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關於四年級科學作文彙總8篇

關於四年級科學作文彙總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科學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四年級科學作文彙總8篇

四年級科學作文 篇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主角。在人類生活中,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

在農業方面,由於科學技術的應用,人類培育出雜交水稻、轉基因水果。使糧食的產量不斷提高、品質不斷優化。人類還發明瞭各種各樣的播種機、施肥機、收割機。使人類在農業方面投入的勞動力越來越少。

在醫療方面,由於科學技術的應用,人們發明了各式各樣的高科技醫療器械、藥物,它能夠病人在沒有任何痛苦的狀況下進行治療,使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

在國防方面,由於科學技術的應用,各國的科學家發明了各種科技武器――、導彈、戰鬥機、雷達等。它們在捍衛國家領土完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方面,由於科學技術的應用,我們發明了電話、電視、電腦、汽車、飛機。使我們能夠上天入地,在千里之外能夠互相聯絡。

科學技術真是太奇妙了!科學家們真是太偉大了!

四年級科學作文 篇2

小時候每晚臨睡前,躺在媽媽溫暖的懷裏,靜靜地聽着媽媽講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是那麼引人入勝,雖然有時候對媽媽講的故事都是半知半解的,但那本書的名字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那就是《十萬個爲什麼》。

慢慢地上了小學,自己學會了看書,每當我做完作業,我就打開這本書,仔細地閱讀裏面的內容,書裏面似乎有許許多多的故事,我也像勤勞的礦工總能在礦山中找到知識的礦物。

《十萬個爲什麼》她告訴我地球與環境的知識,比如說“爲什麼死海淹不死人”“獅子爲什麼是百獸之王”“大象用鼻子吸水時爲什麼不會被嗆到”“植物會流血嗎”“爲什麼花有不同的顏色”。

看了這本書,從此我也知道“低碳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低碳生活就是讓人們盡力減少生活所耗的能量,從而減低碳的排放量,減少大氣污染,減緩生態系統惡化,這是人類急需建立的一種綠色生活方式。

這本書還記載了很多科普、自然現象、飲食等等各方面的知識,使我對自己的生活世界有了更多、更新的認識。

這本書讓我的人生更加有趣,也讓我的人生變得多姿多彩。只要喜歡看書,看好書,就能從知識的海洋裏獲取更多的知識。我想通過《十萬個爲什麼》來認識世界,瞭解世界,我永遠不會忘記我生命中的第一本書——《十萬個爲什麼》。

四年級科學作文 篇3

拼裝世界是男孩的伊甸園,既充滿魔幻城堡的神祕,又充滿迷霧森林的莫測,需要想象創造,也需要邏輯規則。樂高星鑽、機器人DIY配件、科學工具零件都十分神奇,一不留神就給你大驚喜,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講講我的科學拼裝進行時吧!

我常見的是樂高拼裝。我第一次接觸樂高拼裝玩具的時候,媽媽對一顆顆的小星鑽十分警惕,深怕一不留神我就偷偷當糖果吞吃了。其實媽媽不懂我喜歡這些小星鑽勝過喜歡糖果,有一段時間我對建造樂高城市十分着迷,在摩天大樓之間加上很多空間通道,在戰時部落一層層加強防禦,在海濱鄉鎮建造大型遊樂場……一粒粒疊加、建造,時間像子彈一樣飛過,我常常忘乎所以,沉浸其中,我覺得自己是樂高世界中一個了不起的建築師,爲幸福的居所而戰。有些人對樂高熱情很高,認爲拼裝樂高很簡單,只要按照說明書隨便軟件就夠了。

拼樂高,拼得是記憶裏和耐心,當星鑽數量規模越來越大,在成千上百的星鑽山中通緝到你要的那個行政,十分具有挑戰性。這兩年我很自豪,在學業日益繁重的情況下,還完成了千年隼號和死星的拼裝。樂高真正的魅力在於按自己的想象力進行拼裝,我拼過跟說明書上不一樣的城堡、農場、鐵路線、沙漠、天空之城等等,最有趣的.是跟小夥伴一起拼裝,並進行兩軍或三軍對壘。我的作品是當幾千顆星鑽變成生動有趣的故事,那感覺真是好極了!

在我們家最受歡迎的是機器人DIY拼裝。DIY的意思是自主拼裝,我認爲比樂高拼裝難度更大一點,因爲有很多物理知識,玩這個屬於親子同樂的項目,可以獲得爸媽的一致支持。我的第一個作品是一隻機器狗,需要用到扳手、螺絲刀、老虎鉗等各種工具,還需要接電線、調試程序,對於當時年僅8歲的我具有很高的挑戰性。我手的力氣還不夠一點,那些螺絲擰得很費勁,很多次調試,小狗的四隻腳跳動不協調,一開動就倒了,我反覆對說明書,反覆糾錯,當小狗真正完工,那種幸福無與倫比。之後,我覺得比較讚的作品有一個六腳搬運小車和一個自動避障清掃機器人,還有一個物理實驗的套裝特別棒。我在學校的圖書館借過一本名叫《機器人》書,裏面有很多複雜的機器人,能耐可大了,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成爲製造超級機器人的工程師。

我覺得很實用的一種是用具拼裝。迄今我完成最大件一個用具是的一架天文望遠鏡,屬於科學工具。從淘寶買來的時候,是一堆零散的鏡頭、支架、螺絲等等零件。讀拼裝的說明書有點難,費了我不少功夫,還向朋友圈裏有過同樣拼裝經歷的叔叔進行了討教。不過拼裝完成後真的很帥,我拿到最高層的陽臺進行天文觀察,看到的月亮表面坑坑窪窪的,跟肉眼看到的完全不一樣。看說明書介紹,這個天文望遠鏡還可以觀察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和星雲,還可以拍照記錄,但需要鏡頭等零配件進行拼裝升級。這個拼裝,不僅可以在拼裝的過程中學到科學知識,完成作品後,還可以讓讓我獲得更好的科學觀察記錄。我也拼裝生活用具,媽媽的鞋架、爸爸的書櫃和妹妹的小自行車,都是我的作品,這些勞動,收穫滿滿的讚譽呢!

看了這麼多,你是不是也覺得科學拼裝很有趣啊,感興趣的話就一起加入我們吧!

四年級科學作文 篇4

想到尼羅河,我們就會想到埃及。埃及有着令人驚歎的壁畫,壁畫上的圖案惟妙惟肖;最令科學家吃驚的是,壁畫上的比例,十分標準,相當於現代的科學!

埃及的壁畫怎麼會這樣?這真是一個令人疑惑的迷。現代科學那麼發達,難道不能找出原因?哪一種科學更先進,我不禁疑惑。

從科學的角度看,這肯定是線索太少了,但是,許許多多的人看到尼斯湖水怪,科學家還是沒有證明尼斯湖中的水怪到底是什麼。現在,我們只能夠猜想:也許是魚龍穿越時空,來到了這個世界,來到了尼斯湖;也許是生活在湖泊深處的魚類,人們沒有見到過,它們長的奇特。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想象,沒有證明。

現代科學的水平難道那麼差?那麼多先進的儀器,怎麼會找不出原因。

金字塔是一個龐大的建築,非常雄偉。那一塊塊沉重的石磚,是怎麼弄上去的?那當中的很小的通往法老的木乃伊的道路,人都不能爬進去,他們是怎麼打挖的?難道那時已經有了鑽機?也不可能啊!那時的人們沒有使用高壓電!

難道以前的科學比現在發達?不,不可能,人是進化的,不是退化的,再說了,古代有那些摩天大樓嗎?有大橋嗎?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古代有些東西所牽扯到的科學,是現在的技術。例如天象,從金字塔中我們知道,古代已經學會了天象!多麼讓人驚歎啊!難道古代科學比現在發達?難道古代科學是因爲戰鬥,失傳了?難道當今科學,已經退後?

唉,古代科學,當今科學,到底是哪一個更進一步?這真是一個讓人已獲的迷團。

四年級科學作文 篇5

曾經的我,跟大多數人一樣,認爲科學離我們那麼遠,只有少數頂尖的人才能觸及到這些高深的、影響人類進步的事。而今天,我成爲所謂的“少數人”,走進溫州科技館,近距離認識潛伏在我們身邊的科學。

排着隊伍邁進大門後,眼前的一切都是豁然的。藍色的牆壁,白色的地板,各種新奇的事務爭相射入我的眼簾,讓我目不暇接。

伴隨着急促的腳步聲,我們來到了一個藍色大廳,這兒有許多我聞所未聞的新鮮事,有巨型魔方、傳聲管、雲環……還有史上最難玩的2個遊戲:梵天塔和華容道。

但相比而言,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傾斜小屋和留影小屋。先來介紹傾斜小屋。走進小屋,你會感到頭昏眼花,身體不受控制。這是爲什麼呢?老師給出瞭解答,原來人體的平衡感來自人體耳垂裏一個叫前庭的器官,前庭可以調節人體的平衡感,前庭能感覺到人體平衡(垂直或傾斜),並用視覺感受人所處的地面水平情況,通過肌肉發出緊張信息,大腦綜合上述信息作出判斷,隨即對骨骼,肌肉和有關器官發出指令。

當有人進入傾斜小屋,由於地面有18度的傾斜角,前庭反映的信息是你站在傾斜面上,但看到的牆壁卻是垂直的,由經驗產生的視覺信息錯誤地讓人產生誤以爲自己站在水平地板上的錯覺,相互矛盾的信息交錯在一起,使得人腦發不出正確的指令。因此,我們會感到行走困難。

再來看看留影小屋,黑漆漆的小屋裏,老師按動閃光燈,十秒後離手,我的影子就留在了牆上。這是爲什麼呢?原來留影屏上塗有一層熒光材料,被光源照射後,能保持數秒被光激發的狀態(人們俗稱餘輝現象)。當人影擋住光源,屏幕上的熒光物質,沒有接受到光照的光能,因爲不發光,屏幕上就留下了人影。神奇的科學,走近認識以後,也就不在遙不可及了。

沿着樓梯拾級而上,來到《尋找伯努利》的科普秀劇場。所有人落座後,活動便開始。小花老師叫助手車車老師將道具逐一擺上檯面,有水、吸管、吹風機等。小花老師把吸管放入水中,用吹風機對準吸管的另一邊,並開啓吹風機。這時,整個講臺都安靜了下來。瞬間,空中下起了人工雨,老師解釋說:“氣壓高的地方會往氣壓低的地方流動。空氣流速快的地方氣壓低,這就是伯努利原理”。

接下來,他們又做了個實驗,進一步驗證原理。只見車車老師拿上道具,一個13公斤的鐵球、木墊、管子、蓋子、抽風機等。實驗開始,小花老師把鐵球放在木墊上,罩上大管子,蓋上蓋子,用抽風機對準蓋子上一個孔,一個13公斤的鐵球被吸了起來。“這就是伯努利原理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同學們都看明白了嗎?”小花老師跟我們親切地說道。

與科學的近距離接觸結束了,可我的腦海裏依然還播放着在館內所見所聞,久久無法散去。科學的精彩就在我們身邊。如若你不走近它,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就難以向前邁進。科技的探索無止境,科學,我來了。

四年級科學作文 篇6

上個星期,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小巧玲瓏的指南針。

我把指南針轉來轉去,不明白爲什麼,它的指針總是指南面。晚上,爸爸回來,他看見我在擺弄指南針,就問:“遇到什麼問題啦?”我說:“爸爸,爲什麼指南針總是指南面呢?”爸爸說:“指南針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的,我們祖先知道磁石能夠吸鐵,並且製成了可以自由移動的指南針。爲什麼指南針可以指出方向呢?原來,地球是一個非常大的磁體,它和磁鐵一樣,也有兩個極,一個叫地磁北極,一個叫地磁南極。因爲指南針是一個磁體,並且可以移動,而磁鐵是同性相排,異性相吸,所以地球上的指南針就總是一頭朝地磁北極,一頭朝地磁南極。”“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啊,太有趣了!”我說。

爸爸還告訴我,指南針還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針稱爲羅盤。我問爸爸:“那麼,這個指南針怎麼用呢?”爸爸說:“把它放平,之後指針會受到地磁影響而旋轉,等它停下來的時候,其中一頭指的是南方,另外一頭指的是北方。指南針主要是在方向不明的時候,用來分辨方向的,但某些地磁不穩定的地方是不能使用指南針的,比如沙漠中和某些峽谷中。”

輪船在大海上航行,飛機在天上飛行,都需要指南針指明方向;我們到郊外旅行時,指南針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幫助……指南針真是我們的好幫手!

四年級科學作文 篇7

暑假裏的一天,我做完作業,無意中發現用塑料尺在頭上摩擦以後,用它去碰桌上撕碎的小紙片,小紙片就像孩子們見了母親一樣,飛快地撲向媽媽的懷抱;又像鐵屑被磁鐵吸住,牢牢地粘在尺子上。我用手去拽碎紙片,可是剛扯下來,它們又被粘起來。幾分鐘過去,小紙片和尺子還是依依不捨。看到這兒,我很好奇,不由自主地做了一次又一次。這時,媽媽看到我認真的樣子,笑着說:“小傻瓜,那時摩擦生電。”“平時我只知道水力和風力能發電,摩擦怎麼也能生電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地問媽媽。媽媽說:“我正忙着呢,書櫃裏那麼書,自己應學會查資料。”

爲了弄清摩擦生電的原因,我就來到書房裏,從一本本書裏尋找答案,找了好久,最後,我從《十萬個爲什麼》這本書上找到了答案。原來所有的物體內部都帶有正負兩種電,這兩種電是相互吸引的。當物體摩擦時,負電就在物體裏運動,當這個物體碰到另一個物體時,就會與另一物體裏的正電相吸引。塑料尺摩擦頭髮後吸住了小紙片,說明塑料尺有電的運動。哦,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讀書,使我懂得了科學的奧祕,我決心和科學交朋友。

這不,有一天,我看見媽媽正在用電熨斗熨衣服,開始我並不感到奇怪,因爲媽媽已不是一次用它熨衣服了。可漸漸地,我的腦子裏就產生了一個大問號:這電熨斗怎麼會把一件縐謅巴巴的衣服熨平

呢?要是以前,我早就去問爸爸媽媽了,可這回,我決定自己來弄清其中的科學道理。

我先找來了一塊縐巴巴的布和一個水杯。然後用水杯壓那塊布,但壓了好久也不見平整起來。後來我在水杯上加重物,過了一會兒,再看布,仍不見起色。我就在水杯裏到滿開水,然後壓在布上,不一會兒,那塊布就顯得平整多了。實驗說明衣服是被電熨斗加熱後變平整起來的。

後來,我又查閱了《百科全書》,知道了電熨斗把衣服加熱後使它的纖維物質變形、膨脹,但由於電熨斗壓在上面,所以膨脹受到一定限制,當把熨斗移開時,衣服的纖維物質突然接受到冷空氣,自然 就固定住了。

沒想到,在日常生活中還蘊藏着這麼多的科學道理。因此,我們要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長大了,進一步探索浩瀚的奇妙的科學世界,爲人類作出貢獻。

四年級科學作文 篇8

今天中午,蕭山日報小記者活動——學變科學小魔術走進了我們盈豐小學的校門,我們小記者異常興奮地來到二樓教室,大家眨巴着好奇的大眼睛,都想見識見識魔術的神奇,並探究一下魔術的祕密哦!

期待的魔術開始了!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老師給我們變了十個神奇的魔術,聽話的雞蛋、升降由你定、靈敏的鼻子、來去無蹤影、繩子剪不斷、指尖豎鉛筆、相關與不相關、神奇的手帕、瓶中的氣球、老公雞下蛋。大家聽了這幾個名堂,是不是已經有點雲裏霧裏了,我也是。魔術講究的是心靈手巧,更包含着科學的道理,不然你的魔術就會被穿幫。

當老師需要小助手上去體驗一下“指尖豎鉛筆”的魔術時,我們底下舉起了一片“小森林”,有人幸運地上去變起了魔術,一支鉛筆,鉛筆上部繞電線,最好是在電線邊掛一串鑰匙,利用重心平衡原理,這樣一支鉛筆就穩穩當當立起來了,大家可以去試下哦。還有更有趣的“靈敏的鼻子”,準備三個硬幣,一人握在手心給閉着眼睛的魔術師用鼻子聞一聞,放回原處,魔術師睜開眼睛拿起每個硬幣聞一下,很快他就說出你剛纔拿的拿個硬幣了,是不是太神奇了!偷偷告訴大家,其實魔術師拿起硬幣悄悄碰了下自己的鼻尖,假裝聞一下,他其實是在感知溫度,因爲剛纔被握在手心的硬幣是有吸熱傳熱性的哦!

小小的魔術世界激發了我的熱情和興趣,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變給平常啥都比我們懂的大人們看看,它也讓我明白魔術來自科學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