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有關古代墨盒的作文素材

有關古代墨盒的作文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嵌琺琅獅子戲球銅墨盒

有關古代墨盒的作文素材

晚清時期,文人士子及商賈帳房的案几上又新增了替代硯墨功能的銅墨盒一族。盒面上除鏨鑿刻雕外,偶亦施以琺琅工藝。圖爲晚清鑲嵌掐絲琺琅彩獅子滾繡球紋,單邊5.3釐米見方的黃銅墨盒。與衆不同的是,該墨盒蓋面並非常見的滿地遍施琺琅彩,而是以黃色銅面爲底,內中鏟剔出圖紋的凹陷廓形,再於其間貼絲填彩,焙燒後打磨至與蓋面齊平,拋光而成。

攫人眼球的是墨盒蓋上,那金燦燦的底色映襯着一頭魚尾、虎紋、象牙,憨態可掬的七彩乳獅,正嬉戲追逐着一團五彩繽紛的繡球。從絲絲風動的弧線中,讓人感受到所嵌之物的生動活潑和虎虎生風的獸王威儀。獅首上形同十七八世紀西方紳士拳曲髮型的鬣毛,又可窺出開埠後的晚清,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印痕。而盒面上曾遭硬器敲擊的斑斑遺憾,倒爲這方絢麗的七彩琺琅銅墨盒添鑿了些許歲月的滄桑。

筆、墨、紙、硯,是最基本的書寫工具,合稱“文房四寶”。漢代出現了以松煙爲主要原料的手工墨,同時又發明了紙,硯便花樣翻新起來,不但有石硯、瓦硯,而且出現了玉硯、陶硯、漆硯和青銅硯。它們或方形或圓形,或山形或龜形,有的還帶有三足。自此,硯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階段,製作工藝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的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就代表了漢代制硯的傑出成就。

鎏金鑲嵌獸形銅盒

東漢鎏金鑲嵌獸形銅盒硯1970年出土于徐州土山漢墓,墓主爲東漢某代彭城王。該墓雖早年被盜,但仍出土有銀縷玉衣及玉、銀、銅、漆器等精美隨葬品100餘件。

銅盒硯長25釐米、寬14.8釐米、通高10.2釐米,通體鎏金並鑲嵌紅珊瑚、青金石、綠松石。盒蓋與盒身以子母口相合,渾然一體爲伏地神獸。首似龍形,雙目呈三角形,睜目凝視,兩眉突起,並飾雙角。伏地匍匐、咧嘴露齒,其下頜前伸,巧妙地構成貯水墨池。腹微鼓,扁平光滑的長方形石硯置身其中,石質爲甘肅臨洮石,上置圓形研石一塊。尾捲曲藏腹下。背脊隆起,雙翼凸顯。背部中心設一橋鈕,可繫繩,便於提揭。出土時,硯堂上尚有墨痕,證明其爲墓主生前實用硯,而非陳設品或明器。南京博物院藏。

銅盒硯的整體形狀貌似蟾蜍,頭生雙角,身添羽翼,張牙瞪眸,四足蹲伏,是當時的吉祥神獸。秦漢以來,古人對蟾蜍頗爲敬畏,認爲是鎮兇邪、助長生的吉祥物。《太平御覽》引《關中記》就記載說:“蟾蜍頭生角,得爲食之,壽千歲,又能食山精。”由於漢代求仙思想充斥着整個社會,人們企望成仙昇天,故而給諸多祥瑞神獸添加上通天的雙翅,這裏的蟾蜍形盒硯亦不例外。

此硯可當之無愧地視爲漢代製作工藝的至臻之作,又系考古發掘出土品,實爲罕見的稀世文房之寶。

七彩琺琅銅墨盒

元明時期,伴隨着古絲綢之路清脆孤涼的`陣陣駝鈴聲,被國人稱作大食或鬼國窯的琺琅器也來到中國。與此同時也緩緩輸入了掐絲琺琅的燒製技藝,即“景泰藍”工藝。

格在器胎上。然後用各色琺琅彩釉填入施點在金屬絲輪廓內,經過烘燒、打磨、拋光等多道工序後才製作成器。因其底色以藍色釉彩爲主,又於明代景泰年間開始在北京大量燒製,故被稱作“景泰藍”。明中期以後至民國初年,琺琅工藝被爭相用於觀賞與日用的器物上。

晚清時期,文人士子及商賈帳房的案几上又新增了替代硯墨功能的銅墨盒一族。盒面上除鏨鑿刻雕外,偶亦施以琺琅工藝。圖爲筆者所藏清末民初鑲嵌掐絲琺琅彩獅子滾繡球紋黃銅墨盒。與衆不同的是,該墨盒蓋面並非常見的滿地遍施琺琅彩,而是以黃色銅面爲地,內中鏟剔出有圖紋的凹陷廓形,再於其間貼絲填彩,焙燒後打磨至與蓋面齊平,拋光而成。

引人注意的是,墨盒蓋上那金燦燦的底色映襯着的一頭魚尾、虎紋、象牙、憨態可掬的七彩乳獅,正嬉戲追逐着一團五彩繽紛的繡球。從細緻入微地刻畫中,人們可以感受到所嵌之物的生動活潑和虎虎生風的獸王威儀。獅首上形同十七八世紀西方紳士捲曲髮型的鬣毛,又可窺出當時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印痕。而盒面上曾遭硬器敲擊的斑斑殘痕,也爲這方絢麗的七彩琺琅銅墨盒增添了些許歲月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