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實用的詩歌作文彙編10篇

實用的詩歌作文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詩歌吧,詩歌具有語言高度凝練、篇幅短小精悍的特點。究竟什麼樣的詩歌纔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詩歌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詩歌作文彙編10篇

詩歌作文 篇1

當我一無所有的時候,至少我還有詩和遠方。——題記

在心爲志,出言爲詩。我熱愛詩歌,因爲這是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的代表,曾有多少次,是詩我撫慰我受傷的心靈,鼓勵我前進。

詩以唐爲盛

我喜愛唐詩,因爲它的意境深刻而悠揚。談到詩,怎能少得了詩仙李白?我獨愛他的詩,就像蝸牛獨愛樹葉一般。葉子承載蝸牛渡過河流,李白的詩承載我進入另一個世界。

當我站在黃果樹瀑布前,不禁能想起“飛流直下三千尺,意識銀河落九天”這句詩,並不是只要是水就擔得起這句詩,我彷彿看見一個白衣飄飄、裙帶如練、裙據如裳的華髮老人站在瀑布中央,捋着鬍子仰天長笑。這更讓我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李白,我最初的偶像。

詞以宋爲興

我喜愛宋詞,因爲它富有哲理而優美。也可以譜成歌,讓我記憶更加深刻。月色朦朧,皎潔的月光灑在地上,我獨自行走在路上。看着樹木的影子,想起我獨愛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時,才能夠真正領會當時蘇東坡的心情。他是豁達而我卻是沉迷。當我難過時,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就能讓我的煩惱頓時煙消雲散,使我豁然開朗。

蘇軾,我最初的心理導師。

哲於現代魂

在人生的成長道路中,挫折是難免的,而我是經不住打擊的人,遇到困難,只會沉浸於焦慮之中,最終一事無成。但是挫折貌似很喜歡我,想盡辦法和我在一起,我的心情就像物理中的波峯與波谷,在這之間不停行走。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難過,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鍾會來臨”,這句來自普希金的詩歌,一直是我成長道路上的鎮定劑,鼓舞我克服困難,勇敢前進。

普希金,我成長道路上最亮的燈塔。

詩歌,是我的人生伴侶,我會與他一起走向未來,走向遠方……

詩歌作文 篇2

北方

已被大雪覆蓋

寒風在曠野上怒奔

黑夜凍得四處哀號

而伊人心中

卻沒有容留冬天停留

詩句中

依然是荷花的清香

和桃花的蓓蕾

伊人將窗花

編製成江南的三月

把爐火調旺

讓蟬兒自由的歡鳴

伊人踏波而來

披着春月的輕紗

閃爍着秋水的眸子

朱脣開啓

便是一串泉水般的悠然

伊人依水而居

拈花輕嗅

把孤寂默默捻出香味

在柔軟的詞調中蔓延

伊人也偶爾開門遠望

讓寒冷催醒思緒

捧一捧雪用相思

慢慢消融

或一把攬過黑夜

用夢境捂暖

並輕放寒風

押穩錦文的韻腳

伊人在北方

心中沒有冬天

冬天只是詞句中的豪放

放在花間集裏

也只是偶爾激昂的一闋

詩歌作文 篇3

沒有去過康橋

卻可以遙望

在滿空裏尋思

康橋迷人的魅力

想必也不過是一處小橋流水罷了

夕陽中那曼舞的金柳

想必也不過是詩人幻想中的新娘

軟泥上招搖着青春的音符

想必也不過是康河裏的一顆水草

沉澱如彩虹似的幻夢

想必也不過是投滿船癡心的月光

悄然笙簫也未必放開歌喉

於是在康和輕柔的靜默之夜

流淌的只是詩人的依依惜別

一支尋夢的長篙

沒能探出夢中的長路

卻在來去匆匆中撐響星夜飄蕩的歌

令康橋難忘

康橋在否

唯有天際火紅的雲彩

複述着詩人真情綿綿的眷戀

折起二十八行詩

將一個熱情浸透的靈魂緬懷、緬懷

是一種純粹的美麗

沒有去過康橋

卻可以遙望

在滿空裏尋思

康橋還有的故事

【點評】本詩延續了《再別康橋》的憂傷纏綿的風格,針對其中的意象和情感進行演繹,讓人感覺親切而美好。 “沒有去過康橋/卻可以遙望/在滿空裏尋思/康橋還有的故事”表達了對徐志摩的深切懷念。

詩歌作文 篇4

總是夢想着未來多麼美好,可實際行動卻顯得空乏無力;

總是自以爲是覺得自己了不起,可自己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

總是高調的想着如何玩得開心,可卻只能低調的看着無力的雙腳在徘徊不敢前進;

總是毫無顧忌用着不是靠自己能力掙來的東西,可卻沒有一點有涌泉回報的意思;

總是覺得自己很能幹很優秀,可是在需要幫助時卻不能獨自完成;

總是批判着別人指出不足,可從沒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改錯;

總是在覺得錯了之後纔去改正,可付出實際後卻會夭折;

總是在沒有彩排的日子中虛度,可熟知人生如戲只有舞臺下的刻苦纔有輝煌;

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感情,可自己卻明白沒有誰會駐足停留;

總是這樣的過着無頭蒼蠅的日子,可卻沒有勇氣去拾回那最珍貴的頭顱;

總是還是總是,可卻還是可;我不要再總是了,不要再可了,我將不再提從前,留下的是今天爲明天所彩排的人生!

今天不再有,有你有你們有他們還有我自己!還會等嗎!

20130617,也許我還在等待,等待一個我也不知道結果的結果。也許我並不偉大,但是我一定堅強;也許我不夠成熟,

但是我在走向成熟的路上;也許我還會回來,可是那已經不在那時候的我了!

當你需要了解總是時不要忘記你還有那還有一種期待,有世態萬千纔會提升自我!

引用蘇格拉底的一句話: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重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個時機去開拓的人!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詩歌作文 篇5

蔦蘿花開

蔦蘿花,在每個清晨都撒星子

像寵愛撒一層細薄的甜味

使每次咂摸都有蜜源

我一藤一藤地數過去

如同聽母親輕喚我的小名

再回素日子裏的恬靜

白的蔦蘿,兜滿了喜悅

紅的鳶蘿,充盈着愛意

喜悅裏,每粒時辰都沾美好

愛意中,每樁回味都連溫馨

借這蔦蘿建一座寬敞宅院

收留前來投宿的夢境

安排好子夜時分的安靜

借這蔦蘿開一處馨香鋪子

我似一個貪婪的守財奴

固守着花期的貨架

枝丫上的紅柿子

這枚先紅的柿子,走得有點急

大概是碰見了嚮往中的心思

抑或是找到了微小而確定的幸福

幾陣濡熱的風,就催醒了籽夢

先羞赧了左腮,再嬌羞了右腮

引得鳥雀們紛紛前來打探

想揩幾絲甜,討張儒雅彌香的名片

紅柿子擺擺手,趁機躲進葉叢

哦,紅柿子,你是繆斯手寫的藝術字

揣着關於初秋的錦繡詩意

被青柿子效仿,次弟吐露枝條的愛

秋濃處,滿樹的藝術字體將羨煞路人

這汪綠油油的草叢

如同唐朝瀝出的綠盈盈的五言詩

我彎腰輕讀

並用想象的酒瓶裝滿草木香

日子清淡時,飲一盅

會薄醉於黃昏後

菸蒂

這根枝條只開了一朵花

似叼了根香菸

枝條隨風撣了撣了菸灰

幾片子瓣落了

暮晚時分,花倏地落地

哦,這是枝條仍下的菸蒂

指尖上的花瓣

現實打碎了一篇篇童話

傷心凝成了指尖上的花瓣

鋪紙,一朵一朵地聚成花樹

隨風搖曳出嫵媚

這是我小心輕放的美

在努力校正生活的偏差

也是我心深處的閃電

只爲照亮自己所屬的角落

喊綠

一夏的綠,滿檔檔的

風一吹,就簌簌地落

我站在崖畔,喊綠

隨即有衆多的綠

圍坐在稿紙上吃飯

我興奮地在一旁添水加菜

弦月與下弦月

上弦月捕捉了衆莊稼的影子

下弦月收集了衆草木的文本

我拽直月圓夜的分數線

當上弦月爲分母下弦月爲分子時

滿日都是玉米青紗賬

當上弦月爲分子下弦月爲分母時

滿目都是蘆葦叢

詩歌作文 篇6

成長歲月裏,詩歌無處不在。

詩歌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讀着這些詩,讓我彷彿看到了四季秀美的風光,不禁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還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

記憶中最早的一首詩是《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知道多少次吃飯時,媽媽告訴我糧食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在一次閱讀課上,我學習了古詩《明日歌》與《今日歌》,詩詞中多次提到“明日”和“今日”,反覆告誡我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時間,纔能有所作爲。而孟郊的《遊子吟》中的詩句使我懂得了父母撫養我們的辛苦,讓我們懂得長大後要盡孝回報……

詩歌,歷史的沉澱,文化的精華。我愛詩歌,願詩歌與我同行!

詩歌作文 篇7

緣聚一世,情暖三生

紅塵邂逅,千年回眸,光陰依舊如水靜靜流淌,似一首輕歌切切不捨晝夜,無意間沉澱了多少塵世的悲歡離合?而我素來嚮往悠然閒適的`詩意生活,總想心懷初陽,欲避開世間所有離殤,撇開塵世一切寂寥,唯願年華始終唯美,拾一段千古情緣,能夠與你緣聚一世,情暖三生。

陌上靜待,彼岸花開,驚豔了一水輕柔,碧波淺漾,輕吻了幾處扁舟。微風湖畔,是誰素衣拂袖,盈淡淡清香輕觸了一指盛世風流?隨後又昂首闊步而去,伸手摺花叢裏最美的一朵曼珠沙華,輕輕攤放掌中細視,緋紅的脈絡藏滿了你最初的羞澀,我緩緩眸動一眼深情,於心中最純淨的地方靜賞你的絕代風華。然而一不小心卻掰開了花莖,頓時倩影蒹葭,指尖微涼。這一世,難道註定與你如煙似夢的開始?

倘若曾有過淒涼的嘆息,那是源於你的美我還不曾觸及。深嘆,望穿輪迴,尋罷前世,偏偏我不曾遇見你,未能與你刻寫一段古老的誓言。今生,彷彿是蒼天憐憫,亦或是萬般慶幸,能夠與你在紅塵中俏然相遇。於是,我暗自在唐詩宋韻裏醞釀,想要找尋這塵世間最美最柔的語言,與你訴說纏綿。黃昏漸淡,我欲以流雲爲箋,借清風爲墨,挽斜陽做筆,書一箋濃濃情愫。如若執筆,而今生你又是否願成爲我筆下最美的詩行?

來世願錯過繁華三千,只爲前世的祈盼,只爲今生能夠看你一眼。來世願捨棄如畫江山,只爲前世的夙願,只爲今生能夠繪你素顏。來世願輾轉紅塵之間,只爲前世的良緣,只爲今生能夠觸你心絃。來世願修身山寺禪院,只爲前世的誓言,只爲今生能夠與你天涯爲伴。

走過千山萬水,深知漫漫紅塵中,幽幽俗世裏,無疑最揪心的是情,最糾結的是愛。雖然太多時候緣起緣又滅,愛來愛又去,常常如一場煙雲消散,徒留一方落寞。當我們自處一角,靜心淺問,曾經經歷過多少觸目驚心的浪漫,抓住過多少稍縱即逝的幸福,又演繹過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一句誓言,曾唯美了多少人的心穹,一句珍重,又讓多少人心海成空?儘管如此,然而我還是深信,光陰不會老去,我們依舊還很年輕,依然能以一世長情渡萬世紅塵。

背靠黃昏,曉看落日梳窗,清風縷縷扯開夜幕,安寧而又神祕。此時此刻,我心如蓮輕翻流年如書,閱前塵過往裏的點點情愫,暗暗愜意。簾外菸火絢爛,無需再獨自尋望失落於往日的那一處燈火闌珊。閉上眼,讓我攬一世情緣,點三生愛火取暖,與你安享於塵世間。

曲罷茶後,是誰輕枕月華,攜誰人倩影入夢?水榭樓臺,十里桃花……我想,不是與君曖昧,便是與卿纏綿,睡了就不願再醒!

詩歌作文 篇8

對於傳統的詩歌美學而言,它的原則性比較強調社會學與美學的一致,相較於當代詩歌的美學價值研究而言,我認爲二者強調的是不同的。從表面上是一種美學原則的分歧,實質上是人的價值標準的分歧。這就是原何老一輩詩歌評論家對當代80後歌作者的作品一味吹毛求疵的根由。在傳統的詩歌理論中“抒人民之情”得到高度的讚揚,而詩人的“自我表現”則被視爲離經叛道。董喜陽在《夜雨迷離的時光(組詩)》中分別用“迷茫”、“彷徨”、“迷惑”、“思考”、“春天”作爲小標題,詩中說“我是太陽下一棵流浪的樹”“讓我一個人去品嚐遙無人煙的荒涼”。這可以說是董喜陽的個人精神價值的體現,我用我羞澀的社會學理論的角度來看,社會的價值是離不開個人的精神價值的。在當今這個社會,人的地位不斷提高,權力不斷復甦,在他的詩歌中所謂的個人的情感、個人的悲歡、個人的心靈世界便自然會提高其存在的價值。傳統的詩歌美學是存在其缺陷的,董喜陽在詩中試圖去尋找新的美學天地。這個新天地要靠在當今社會中提高社會地位的人的心靈是否覺醒,精神生活是否豐富來作爲標準去衡量它的意義。社會思想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它可以影響甚至在一定條件下決定某些意識和感情,但是它不能代替,二者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規律。筆者這裏想到董喜陽的詩觀(詩歌應該從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在這裏允許我取斷句。)藝術探求的人的情感可以是多元化的。但所謂的詩歌多元化應該是不同價值標準的美學多元化。政治的實用價值和感情在一定領域是存在其非實用性的。正如一棵樹在植物學家和詩人的眼中價值是不一樣的。因此我想董喜陽是一個真正懂得詩歌的人。

所以建議大家多去讀讀他的詩歌。

建議大家去讀就一定要有他的詩歌的可讀性作爲前提。那麼什麼樣的詩歌是可讀的,什麼樣的詩歌缺乏可讀性,它的界限在哪裏呢?在詩人董喜陽的詩作《在異鄉,巧遇李太白》裏,“都市鋥明瓦亮的街道旁,夕陽獨醉”“黃昏,老太龍鍾,一些動詞在喉嚨集結”他在語義上製造了含混的效果。這讓我想起克利恩斯·布魯克斯在闡述它的詩學理論時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詩的語言就是悖論的語言”。也就是說,詩的語言在本質上是含混和反諷的,所謂的張力只有通過語言的推敲和摩擦才得以實現。我認爲一個有創造力的詩人如果做不到在他的寫作中使用過去被判定爲沒有詩意的詞彙,那麼,他的寫作多多少少應該看做是不成功的。而董喜陽則是懂得在一些人看似不平常的生活中挖掘令人震驚的詩意的詩人。

今天,正握着筆的詩人是光榮的、沉重的——後代人和未來的新藝術在多高的一層波浪中涌現,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今天無數個像董喜陽一樣的詩人的努力,取決於爲他們建築起一層多高的階石。也爲自己在藝術世界中找到並實現自己的光榮與夢想。走下去!前方什麼也沒有,甚至沒有腳印沒有道路。每一支筆和每一個夜晚,都不會是徒勞無意的。

詩歌作文 篇9

秋過葉黃的白樺林,

驚醒沉寐葉冢的回憶。

過去越發清晰,

才發現從未忘記。

走過青澀的雨季,

記憶裏暗靄的白樺林

記不清流過臉頰是淚水還是雨滴,

記不起耳畔迴旋嗚咽是風還是自己。

只猶不忘一場傾盆大雨,

累的我們迷失路口,斷了尋覓

只憑,只任彼此消失,無蹤無影。

還憶起,

踱步時光

經歷一個個星辰交替。

每每守望星空,

無意伸手卻找不到另一隻的距離。

還憶起,

每一次雨季都傷心。

她愈發相似

橫過星海的流星雨,

再遇遙遙無期。

還憶起,

於日記中寫斷她名字的最後一筆。

從此不再回憶

不再想起,

直到無意走過熟悉的白樺林,

才明白她從未離去。

詩歌作文 篇10

五千年文化的底蘊沉澱,

三千載詩歌的源遠流長。

這是一條九曲迴環,流淌不息的母親之河。從“蒹葭蒼蒼,白露爲霜”到“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愛情的歌謠在河面傳唱;從“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到“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憂民的沉吟在河心激盪……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黑客,以詩寫景,以詩寫情,以詩壯志,詩歌好似一股洪流涌入文化的河牀,詩歌的河爲詩人而流,爲詩人而奔,詩不斷,水不涸。我向往詩歌,凝視着那浩如煙海的詩歌典籍,我沉默了,沉默中尋找着詩歌裏那條無形的河,卻不住地沉醉了。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是田園詩派的開山掌門,一身傲骨,不甘爲五斗俸米而折腰,決然辭官,躬耕南畝。爲義,爲道,爲仁,他遨遊桃花源,讓自己與天地爲友,與山河爲伍,詩歌的河,爲他而流,爲他而淌。

“仰天長嘯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李白,是唐代詩壇的一顆璀璨的明星,貴妃研磨,力士脫靴的膽氣,賜金放還,斗酒詩百篇的豪氣,彰顯着他過人的魅力,他將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內心的壓抑融入詩中,終留曠世佳作,爲道,爲仁,爲志,他醉酒詩話,終成佳話,詩歌的河,爲他歌,爲他而唱。

杜陵遠涉,子形美名,他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卻抱有濟世天下的壯志,雖然做官,卻名而無實,在亂世中重淚,在亂世中感慨,用一支靈動的筆,記錄下社會的黑暗,雖無力迴天,卻留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無限嚮往,他的詩似一縷曙光,照亮一片黑暗,爲仁,爲志,爲民,用詩體現人生,用詩反映時代,詩歌的河,爲他吟歎。

一曲悲歌訴盡一人忠腸,臨洋而嘆,遇灘而阻。你是一位文臣,更是一位詩人,面對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你將一腔悲憤化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爲家,爲民,爲國,你用一顆愛國的心撐起人生的價值,詩歌的河爲你而流,爲你而奔。

多少年牽絆離情,幾多載借景抒懷,詩歌以其特有的靈性,將詩人內心的世界無保留地記錄下來,那風雨離愁夜,那山河壯美贊,那壯懷報國志,一切的一切都是詩人情感的昇華,人生價值的彰顯。從愛人到愛國,從描景到壯志,一步步地推引,一層層地深入,終成一個人的成長史,一個時代的縮影。

河有水則無窮,詩有篇則長遠。中國文化在詩歌的映襯下更加絢麗,在詩歌在詩人情感的感召下更加奪目,詩歌的河是源遠流長,詩歌裏的河是情真意切,詩歌是泱泱大國五千年文化的精華,正如那朵盛開在枝頭的玫瑰花,用詩描繪人生,用詩感動人生。

詩歌裏的河爲詩人而流,爲時代而奔,爲中國文化而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