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近年高考作文題型和特點

近年高考作文題型和特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6W 次

研讀近年全國20個高考作文題,突出的印象是,作文題型豐富多彩,審題難度整體降低,文化味趨濃,內容更多關注生活、關注自我。與往年比,以題傳道的趨勢繼續弱化。

近年高考作文題型和特點

題型上,以話題作文爲主,命題作文、新材料作文均佔比例。2006年全國卷出了一個“烏鴉學鷹叼羊”的材料作文,今年複習時,大家不約而同地加大了新材料作文的訓練力度。翻開各地的高考模擬試卷,新材料作文題也比往年明顯增加,顯示了全國卷對高考複習突出的導向作用。全國Ⅱ卷果然又出了一道新材料作文《幫助》,但是各省所命的高考作文題,話題作文仍佔絕大多數。作爲新課程改革後的第一年高考,各地的作文題型變化比較溫和,也是可以理解的。

話題作文和命題作文中,前些年流行的關係型話題明顯退潮,只留下四川省的《一步與一生》、寧夏的《機遇與堅持不懈的精神》;詞語型話題得到青睞,如廣東的《傳遞》、湖北的《母語》、福建的《季節》等都是雙字詞語;比喻型文題仍佔了一定比例,如江蘇的《懷想天空》,最好寫出天空的比喻意,如將思維引向寫自己的生活天空或自己的精神天空,就比較有深度。

內容上,進一步降低了審題難度,面向自我,貼近生活,積極反映社會熱點,有較強的現實意義。重慶的.《酸甜苦辣話高考》對應的是恢復高考30週年;陝西的《出事了》直面的是現在的安全問題以及社會的辦事風氣;全國Ⅱ卷的材料作文《幫助》從透視新聞人物和背後的道德故事引發思考;廣東的《傳遞》難免受奧運火炬傳遞的啓迪,這些題目都從不同角度向我們展示出了當今中國社會的熱點、焦點問題以及民生問題,體現了21世紀教育要求學生關注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三大領域的價值取向。

關注精神品質和道德修養,有較濃的文化味。湖南卷以《詩意地生活》爲題,強調詩意、理想,強調精神層面的生活追求,具有良好的引導意義。這裏的“詩意”不單指吟詩作畫的風雅,更多指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健康而有文化的心態。北京的作文題,從劉長卿“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引申開去,文化意韻濃厚,書卷氣十足。

突出思維考查,有較強的思辨色彩。山東卷《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要搞清楚是所有的記憶都不被風化,還是特指那些重要的、有價值的、珍貴的記憶,以及記憶不會隨着時間風化需要依賴何種條件,這些問題都需要理性分析。四川卷的“一步”與“一生”是什麼關係,一步影響一生?或者一生由無數的一步組成?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行走”指什麼?指“前進”、“發展”,還是“進步”、“消逝”呢?可以理解爲“揚棄”、“放下”還是“遠離”?人類社會總是處於發展與保存、重建與揚棄的矛盾之中。寫好這篇文章,需要正確理解“行走”和“消逝”的關係,以及“行走”過程中我們對“消逝”的態度,很有思辨性。

怎樣的高考作文題纔算好題

作文命題重在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大可不必在審題上難倒學生,一份好的作文命題,應該讓絕大多數學生有話寫,讓積累多的同學放得開、寫得好,這樣才公平。好的作文命題還要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力,調動學生日常的積累。具體一點,好的作文題應至少有以下幾個特點:

樸實、簡潔但內涵豐富,給人以豐富的想象餘地和發揮空間。今年廣東題《傳遞》就非常樸實、簡潔、而且開放、大氣,文題理解可深可淺,讓每個考生甚至初中生都有話寫。一般學生可以從家傳寶貝、話語信息等具體物質的傳遞入手,寫篇不錯的記敘文。層次高一些的學生可以深入品味“傳遞”的含意,也可考慮虛化的精神上的傳遞,如偉大精神的傳遞、傳統道德的傳遞等,具體化後可以是愛心的傳遞、孝心的傳遞、快樂的傳遞、堅韌精神的傳遞,等等,實題虛寫,立意更高。這樣的題很受學生喜歡。另外,上海題《必須跨過這道坎》,天津題《有句話常掛在嘴邊》都非常樸實、明白,考生沒有太大的審題障礙。

開放仍要有節,廣闊而要有“邊”。“開放”、“廣闊”,指寫作的範圍大;“有節”、“有邊”,指有一定的限制,難以套寫。天津卷《有句話常掛在嘴邊》就顯得過於開放,大而無當,一網打盡,爲那些平時不學靠臨時背幾篇勵志文章上場的考生打開了方便之門。另外,陝西卷的漫畫缺乏應有的導向,題目指向不集中,學生往往短時間內不知所措,很難確定敘述或議論的方向。

要能激勵考生抒寫真情實感,儘量不要出過於抽象、籠統的題目,引來空話、大話、甚至假話。我不大喜歡《我能》這個題,它似乎在鼓勵考生杜撰故事。《母語》、《論科學家的創新與創造》等題目看似具體,實則空泛,最易滋生大話套話,不利於發揮學生的水平。

要新穎、巧妙,不能讓考生看到題目有“已經練過”之感。我個人喜歡《詩意地生活》和《行走在消逝中》,富有挑戰性。

要努力體現作文與做人的統一,有利於個性表達。最好不要以觀點命題,那樣會強迫有的考生寫假話。命題最好選正反兩方面都有話可說的,若能多方面論證則更好。今年的全國Ⅱ卷關於《幫助》的話題儘管老調,但舉了正反兩個材料,能夠較好地激發思維,考生可以從他們各自的認識入手,或頌或批,既保證他們都有話說,又能激發創造,塑造人格。

另外,話題的引導語要有較強的啓發性,不要生硬蒼白。

今年高考作文題對教學的啓示

作文教學要三種題型並抓。今後一段時間,話題作文、命題作文、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格局將更加明朗,教學時要合理安排時間,系統訓練,特別是在今年全國出題大半回到“命題作文”的情況下,更應肯定“材料作文”的積極一面。

審題訓練的重心要有所變化,要審出題目中蘊含的深層意義。過去由於話題或材料理解難度較大,大家審題訓練的重點,往往放在如何全面把握話題,或者放在如何讀懂材料上,只求“不犯規”就夠了。今年各地作文的審題難度小了,那麼誰挖掘得深,誰能將題目與自己產生這樣那樣的聯想,誰就能脫穎而出。這就要求考生深入審視,準確破譯題目中話題或材料的實質,使作文試題由陌生到熟悉。

注重文化的積澱。許多考生反映題目不難,難的是用什麼樣的論據去證明自己的觀點。因此加強觀點和素材積累十分重要。今年多省作文題突出人文素養,考查考生閱讀的量度、廣度和深度,也考查考生的知識積累、文化積累和思想積累。這就給今後的語文教學以鮮明的導向:那種沉溺題海、不指導學生讀書,使學生孤陋寡聞、胸無點墨的語文教學,是不適應高考改革發展的。

加強思維訓練。思維訓練一直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要引導學生掠去浮華,探尋現象背後的實質,進行理性思維和辯證思維,這是今年高考作文題再次給我們的提醒。

要加強結構和表達訓練。高考作文在審題難度降低以後,語言表達已成爲作文評分的重要標尺。語言表達的訓練首先要做到用詞準確,造句正確,組合得當,上下銜接,語意通暢,在此基礎上再追求一點靈動的文采。

迴歸人本,重視生命體驗與個性表達。另外,還要注意關注生活,關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