會養人的,它養育着每一個家鄉的人,它是我們的母親,治癒着我們的傷痛。”從那時起,我便同外婆一般對這條河流懷着深深的敬意和眷念。

家鄉的這條河流是我童年時玩耍的天堂。我常常坐在河中的那幾塊大石上,看着河水從石頭旁邊經過,偶爾可以從清澈的河水中看到幾條魚兒在水中嬉戲。我總會情不自禁的將手伸進水中,想抓住這些頑皮的魚兒,最後只會讓平靜的'河面蕩起一層層波浪。有時我會跟着村中幾個同齡的孩子在河邊玩耍。水性好的孩子便會利落地躍入水中打水仗,歡快熱鬧的氣氛渲染了整條河流。他們的泳姿算不上優美靈活,而他們卻擁有着在這最自然的環境中孕育出的最具生機和活力的泳姿,散發着野性的魅力。文靜的孩子便會和我在河邊尋找稱意的石子向河中擲去,而石子便會在水中輕盈地翻身,最後落在河的對岸。而水中只剩下那一圈圈的波紋,向遠方散去,在我的心中交映迴旋。

而後因爲學習的原因,我來到了城市。隨着時間的流逝我忘了很多事。可腦海中的那條河流從未消散,那清澈的映稱着陽光的河水中,有我最美好最純真的童年回憶,有村莊孩童最樸實最純潔的情感,還有那大自然中最天然最無瑕的野性氣息。這樣綿延的河流,叫我怎能忘記?

從我喝下那條河流中的河水時,我便是一個真正的家鄉人。漂泊在外的遊子無論身處何方,都不會忘記那孕育自己的家鄉。我雖身在遠方,但內心卻流淌着一條潺潺的河流,心中的鄉情在其中流淌,正如家鄉的那條河流一般,永不枯竭。

鄉情的作文14

故鄉似水,透過種種屏障頑強且不可斷絕地流過來,滲進腳下的土地裏,且於腳下長出不明的蔓系來。

我的故鄉在溫馨的白石小鎮,連着樂清樂成,隔着兩座半環形的山、兩條河、纏繞交錯的路、近千畝田、如美術線條般交織的小溪。一片說不準的天空把兩個地方分出了東南西北,拉扯成了遙遠。

千萬盞燈,幻化千萬個千萬不同的夜,有多少多少的人熙熙攘攘推推擠擠在不同的街上,其中零零落落也有我在白石小村的鄰鄰舍舍吧。這些都林林總總算是我在一片天下對於故鄉的瞭解和……有與我相同情感的人不計其數,但不知怎麼的……唯有和我同一山同一水的人才進地去我腦中主體清晰的故鄉,聽得見故鄉略帶渴求的呼告:不要走得太遠。

不是遊子眷戀故鄉,像極了是故鄉渴慕着歸來的遊子,那些是從百萬裏外帶來的氣味,與故鄉的香---還或是“鄉”,我道不明瞭。兩相混合在一起,另添新趣,但怎麼說還是那個“故”於往事卻不斷考驗我們的熟悉的故鄉。我們應將故鄉照亮。故鄉的太陽蓬蓽着衝動,像即刻飛過的'鳥吸引了我們的好奇。又像鞭子策打驅趕我們,讓我們有力氣奔去,刺着我們不要回頭,沒有故客的故鄉卻如同鬚髮花白的老翁——只記得這一點了,別的溶解在記憶的墨水裏。老翁只說:不要走得太遠。

故鄉只是那禾田,那外公瘦弱的身形。和水田。水田裏有鶴和鷗,麻雀貪食種子,一如故鄉貪食我們的心,一如我們貪食故鄉的土地,只要故鄉挖去我們的心做報酬---真的嗎?故鄉從未走遠,不勝羸弱的我們從未離開過我們,是在某一片肌膚處烙下印痕——真的嗎?故鄉的情景,是無法忘卻的,哪怕你忘了那錦繡五彩的水墨畫會在何處,無妨。開始想吧,想吧,使勁想吧,你想到的便是故鄉,也許是突然尋到的版畫或水彩畫吧。故鄉頃刻間成了一個狹小的衚衕,又可以摺疊成更爲狹小的空間,以至於只佔用腦部很小的一片土地,像豆芽一樣倔強的挺起來……莫不是要開花?故鄉的花早已開過了,故鄉的風揩來的故鄉的種子細密細密,播種在血液裏,長出——永遠也不會,長出的根莖。故鄉不會冷卻,它永不熄滅。

故鄉是棺材安置的地方,即使你走得太遠了。走吧,走遠些——吧!故鄉的塵土會安撫你---我一樣的靈魂,一樣地在棺材裏長眠。

故鄉的希冀只是你——我,不要走得太遠……這或許是與生俱來的“詛咒”或“葬歌”——“藏”在深處的歌罷……

鄉情的作文15

外婆今年67歲,1969年下鄉到德宏當知青的時候,剛滿18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年輕時的外婆,高挑的個子,一條粗黑的麻花辮在胸前盪來盪去,白淨的臉上,一對又大又雙的眼睛,眼窩有點深,在德宏遮放壩託寨子那可是數一數二的漂亮。

那時候的知青都是住在當地傣族人家裏,房東被稱爲東家。外婆的東家三代同堂,外婆和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東家對外婆很好,當家的老咩巴(傣語“大媽”的意思)心疼外婆小小年紀背井離鄉,經常給外婆做好吃的,還教給外婆很多幹農活的技巧和經驗。外婆好學、肯幹,能吃苦,很快就贏得了大家的喜愛,寨子裏的人都親切地喊她“姐小向”(傣語“小向姑娘”的意思)。

作爲城裏長大的孩子,外婆在當地也鬧過不少的笑話。有一次,寨子裏通知第二天的勞動是收菠蘿,一大早,外婆和幾個知青,各自扛了一把鋤頭早早出門,興沖沖地往山坡上去,一路上。遇到的老老少少都喜滋滋地掩着嘴看着她們笑。直到上了山,在鄉親們一片爽朗的笑聲裏,外婆她們才發現菠蘿原來長在地面上,需要的不是鋤頭,而是砍刀。

外婆在寨子裏一待就是三年,學會了犁地、插秧、打穀子,學會了劈柴、擔水和做飯。因爲喜愛這方水土,捨不得離開,於是放棄了返回昆明的機會,留在了德宏芒市這座邊陲小城。這一留就是三十年。三十年來,外婆把自己看作是德宏人,把德宏當作第二故鄉,她學習傣語,和純樸、善良、熱情的傣族人做朋友;她流連這裏的`山山水水,癡迷傣族的飲食、民風和民俗。她和當地人一起,用辛勤的勞動建設着心愛的家鄉,鐫刻着屬於自己的印記,用自己的大半輩子,見證了傣鄉翻天覆地的變遷與發展。離開農村的外婆,常常回壩託寨子看望原來的東家,而東家也經常到外婆芒市城裏的家來竄門,這樣的往來一直持續到外婆退休後回昆明。

回到昆明的外婆,常常回憶留在傣鄉的美好時光和青蔥歲月,想念傣鄉的綠水青山和天高雲淡,懷念傣鄉人純樸的笑臉和簡單的生活。她總說,在最艱難的日子裏,是可親的傣鄉人,以最樸素的情感,接納着她們這羣五穀不分、四體不勤的城裏孩子,讓她們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不再孤單;讓她們在想家的時候,感受到家的溫暖。

點評:小作者用細膩的筆觸、靈動的文字、生動的細節,爲我們展現了外婆在傣鄉的知青歲月,明快的節奏和接地氣的語言,使得外婆與傣家人的情誼躍然紙上,令人動容,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