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端午節關於包糉子的作文

端午節關於包糉子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關於包糉子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關於包糉子的作文

端午節關於包糉子的作文1

端午節,插艾葉,吃糉子,香滿堂。今天我迎來了自己第一次包糉子,有點小激動,恨不得立刻開始。

一大早,我和奶奶就準備好了材料:一盆蘆葦,洗乾淨的大米花生和甜甜的蜜棗。只說不做可不行,“那我們開始吧!”“好!”我一口答應。

只見奶奶拿出三張蘆葦葉依依疊起來,再把蘆葦捲成一個小漏斗,便用勺子把米和花生放入漏斗裏,哦!對了,還要放一顆蜜棗,然後用手夾住,把剩下的左折右折,再拿一片蘆葦來封口,最後用繩子把糉子綁的嚴嚴實實的,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完成了。我看得心癢癢的,也急吼吼地包起來。疊蘆葦我還可以,但到卷的時候就遇難了,他像個調皮的孩子,總是不聽我的話,一不小心還會散架。奶奶見了又一遍遍手把手教我,在奶奶的幫助下,我的小漏斗變得有模有樣了。

現在糉子只需要封口,我感覺自己馬上就要成功了,可是偏偏這時又遇難了,原來我在封口時怎麼折也折不好,就直接用繩子綁了起來,希望能綁緊,可是用力過度糉子就散架了,奶奶跑了過來搶救了場面,但我並不灰心,又一次次練習,終於在手忙腳亂中完成了第一個糉子,“耶!”我大叫一聲。

今天的包糉子實踐,讓我明白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做什麼事用心去做,就一定會有收穫。

端午節關於包糉子的作文2

早晨,我一起牀就聞到一股清香,於是連忙跑到廚房,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包糉子。

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媽媽告訴我包糉子,首先要把棕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棕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棕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之後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糉子煮熟了,我吃着糉子便問;“媽媽,糉子是怎麼來的?”媽媽說:“說來話長,屈原是我國一位著名的詩人和偉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流放期間,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軍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因此,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魚龍蝦蟹吃掉,做了糉子投入江中。”聽了媽媽的述說,我不禁敬佩起屈原來了。

端午節關於包糉子的作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學校放了三天假。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在包糉子,滿街流溢着糉香。我一時心血來潮,也想學包糉子。於是,就跟着奶奶學起來。

首先,我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裹糉葉和糯米、醃好的肉、紅豆等材料。由於我們認爲用繩子系糉子不環保,因爲現在的繩子中含有化學成分。於是我們就把棕櫚樹的葉子撕成細條狀,代替繩子來捆紮糉子。

奶奶一步一步地教我:先拿出兩張箬竹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我跟着奶奶後面做,由於我的手不靈活,捲不起來,但我並不氣餒,繼續卷,第二次終於捲成了,我高興極了。奶奶接下來把拌的糯米倒進去,加入一條醃好的肉。我也跟着做,這次輕鬆過關。接着只見奶奶把翹起來的糉葉壓下,將圓錐形的口給封住,再按住葉梢向裏一彎,抽根棕葉繩一札,一個棱角分明的尖角糉就誕生了。我也跟着做,可那個頂端的三角形太難弄了,三個角只有一個角是飽滿的,其他兩個角都耷拉着腦袋,難看極了!沒辦法,只好重來。一次、二次、三次……終於弄得有點模樣了,捆紮好後一瞧,雖沒奶奶包得好看,卻也過得去。這時,我的心情甭提有多高興,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

通過這次學包糉子,我體會到糉子好吃,包糉子貌似容易,做起來卻一點兒也不簡單。看來做任何事都要細心、耐心。只有堅持不懈,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端午節關於包糉子的作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看到婆婆在廚房裏包糉子,我便走過去,也想學包糉子。婆婆先教我卷糉葉,只見婆婆拿起一大一小兩張糉葉,把它們疊在一起,捏住兩端一卷,便成了一個漏斗形。我也學着婆婆的樣子,輕鬆捲成了漏斗形,接着我又在“漏斗”裏放入了一大勺的糯米,再放上一塊香噴噴的肉,接着又用糯米蓋上。只剩最後一步了--扎繩。我一隻手緊握住糉子,另一隻手去拿線,突然,“漏斗”底下開了個小孔,兩三粒米漏了出來。我急忙扔下線,兩隻手用力握住了小孔向上折了一下,封住了小口,這才阻止了急急忙忙要“離家出走”的米。我又拿起線,在糉子上繞了好幾圈,在確認繞得很緊了後打了個結。婆婆見了,開心地說:“你已經學會啦,以後家裏包糉子的活就交給你啦!”我愉快地要受了這個任務。今天,我和婆婆一起包了整整一鍋糉子。

糉子煮好了,剝開糉葉將糉子放在盤中,好似一個白娃娃。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心裏充滿了甜蜜。

包糉子與學習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不能馬虎大意,也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就可能會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