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高考作文回望優秀文章示例

高考作文回望優秀文章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2008年高考早已硝煙已盡,但留給我的體驗、反思、總結還在繼續:形式多樣的命題形式、理性思辨的命題思想、強化限制的命題原則等帶來的是不斷地討論與體會。

高考作文回望優秀文章

1.命題格局:話題淡出舞臺,命題、材料作文中分天下

縱觀2008年18套高考試題,自1998年登上舞臺進而一統天下的話題作文,已經失去了主宰地位,四川卷以“堅強”爲話題、山東卷以“春來草自青”爲話題是碩果僅存的兩份話題作文。而2006年第一次投入視野的新材料作文,已佔據半壁江山,全國卷一、全國卷二、北京、湖南、江西、遼寧、福建、海南寧夏共8份試題選擇了形式多樣的材料作文。另外半壁江山由命題作文佔據,共8份,分別是上海以“他們”爲題、天津以“人之常情”爲題、廣東以“不要輕易說‘不’”爲題、重慶卷以“在自然中生活”、江蘇卷以“好奇心”爲題、浙江卷以“觸摸都市或感受鄉村”爲題、湖北卷以“舉手投足之間”爲題、安徽卷以“帶着感動出發”爲題。這些命題作文,有的前面有材料及提示,然後引出題目,如上海、江蘇、重慶等,有的直接給出題目,如天津、廣東、安徽等。

2.命題思想:注重理性思辨,凸顯生活體驗

以人爲本,體現人文精神,以感悟爲手段,發掘情感體驗,是高考作文命題的基本思路;以理性爲目的,培養創新思辨能力,是衡量高考作文質量的一個標準。從整體上來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呈現出人本化、生活化、體驗化、理性化的新思路:體現了一個注重——注重理性;體現了兩個迴歸——迴歸人本,迴歸生活。命題內容上,滲透了三個體驗——人文體驗,青春體驗,科學體驗。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曉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2008年命題內容在往年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拓展,更鮮明地突顯了人文關懷,更充分地關注了人的自身(如四川卷的“堅強”、江蘇卷的“好奇心”、上海卷的“他們”)、體驗(如湖北卷“舉手投足之間”、安徽卷的`“帶着感動出發”)、發展(天津卷“人之常情”)、成長(如重慶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思想與行動的關係(如福建卷三種不同的選擇,形成不同的人生)等等。這些考題,充分響應了“觀察·體驗·感悟”的新課標精神,或要求考生寫“感悟”、“感想”與“感受”,或要求考生談“看法”與“認識”,人情味濃郁了,文化味加重了。2008年是華夏民族災難深重的一年,關注現實是作文題目的一大亮點,全國卷一直接運用震災的材料作爲作文材料,北京的小作文用45個字對“地震的廢墟中,一隻時鐘停在了2點28分”的漫畫寫出自己的感想,四川卷以“堅強”爲話題,江西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的天敵的口吻給人類寫封信等,它們既具有密切聯繫實際的現實性,又有很強的理性思考的靈活性,考生可能寫得有深有淺,但一定會有話可說。這種變化,給高考作文命題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風,恰如韓愈所言:“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

3.命題原則:內容高度放開,限制逐漸呈現

2008年高考作文命題顯露出開放性與限制性並存的新風向。在話題作文形式沒有出現以前,高考作文對文體的要求比較嚴格;話題作文出現以後,對文體的限制逐漸放鬆,直至“文體不限”;從2005年開始,部分省市對作文文體開始提出明確要求。2006年有迴歸傳統、提倡文體寫作的傾向,並首次徹底打破了長期以來“文體不限”一統天下的局面,湖南卷明確要求以“談意氣”爲題寫一篇議論文;2007年湖南卷以“詩意地生活”爲題,寫一篇議論文或記敘文;2008年湖南卷,繼續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中的意境和哲理寫一篇議論文或記敘文。在內容指向上,堅持高度開放的原則,試題有較強的激發功能,能讓每位考生有話可說;新材料作文,不限話題,指向寬泛,允許考生自由解讀,如全國卷I和全國巷Ⅱ;話題作文與新命題作文,皆無強制性主題的限制,便於考生自由馳騁。

4.命題風格:緊扣整體趨勢,地域特徵存在。

從內容上看,高考命題往往會與全國的整體風格保持相對穩定,同時又往往能夠反映考區的思想狀況與經濟水平。從命題形式上看,各地考題的延續性更爲明顯,縱觀近兩年的考題,上海、江蘇等地採用的均爲命題作文,全國卷一、全國卷二、北京、海南等地採用的均是材料作文,四川、山東仍然採用話題作文,其餘等地則年年有所變化。從要求上看,有些考區特色鮮明,如湖南卷連續多年對文體都提出強制性要求,浙江卷近三年的考題雖然各不相同,但這些考題或在題目中、或在材料中、或在要求中蘊含着“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