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茶文化作文

茶文化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茶文化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文化作文

茶文化作文1

我想,在中國較爲著名的文化裏,茶文化必有一席之地。茶,這個對普通人而言是個陌生又貼切的名詞。在中國,它家喻戶曉,在世界,它的知名度也曾不低於電視上的任何一個大明星。最重要的,只要是真正喜歡茶的人,就決不會抱有三分鐘熱度的心態,茶,究竟魅力何在?

大多數人對茶的值觀是:苦,澀,沒白開水好喝,而少部分人喝茶的理由讓人碲笑皆飛:減肥,解油膩,最近還冒出了個消食的說法。只有真正愛茶的人才會懂得:真正具有價值的不是飲茶的本身,而是飲茶的過程。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一般對茶藝造詣頗深的大師平常都不會說“飲茶”,而是說“品茶”。兩者有何區別?一句點明:飲茶,只是品茶的一個小階段。

看病有望、聞、問、切,品茶則有先聞後飲。吸一口茶香,心平氣和;嘆一口濁氣,心身舒暢;再小抿一口茶,整個人也就身心俱靜,飄飄欲仙了。

茶不僅在中國受到歡迎,在外界也是被受矚目。早在唐朝時期,中國的飲茶習慣就已經傳到了日本,漸漸地在日本發展成茶道。雖說不喜歡日本,但對於茶道本人還是挺嚮往的。只可惜,如今中國真正懂茶的人很少了,反倒是紅酒這等國外之物俞受追捧,可嘆中國人拋着自身的文化寶物不說,竟自以爲是的追求所謂的高檔,新潮,不品茶反倒品酒去了。並非說洋酒跟茶不能相提並論,只是鄙視那些從衆之人,將國寶置之度外。

但願終有一天中國人會醒悟,茶文化,纔是他們應珍惜的。

茶文化作文2

8月9日下午3時,國貿大酒店“青雲閣茶道會所”裏有一羣日報小記者正在聽關於茶的講座。

何經理先給每人衝了一杯烏牛早茶,我端來聞了聞,清香撲鼻;品一口,有股濃濃的苦味;品完,隨後就有淡淡的甜味,讓人回味無窮。何經理說茶是一苦二甜三回味,同感!

據何經理介紹,茶的歷史十分久遠,神農氏因爲服用了72種草藥中毒,順手摘了一片葉子吃下。結果卻出人意料,神農氏的毒竟然解了,而這片葉子就是茶葉。神農氏就把茶葉用來入藥。到了漢朝,茶才漸漸地變成日常生活中的飲品,但只限於王公貴族;唐朝喝的是綠茶,也就是從那時起纔開始用茶具;宋朝發明了精緻的龍鳳團茶;明太祖朱元璋把團茶廢除了,發明了現在的散茶;宋徽宗還親自寫過一首關於茶的詩。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烏牛早茶。它是綠茶,不但發芽早、開花早,而且採摘早……茶樹長了三年就可以採收了。採茶只有最嫩的葉子才能被採去,老葉只是進行光合作用。剛採的茶葉叫茶菁,茶菁要經過“發酵”“殺菁”“揉捻”“解塊”“乾燥”這幾個過程,再經過進一步處理才能喝。

當然泡茶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它通常有五個步驟,一是溫杯;二是投茶;三是潤茶;四是聞香;五是泡茶。泡茶時茶佔三分,水佔七分。茶有着廉、美、和、敬的品質。廉是清廉,美是美德,和是和氣,敬是敬老愛幼。茶的精神就像是人生的縮影。

茶有六種:綠茶、紅茶、白茶、青茶、黑茶和黃茶。泡這些茶要求的水溫不同,水的溫度直接關係到茶口味的好壞。綠茶要用85℃的水,紅茶要95℃的水,白茶要有90℃的水,青茶要用85-95℃的水,黑茶要用100℃的水,黃茶要用90-100℃的水。

這次活動讓我學會了泡茶,也知道了許多茶的知識,茶的歷史和茶的文化,真讓我大開眼界!

茶文化作文3

我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對聯、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吃朋餅、過年、鬼節捏麪人。

其中最爲著名的就要數我國的茶文化了!茶大約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現在已經成爲我國的傳統文化。

傳說神農氏嘗百草時,發現了一種很神奇的草,於是嚐了嚐,雖然有些苦,但是可以使人神清氣爽,所以就給這種草取名叫“茶”。

“茶”漸漸被大家所熟知了,許多人把茶一再改良,就成了我們大家現在品嚐的茶。所以茶擁有現在的風味,都是一代一代努力的結果。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很長的飲茶記錄,但是已經沒有方法確切的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

在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飲茶、種植荼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我國第一位將茶藝宏揚光大的人是唐朝的陸羽,他寫了《茶經》一書。後來,經商茶藝的人就尊稱他爲“茶”。

看,我國的茶文化多宏大,傳統文化裏有這麼多奧祕!我還要更多的瞭解古代傳統文化這座巨大的寶庫。

茶文化作文4

今天老師叫我們回家品茶,我心想茶不就是這樣簡簡單單地喝嗎?多喝了難道有意思嗎,還不只是這樣,但是我今天品茶後卻發現原來在茶中有很多的學問!

說實話喝茶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我今天要先來教教自己。可是品什麼茶好呢? 對,就碧螺春吧!

1. 先從泡茶的杯子說起, 用透明雪白的瓷器杯子泡最好,但杯子最好不要太大,得先要拿開水燙一便,記住放茶的時候要輕緩,用飄灑的方法是最好的,俗稱“碧潭飄雪”。

2. 水要倒到七八分滿,看到茶葉泡開了,等過了一會就可以飲用了。聽說這茶還得品三次才能評出這茶真正的味道,當品第一次的時候茶味很濃;第二次味道有點淡了;第三次那味道就更淡了。

喝完了茶,讓我們來看茶究竟有多少好處吧!如果大家想知道的話那我就簡單的介紹幾條吧!

1、提神益思:飲茶能促進興奮,因爲茶葉含有的化學物質很多,其中有一種物質是咖啡鹼這種物質在人體中能夠使人精神清醒,意識加強,提高工作效率。

2、生津止渴,飲茶能滋潤口腔,在茶葉中含有碳水化合物等物質。這些物質能生津解暑,身心俱爽。

3、除煙醒酒,喝茶能解除因吸菸而吸入體內的毒素;可以中和酒精, 防止中毒,並促進酒精排出體外。

4、滅菌消炎,茶葉中豐富的維他命B2可以抑制代謝紊亂、口舌發炎。另茶中的多酚類能抑制霍亂、傷寒、腸胃炎等病菌的繁殖生長,飲用綠茶可使傷口收斂、癒合。

5、堅齒明目,茶中含有豐富的氟,能預防齲齒髮生;茶能抑制鈣質的減少,起着保護牙齒的作用,多飲綠茶有助於保護眼睛,對白內障、夜盲症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怎麼樣,茶文化這裏面的學問還真不少吧!

茶文化作文5

春天的天氣就像小孩子的臉,變幻莫測,上午還是傾盆大雨,下午就晴空萬里。下午一點半,我們假日小隊成員興高采烈地來到中國茶葉博物館,參加了小記者網組織的免費茶藝培訓。

我們認真聽取了專家講解茶文化基礎知識。讓我們明白了茶葉分爲綠茶、紅茶、白茶、黑茶、黃茶和烏龍茶。杭州的龍井茶屬於綠茶系列,安吉白茶不是真正“白”茶,而是綠茶的一種。茶葉中還含有豐富的營養保健成份,如茶多酚,對人體有多種保健功效。聽完了專家講解,老師教我們學西湖龍井茶沖泡技藝,以前我還以爲泡茶很簡單,沒想到泡茶技巧很多,讓我大開了眼界,並且學會了如何泡龍井茶。在泡茶過程中,我不厭其煩地練習了無數次鳳凰三點頭,纔得到老師的肯定,把泡好的龍井新茶給老媽品嚐,她邊喝着茶,邊讚不絕口地誇我是個巧手小茶女。

學完了泡茶,我們來到了茶園,茶園可真大,一棵棵的茶樹緊緊地挨在一起,排成一字行,當中只有一點點的空隙讓我們能走進去摘。碧綠碧綠的茶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好像在對我們說:“快來採摘!快來採摘吧!”茶農告訴我們,採茶是要採那碧綠的嫩芽,聽了茶農的話,我們迫不及待開採了。

泡茶,採茶給我們帶來了無窮樂趣,我們愛茶葉!

茶文化作文6

正是在4月3號這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裏,我們採荷二小的五年級全體師生踏上了尋訪“茶文化”之旅。

不一會兒,前進的客車車窗上出現了一大片的綠,遠處幾座蒼翠欲滴的小丘與白牆青瓦的小屋相得益彰,更顯得這裏的古樸、清靜,彷彿是一處世外桃源。“看啊,要到了!”同學的一句提醒把沉浸在想象我帶回了現實中,承載着滿車歡聲笑語的客車就到達了目的地。

我們像出籠的小鳥一般,歡快的`衝出客車,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這美麗的大自然中。沁人心脾的空氣撲面而來,使人精神氣爽。我們的“軍團”一路向下,踏着整齊的步伐,向茶葉博物館行進。大樹張開它的雙臂爲我們遮陽,小溪帶着歡快的歌兒從山上流下。路的兩旁是鬱鬱蔥蔥的茶田,茶田中,還穿梭着幾個忙碌的茶農,一股綠茶的清雅淡香悠悠飄來。

不遠處,我看到了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中國茶葉博物館”。茶葉博物館倚山而築,頗具田園氣息。粉牆、黛瓦、綠樹與逶迤連綿、碧綠青翠的茶園相映成趣。走進博物館,頓時被淙淙水聲吸引,只見一面水幕從高處徐徐而下,水幕中間一個綠色的“茶”字,顯得格外清亮醒目,真是“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這個看似簡單都設計,卻突出了展覽的主題。博物館設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五個展廳。茶史廳介紹我國茶葉生產、茶文化的發展史。茶萃廳展出我國名茶和國外茶葉的樣品,茶具廳展示我國各歷史時期茶具的演變和發展。茶事廳介紹種、制、品茶的科學知識,茶俗廳介紹雲南、四川、西藏、福建、廣東以及明清時期的飲茶方法和禮儀,反映我國豐富多彩的茶文化。細緻形象地反映了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和中國幾千年茶葉文明的歷史軌跡。

慢慢的,我們的“茶文化”之旅就要結束了,在這次春遊活動中,我不僅遇與大自然來了個親密接觸,還獲取許多有關茶的知識,我一定要努力,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

茶文化作文7

一眨眼女兒已經三歲了。應該說她是伴着茶香長大的。喝茶,她最喜歡的是上世紀70年代的青磚,只是這茶已經沒的喝了,因爲我家裏也沒有了。所以我現在想着,是不是要爲她未來的飲茶之路買點青磚存着呢?

一歲多時,讓她玩相機,她也興高采烈地說要拍茶樣。每次有快遞員把茶送過來,她是第一個站到門口去迎接的,然後拿着茶和我商量:“讓我先玩一會兒。”

因爲我工作的原因,經常會和人說起茶文化。茶文化究竟是什麼,很多時候,大家都有種摸不着頭腦的樣子。我的意見是“茶不遠人,道不遠人”。茶文化就是你端杯喝茶,就是你端起茶杯,就是你不經意間想起茶,談起茶。有緣故沒有緣故,茶文化都隨時存在。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的學者和專家但凡談起茶文化,就有點羽化成仙的味道,高深乎如宇宙探祕,縹緲乎如九天流雲。拿起茶杯,不是飲茶,而是拿着魔法師的魔幻杯,一臉別人都是喝茶唯己飲的是文化的樣兒。這讓很多想親近茶的人,見此只有敬而遠之。整天開口閉口推廣茶文化,很多人卻不知道這些舉動和行爲已經讓想親近茶的人都有了距離感。

這天,女兒泥泥騎着她的大狗車到我的書房,看到裝着茶葉雜誌的包裝袋,說:“爸爸,我可以把茶文化拿出去嗎?”我說:“可以的。”她便提着袋子,騎着大狗車晃晃悠悠地去了客廳。

我在書房工作,聽到泥泥在客廳裏一遍一遍地說:“什麼是茶文化啊,茶文化就是茶,茶就是茶文化。”她這個小傢伙,反反覆覆唸叨着。聽得我不禁笑了起來,想想我們這些整天在研究茶文化的人,口中不斷、心中不斷,卻不知道茶文化竟然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茶就是茶文化,茶文化就是茶。離開茶,哪裏有茶文化呢?

喝好面前的一杯茶,就是推廣茶文化,就是在傳承茶文化。

非九天流雲,而是眼前一杯茶而已。

茶與禪的結合淵源

唐朝茶業的興盛與佛教興盛是分不開的,特別是佛教的禪宗影響茶業的發展特別大。根據封演所著《封氏聞見記》所載:“開元中,泰山靈巖寺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唯許飲茶,人自懷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又根據陸羽《茶經·七之事》引釋道悅《續名僧傳》:“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永嘉中過江,遇沈臺真,請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飯所飲茶。永明中,敕吳興禮致上京,年七十九。”又摘引《宋錄》:“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縣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從此可看出,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我國的僧道在江淮以南的寺廟中,已經有尚茶的風氣了。

茶和佛教的關係,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關係,在現實的生活上,佛教特別是禪宗需要茶葉來協助修行的功能,而這種嗜茶葉的風尚,又促進了茶業的發展。而精神境界上,禪是講求清淨、修心、靜慮,以求得智慧,開悟生命的道理;茶是被作爲藥用的特殊作物,有別於一般的農作物,它的性狀與禪的追求境界預爲相似。於是“禪茶一味”、“茶意禪味”,茶與禪形成一體,飲茶成爲平靜、和諧、專心、敬意、清明、整潔,至高寧靜的心靈境界。飲茶即是禪的一部分,或者說:茶是“簡單的禪”、“生活的禪”。

佛教禪宗的主要修爲方法是坐禪,而坐禪除了選擇寂靜的地方外,還要求注意“五調”:調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這五調,特別是調睡眠,都與飲茶有一定的關係。就是佛教其他的各宗各派的修行,對於五調也多少需要注意到。茶葉不但受到佛教禪宗的重視,同樣的,也受到其他各宗各派的重視,以致於所有名寺大廟,不但設有專門招待上客的茶寮或茶室,就是法器,或者是一些法會活動也都與茶有關,例如:普茶、施茶等等。而在佛殿、法堂的鐘、鼓,一般都設在南面,左鍾右鼓,若是設有兩鼓,就將兩鼓分設在北面的牆角;設在東北角的,叫“法鼓”,設在西北角的,就稱“茶鼓”。這些與茶有關的作爲和稱呼,無疑的也是佛教對茶的一種重視的表徵。

茶禪一味的佛家茶理

茶文化閱讀8月27日賞:佛教在中國興起以後,由於坐禪需要,與茶結下不解之緣,併爲茶文化在中國和全世界傳播作出重要貢獻,其核心是“茶禪一味”的理念。禪,梵語作“禪那”,意爲坐禪、靜慮。南天竺僧達摩,自稱爲南天竺禪第二十八祖,梁武帝時來中國。當時南胡佛教重義理,達摩在南朝難以立足,便到北方傳播禪學,北方禪教逐漸發展起來。

禪宗主張坐禪修行的方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說,心裏清靜,沒有煩惱,此心即佛。這種辦法實際與道家打坐煉丹接近,也有利於養生;與儒家注重內心修養也接近,有利於淨化自己的思想。禪宗在中國傳到第五代弘忍,門徒達五千客人。弘忍想選繼承人,門人推祟神秀,神秀作惕語說: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弘忍說: “你到了佛門門口,還沒入門,再去想來。”

有一位舂米的行者慧能出來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潔淨,何處染塵埃。”這從空無的觀點看,當然十分徹底於是慧能成爲第六世中國禪宗傳人。神秀不讓,慧能逃到南方,從此禪宗分爲南北兩派。中唐以後,士大夫朋黨之爭激烈,禪宗給苦悶的士人指出一條尋求解除苦惱的辦法,又可以不必舉行什麼宗教儀式,作個自由自在的佛教信徒,所以知識階級的文人墨客也推祟起佛教來。而這樣一來,佛與茶終於找到了相通之處。唐代茶文化所以得到迅猛發展與禪宗有很大關係,這是因爲禪宗主張圓通,能與其他中國傳統文化扣協調,從而在茶文化發展中和互配合。

茶道與禪宗

佛教對茶的歷史發展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歷史上有不少的得道高僧是品茶、製茶大師,他們在茗茶的芳香之中促進了中國茶道的發展,在這些高僧大師的不斷努力之下,茶道與佛教之間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思想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無限,但以“四諦”爲總綱。

釋迦牟尼成道後,第一次在鹿野苑說法時,談的就是“四諦”之理。而“苦、集、滅、道”四第以苦爲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爲,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等等,總而言之,凡是構成人類存在的所有物質以及人類生存過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給人帶來“苦惱”,佛法求的是“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參禪即是要看破生死觀、達到大徹大悟,求得對“苦”的解脫。茶性也苦。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載:“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最能降火,火爲百病,火情則上清矣”從茶的苦後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產生多種聯想,幫助修習佛法的人在品茗時,品味人生,參破“苦諦。

其二曰“靜”

茶道講究“和靜怡真”,把“靜”作爲達到心齋座忘,滌除玄鑑、澄懷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靜。佛教坐禪時的無調(調心、調身、調食、調息、調睡眠)以及佛學中的“戒、定、慧”三學也都是以靜爲基礎。佛教禪宗便是從“靜”中創出來的。 可以說,靜坐靜慮是歷代禪師們參悟佛理的重要課程。在靜坐靜慮中,人難免疲勞發困,這時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禪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曾說過:“須知道茶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 次話一語中的。茶道的本質確實是從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瑣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奧祕和人生的哲理。禪也是要求人們通過靜慮,從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惱,歸根結底是因爲“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別強調“放下”。近代高僧虛雲法師說:“修行須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則徒勞無益。”放下一切是放什麼呢?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這十八界都要放下,總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輕鬆無比,看世界天藍海碧,山清水秀,日麗風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強調“放”,放下手頭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閒,放鬆一下自己緊繃的神經,放鬆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詩最妙: 放下亦放下,何處來牽掛?作個無事人,笑談星月大,願大家都作個放得下,無牽掛的茶人。

茶禪一味之佛俗同天

茶禪一味之佛俗同天

“茶禪一味,佛俗同天”。這是內江市詩詞楹聯學會楊方德老師的詩廟觀庵聯,讀來清風滿袖,清香滿懷。茶香與禪思就如莊周之於蝴蝶、蝴蝶之於莊周,悠悠晃晃地撲扇而來,如影隨形,令人交纏莫辯。

入座半甌輕泛綠,閒緘數片淺含香。茶有許多種,禪也有許多種,但都是慢歌款曲的清性、雅性之物。再濃烈的茶,也不像咖啡和烈酒那樣使人煥發衝動的激情。在落霞的黃昏、喜雨敲窗的春季或伴着籬笆瘦菊的朗日,潔淨的杯中蒸蒸瀰漫,茶香滌心蕩肺,沁心潤脾。茶葉入杯後在沸水中猶如仙子甩着水袖,舒展着翩翩的舞姿,沉沉浮浮的青葉盪漾在青碧透亮的茶湯中,鮮醇高爽,使人心曠神怡。“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茶是引發思維以助清興、禪定入靜的神來之物,清雅美境牽動了無限的幽思心境。詩情奇韻便從飄浮無跡的茶香泌入心脾,揮之不去,回味無窮。一個人面對一杯茶,在時光中獨坐,看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舒展,那些嫩葉舒展着,打着轉兒慢慢地沉進杯底,彷彿活過來一般。湯花在轉瞬即滅的霎那間,顯示出瑰麗多變的景象。每一片葉子都在高山深谷裏浴過風雨雲霧,每一瓣茶朵都是一個動人的傳說,如同每個人豐富的人生歷程。那些紛繁而至的人與事,一如杯中那些葉子載浮載沉。紅塵滾滾中有遮天嘉蔭,更有離愁飄掛。《法句經》上說,蛇飲水化毒,牛飲水化乳。是毒是乳,關鍵在於是否有一顆觀照的心。彼時彼刻,茶香與禪韻匯成一股款款的清芬,縈繞於心腦之間,天上雲舒雲卷、窗外黃葉飛花,直啓性靈妙處。這就是茶之品,禪之性。

茶能夠積澱馥郁的心事,禪則涵蓋了所有的春夏秋冬。一縷清風,一片清興,暖暖的禪意萬萬全全泡開了它。在深棕色濃香中舉起杯子,高衝低斟、細啜慢品,茶湯又澀又苦,同時微甜的味道在舌上的每個胃蕾上跳躍起來,滿嘴清香,含有南北風雨的浮塵,有四季風霜的味道,有風雨過後的平靜與淡泊。我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有句詩偈說:七碗受至味,一壺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真是寧靜淡泊,融潤通達,雅俗共鑑。禪思中會意超然,澆去胸中無數塊壘,感悟悠然恬靜,於人間百態中來一個“靜處閒看”,在超越時空界線的廣闊世界,與古今同道神會。讓千年的記憶,如潮般在腦海裏流過,盡品生命如花。歷史把世態百相風乾成了一捏兒茶,分不清哪是茶葉,那是茶花。有的人生像陳年佳釀,百讀不厭;有的人生如倒啖甘蔗,漸入佳境;有的人生卻像一枚青青的檄欖,品盡苦澀而後漸現清香……此時,茶香凝固成溫馨的遊絲,使我們脫離俗世的煩惱;禪意成爲智慧、澄明、清涼的主題,補中益氣,清心寡慾、養氣頤神,如同時光的翅膀交錯地讓人沉醉、回味。

一盞香茗,綠塵起,碧波翻,在淡淡漂浮的幾片青瘦的茶葉享受着古老的禪意的擁抱,將滿捧的氤氳盛入清澈的茶湯,盛入別人的生活和日子。清茶數盞,文靜雅觀,品茗蘊釀着禪意。《文心雕龍·養氣》說:“清和其心,調暢其氣,煩而即舍,勿使壅滯。” 品茗參禪,心中有的是建盞爭輝的外觀和茶葉的芳香,以及隨茶湯注入心扉的內在感受,彷彿置身於高山大谷之中,獨坐幽篁,領略那“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這如許的風景,使心中很多沸騰的東西,走過寂寞和熱烈,逐漸沉澱。人生從容的韻味盡在其中。此間心無旁騖,還有何等瑣事不變得簡單超然?一味的歡樂是一種殘缺,正如同一味的悲絕。人生如果像乏茶是無法使人振作的,拒絕隔夜茶纔不會把人的肉體與精神攪和渾濁,目光纔會保持明澈和靚麗。沉浸在茶禪淡若清風的魅力和空間,淘洗了面上的顏色,也潔淨了心上的浮塵。惟有一份樸素安雅在心間盪漾,在衣鬟鬢影間顧盼自若。

把禪茶文化推進爲一個價值核心

中國茶道從一開始就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最初,茶爲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僧人和寺院促進茶葉生產的發展和製茶技術的進步。創立中國茶道的茶聖陸羽在其《茶經》中就有著不少對佛教的頌揚和對僧人嗜茶的記載。在茶事實踐中,茶道與佛教之間找到越來越多的思想內涵方面的共通之處;禪茶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產生的。

禪茶文化是把“禪茶一味”的文化內涵,通過詮釋,把禪茶文化推進爲一個價值核心,一個新的教養水準,來規範我們周圍的世界,通過這種文化現象改變自己,改變周圍。禪茶文化裏有禪、有生活禪、有禪茶一味的概念。“禪”是梵文,譯爲“靜慮”、“思維修”之意,是通過調節身心,超越狹隘的自我的修習方法。

茶文化的發展是基於儒家的治世機緣,倚於佛家的淡泊節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倡導清和、儉約、廉潔、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由於有了佛家禪文化的滲透,纔有了“禪茶一味”的思想以及今天的禪茶文化精神和功能。

要真正理解禪茶一味,全靠自己去體會。這種體會可以通過茶事實踐去感受。也可以通過對茶詩、茶聯的品位去參悟。下面的四幅對聯與四首茶詩很有趣,對理解“禪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幫助。因爲只要茶人,一個追求品茶的人,一定很愛惜茶、茶具等與茶有關的條件,任何作法,都不應傷到這些條件。只是無茶的人,纔會去破壞、損傷與茶有關的東西。

更多禪茶文章閱讀:

茶禪一味修行一生

峨眉山萬年禪茶文化

茶之禪茶中道

茶文化作文8

初見心茗,是在五月底紅紅來深的時候。我和紅紅是同窗好友,她和紅紅是志趣相投、秉性相似的一對師生。一起去大梅沙,一起在一家湘菜館小聚,印象裏,心茗,是位小巧玲瓏、嫺靜溫柔的女子。紅紅當日離深赴廣州,這之後,心茗幾次邀約我去她的茶室飲茶,雖然相距不遠,但一直沒有成行。也不是因爲忙,實在,總是浮躁,無法靜心,這樣的心境,如何適宜品茗?

閒散的週六,晚飯後,散着步應邀前往茶室。出電梯,右手旁,便見滿牆琳琅滿目的普洱茶餅排列,柔和的音樂從洞開的門裏涓涓流出。雖是第一次來,我也知道,這便是心茗的匯賢居了。

進門,心茗靜靜地坐在一角。見我們到了,盈盈地起身相迎。環顧茶室,不大,但乾淨、齊整、有序,足見主人是個品味不凡且用心生活的女子。

說起茶文化,心茗如數家珍。沖茶的壺,足有七八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都是來自日本的舶來品並有很大的年紀了;煮茶的壺,是臺灣的產品,黑色,樣子也各不相同;煮水的不鏽鋼壺,和普通的水壺也不一樣,燒出來的水沒有絲毫腥味。心茗着一中式長裝,端坐案前,嫺熟地取出普洱,逐一沖泡着熟茶、生茶,又燃上特製的爐火,煮泡熟茶,還不時介紹着茶葉的品質品種,普洱好在何處,如何品,如何鑑定,如何查看色澤……

耳畔,是鄧麗君懷舊的老歌輕輕流淌;眼前,是一盞盞盛在白瓷細杯中色澤明亮的茶湯。心茗,一位對茶文化有着獨到研究的年輕女子,優雅、嫺靜、知性、獨立、陽光、幸福,就這樣在我眼前越來越豐滿、鮮活。有美好的音樂,美好的茶湯,美好的朋友,一種令人窒息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令我好幾次不想說話,就那樣望向茶盞望向茶湯,然後,輕輕地微閉雙眼深深地呼吸……

心中,慢慢有一種感覺,原來,品茶的過程,其實就是放緩生活節奏,享受愉悅的過程;就是沉靜自己,與自己內心對話的過程;就是提升生活品質,感受優雅與嫺靜的過程……

茶香氤氳,有些微醺……

從茶室出來,已有些晚。心茗送我到電梯口,細心地叮囑:外邊冷,繫上圍巾吧。走出大堂時,深秋的涼意撲面而來,繫上圍巾,滿身滿心的溫暖……

感受茶文化,感受奇女子心茗……

茶文化作文9

我不是很喜愛喝茶。但是,我的老爸很喜歡喝。我偶爾也會偷偷嘗一下老爸的茶,總覺得有一股苦澀的味道。可老爸卻說茶是香的。直到我喝到了長興的紫筍茶時,我才真正體會到老爸口上一直說的茶香。

這天,我閒來無事。就在家裏邊看書邊吃菠蘿。突然,有股苦味從舌尖傳到了舌末,難受的我眼淚直流。我飛快地衝進廚房,拿起水杯咕咚咕咚就把水喝了個精光。忽然,有一股溫和的茶香讓我感到身心舒爽。我向杯子裏望了一眼,看見一團綠色。我恍然大悟,原來剛纔喝的是茶。什麼茶這麼香?我仔細地觀察了一下。這個茶芽色帶紫,芽形似筍加上精湛的工藝,簡直是一件完美的工藝品。

不知老爸什麼時候站到了我身後說:“是不是你把我的紫筍茶喝光了?”

“什麼茶?”

“紫筍茶,這種茶消脂減肥,健體美容,提神醒腦,增進思維,消除疲勞,解毒利尿......”他像繞口令一樣說了個沒完。我迫不及待地說:“那老爸,我帥氣的老爸,你再泡一杯如何?”“沒問題!”老爸爽快的答應了。

只見他從冰箱裏拿出一個罐子,用一個專業的鑷子從茶罐裏取出適量的茶葉,輕輕地放在玻璃杯裏。再衝入80度左右的開水,這時茶葉就像一個舞者,開始在杯中翩翩起舞。大概過了5分鐘,一杯香氣撲鼻的紫筍茶放在了我面前。我小心翼翼地嚐了一口,其茶淡雅清香,茶味甘甜,真是色香味俱佳。老爸又打開了他的話匣子:“陸羽曾在《茶經》裏說過‘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說的就是紫筍茶。”

我國的茶文化真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茶以芬芳的香氣,甘美的滋味,給人帶來了無窮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