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葫蘆簫(葫蘆絲)的歷史及由來作文

葫蘆簫(葫蘆絲)的歷史及由來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葫蘆簫(葫蘆絲)的歷史及由來

葫蘆簫(葫蘆絲)的歷史及由來作文

葫蘆簫的歷史較爲悠久,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它是由葫蘆笙演進改造而成的。在構造上仍保持着古代樂器的遺制,簫管數目正與三管之龠相同,兩支副管不開音孔也和古簫完全一樣,而發出持續的五度音程,則與古龠的“以和衆聲”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後世的簫笛非常近似,又顯示出它在歷史上的飛躍。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民族音樂工作者對葫蘆簫進行了不斷的改革。1958年,雲南省歌舞團首先把音域擴展爲14個音。近年來,北京的一些文藝團體又製成兩種新葫蘆簫。其中的六管葫蘆簫,可以吹奏單音、雙音、單旋律加持續音及兩個和音旋律加持續音。既保持了原來樂器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展了音域、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在我國民族樂器大花園中,它已成爲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樂團訪日小組,曾用這種新葫蘆簫爲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歡迎和好評。

傣族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發,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貞不渝的愛情感動了佛祖,佛祖給葫蘆裝上了管子,小卜冒吹出了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祝願這對情侶吉祥幸福。從此葫蘆絲在傣族人家世代相傳。

傣族人民多才多藝,能歌擅舞,在節日裏,不論是在江中划龍舟或是在江邊放高升,還是在廣場上趕擺,或是在竹樓裏飲酒歡歌,都可以聽到動人的歌聲。贊哈(民間歌手)在葫蘆絲的伴奏下唱着古老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唱着舊社會的苦難和新社會的幸福。

葫蘆絲的音調

葫蘆絲,屬簧管耦合振動類樂器,共有高、中、低音3種類型,常用有C、D、F、G等調。各民族之間風土人情、地域環境的不同使得葫蘆絲這種樂器在構造上也不盡相同。

由於傳統葫蘆絲在製作上有七個發音孔(主管),一個發音孔一個音(不能象竹笛那樣通過氣息的變化在一個音孔上可以(keyi)吹出八度音來),加上一個筒音一共可以(keyi)吹出八個音來。所以一般傳統葫蘆絲通過移動宮音位置,改變原有的指法,理論上應該可以吹出五到六個調來,但由於受音域和音階排列的限制,目前傳統葫蘆絲只能轉四個調,而且常用的調只有兩個,既筒音作低音“5”和筒音作“1”且本調(筒音作5)最爲常用。以C調葫蘆絲爲例,除可以吹出本調(第三孔作1)還可以吹出G調(筒音作“1”),它是民族調式五聲音階爲基礎的六聲調式,在吹奏樂曲上有一定的侷限性,不是所有樂曲都能演奏,要根據樂曲的音域情況適當的來選擇,最佳調就是以第三孔作“1”演奏,若樂曲需要轉調可通過更換葫蘆絲來解決,一般常用葫蘆絲有降B、C、D、F調等。葫蘆絲音域不像大家熟悉的竹笛那樣能達到三個八度以上,通常在9度以內,最多不超過11度,爲民族調式音階。其音色輕柔細膩,圓潤質樸,柔美迷人,極富表現力,深受人民的喜愛。無論民樂,還是專業舞臺都能聽到它演奏的優美動聽的聲音。

葫蘆絲常用於吹奏山歌、小調等民間曲調,最適於演奏旋律流暢抒情的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情深意長》等成爲其代表性的經典曲目。葫蘆絲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爲普及,是娛樂時助興的樂器,在節日裏,不論是在江中划龍舟或是在江邊放“高升”,還是在廣場上“趕擺”或是在竹樓裏飲酒歡宴,都可以聽到其動聽的聲音。青年男女傳情達意或人們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間勞動,也經常吹響葫蘆絲,爲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歡樂。

葫蘆絲怎麼吹?

葫蘆絲是用超吹的方法發音的,超吹是比葫蘆絲上原有的基因高八度,主要是通過吹奏的呼吸力和脣部肌肉控制力的加強,呼吸速度加快,以及腹部肌肉的控制力來實現的。氣息與手指的配合也是初學者應注意的,首先要注意手指要按住指孔不能漏氣,氣息要平穩,這一點非常重要,當手指變化時,氣息應用不應受到影響。葫蘆絲上最容易吹出的音是"1"音,最不容易吹出的是高音"5""6"和低音"5""6",所以,當初學者拿起葫蘆絲吹奏時,先吹"1"音,然後可以按指法表和練習(lianxi)曲反覆練習(lianxi),直到熟練爲止,另外,初學者對姿勢往往不得要領,顧此失彼,或者乾脆馬馬乎乎。要吹好葫蘆絲,第一步就是要擺好姿勢,這樣纔可以使身體各部位更加放鬆,利於氣息的流暢,在今後的演奏中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第二部是按孔有漏氣現象,如果養成習慣,對演奏樂曲的音色,音準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要注意克服,再就是不重視長音的練習,確實來說,長音月口氣要吹十幾秒甚至更長,聲音要漂亮要穩定是不太容易的,長期練習枯燥無味,但是要保證將來能夠完整流暢的演奏一首樂曲,練習長音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重視長音練習,即使將來可以演奏樂曲那音色也一定不會太美,嚴重的影響演奏效果,所以要重視長音的練習。

怎樣掌握好樂曲的強弱:

先吸好氣,然後收緊脣部肌肉,使口風略細一些,再把氣息慢慢呼出,所產生的就是弱音。吹奏低音5、6、7是要特別注意,因爲這三個音本身就要求氣流要強的,想要獲得弱音的效果有一定的難度,還不好控制尾音。只有經過反覆的練習,慢慢的去體會,纔可以從中找到最佳感覺。只能緩吹的5、6兩個音氣流更要緩些才能獲得弱音效果,同時也應該注意氣流太緩發不出正常音,掌握好弱吹的前提下,可以將聲音吹到正常的力度或再強些,然後由強變弱。吹奏低音時氣息要下沉,吹高音時氣息上升,不可以鬆懈。特特別注意控制氣息的變化,用力過大會使簧片變形或發不出正常音,用氣太小同樣也發不出音來。掌握好較弱的長音練習後,要吹出弱漸強的音就很容易了。要注意的是控制好氣息使之逐漸加大,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小議葫蘆絲的分類與區別

1、按附管發音數分:

雙音葫蘆絲——只有高音附管發一單音,另一附管只起到配飾作用。

三音葫蘆絲——兩隻附管都分別發一單音。低音附管不常用,特別是中、低音葫蘆絲其實用性幾乎爲零。

2、按附管的形式分:

音塞式——單音附管用軟塞塞緊,使用時拔開。

優點:附管音孔處於常閉狀態。缺點:只能利用曲目間奏時拔開音塞,轉換慢。

按孔式——單音附管的發音用上手小指或下手拇指控制音孔的開合。

優點:便於及時配合主管演奏,轉換快。缺點:附管音孔處於常開狀態,對於演奏不常用附管的曲目須用手指常按住音孔,

影響其它手指的靈活性。

多音式——多音附管上開有四個音孔,發主管第一、三、四、五音孔音,可配合主管發簡單旋律音。

3、按音高劃分

可分爲超高音葫蘆絲、高音葫蘆絲、次高音葫蘆絲、中音葫蘆絲、次中音葫蘆絲、低音葫蘆絲、超低音葫蘆絲等。

4、按音域劃分

傳統葫蘆絲——標準傳統型葫蘆絲音域爲一個純八度加一個純四度,即包含十七個半音,共九個全孔音。當筒音作5(so)時發音從3

(mi)至高一個八度的6(la),音孔排列爲3 5 6 7(低音組)1 2 3 5 6(高音組)。

擴音域葫蘆絲——又分爲加鍵和不加鍵兩種。在同一主管上音域擴寬爲一個八度另五個音。

5、按產地劃分

雲南葫蘆絲——音色甜美、圓潤、清析,屬標準傳統型葫蘆絲,具有鮮明的傣族風格。

北方葫蘆絲——音色粗獷、開放,音量大。但有的廠家生產的葫蘆絲比標準傳統型葫蘆絲少一個音。

其它產地葫蘆絲——音色各異。

6、按拆卸形式劃分

可拆卸葫蘆絲——主管、附管都可以從葫蘆上撥下來,便於專業人員維修,也便於使用者作細微調整。

不可拆卸葫蘆絲——主管、附管粘接在葫蘆上,非專業維修人員不能拆卸。

7、按調音形式劃分

可調音葫蘆絲——主管、附管上都安裝有銅製調音節(簡稱銅插),可對音高作細微調整,不能調節筒音。調音是非線性調節, 調定後不能再變動。

不可調音葫蘆絲——主管、附管上都沒有安裝銅製調音節(簡稱銅插)。

8、按照材質分類

葫蘆、木質、膠質、景泰藍……

雙管葫蘆絲

傳統雙管葫蘆絲——兩隻相同主管裝在同一個葫蘆上,同時發出旋律雙音。

雙管兩調葫蘆絲——組合式葫蘆絲。即將本調爲F和bB的兩隻主管安裝在一雙腔雙嘴葫蘆上,組合成一支F調的寬音域葫蘆絲。以此類推

可以組合成很多調的葫蘆絲。

雙管和絃葫蘆絲——按大三度或小三度配合的A、B兩隻主管安裝在同一葫蘆上,同時發出和絃音。

葫蘆絲初學者應該選用什麼樣的葫蘆絲

葫蘆絲初學者應該選用什麼樣的葫蘆絲這個問題應該說目前有一定的爭議,因爲初學者的條件方面有許多差異,比如樂感方面、經濟條件方面、是否有比較專業的教師和教材等等,因爲初學者的這些條件往往會影響到樂器的選用,比如在校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靠父母的資助上學,手裏沒有太多的零花錢買比較貴的葫蘆絲,那麼只有選用質量相對較差,價格便宜的(這裏並非說價格決定樂器質量的好壞);再如,有的朋友儘管非常喜歡葫蘆絲,但身邊沒有老師,只有靠自己自學,自學的效果就不一定很好,那麼買一支好樂器來,未必能發揮樂器的最佳性能。

就一般情況而言,初學者選用的葫蘆絲應該具備幾個條件:第一是音色純正、演奏起來要通透感、明亮感;第二是音準較好,如果音不夠準,必將導致聽力受到錯誤的影響,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嚴重的後果;第三是附管音量與音色應該與主管儘量一致,反差不可過大。外形與材料以及製作工藝可適當放寬,可根據個人喜好來選擇外觀;價格上可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來選擇多檔次的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