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引進數學文娛活動讓數學趣起來四年級作文示例

引進數學文娛活動讓數學趣起來四年級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引進數學文娛活動,讓數學“趣”起來。

引進數學文娛活動讓數學趣起來四年級作文

在所有科目裏面,最沒趣的知識恐怕就是數字了,讓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寵着長大的嬌寶貝天天和1234…交往,而且動不動還得爲他們勞神,說實話,難爲他們了。那麼作爲數學老師如何讓自己的教學“趣”起來以便激起孩子們的動腦慾望呢?一般我們引進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文娛活動。如:歌曲、故事、遊戲、玩數學等活動,下面談一談我的做法:

1、“數學文娛”進課堂。

一、根據知識改編成歌曲。如學習《方位與圖形》一課,課本上出示的很簡單,就是一副主題圖和兩個問題,其實對於城市的許多孩子來說,真的認不清東西南北,甚至太陽從那邊升起那邊落下都弄不清,如果我空口白話的講,對有些學生來說恐怕只能是過眼煙雲,很難留下印象,所以結合主題圖的第一幅圖的情境,我編成了歌曲用在了課堂上請聽:清早聽到公雞叫,哦哦!推開門窗看見太陽了,孩子不要睡懶覺,哦哦!趕快讀書鍛鍊身體了。孩子們的激情一下子高漲起來。同時爲加深對太陽從西邊落下的印象,我又引進了《微山湖》的主題曲。請看: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我們班的學生就要放學了,背上那書包回家去,路上你可千萬不要亂跑。再如學習《100以內退位減法》時正好是3月5日,一上課,我又讓孩子聽了這首歌:學習雷鋒好榜樣,綠色生活靠我們大家創,撿拾廢品不忘本,我們都是新時代的少年郎,嘿,我們都是新時代的少年郎!

二、設置數學電腦遊戲。爲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孩子對電腦遊戲流連忘返?主要是遊戲很刺激,可以通過闖關獲得心裏的滿足,所以我們就在電腦上設置數學遊戲。

2、引進“玩數學”。

孩子的天性是玩,如果把數學知識包裝在“玩”中,在玩中學,學中玩,勢必會讓學生更有興趣,所以我們又在“玩”字上做文章。

一、撲克牌。10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無論算理學的多清楚,真正運用到實際計算中,孩子們錯誤率的存在和做題速度的緩慢都是既存的事實,於是我們每節課都採取“定時不定題”或“定題不定時”的訓練,並且引入撲克牌加強口算,學生邊說邊練,效果很好。

二、拼圖形。學習平面圖形一課前一天,我們讓孩子做了如下準備:(1)準備一個長方體盒子、正方體盒子、圓柱體盒子,用卡紙把盒子的每一個面都粘上。(2)一個面一個面的粘,不要粘的太緊,要能輕鬆揭下來。上課時我做了一下反饋,讓三人小組合作,把自己帶的.物體上的面揭下來,並思考下面兩個問題(1)揭下來的面分別是什麼圖形?(2)觀察一下這些圖形具備什麼特徵?最後,我讓小組合作拼一幅漂亮的圖形。那組拼的好,老師就給他們的作品拍照。孩子們搶着讓我拍照。這樣,既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又調動了孩子思考的慾望。

三、購物。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我們設計了這樣一道購物題(39頁第五題),首先按照題中人民幣張數給每個組提供了一份製作的假錢,然後根據下面三個要求合作購物。(1)每個組只能選擇買一樣東西。(2)把需要的錢拿出來。(3)介紹清楚需要每種錢幣的張數。學習了人民幣的計算,我們又設計了這樣一道購物題。孩子們既玩的不亦樂乎,又學習了知識,動腦的興趣越發高漲。

四、用圖形表示算理。在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後,爲了鞏固算理,提高孩子們的興趣。我們讓孩子們用圖形表示算理,這種方法對孩子理解難度較大的進位退位算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很好。

  3、讓數學走進生活。

爲增加數學的趣味性,我們還經常把數學活動拓展到課外:

一、和常規教育接軌。學生放學一起走安全通道很容易亂,因爲離開了老師的視線,小傢伙們走在一起總有幾個不安分子說笑打鬧,所以學習了方向與位置以後,就讓孩子走路隊時,邊走邊說兒歌。如北路隊放學時,邊走邊說:放學回家面向北,前面是北,後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西路隊這樣說:放學回家面向西,前面是西,後面是東,左面是南,右面是北。當然,東路隊、南路隊也都有相應的兒歌。孩子們的手腳嘴都佔住了,也就無暇它顧了,而且還訓練了孩子的方位感。

二、寫“數學作文”。作文不是語文的專利,數學也可以寫作文,不過我們要求寫的數學作文都是學生對生活實踐的敘述,學生不僅不討厭,反而還很有興趣。如學習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認識人民幣的知識後,我佈置了一項實踐作業:和爸爸媽媽到商場購物,要求自己算賬買東西,並把購物的感悟記下來。

這種方法使孩子們樂此不疲,有的學生還進行了發揮,下面是張溶洋購物後自行編制兒歌:

【珍惜人民幣】

人民幣呀人民幣,

一二五十元角分,

大家一定要珍惜,

不寫不畫也不折,

人民幣呀人民幣,

國家不能缺少你!

數學文娛活動的引入確實提升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動腦思考的慾望,正如哈佛大學名言:我聽過了,我忘記了。我看過了,我知道了。我做過了,我理解了。只有真正讓孩子們去“做”數學,數學纔會深入孩子們的內心。