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月是故鄉明作文(合集15篇)

月是故鄉明作文(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月是故鄉明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月是故鄉明作文(合集15篇)

月是故鄉明作文1

鄉情多半是遊子的專利,正如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遠去了故鄉的山高水長,登上異地的高臺,空留“長歌當泣,遠望當歸”的惆悵。人,是離不了自己的根的。即使身在千里,靈魂中仍有一根剪不斷的紅繩,牽着熟悉的鄉土,扯着故鄉的清音。

那些守候在故土的,或許會捧來他山之石稱讚一番,或許會無意間哼一曲異域小調,甚至崇洋地大放厥詞,但,不可改變的是他們骨子裏的傳統精髓,受之於父母,潤之於故鄉的山水。人總是毫不自察地口是心非,誰會相信看慣了鄉景,聽慣了鄉音的鄉人竟會死心塌地移情別戀?

月是故鄉明,酒惟舊時醇。

如今,浩浩蕩蕩的中華傳統文化依然以它滄桑千年的霸氣佔據着炎黃子孫的思想與精神之境。那《詩經》中的一灣碧水依然映着天空的色彩,那唐宋的明月依然撩動着國人的心扉。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怎可能不爲之動情?只是“久居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罷了,我們已融進了這種文化中,不辨物與我。

然而,與文化的渾然一體固然美好,但切勿把這種融入之境轉化爲審美的疲勞甚至思維的麻木。

西方的巨浪拍來,玫瑰比蒹葭更豔;異域的長風吹過,火雞比鳳凰更香。沉浸在西方的節日裏,我們忘記了自己的'名字,“炎黃子孫”、“華夏傳人”、抑或是一羣“追逐時尚的人?”

其實,過洋節只不過是人們藉此娛樂,商家藉此發財的一種手段。曲終人散時,人們畢竟還是要把靡爛的玫瑰和只剩骨頭的火雞扔在垃圾筒裏;說得唧哩瓜啦的英語法語德語日語,畢竟沒有睡夢裏迸出的家鄉話來得貼心。追逐“時尚”的人們,你們且歌且舞吧!踏出異域的舞池,你們依舊割不斷傳統文化的根!

被傳統文化浸大的我,也曾厭倦了那“之乎者也”的長篇大論,更曾在古琴曲中昏昏欲睡,但當我踏出國門,強烈的民族歸屬感又會使我深沉地眷戀着我們的傳統文化。當我在異國的街頭尋到了堂堂正正的方塊字,當我在康河上聽到了岸邊中文的問候,當我用倫敦時間歡渡着幾個小時前國人已歡度過的中華傳統節日時,我竟是那麼的自豪與感動。於是忍不住自豪自己是中國人,忍不住哼起傳統中國民謠,忍不住在英國的教室裏與中國同學同寫下諸如“歡慶中秋節”的中文。

是的,我們一直熱愛着我們的文化,當作消遣的區區洋話洋節,難道可以永久佔據我們的心靈?

月是故鄉明作文2

是誰,在白露橫江的異鄉秋夜裏,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樣偏執地吟出一句別有滋味的詩句來――“月是故鄉明”?簡簡單單,清清淺淺,卻一語道破天機,解釋了我們情感與認知之間那奇妙的天平。

因爲深情,所以偏執。

這就是爲什麼加利福尼亞更透明的陽光,萊茵河畔更圓滿的月亮,劍橋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遠遠及不上家園日暮時點起的那一束橘黃的燈光。

只因爲這是我們所熟悉而深愛的地方。南方小城溫暖溼潤的空氣,菁菁校園裏若有若無的花香,來來往往的人,似曾相識的臉,母親洗過的潔淨的衣裳,老師批改的嚴整的筆記。

這一切都讓我們享之坦然並且心存感激,任是將來走遠了,在異國他鄉也能滿心驕傲地懷想。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綿綿的,水不秀麗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園說不上

多幺與衆不同然而因爲自己每一日的'輕輕走過而認定了她的美麗;衣服即使並不嶄新明豔可因爲有了母親的撫摸而感覺得到它獨特的溫柔與芬芳。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這樣一份深深的,濃濃的,扯不斷的情感牽繫,因爲這種牽繫,便含着笑,含着淚,縱容了自己的那份偏執的認知。

老舍去過巴黎,住過倫敦,可癡癡念叨着的,還是北京。說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莊重;說人家的城市喧鬧,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讀者看着看着便笑了,“好個明顯的地域情結嘛!”然而誰不知道,老人這一份固執的喜愛,不留情面的批評,全只因了那情感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傾向了他從小生長的京城。因而,老舊的城牆是美的,養鳥種花的人們是美的,連那黃包車師傅的吆喝聲,也是那樣好聽的鄉音哦。

蕭乾的好友遠居美國,幾十年了,卻不喜歡美式的生活,仍將院子裝點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樣渴望一顆家鄉的棗核……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許多的美好,並非我們看不到,並非我們不願讚美,只因它激盪不起心中的最深處的漣漪。正如那異國的月亮,怎麼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見出李白杜甫的詩情畫意來;而許多的不完滿與平凡,也並非我們看不到,只因那是生命中不能割捨的牽繫,所以便固執而不悔地愛了它。就如同母親對並不美麗的女兒,國民對並不富強的祖國。

“月是故鄉明”,詩人的聲音穿過千年的白霜與夜晚,道出了我們最不容辯駁的理由。於是,我們會心一笑。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月是故鄉明作文3

曾經以爲,故鄉只是我的一張明片;曾經以爲,故鄉只是我腦海中一葉小舟;曾經以爲;離開了故鄉後我會把她慢慢地淡忘……我的故鄉是靠近海邊的小鎮上,我的童年曾經在那裏度過,雖然闊別了多年,但記憶深處還殘留着依稀的記憶;彎曲的小巷、高低不平的青石板、海岸邊上那高大的防護林、涼爽的海風、那童年的夥伴……這一切都是我殘碎的記憶的拼湊,竟然是一幅美麗的畫面。曾經我到過很多地方,看過無數次月出月落,還是故鄉的月特別親,特別亮。讓人思念與嚮往,多次在夢中夢到故鄉的月亮,那故鄉的月襯影着故鄉的山和故鄉的'河,還有那在月光下行走的故鄉的父老。都是如此親切啊,好想回去看看啊。記憶中,那故鄉的月光灑落在幽深的小巷裏,與一排排石頭徹成的瓦房是那樣錯落有序,襯映出曖曖的柔情;那門口那幾塊青石板條上,坐着幾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談論着逝去的往事,或者家長裏短議論鄰居的故事;另一邊,老爺爺給我們的童年的夥伴講述那百聽不厭的神仙的故事,頭上的月光,透過榕樹;灑下點點的光斑,落在他們的身上。偶爾飛過螢火蟲,夥伴們爭先恐後的追趕、喧譁,給寧靜的小巷帶來歡樂;這時,一位老太太指着月亮對孩子們道:“你們仔細看啊!上面的有嫦娥和玉兔!”孩子們的眼睛便盯着月亮,指點着月亮上點點斑痕,夥伴們爭論着那個是嫦娥、那個是玉兔……

前不久終於回到了故鄉,那裏的一切已是物是人非,但我總感覺這一草一木仍然熟悉:腳上踩着那高低不平的青石板,撫摸門口那棵大榕樹,回憶我那美好的童年。天暗了下來,月亮出來了,月光靜靜的灑落在我的身上,我彷彿聽到了兒時那老爺爺講的故事,彷彿看到了小夥伴們在樹下玩耍的情景,這時我彷彿看到月亮上的人兒,在寂寞的看着這寂寞的土地,向我述說着曾經這裏的祥和,興衰:啊,這地曾經是那麼美,可如今卻如此悲慼,只剩你和我了。我心中只有後悔,爲什麼我沒有好好珍惜這美麗的月亮,爲什麼當初匆匆地離開這美好的故鄉呢……望着這明亮有孤寂的月亮,劉歡的那首歌在我腦海中盪漾着:啊?我故鄉的月亮,你那彎彎的憂傷,穿透了我的胸膛……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幾多惆悵、幾多留戀,那一段美麗的時光何時才能夢迴,那難忘的記憶,像一輪明月縈繞在我的心頭。

月是故鄉明作文4

中秋節前夕,一家人像往常一樣喜歡聚在一起,品嚐月餅,聊聊緣分想想,美好的一天,美麗的風景,一起度過佳節。如此歡樂熱鬧的節日,大家都興奮不已,但心中卻是擔心他——在大洋彼岸讀書的大表哥。

“他在那個遙遠的國家還好嗎?如果他能回來告訴我那裏的故事就好了。如果他能回來和我一起玩,那就太好了。無論外國的食物多麼美味是不是不如家鄉的味道……”看着豐盛的飯菜,想念大表哥。我想起了我的大表姐,每次我吃飯的時候,他都會給我講很多故事。大表哥。

“這個味道超級喜歡,一定要給他嚐嚐。”阿姨一邊吃月餅一邊喃喃自語。美味的飯菜掩飾不了她對兒子的思念,“不知道他在不在,你能在那邊吃到這麼好吃的月餅嗎?月亮像這裏一樣圓潤可愛嗎?如果他在,他會寂寞嗎?”有朋友陪嗎?……”

但它響了。電話那頭傳來熟悉又期待的聲音:“媽,中秋了,你們還好嗎?” “好了,大家都到齊了!別管我們了,好好學習吧!” “別擔心,媽媽,我們這裏有很多中國同學一起過節,很熱鬧!” “哦,那很好。你從那裏看到的月亮看起來像中國的月亮嗎?” “好像有點暗,我家鄉的月亮是不是很亮。”...

隨着表弟的電話,大家似乎都有了意外的驚喜,心情也變得清晰了許多。雖然我沒有和他說話,但我爲他感到高興,知道那裏一切都很好!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接到海外的電話,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和快樂嗎?大表哥雖然在異國他鄉,但大家都聯繫在一起,不就是一種重逢嗎?幸福有時可以很簡單...

夜越來越深了。每個人的'臉上也都帶着淡淡的醉意和睏意,而我卻沒有昏昏欲睡。一個人走進屋子,靠在窗戶上,仰望着明亮的夜空。乳白色的月亮是如此明亮,充滿神祕感,上面斑駁着一些黑點。這是大表哥寫給我們的嗎?我睜大眼睛一看,卻彷彿看到了“我歌月遊,舞影亂”的嫦娥身影,柔和淒涼,彷彿訴說着那麼多優美動人的故事,孤獨的身影可以不由感到難過。

漸漸地,我發現月亮周圍升起了淡淡的煙霧,像絲帶一樣纏繞着月亮,籠罩着月亮,漸漸升起……忽然覺得這片漫漫細長的煙雲,就像一條長長的電話線,在月圓之夜向我們傳達了一個海外旅人的嚮往和對祖國的祝福將我們與大洋彼岸的大表姐聯繫在一起。讓我們手牽手,抱成一團,心中的月亮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不就是另一種重逢嗎?心靈的完整,即使身在異國他鄉,只要有一顆熱愛祖國的心,一顆思念親人的心,豈不是很美?

月亮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作文5

故鄉,這裏有我年少的懵懂與無知,這裏有我成長的甜蜜與溫馨。故鄉的天是那麼藍,故鄉的海是那麼寬廣。我愛故鄉的雨,我愛故鄉的月,我愛故鄉院子裏的爺爺,故鄉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那麼的美那麼的亮麗。

早晨天空中下着令人惆悵的雨,正如秦觀所言:“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聽着雨水“滴答滴答”的打落在屋檐上,然後看着雨水慢慢的彙集成絹細的的水線,如同春天的小溪活潑地順着紅瓦的低窪處傾瀉而下,頓時形成了一個個小瀑布組成的水簾洞,而雨水在稍稍停留後又有條不紊地順着石頭鋪就的小路從院子裏溜走了。記得小時候,每當下雨天,我總是愛趴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風景。朦朧的葉子在微風與雨水中擺動。隱隱約約的景象在雨水的掩蓋下變得像童話中山林,極富詩意,又有一種獨具色彩的美。輕鬆,清新,讓我到現在還記得那家鄉的雨,雨中多了一絲憂鬱,也蘊涵着一種思念。

每當午後,我總喜歡跑到院子裏,看着爺爺在院子裏搗鼓着。院子裏不透一絲風,像蒸籠一般,悶得人透不出氣。爺爺滿頭汗水,像飄潑似的順臉而下。而那些蔬菜瓜果也在爺爺的努力下一天天長大。有時候,爺爺看到我也會笑着叫着“純純,到這來跟爺爺一起種。”我也總是回着“來了……”然後,和爺爺一起在院子裏幹活,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我依然很開心。因爲這裏的蔬菜是爺爺和我一起種的。漸漸地,那裏不僅僅是我和爺爺種菜的'地方,也是我和爺爺的遊戲樂園。爺爺有時會和我一起在院子裏玩捉迷藏,雖然遊戲很普通,但是我們卻玩得不亦樂乎。和爺爺一起的日子很快樂,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思緒又慢慢的回到了現在,雖然記憶裏仍然有着過去的回憶,但始終不可能回到以前。每當想起院子裏的爺爺,我就會覺得很溫暖。不管再過多久,我也不會忘記故鄉的爺爺。傍晚,天邊的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嫋嫋的炊煙,悠悠地向上升,故鄉的人情令人有無限的遐想。

到了晚上,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故鄉深藍無邊的天空上,一枚玉盤股的月亮散發着清幽的光芒,樓前一片平靜的湖水倒影着白白的月光,晚風柔柔地吹撫着,屋子沉浸在濃濃的夜色中,除了各家各戶隱隱約約透出來的燈光和樓下酒樓的燈光,遠一點的燈光都被夜色吞沒了,放眼望去漆黑一片,天地之間再沒有比月光更明亮的光芒了,家鄉的月皎潔無暇,有着夢幻般的美。此刻,我沐浴在那寧靜如水的光輝中,心中感到無比的安詳和愉悅,使我不時感受到寧靜與歡樂,正像詩人所說的“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作文6

一輪明月下,淡淡的霧靄籠罩着寂靜的村莊。門前的小河象一條玉帶,靜靜地流淌着。岸邊的草叢裏,流螢星星點點,或遠或近。每到秋天的時候,漫山遍野的紅葉。紅的令人心醉,美的讓人留連忘返。

這,就是我記憶中如詩如畫的故鄉——紅葉谷!

這裏也是我的出生地,三歲時隨着父母來到省城。爺爺奶奶在世時,每年都會跟父母回去幾次,後來兩位老人相續離世,就再也沒有回去了。

光陰荏苒,一晃快三十年了。今年是出差路過,順便去看望表哥表嫂一家人。當我再次踏上這塊生我的土地時,卻發現眼前的一切變得如此陌生。我努力尋找兒時記憶中的鄉間小路、茅草屋,還有那一條清清的小河。然而小路不見了,“村村通”的公路一直通到了家門囗;茅草屋也沒了蹤影,紅牆碧瓦的大院套整齊有序;只留下清清的小河,一路歡歌流向了遠方。故鄉巨大的變化,讓我這個曾經的小小村姑不知所措。

表哥還居住在祖屋的位置,七間大瓦房窗明几淨,60多歲的人微鴕的背,一雙大手已佈滿了青筋。黝黑的臉上砌滿皺紋。 一頓豐盛的晚宴,吃掉了表哥家還在下蛋的母雞,捨不得吃的鹹鵝蛋,端上一大盤,小蔥豆付家常醬,吃的真香,這是一種久違的感覺。

吃過晚飯後,和表嫂在屯裏遛達了一會,表嫂逢人便介紹起來,“這是三姑家的大小子,你該叫哥哥”。我輕聲地喊聲:“哥哥好。”“快過來,這是二姨家的老姑娘”。在這個小小山村裏,家家沾親帶故,那一張張看似陌生的面孔,被一種叫做血緣的東西,把我和這裏的每一個人連在了一起。雖然,很多人我己經對不上號,可那片土地的氣息、淡淡的鄉音、門前的小河,卻時常會出現在我的夢裏。

夜晚,站在院子當中,望着天幕上那輪皎潔的明月,北斗七星若隱若現,天地之間的距離彷彿很近。而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流如潮的大都市裏,月亮懸掛在高樓大廈的夾縫中。也失去了如水般的`明淨。

第二天的清晨,我來到小河邊,赤腳踩着光光的鵝卵石,一陣清涼頓時沁入了心肺。眼前彷彿又重現了兒時小夥伴們一同嬉水的情景。我索興躺倒在帶着露水的草地上,閉上了眼睛,耳邊是潺潺流水伴着蛙叫蟬嗚。獨享着這份難得的安逸。呼吸着帶着絲絲甜味的空氣,渾身都很輕鬆。

兩天的時間過的真快,我又該踏上返城的行程,望着表哥表嫂紅紅的眼圈,我匆匆而去。身後傳來表哥的聲音“二丫,有時間要常回來看看!”。我不敢停留,輕輕拭去眼角的淚,大聲回答着:“我會的,表哥表嫂你們多保重!”

月是故鄉明作文7

歲月的腳步,穿透了遙遠的腳步,寒去暑來,春暖花開,轉眼,又一箇中秋節即將到來。此刻,我站在窗前,望着天空中衆星追捧的明月,不知不覺中,淚水悄悄地掛上了眼簾。

那天,送小孩到潮州火車站回老家,上火車的那一刻,孩子在月臺上,踮起腳,湊近我的耳朵,輕輕地說一句:“媽媽,別再踩背了”。我輕輕地撫摸着孩子的頭,心裏卻像漲潮的大海一樣,翻江倒水……

人們常說,秋天,因落葉而蕭條,也因落葉而收穫。然而,我生命的秋天卻是一片蕭殺。那一年的中秋節,他狠心地拋下我們母子,與別的女人走了。我抱着孩子,面對着天空中的皓月,幾滴淚水簌簌流下,滴在孩子紅潤的臉上。

那時,我發誓一定要把孩子撫養大,讓他過上比蜜甜的生活。第二天,我便把孩子託付給媽媽。匆匆踏上南下的列車。想不到這一晃,就是十幾年,孩子也已經升上六年級了。

中秋節,潮州人過得挺有氣氛。傍晚,家家戶戶都要祭拜祖先。到了晚上八九點中,他們幾家挨在一起,在小區或空曠的地方,擺上幾張四方桌。這時,各家各戶都拿出最好的月餅,水果,茶葉等等作爲供品,供放於桌上,點上香火,遙拜於天際的嫦娥……

而對於我們這些遠離故土的遊子,故鄉的月兒雖然很明亮,但是,我們卻很孤獨。多少箇中秋之夜,我只能與月影爲伴,望月興嘆。舉目思親,心中泛着一股無比的孤獨感。那份寂寞,那份心酸,就在這皎潔的月亮之下,一個人慢慢地咀嚼。

如今,我望着黝黑的夜空,看漫天的星星,散落一地的惆悵。當年到潮州不久,我便找到了工作,儘管我沒日沒夜地拼命幹,千把元的工資卻捉襟見肘。後來,鬼使神差,我便到一位老鄉開的“踩背店”打工……

這個暑假,孩子來看我,終於知道我是個“踩背”的。每天,他跟我到店裏,便面對着電視機而一言不發。

那天,客人特別多,累得我筋疲力盡。後來,還有一個客人一進來就對我動手動腳的',我斷然喝斥,卻引來他的一頓大罵。老闆爲了不得罪客人,忙叫我先下班。這一切,都被孩子看到了。

嗨,曾經的月亮,曾經是那麼皎潔,那麼盡情地把光亮灑給大地。可如今,是否也跟先前的一樣嗎?腦海中浮現出一張張熟悉的面孔,親人,好友,還有那“曾經患難與共、同甘共苦”的摯友,今夜,你們在哪裏?是否跟家人歡聚在一起?

靜靜地看着窗外,聽着隔壁小區那淅淅瀝瀝的空調水的聲音,我的腦海一片空白。

然而,故鄉的明月,在我的腦海中卻是那樣的清晰……

月是故鄉明作文8

天涯共明月,每當望着那輪皎潔的月,故鄉的影子也漸近,清晰,佔據她的全部視野。

中秋,裹挾着桂花的香氣,款款而至。傍晚時分,天色暗了,室內卻燈火通明,歡聲笑語間充滿了團圓的喜慶。

晚飯後,我悠閒地踱到臥室,哥哥弟弟正在熱火朝天地打遊戲。正欲坐下,姥姥端着一碟子瓜果月餅,推開門,用她極洪亮的嗓門喊了聲:“走,拜月去。”

不滿與厭惡從心中徒生,彷彿一片揮散不去的陰雲。哥哥和弟弟狠狠地丟下手機,從牀上蹦下來。嘴裏不停唸叨着,可也只能乖乖跟到陽臺上去。

此時窗外,一片烏雲正在啃噬月的一角,圓圓的月豁了一個大口子。姥姥小心地放下瓜果,切碎了她家鄉特有的一種月餅。那是一種比普通月餅兩倍大的月餅,金黃明亮,香氣撲鼻,正如一輪明月。姥姥擡頭望月,發現月已被烏雲吞食了一半,一絲失望從眼角流淌過去,化作一聲嘆息從咽喉幽幽散去。

拜月,就是盛上瓜果月餅,靜靜地望着月。身旁的哥哥弟弟一遍又一遍地看錶,我用左腳與右腳打架,只有姥姥,虔誠地望月。忽然,我聽見她蒼老的聲音響起:“還是我們老家的月,又大又圓又亮。”我望向姥姥,她用渾濁的眸子照亮天上因烏雲遮掩而暗淡無光的月,乾癟的嘴脣扇動着,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和月亮聊天:“以前在村裏的時候啊,孩子們還小,每過中秋節,月亮把院子都照得亮堂堂的。拜月的時候,老三最愛亂跑,還偷吃月餅呢。”她又嘆了口氣,我聽見身後哥哥弟弟靜了下來。姥姥的眼睛裏,分明淌出了一條思念的小溪,流向那明朗的月裏。我彷彿也能想象到,在一個寧靜的小院子裏,一個日夜操勞的'女人,帶着幾個孩子,充滿喜悅地望着天邊的月。那月很大很圓很亮,用銀白色的光,點燃了女人眼睛裏的幸福,化成一朵溫暖的火焰。現在年華已逝,那乾癟粗糙的雙手再也握不住故鄉的月光。

我忽然明白,姥姥拜月,只是爲了通過這輪月看見自己故鄉的影子,渴望再次碰觸故鄉清甜的月光。故鄉的月,已在她心中紮下太深太深的根,留下了沒有什麼可以比過的明亮月光。

我轉過身,開了口:“明年中秋,我們回家過吧。”她看向我,充滿驚喜,眸子裏映着故鄉。

月是故鄉明。她望着皎潔的月,極力地追尋故鄉,只是渴望回到那片土地上,那讓她魂牽夢繞的地方,再賞那輪明亮的圓月。

月是故鄉明作文9

都說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都叫做故鄉。許是回鄉的腳步越來越近了,身邊哪怕一件小小的事情,旁人一句不經意的話語,都會將我記憶的閘門轟然打開,那悠悠的思鄉情就如連日的綿綿細雨,揮之不去,避之不及。曾經,故鄉在我心裏是漸行漸遠,今天,故鄉就在我的眼裏,清晰如昨。

時間能使綠葉變落紅,能使滄海變桑田,能催容顏變衰老,卻不能風乾我對故鄉的纏綿。依然記得兒時的村莊,那是梵高的濃墨重彩畫不出的風景,也不是齊白石的水墨丹青。它一面依山,三面環水。故鄉的山,很高很陡,山上流下來的水,清澈無形,水裏遊動着的魚,煮熟後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鮮嫩和清甜。而在那小河邊的青草地裏,曾記載着我稚嫩的給小朋友們講故事的場景;面對靜靜的江水,我當時又是多麼地毫無顧忌地放聲歌唱。想我今天甜美的嗓音,應該是我那可愛的故鄉靈動的山水賜予我的禮物吧!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往事隨風飛揚,提起故鄉,我又想起了兒時村頭的電影。那時候,但凡哪家辦喜事,必請全村村民看時下最熱門的電影。一塊大坪或一畝已經收割完畢的農田就是大家的聚集之地。凳子有高有矮,有長有短卻也排得整整齊齊。孩子們三五成羣,結伴遊戲;青年男女趁此機會,互相偷窺。那時的我們,很是不齒這種行爲。流年飛逝,當初這些被我們嘲笑過的哥姐,如今都是常在水上撈魚撒網的勞力,機靈能幹卻依然那麼淳樸善良。

爲什麼要回家?因爲那裏有媽媽,有媽媽的地方纔是家。常年在外,我總算理解了那些在火車站排成長隊的遊子,焦急萬分卻並不氣餒萎靡,我於是理解了他們的.一票難求,卻又義無反顧的執着。故鄉是一個無論你走得多遠走得多久都還會讓你魂牽夢繞的地方,因爲兒時的老家纔是心靈深處的港灣;故鄉是一個讓你變成飛得再快飛得再高也還會飛回來的風箏,因爲它的絲線已經牢牢系在了村前的大樹,那是你夢想起航的地方。

流淌的記憶似野外的芳草,我貪婪地用力一吸,那是滿鼻子的清香:故鄉的玉米地,故鄉的剁辣椒,故鄉的淇江魚,故鄉的放牛娃,還有把我蟄得滿臉腫得睜不開眼睛的馬蜂窩,更有我深愛着的和深愛着我的父母親……

曾經,我像一個叛徒,總是嚮往着遠方,背叛了家鄉。多虧了時間,終將我改變。那些愛的、不愛的,隨時間流轉,都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今天的我已然明白:沒有親人沒有血濃於水的情感,城市再大,人再多,於你終究是生命的殘缺。

故鄉是什麼?是思念的親人,是熟悉的鄉音,是純真的情感,是永久的記憶。

故鄉是什麼?是白牆青瓦的村莊,是村旁佇立的古樹,是潺潺流動的小河,是百年不動的石橋。

故鄉是什麼?是對小山的依戀,是對流水的深情,是遠處牧笛的悠揚,是媽媽召兒回家的呼喚。

明天,我將回故鄉。

月是故鄉明作文10

是誰,在白露橫江的異鄉秋夜裏,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樣偏執地吟出一句別有滋味的詩句來一一"月是故鄉明。"簡簡單單,清清淺淺,卻一語道破了天機,解釋了我們情感與認知之間那奇妙的天秤。因爲深情,所以偏執。

這就是爲什麼加利福尼亞更透明的陽光,萊茵河畔更圓滿的月亮,劍橋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遠遠及刁;上家園日暮時點起的那一束桔黃的燈光。只因這是我們所熟悉而深愛的地方。南方小城溫暖溼潤的空氣,菁菁校園裏若有若無的花香,來來往往的人,似曾相識的臉,母親洗過的潔淨的衣裳,老師批過的嚴整的筆記。……這一切都讓我們享之坦然並且心存感激,任是將來走遠了,在異國他鄉也能滿心驕傲地懷想。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綿綿的,水不秀麗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園說不上多幺與衆不同然而因爲自己每一日的輕輕走過而認定了她的美麗;衣服即使並不嶄新明豔可因爲有了母親的撫摸而感覺得到它獨特的溫柔與芬芳。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這樣一份深深的,濃濃的,扯不斷的情感牽繫,因着這種牽繫,'便含着笑,含着淚,縱容了自己的那份偏執的認知。老舍去過巴黎,住過倫敦,可癡癡念叨着的,還是北京。說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莊重;說人家的城市喧鬧,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讀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個明顯的地域情結嘛!"然而誰不知道,老人這一份固執的喜愛,不留情面的批評,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秤,早已沉沉地傾向了他從小生長的京城。因而,老舊的城牆是美的,養鳥種花的人們是美的,連那黃包車師傅的`喝聲,也是那樣好聽的鄉音呵。

蕭乾的好友遠居美國,幾十年了,卻不喜歡美式的生活,仍將院子裝點??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樣渴望要一顆家鄉的棗核。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許多的美好,並非我們看不到,並非我們不願讚美,只因它激盪不起心的最深處的漣漪。正如那異國的月亮,怎麼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見出??李白杜甫的詩情畫意來;而許多的不完滿與平凡,也並非我們看不到,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刁;能割捨的牽繫,所以便固執而不悔地愛了它。就如同母親對並不美麗的女兒,國民對並不富強的祖國。

"月是故鄉明"詩人的聲音穿過千年的白霜與夜晚,道出了我們最不容辯駁的理由。於是,我們會心一笑。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月是故鄉明作文11

好幾年,中秋節沒有在家鄉度過了,記得上一次過中秋的日子也在兩、三年前。

那時我上六年級吧,我的爺爺爲了我們的回家,將院子裏收拾的乾乾淨淨,到了晚上全家人,興沖沖的到院子裏,吃晚飯,吃月餅,賞月亮。

“天公不作美”晚上,雲密佈在天空中,遮擋住了月光,我們只好藉着依稀的燈光吃飯,不免有些掃興。

忽然,身邊颳起了風,不一會兒,雲居然散了,月亮從裏面探了出來,微微的,慢慢的.亮了起來,就像是小姑娘從簾幕後面探出了頭,可愛極了!

不一會,月亮像一艘小船,慢慢的變成了被咬了一口的月餅,慢慢的,慢慢的變成了一個半圓,很快的變成了一個圓。

不得不說,月亮好看極了,瑩白,撒了下來,地上也是瑩白的,使小院顯得更加靜謐。那些花花草草在這月光中,洗去鮮豔,添了朦朧美。月亮,像一個白玉盤,盤旋在空中。“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雲端。”

但我看月亮,它並不是乾淨的,好像有點黑的東西,像個人,又或像棵樹。是我想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樹”的傳說故事。

在這深藍近乎灰黑的無星星的晚上,月亮顯得越發白了,我被它深深的迷住了,直勾勾的盯着它,生怕有半點遺漏的痕跡,月亮越升越高。

我看着它,便想起了從前,那是我五、六歲的事情,我和我的表姐,還有許多小夥伴們乘着月光在院子裏玩捉迷藏,一邊吃着月餅,一邊跑,一邊看月亮,時不時常想,哪一天,可以像嫦娥一樣飛上月球,月球裏一定有一所美麗的宮殿,還有一顆砍不倒的樹。不知那時是誰說過的,秋天中秋節午夜時,趴在院子裏的葡萄架下,把耳朵貼在地上可以聽到月亮上的聲音。

我和小夥伴們躺在地上看天上,等月亮到中天左右,等着等着,略微有些倦意,我們都耐不住寂寞,想說話,但又害怕打擾了月亮,便靜靜地躺着。突然發現,快到了中天,我爬了起來,貼在葡萄藤下的地上,小夥伴也躡手躡腳地貼着。我好像聽到了月亮上的聲音,但不知不覺中睡着了,醒來時已經到了第二天中午。

突然手中的月餅掉了下來,我被驚醒了。

我吃了晚飯,便走出了院門,沿着鄉間的羊腸小道,走着走着,看到了一條河,河不寬,五、六米長,我低着頭,看着。

我忽然發現月亮在我的眼前,我不禁驀然一驚,月亮居然在湖裏,很快我反應過來,那只是倒影,但足以以假亂真,水是平靜的,月亮是完整的,但總感覺一碰即碎,惹人憐愛。但又光彩照人,讓人想膜拜,由衷產生敬畏。

過了午夜,月亮更圓了,這或許就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吧。

我擡起了頭,看現在的月亮,雖然不是中秋,但也是“八月十五”,月亮已經圓了,但全然沒有了過去的美,皎潔,反而暗淡了下來,月還是故鄉明吶。

月是故鄉明作文12

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中秋節,是天上嵌着的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中秋節,飄着濃濃的月餅香味。

我們懷着愉快的心情開車往外婆家,我是外婆帶大的,媽媽的家鄉猶如我的家鄉。外婆的家鄉是生產高山茶葉的好地方——南湖頂。從車窗向外望去,梯田上的茶樹飛也似的從眼前掠過。打開車窗,一股來自茶樹的清香涌入鼻腔,直衝腦海,彷彿是進入了人間仙境似的,心中一切來自於外界的壓力都拋之腦後。我們不禁停下車子,漫步山間,山間的微風好像受到指引似的都涌了過來,頓時一陣清涼拂上心頭,讓坐車好久有些疲憊的我在一瞬間心曠神怡。我踩着鬆軟的泥土,地上那一片翠綠的顏色給我內心一抹恬靜。山上茶樹的'深綠,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交織成畫,着實走進了人間天堂。玩了一會,我們繼續前行。

來到外婆家。一進門,表弟表妹尖叫着朝我衝過來,互相說道:“中秋節快樂”“團團圓圓”。我那個不滿兩歲的小表妹傻乎乎地、口齒不清地向大家說“新年快樂”,我們都被小表妹的迷迷糊糊的萌勁逗得鬨堂大笑。

晚上六點左右,外婆扯着嗓子宣佈正式開飯。我們早已餓得前胸貼後背,都高高興興上了餐桌。外婆把菜一樣一樣端上來,炒冬粉、北京烤鴨、馬鈴薯燉牛肉、清蒸魚、蒜蓉蝦……把我看得眼花繚亂,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忍不住第一個動筷。說時遲那時快,我的手卻被媽媽無情的打到一邊:“不行,先拍照纔可以吃。”於是她拿起手機,左拍拍,右拍拍。一個世紀後總算拍好了。我開始狼吞虎嚥。最後,我們幾個小孩舉起手中的果汁,“乾杯!”大人們也端起酒杯,響起一陣歡快而又清脆的撞擊聲。

飯後我們來到外婆家的小院,搬來木桌木椅,吃起美味的月餅。我仰望天空,月亮圓得好似白色的玉盤掛在黑幕一樣的夜空中。我不禁想起《嫦娥奔月》那美麗的傳說。從前有個射箭高手,名叫后羿。他收了許多學徒,其中一個叫逢蒙的惡棍也混了進來。有一天,后羿得到一顆不死藥,吃了可以昇天成仙。可是他捨不得妻子嫦娥,就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不料被逢蒙發現了,他趁后羿不在家,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便吞下不死藥,身子瞬間變輕,飛向了空中,向月亮飛去。月宮裏冷冷清清,只有一隻搗藥的玉兔和一顆桂樹。月宮裏那朦朦朧朧的黑影,那便是嫦娥和玉兔的身影吧。望着望着皎潔如玉盤的圓月,我不禁浮想聯翩……

快樂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快九點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外婆家。我們相互告別,可愛的小表妹用指尖朝我們托出一個飛吻。我笑了,我永遠忘不了這個歡樂的中秋夜,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作文13

當海子嘹亮地喊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時候,我的心底有一個小小的回聲———我的故鄉。每當柔軟而鮮亮的陽光灑在水面上,每當浪花在岸邊青色石板上畫出一個黎明時分,我的故鄉就以一個全新的姿態展開了。柳枝編成的船篷上旋繞出夏蟬的長鳴,老木屋佈滿苔蘚的磚塊上倒影出幼童的笑臉,承載着我所有幻影和夢的貝殼也日復一日變得圓潤、柔軟。

走在大街上,小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是被拉長了的聲音在空氣中傳遞着熱情與真誠,身心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過去。爆米花的味道洋洋灑灑地飄蕩在空氣中,似乎甜蜜已被吸入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裏。雞、鴨、鵝都歡快地從喉嚨裏迸出一個又一個音符,混合着泥土氣息在風的吹拂下愈演愈烈。電線是就在頭頂上的,似乎天空與人的距離被拉近了,一伸手就摸到柔軟的雲朵。燕子是就在屋頂上的,停在屋檐的翅膀光潔而明亮,留下烏黑閃光的色彩。偶爾會有飛機呼嘯着穿過雲層,在天空中留下一道筆直的劃痕,會有稚童邊跑邊說“我先看見的是我先看見的”,然後跌跌撞撞朝着那遠去的方向奔跑。無數歡快的身影濟濟攘攘在大人們的眼中定格成一幀幀幸福照片,看見它們彷彿就看見了自己的過往。

我伸出手,彷彿就能抓住昨天。那時,我每天站在古橋邊的老榆木下,在樹幹的蒼老卻遒勁的皺紋中記錄我的成長點滴;那時,我的哥哥姐姐們圍坐在一起告訴我東鎮西鎮哪邊的櫻桃甜,哪邊的'冰糖葫蘆好吃。十七歲的我,已學會淡漠地看弟妹們尖叫着在滑梯上你推我搡,而七歲的我卻也曾清晰真實地尖叫過。故鄉彷彿是一本巨大的手繪刊物,記載了我十七年來的每一次歡笑和每一滴淚水,而現在我終於可以平靜地一次又一次閱讀它。

然而故鄉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上升發展是大自然的客觀規律,而這一點故鄉的人們都已欣然接受。交通線通了,數據網普及了,人們的生活越發簡單明亮。我的故鄉在社會主義的強大推力下日漸高大,終於在人們眼前投下了一片廣闊的亮彩色的光影。“逝去的將會變成永恆”,本着這樣一種心態的我也欣喜故鄉能在這個世紀日益趕上時代的潮流。科技的琴絃的鳴響已傳到了人們的耳旁,現代生活的水平正在門口歡欣地迎接着人們。

太陽漸漸西沉,晚風徐徐地輕撫過河岸,整個水面一片寧靜,在夜色的襯托下盪漾出一絲愜意。此時萬籟俱寂,一點兒人聲也沒有,惟有一輪皎潔的明月掛在空中,靜靜地譜寫出這一方土的美麗。

月是故鄉明作文14

何處都有月亮。但是,月是故鄉明。

童年時,我站在月光之下,亦可痛快玩耍。加上幾個要好的朋友,在小院中捉迷藏,你站在那,我躲在這。月亮不說話,靜靜地看着我們玩耍,只是用無限的光華,鋪成條小小的玉帶,引着我長大。月是故鄉明。

大些了,我躺在月光之下,亦可聆聽妙樂。爺爺搬着大鼓來了,“咚咚咚”得通了樂。爲我唱起了詞:“鐵如意……酣暢淋漓……”聲音如那雄獅出叢,低沉有力;唱高了,又如那黃鶯出谷,清脆悅耳。月亮不說話,靜靜地聽着爺爺唱詞,只是用無限的光華,鋪成條小小的玉帶,引着我長大。月是故鄉明。

幾年前,我坐在月光之下,亦可書寫奇丈。吸上墨,取來桌椅與筆,我寫起了隨筆。船與大海在詩歌中游蕩,等待最好的你出現;老桐樹落了葉,曾祖母走了,寥寥幾筆的記敘抒情亦是美好;行星與飛船在三維與思維中摺疊,科幻小說起了航。月亮不說話,靜靜地讀我的文章,只是用無限的光華,鋪成小小的玉帶,引着我站長大。月是故鄉明。

而現在,我伏在這考試卷上,不知可否再見到我那小小的月亮?夜很黑,如那幕布,罩住了我的樂趣與希望,罩住了我的月亮。在三點一線的學校生活,作業與試卷成了我們唯一的伴侶。興許你出來了,而我卻看不見你。興許我看見你了,而我卻不能欣賞你,只是匆匆地扭過頭去。興許我有時間欣賞你了,你卻變了樣,我也變了樣,只能淚眼凝噎,卻道不出一個字。興許道出了,又何用!

月是故鄉明,我愛的只是家鄉那輪小小的明月。不是學校的,不是他鄉的。我或許見過更大的月亮,或許去過更有趣、歡樂的.地方,可每到夜晚,我無數的心緒,都只會被那家鄉的明月吸引走,我無數的思想,都只寄託在了遠處那輪小小的月亮上。我沒了月亮,或者是月亮沒了我,都會是無限的嘆息與悲傷。

一次又一次的,我會望向那個方向,指南針告訴我,星星告訴我,那是樂清,是樂清的一個不知名的小鄉村!但,卻是我的樂園,我的聖土。

無妨,我或許再也見不到家鄉,見不到家鄉的月亮。但繫着那北斗七星,繫着那無限土地。我的心,始終在家鄉,始終連着我的月亮與親人!月是故鄉明,或許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在悲痛是時的吟哦,或是頓悟中的歡悅。我愛,我的家鄉,我的月。我愛那“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作文15

是誰,在白露橫江的異鄉秋夜裏,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樣偏執地吟出一句別有滋味的詩句來;“月是故鄉明”,月是故鄉明的作文。簡簡單單,清清淺淺,卻一語道破了天機,解釋了我們情感與認知之間那奇妙的天平。

因爲深情,所以偏執。

這就是爲什麼加利福尼亞更透明的陽光,萊因河畔更圓滿的月亮,劍橋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遠遠及不上家園日暮時點起的那一束橘黃的燈光。

只因這是我們所熟悉而深愛的地方。南方小城溫暖溼潤的空氣,芳草青青的校園裏若有若無的花香,來來往往的人,似曾相識的臉,母親洗過的潔淨的衣裳,老師批過的嚴整的筆記……這一切都讓我們享之坦然並且心存感激,即使將來走遠了,在異國他鄉也能滿心驕傲地懷想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綿綿的,水不秀麗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園說不上多麼與衆不同然而因爲自己每一日的輕輕走過而認定了她的美麗;衣服即使並不嶄新明豔可因爲有了母親的撫摸而感覺得到它獨特的溫柔與芬芳,月亮《月是故鄉明的作文》。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這樣一份深深的、濃濃的、扯不斷的情感牽繫,因着這種牽繫,便含着笑,含着淚,縱容了自己的那份偏執的認知。

老舍去過巴黎,住過倫敦,可癡癡念叨着的,還是北京。說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莊重;說人家的城市喧鬧,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讀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個明顯的`地域情結嘛!”然而誰不知道,老人這一份固執的喜愛,不留情面的批評,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傾向了他從小生長的京城。因而,老舊的城牆是美的,養鳥種花的人們是美的,連那黃包車師傅的吆喝聲,也是那樣好聽的鄉音。

蕭乾的好友遠居美國,幾十年了,卻不喜歡美式的生活,仍將院子裝點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樣渴望要一顆家鄉的棗核……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許多的美好,並非我們看不到,並非我們不願讚美,只因爲它激盪不起心中的最深處的漣漪。正如那異國的月亮,怎麼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出現李白杜甫的詩情畫意來;而許多的不完滿與平凡,也並非我們看不到,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捨的牽繫,所以便固執而不悔地愛了它,就如同母親對並不美麗的女兒,國民對並不富強的祖國。

“月是故鄉明”,詩人的聲音穿過千年的白霜與夜晚,道出了我們最不容辯駁的理由。於是,我們會心一笑。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