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四年級優秀作文:端午的味道(精選6篇)

四年級優秀作文:端午的味道(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導語:下面是關於“端午的味道”優秀作文,歡迎大家過來閱讀和借鑑,在大家心裏,端午又有着怎樣的味道呢?大家一起寫寫吧。

四年級優秀作文:端午的味道(精選6篇)

 【篇一:端午的味道】

五月五,是端午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爲可以吃到好吃可口,讓人回味無窮的糉子。這個節是因爲屈原而來的,也要感謝這位大英雄,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好吃的糉子。

今年,吃糉子一定要吃到我滿意爲止……“什麼?今年要自己包糉子?"我滿臉疑惑的看着媽媽。“對!今年我們自己包,吃起來的話那多回味無窮啊!”媽媽一本正經道。好,包糉子,我堂堂一代女俠怎麼可能會包不好一個小小的糉子。看我一出手就把它斬於馬下。準備工作開始。非常好,開始工作吧。第一步,把糉子葉捲起椎體。只見媽媽瞬間弄好了,而我捲了半天,不是圓柱體就是圓柱體。唉,還是請媽媽幫忙吧。第一步總算是混過去了。第二步是把蜜棗和糯米放到裏面,對我來說還是小菜一碟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把糉子葉包好,再用線把糉子包好。媽媽已經完成了,就看我這最後一搏了。可是,沒有料想到,意外中的意外,糉子葉——竟然裂開了,糯米們不滿似的向我撲來,搞得我滿臉飯粒。媽媽瞪大眼睛看着我:“ 再做一次吧。”可惡!我一定要成功。這次小心翼翼的實行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到最後關頭,繫上了,我成功了。雖然有點“慘不忍睹”,但這可是我的第一次“成功之作”啊!糉子蒸熟了,不知爲什麼,我慘不忍睹的糉子最香甜,我的心裏也甜滋滋的。

端午的味道,有辛苦的味道,有快樂的味道,有甜美的味道……總之,要敢於嘗試,敢於動手,敢於有第一次。

 【篇二:端午的味道】

我將日曆輕輕翻動,剎時,目光停留在農曆五月五日那一天,日期下三個文字散發着一股又一股誘人的芳香:端午節。這芳香襲入心房,百種味道縷縷交織,便是這無法言說的芳香——這端午的味道。端午的味道是糉子送來的清香。粒粒香軟的糯米,兩顆甜蜜的棗、兩片碧綠的糉葉、再一根彩色絲線緊緊纏繞——一隻香糉盡是端午之香。一口輕輕咬下去,溫熱的糯米彷彿入口即化似的,脣齒間盡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春夏之間江水送來的空氣中滲透的氣息。這樣的氣息,除了一份水上的清新,更是端午賽龍舟的火熱。江上,幾艘龍頭船齊頭並過,爭先恐後地前進。船上,大鼓擂,振奮人心的鼓聲催促着人們手中的槳加快地劃,疾速地劃。江兩邊的觀衆的一聲聲吶喊,彷彿也在迅速回執着這初夏的空氣,端午的味道透着火熱的氣息,好像使人提前進入盛夏季節。端午的味道是屈原的人格芬芳與詩句的韻味悠長。

多少年前,詩人屈原縱身一躍,汨羅江從此祭奠着這位高風亮節的詩人,後人前來瞻仰,寄託哀思,只留一句流傳千古之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息江水,從此盛滿這樣的芬香,一路奔流!端午的味道是……百種思緒縷縷交織,便是這無法言說的芳香——這端午的味道。所以,在五日五日這一天,請用你的嗅覺、味覺和心靈去感受這,端午的味道!

 【篇三:端午的味道】

每年到了這時候——端午節,就會有很多的父母拎着新包的糉子來學校看望孩子。

我們還沒有下課,這些父母就站在學校大門外等,直等到看見自己的孩子在熙熙攘攘的人羣裏露出來,他們才露出舒心的笑容。孩子是每一個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是他們的希望,也是他們的寄託、他們的一切。

這時候,我總是不禁想起媽媽,想起媽媽每年此時包的青青的糉子。

小時候,我和小夥伴一起在田野間玩耍,等到傍晚回家的時候,媽媽就會把煮了半天的香噴噴的糉子拿出來。我呢,就會狼吐虎咽地吃上兩三個,當咬到那一個個蜜棗時,就會覺得全世界的香甜都彙集到了媽媽的糉子裏。

長大一些後,我就會幫媽媽一起包糉子了。那一片片綠綠的糉葉,包上白白的江米,然後輕輕摁上一兩個蜜棗,再包成一個個有棱有角的新米糉子,加上青綠色的或五彩的糉線,煞是好看,總是讓我想到一個成語“秀色可餐”。剛開始的時候,我包得太鬆,江米常常跑出來;後來,越來越熟練,我包的糉子棱角也就更加分明瞭。包好後,媽媽就親手把它們放進大鍋裏,添上剛從水井裏提上來的清水,用帶着新木味道的木柴煮上半天,糉子就可以出鍋了。最後,就能看到滿鍋的新糉子在熱鍋裏汩汩叫着等我了。

每年廟會前,媽媽會煮上一大鍋糉子,端午節前還會再煮一大鍋。這樣,我就可以吃個夠了,而每次我也都吃得不亦樂乎。每當這時,我看到媽媽在熱氣騰騰的糉香裏也欣慰地笑了。原來,端午節裏不只有糉子的香味,更有母愛的味道,一如端午節裏,門口那些父母的愛。

此時,我的視線忽然模糊了。也許,那羣人裏,媽媽也在裏面。

【篇四:端午的味道】

展望歷史的動人畫卷,感受中華的五千年風采,那些傳統節日如香茗般散發着清香,久久常繞——

品味淡淡的茶香,品味又一年的端午。

今年的端午和往年的一樣,我照例和爸爸媽媽去公園遊玩。還沒進門就感受一股喜慶的氣氛。進入園內,哇,可真是人山人海,而且有許多外國人,我心裏暗自欣喜,今年的端午一定會有新的收穫。

來到長街上,巨大的條幅躍入眼簾“長跑慶端午,萬人齊報名”,這麼盛大的節目,我當然踊躍參加了,本自以爲跑的很快,但結果只得了一個鼓勵獎“糉子”,還蠻好吃的,端午節的糉子真香。

我們又來到了江邊,一列列龍舟像將要離弦的箭,躍躍欲試,舟上有黃頭髮的美國人,他們露着自信的笑容,彷彿一定會勝利,其他外國人也都滿意急切的盼望着比賽開始。我看到中國人正在舒展胳膊,已經勝籌在握,心裏暗自爲他們加油打氣,隨着鑼鼓的響起,龍舟奔涌而出,我扯着嗓子爲中國選手吶喊着,終於他們不負衆望,贏得了比賽。外國人雖輸掉了比賽,但依舊伸出了友誼的手,相視一握,傳達出對中華文化的無限讚歎與喜愛,端午節,真自豪。

我們又來到大橋上,這裏有許多人都拿着糉子向江裏投去,眼裏滿是懷念與讚歎,我知道了他們是在懷念屈原,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演繹了一曲麴生動的愛國史詩,我拿出糉子深情的拋下,心想:屈原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我們新時代的英才應當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端午節,充滿回憶與追念。

最後,我們乘着車回家,在路上遇到兩個俄國人,我們順便搭他們到賓館,下車時他們用不怎麼標準的中國話說:“中國的端午節真熱鬧,中國人真熱情,將來我們還會來中國過端午。”我聽了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品味端午,只那濃濃的糉子;品味端午,只那淺淺的自豪;品味端午,只那淡淡的追憶;品味端午,是中華民族舉世矚目的風采,是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傳承。

我堅信中華文化即將成爲世界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華民族將成爲東方一頭傲立的雄獅,品味端午,品味濃濃的中華情……

 【篇五:端午的味道】

今天端午節,一大早起來,煮上糉子,給遠在老家的父母打了一個電話。問媽媽煮雞蛋沒有,媽媽說天天吃雞蛋。老家的端午很少吃糉子,一到端午,家家煮上一鍋雞蛋加大蒜,快快樂樂過端午。

給媽媽打完電話,我思索飛揚,飛回到了老家,飛到了媽媽的身邊,老家過端午情形歷歷在目。

端午的前一天,我們都開始忙着準備了,大人們到田間地頭個割一捆艾草,綁成小捆分別插在門框上,有驅蚊的功效,家家戶戶都要插,所以整個村莊都瀰漫着艾草的濃濃的藥香味兒,這端午的味道至今也揮之不去。

我們小孩子到街上買回香藥,手巧的奶奶便穿針引線用不同花色的布給我們製作香囊,有時我忍不住也會自己動手做,雖說針線粗糙些,但也是愛不釋手。小小的香囊花花綠綠,有心形的,蝴蝶形的,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圖案,那時候覺得香囊很特別,掛在自己的脖頸上可以避邪,甚是喜愛,節日過了很久也不肯取下。

媽媽喜歡把她用作繡花的彩色棉線,選取五樣顏色纏繞在一起,這叫做五色線,把它們套在我們子妹們的手腕上,象徵平安祥和,是代代相傳的習俗,小小年紀便心存神奇與敬畏。香囊和五色線,已深深烙在童年的記憶中。

端午節早上最隆重。媽媽早早起來,煮上一鍋雞蛋,平時捨不得吃,到這一天決不吝嗇。雞蛋分甜的和鹹的,煮在一起,爲了區分鹹甜,在甜的雞蛋上用竈臺下的小灰抹一黑道。雞蛋煮好後,自己先不吃,先給鄰居東家送幾個,西家送幾個,彼此相送,雖說都是雞蛋,但這其中純樸的風俗,回想起來倍覺親切。送完雞蛋,盆子裏的雞蛋大小、顏色不一,媽媽給我們每人分上十多個,敞開肚皮吃個夠,吃是吃不完的。怎們辦?書包裏揣上幾個,到校送給老師,分給同學。端午節雞蛋吃得真叫過癮,鹹的、甜的,有時還能分上半個鵝蛋。

鍋糉飄香,打斷了我的思索。

老家的端午雖說沒有糉子,但同樣是甜香甜香的,那味道無論到哪兒都不會忘卻。隨着時光的流逝,它更醇,如一罈陳年佳釀,回味悠長。

  【篇六:端午的味道】

時值晚春,繁密的枝葉已被春風吹成深綠,再過不久,便是屈原爲國捐軀的日子,人們爲了魚蝦不撕咬他的身體,向河裏投入大量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紀念屈原成爲了中國的節日——端午節。

早在很久以前,人們就不進行向河裏投糉子這種浪費的事情了,端午演變成了一家團圓,享受美味的節日。

南方人吃肉糉,在乳白的糯米糰裏放上一顆肥膩的肉塊,我倒不怎麼喜歡這種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家鄉的甜糉味道清香,不加修飾,更易品出屈原澄澈真實的想法。晾乾的蘆葦包裹住清香的糯米,偶爾向其中塞入一顆甜棗,摺疊成錐體,綁上纖細的葦杆,載入鋥亮的瓷盤,鍋中沸水掀起一股股白浪,如龍王的怒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斜端瓷盤,大塊濃綠被這波濤淹沒,於是又拿起竈臺上的鍋蓋,輕輕釦下,叫他接受洗禮,散發香氣。

苦痛熾熱的煎熬總是漫長的,待火光熄滅方纔發現,葦杆不知何時變得色深柔軟,棕葉綠得油亮,頗有食慾。撈入盤中,鬆開棕葉之上的束縛,抄起筷子,夾住一端棕葉,慢悠悠地將白玉般的糯米自棕葉退下,忽然眼前一亮,在深綠的糉葉下,糯米光滑的身軀更顯潔白明亮。

放在盤中託在手上,輕捷地將它們擺在桌上,一家人圍坐在方桌几面,面前擺上載着白糖的小蝶,大人身旁附上一杯白酒,夾起糉子蘸少許糖,就着白酒的辣味兒拉起家常,平日工作的勞累一揮即散,彷彿回到古時田園的小家,食物簡潔卻真情四溢,總覺得這就是屈原先生嚮往的生活。滿嘴溢着甜味,嗯,端午的味道。

縱使時間老去,年代老去,我們老去,但有一樣東西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國傳統的節日,先人的願望,我們的和諧,將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遠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